靜網PWA視頻評論

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水平及影響因素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摘 要:為了解當前高校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的特徵、水平及影響因素,本文使用「首都高校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調查」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從貨幣支出和時間支出兩個維度對網絡信息消費水平進行測量,並按網絡信息消費用途的不同,將總體時間支出劃分為學習、生活、溝通交流、休閒娛樂四項內容上的具體支出。在此基礎上,使用多元線性回歸方法探討不同層面網絡信息消費水平的影響因素。最後,基於本實證研究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貨幣花費;時間花費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265(2017)01-0056-07
一、文獻回顧與問題的提出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8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高達7.1億。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30.4%,職業構成上仍然以學生群體的占比最高,為25.1%。由此可以推斷,大學生群體已是我國網民的主體。大學生作為社會年輕群體,近年來使用網絡進行消費已呈爆發增長之勢。從廣義的角度來看,網絡消費泛指人們以網際網路為工具,實現自身需要的滿足過程。網絡信息消費的概念相對較窄,指人們通過計算機、手機等電子設備,消費各種網絡中的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活動,包括諸如利用網絡查找、購買、評價、利用信息以及信息資源共享、反饋和編輯等行為(史薇,2016)。
圍繞網絡消費,學術界已開展了一些研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黃健柏、黃飛,2010),但大部分研究都從大學生網絡消費的總體出發,少有針對該群體使用網絡進行信息消費的研究,為數不多的實證研究也多拘泥於局部範圍內的數據資料。徐洪升(2009)曾對相關研究進行過綜述。林豪慧(2002)、王東(2008)分析了高校學生網絡信息消費的發展歷程、現狀和特點,指出在消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並提出應對措施;劉志傑(2004)、陳曉(2007)、胡立源(2008)分析了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的利與弊;還有部分學者基於實地調查數據,對特定區域內的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水平和特點進行分析(蔡懷舜,2004;謝贇,2013;恵新宇、何亮坤,2015;顧繼光,2015);黃冬蘭(2012)從倫理學角度提出要用道德力量引導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倡導構建和諧的網絡信息消費道德觀。
上述研究為本文提供了有益啟示,但已有研究也存在明顯不足。首先,當前高校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水平究竟有多高?局部地區的定量研究結果是否具有科學的普適性?其次,影響高校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不同類型消費水平的影響因素是否存在差異?這些都是上述研究的薄弱環節,也是本文試圖從實證角度予以回答的問題。
二、概念界定與研究設計
(一)概念界定
本文研究首都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水平及其影響因素,涉及兩個核心概念:網絡信息消費和消費水平。網絡信息消費的含義如上文所述。消費水平,從宏觀角度考察是指一定時期內整個社會用於生活消費和服務的規模和水平;從微觀角度考察是指單個消費者一定時期內消費的商品和服務所達到的規模和水平。本文從微觀層面的貨幣支出和時間支出兩個維度來衡量首都高校大學生的網絡信息消費水平。貨幣支出指被訪大學生每月平均上網(包括網費、手機流量費、購買網絡信息資源如APP軟體、遊戲點卡、會員費、網絡視頻等)費用支出;時間支出是指被訪大學生平均每周網絡信息消費的總時間。由於高校大學生的網絡信息消費按用途可細分為四類,即獲取學習類信息(包括文字視頻課程、本專業及課外知識)、獲取生活類信息(包括新聞及社會熱點信息、衣食住行相關信息)、進行溝通交流(如通過微信和QQ等聊天軟體、通過電子郵件、通過論壇及社交網站等的交流)、進行娛樂休閒(包括看網絡文學、聽音樂、看網絡視頻、玩網絡遊戲等),所以本文在時間維度上不僅考察總體水平,還分別對這四類消費水平進行分析。
