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華北地區梨黑斑病的發生與防治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董冉 魏樹偉 王宏偉 冉昆 董肖昌 王少敏
梨黑斑病是梨樹生長期的常見病害,同時也是梨果貯藏期的一種重要病害,嚴重影響梨的產量和品質。該病害是由鏈格孢真菌引起,在梨樹生長季節可引起葉片脫落、果實腐爛等。在我國、韓國、日本、法國等地黑斑病普遍發生,因此梨黑斑病在梨的進出口貿易中,成為梨出口的限制條件。
1 發病症狀
梨樹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實、葉片和新梢。
1.1 葉片病症
幼嫩的葉片一般最早發病,開始先出現針尖大小、圓形黑色斑點,後斑點逐漸擴大或呈近圓形、不規則形,中心灰白色,邊緣黑褐色,天氣潮濕時,病斑表面有黑色霉層,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時,常相互聯合形成不規則大斑,使葉片焦枯、畸形,甚至早期落葉(圖1),影響梨的產量。
1.2 果實病症
初期在幼果果面產生一個至數個黑色圓形針頭狀斑點,後擴展,呈圓形或橢圓形,略凹陷,潮濕時有黑霉。果面常發生龜裂,有時裂口縱橫交錯或呈「丁」字形,在裂隙內會產生很多黑霉,導致早期落果。成熟果受害,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病部略凹陷,在重病果上黑褐色病斑合併成大斑,使全果表面密生墨綠色至黑色的霉,隨後果實軟化、腐爛脫落,影響梨的品質,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1.3 新梢病症
病斑黑色、橢圓形,稍凹陷,後擴大為長橢圓形,稍凹陷,後期變為淡褐色,病部與健部分界處常產生裂縫,影響樹勢生長。
2 侵染途徑與發生規律
2.1 侵染途徑
2.1.1 經花侵入 在花序伸出期,邊花上已帶菌,先侵染初花期的萼片,隨後進入花瓣、花柱中,並且隨著暴露時間的延長,花帶菌率迅速增高。落花後,萼室間和心室依次出現鏈格孢菌。
2.1.2 經果皮侵入 花後2周果皮中已開始帶菌,而只有在果實膨大前期菌量才迅速增加,病菌潛伏在果皮組織,果肉組織含菌量很少。
2.2 發生規律
病菌在病葉、病梢及病果上越冬,翌年春天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由表皮氣孔或傷口侵染。病斑可以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多次重複再侵染,整個生長季節都可以發病,華北梨區,一般6月份開始發病,7—8月雨季為發病盛期。發病嚴重可造成早熟梨裂果和早期落葉落果,導致減產,最終導致樹體衰弱,縮短結果年限。
3 發病條件
3.1 氣候條件
黑斑病的發生與流行和溫度、降雨量以及空氣濕度密切相關。一般,氣溫在24~28 ℃且連續陰雨天,利於黑斑病的發生與蔓延。當氣溫低於15 ℃,或者高於30 ℃時,並且連續晴天,不利於病原菌分生孢子萌發和傳播,病害停止蔓延。
3.2 果實成熟度
病原菌由潛伏期轉向活躍期與采後果實內部pH值、糖分的變化有關,一般成熟果實易被侵染。
3.3 栽培條件
地勢低洼、排水不良、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過密的果園,黑斑病發生較為常見。
4 防治措施
鏈格孢菌的侵染速率和途徑與果實的生長發育和貯藏過程密切相關。所以根據果實成熟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一般採用采前防治和采後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綜合防治。
4.1 采前防治
4.1.1 合理修剪,徹底清園,減少越冬菌源 結合冬季修剪適當疏枝,增強樹冠通風條件;徹底剪除病枝,摘除僵果,用塗抹劑處理剪鋸口,防止病原菌侵染傷口。將落葉、落果、病枝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消滅越冬病源。
4.1.2 合理施肥,增強樹勢 結合深耕改土、行間生草(圖2)等土壤改良方法,施用有機肥,合理使用化肥,提倡配方施肥,控制化肥施用量,促進根系和樹體健壯。
4.1.3 藥劑防治 花芽萌動前,噴施0.3%~0.5%(質量分數,後同)五氯酚鈉+5波美度石硫合劑、65%五氯酚鈉100~200倍液,以消滅枝幹上越冬的病菌。
果樹生長期,一般落花後至幼果期,常用藥劑有:50%異菌脲(撲海因)可濕性粉劑800~1 5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 500~4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3 000倍液;24%腈苯唑懸浮劑2 500~3 000倍液;噴藥間隔期為10天左右,共噴藥2~3次。對於套袋果實,套袋前必須噴1次,開花前和開花後各噴1次。
4.2 采後防治
4.2.1 噴施增強果實抗性的化學殺菌劑 常用的有殼聚糖、SA等,殼聚糖可使果實表面傷口木栓化,堵塞皮孔減少真菌侵染;SA一般認為是誘導植物積累病程相關蛋白,從而使果實產生對病原菌的抗性。
4.2.2 施用抑制鏈格孢菌的殺菌劑 常用鉬酸銨、焦亞硫酸鈉、過氧乙酸等,其中鉬酸銨、焦亞硫酸鈉可有效抑制菌絲生長;過氧乙酸作為強氧化劑,可以有效抑制果實上的致病菌。另外,苯醚甲環唑、異菌脲、嘧霉胺等殺菌劑也廣泛應用於梨果實採收後防腐保鮮領域。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