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安陽清明節習俗

2023年08月06日 - txt下載
清明節,是我國廣大人民的節日,除漢族外,我國很多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舊時,漢族民間有門口插上楊柳枝條,到郊外旅遊的習俗,謂之「踏青」,故又稱清明節為「踏青節」。河南民間有曬乾柳葉當茶喝的習慣.清明節實是我國興農事的節日。歷來又有祭祖、掃墓、踏青、植樹、換裝的風俗。春分後15天為清明,這時日溫15度,天氣清朗,風和日麗,桃紅柳綠,正是旅遊的好日子。安陽民間也把清明節稱為「鬼節氣」、「冥節」,它與七月十五、十月一總稱為「三冥節」。
古民謠農諺說得好:
「清明一到,農夫起跳」。
「清明前,好蒔田;清明後,好種豆。」
「清明前後一場雨,豌豆麥子中了舉。」
「清明風刮墳頭土,莊稼漢子白受苦。」
又說:「清明浸秧,不問爹娘。」
安陽民間,就歷來沿習著清明掃墓,給先輩上墳的習俗。清明這天,古今的安陽人,都要打上幾張燒紙,帶上一些祭品到父母的墳頭上祭祈一番,出外的遊子則在路口燒祭,讓路人帶往遠方的家鄉,以此寄託對死者的懷念,寄托在世者哀思。這天在林州,民間則在各神位前及門楣上插上柳枝,小孩脖帶柳圈。家家戶戶祭祖,向每一墓上添放三杴土。這天在湯陰,迷信稱為「收鬼節」,家家戶戶不僅要上墳祭祖,還有要向墳頭添土和插柳的習俗。
安陽一帶,清明掃墓(添墳)是一項主要活動,民間一般是活著的下輩人,於清明這天的一大早(一般是不超過中午),帶著供品和香紙類,扛著鐵掀,來到祖墳,先將祭品供上,然後燒香焚紙,灑酒祭奠。最後要給墳墓上添新土。據說這樣是給祖先修房,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實際上是為懷念,祭奠祖先。
清明時節,安陽東部地區不僅有「清明不插柳,死了變黃狗」之說。民間還有插柳、編柳、戴柳等習俗,農家老太太還有用柳條抽打牆壁、灶間、席後、床下等旯旮的風俗,老太太一邊抽打,還一邊念道:
「一年一個清明節,柳枝單打青幫蠍,
白天不准門前過,夜裡不准把人蜇」。
傳說,清明節這天,舊時的安陽人要冷食一天,主要原因是元末明初,從山西遷過來大量移民,移民中歷來有紀念介子推寒食的習俗,隨將此俗帶入安陽。清代改吃小米乾飯,喝菠菜湯。但這天對騾馬牛羊也要喂些乾飯或稀飯,以犒賞它們一年的辛苦,故有「打一千,罵一萬,熬到清明喝稀飯」之說。
舊時,清明節這天也有一些忌諱,即學生忌讀書看字,否則就瞎眼,故這天學生要放假,婦女也要停針線活一天。
滑縣習俗,除了祭祖上墳外,「插柳枝於門戶,兒童婦女亦有系之發間者……」(《重修滑縣誌》)。
現在這些傳承的習俗依稀留存,而在解放後的安陽城市,則多改為廣大青少年在清明節祭掃革命烈士墓,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新風俗。
安陽人祭奠上墳的情景,我們可以用高翥《清明詩》作為概括: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塚上,夜掃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這首詩對舊時宋代人們清明節祭掃,農事、時令等習俗均作了具體生動的描繪。
清明詩很多,但最著名的要數杜牧的《清明》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