(二)數據來源
本文使用的數據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統計調查協會2015年11月開展的「首都高校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情況調查」。該調查採用兩階段分層抽樣,第一階段在北京全部57所本科高校中,以院校類型(綜合、理工、人文、其他)、主管部門(教育部屬、北京市屬、其他屬)、是否重點三個指標為分層標誌,按比例抽取10所高校樣本,分別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和北京體育大學。第二階段在這10所高校中按年級和實際性別等比抽樣,分別隨機攔訪200名本科生。調查過程中由於參與人員較多,最終共獲得有效樣本2100份,根據本文研究主題,剔除了關鍵變量存在數據缺失的樣本後,最終納入分析的樣本2094個。
(三)變量及模型設置
其中,[C]為被解釋變量。本文從貨幣支出和時間支出兩個維度考察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的總體水平。按照慣例,分別對每月平均上網花費金額和平均每周進行網絡信息消費的總時間取對數。在網絡信息消費用途分類視角下考察消費水平的影響因素時,分別對平均每周進行學習類信息消費、生活類信息消費、溝通交流消費、娛樂休閒消費的時間取對數。
[x1,…,xp]為[P]個解釋變量;[β0]為常數項;[ε]為隨機誤差,表示被解釋變量[C]的變化由[P]個解釋變量[x]的變化和其他隨機因素引起。[P]個解釋變量分別為:性別、專業、每月生活費、上網年數、網絡信息檢索能力、學校網絡資源、網絡媒介占有。具體變量設置見表1。
三、首都高校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水平及影響因素
(一)首都高校大學生的網絡信息消費水平及相關情況
數據顯示,此次調查的首都10所高校大學生在網絡信息消費方面不僅人數眾多且消費水平較高。
首先,10所高校大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消費的人數占比高。在2094位大學生中,有高達99.9%的人表示使用網絡進行信息消費,其中,90%的學生使用自己的設備(如電腦、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網,7.4%的人利用學校網際網路資源(如圖書館電子設備或實驗室機房等),剩下2.6%的受訪者去學校及周邊網吧或其他地方。
其次,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的貨幣支出大。在每月網絡信息消費金額上,10所高校學生的平均支出達77.6元。由於計費方式存在差異,不同學校學生的月平均花費也不同。此次調查中,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學生月均貨幣支出最大,分別高達112.7元、97.8元和91.3元;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月均支出最小,分別只有54.0元、56.4元和58.9元;北京師範大學(59.8元)、北京大學(61.3元)、北京交通大學(72.3元)和清華大學(78.5元)居中。
再次,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的時間花費較多。此次調查,10所高校學生每周進行網絡信息消費的總時間高達28.3小時,這比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披露的2016年上半年中國網民人均周上網時長(26.5小時)高1.8小時,說明大學生的確是當前網絡信息消費的主力軍。
最後,大學生在不同類型網絡信息消費上的時間花費存在差異。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同時結合網絡應用模式的體系結構(李衛東,2015),將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產品和服務劃分為學習類、生活類、溝通交流、娛樂休閒四種類型。數據顯示,10所高校大學生在四類消費上的時間花費不一:獲取學習類信息的時間最多(8.5小時),其次是溝通交流(8.2小時),而娛樂休閒(6.8小時)和獲取生活類信息(5.6小時)的時間最少。對絕大部分大學生而言,學習和創造新知是主要職責,又因為兼具「社會人」的角色,對人際交往和溝通娛樂也有實實在在的需求,因此在網絡信息消費的內容上表現出多元化特點。
此外,由表2可知,在本次調查的全部被訪大學生中,男生比重略高。專業分布,來自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生最多,超過4成;其次是工科學生,比重超過2成;理科和藝術類學生比重也超過1成;醫學、農學和其他學科門類的學生較少,均不足1成。平均每月生活費,近6成學生集中在1000—1999元,每月生活費在3000元及以上的學生所占比重較小,不足1成,另外,還有近2成的學生每月生活費不足1000元。上網年數,超過8成的學生表示網齡已經達到4—8年甚至8年以上,網齡4年以下的學生比重不足2成。網絡信息檢索能力實地調查中,請受訪大學生按照「確定檢索關鍵詞的能力、使用多種搜尋引擎資料庫檢索、篩選有用信息的能力、檢索技巧的了解」四項指標對自身網絡信息檢索能力進行評價,每項從「非常差」到「非常好」依次連續賦分1—10。結果顯示,受訪大學生的自評網絡信息檢索能力較好,總體水平達到28.077。學校網絡基礎資源評價,受訪大學生依次對「校園無線網絡覆蓋範圍能否滿足使用需求、校園有線網絡速度能否滿足使用需求、校園無線網絡速度能否滿足使用需求、學校圖書館提供的免費資料庫(如知網、CADAL電子書、KUKE數字音樂圖書館等)能否滿足使用需求」四項指標給予評價,每項指標從「完全不能滿足」到「完全能滿足」同樣依次賦分1—10。數據結果表明,被訪大學生對所在學校網絡基礎資源的總體評價一般,四項指標的全部平均得分只有25.957。「網絡信息消費使用媒介占有」平均水平達到2.611,說明以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終端設備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率是相當高的,幾乎每位大學生都擁有一款或多款上網工具。
(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1. 網絡信息總體消費水平的回歸分析結果。首都高校大學生兩個維度網絡信息總體消費水平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見表3),性別、專業、每月生活費、上網年數、網絡信息檢索能力、學校網絡資源評價、網絡媒介占有對網絡信息消費的貨幣花費均構成顯著影響;對網絡信息消費時間花費的影響,性別、專業、每月生活費、上網年數的作用不顯著,網絡信息檢索能力、學校網絡資源評價和網絡媒介占有的作用顯著。
貨幣支出首先表現出性別差異。控制其他變量的作用後,大學男生網絡信息消費的平均貨幣支出比女生多0.265元,且該差異在0.00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p=0.000)。考慮到男女生在網絡信息產品和服務消費結構上的差異,這一結果有其現實合理性。
如圖1所示,高校學生網絡信息消費結構有性別差異。女生使用網絡在學習方面獲取專業知識相關信息,在生活上關注衣食住行,以及在休閒娛樂上看網絡文學、聽音樂、看網絡視頻的比重高於男生。在目前的網際網路及校園網絡環境下,這些消費除了耗費流量外,絕大多數不需要額外的貨幣花費。相較之下,男生在獲取其他專業及課外知識信息,關注新聞社會熱點信息,尤其是玩網絡遊戲的比重遠高於女生。網絡遊戲大都由網遊公司開發設計,公司的目的在於營利,需要每一位消費者支付費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男生網絡信息消費的貨幣支出水平。
專業方面,人文社科和理工科學生的網絡信息貨幣花費比其他專業的學生少。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除教師課堂傳授外,還有很多是集中於課本書籍等材料上的,具有系統性、全面性特點,高校大學生在校園圖書館、書店中可以十分方便地獲得,對這些學習資料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對相關網絡信息資源的需求。對於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理工科學生來說,除了課本書籍外,很多時候還需要在實驗室從事科學研究,這顯然弱化了其網絡信息消費需求。
每月生活費上,生活費越高的學生貨幣支出越多,但只在2000—2999元這一組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差異。每月生活費在2000—2999元的學生比生活費不足500元的學生用於網絡信息消費的貨幣支出平均要多出0.037元。對大學生而言,由於尚未踏入職場,經濟並不獨立,對來自原生家庭的經濟支持有較大依賴,生活費是消費的預算硬約束,生活費越多意味著有效需求越大。
上網年數方面,網齡越長的大學生網絡信息消費的貨幣支出越多,在上網年數4年及以上組有顯著差異。與網齡不足1年的大學生相比,上網年數4—8年甚至8年以上者平均每月使用網絡滿足信息消費需求的貨幣支出分別比前者多0.500元和0.490元。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