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淺析影響民族服飾色彩的因素——以廣西壯族服飾為例

2023年08月06日 - txt下載
一、自然環境對民族服飾色彩的影響 廣西地處亞熱帶氣候區,常年雨水充沛,氣候濕潤,壯族地區的勞動人民大多會在房前屋後種植藍靛,供自家染布使用。每年8、9月份是藍靛收割的季節,藍靛收割完之後會製成染布用的藍靛膏,10月份家家戶戶開始染布,準備製作新的民族服裝。現在廣西一些地區的縣城、鄉、鎮的街天圩日也會有藍靛膏售賣,如:隆林各族自治縣所在地的新州鎮街天、德峨苗族鄉的街天、西林縣古障鎮的街天。也有些村寨慢慢開始成規模的種植藍靛,將藍靛的種植與生產做成了產業,成了增加村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如:隆林各族自治縣的豬場鄉爛木桿村。 二、民族傳說對民族服飾色彩的影響 民族傳說會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形成深遠的影響,包括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民族服飾文化的部分。 關於在服飾中黑色的廣泛運用的現象,壯族地區還有流傳已久的一個傳說,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壯族的一個部落遇到外族入侵,部落首領帶領大家奮起抵抗,戰鬥過程中首領不幸負傷,為保存實力帶領大家撤退,在撤退時偶然發現身邊有一株奇特的植物,首領隨手採集了一些這株植物的葉子,當作草藥敷在傷口上,傷口很快就癒合了,大家重返戰場擊退了敵人的進攻。戰鬥結束後,部落首領帶領大家開始種植這種植物,並用這植物的汁液染布料,用來製作本民族的服裝,從此,大家開始穿上了這種藍靛染的布料製作的藍黑色服裝。 三、傳統染色習俗對民族服飾色彩的影響 人類使用天然染料的歷史非常久遠,距今五至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有意識的使用天然染料了,很多有過人類活動的洞穴遺址裡面或山體上面就有很多礦物染料留下的塗抹或者繪畫的痕跡。 我國是世界上使用天然染材染色最早的國家,從黃帝時期的4、5千年前,人們就能夠廣泛的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詩經》中也有關於藍靛、以及其它植物染色的詩歌,可見在周代民間已經在使用植物染料染色了。 中國古代的一些史料中也有關於廣西地區先民服飾顏色以及印染布料的記載。廣西地區的服飾色彩的最早記錄是《戰國策》鮑本注:“以草染齒為黑,雕題者,刻其肌,以丹青涅之。”書中記載的色彩與今天的色彩相差無幾,只是當時服飾的發展稍弱,色彩基本體現在染齒、紋身等方面。 到了宋代,隨著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關於廣西先民的服飾與傳統染色習俗也有了更深入的記載。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記載,宋代廣西先民“椎髻跣足,或著木履,衣青花斑布”。此時對於服飾的描述已經非常具體,非常形象了。 明代王濟《君子堂日詢手鏡》載:婦人以他發雜己發,盤髻作大堆,重可數斤,上覆青布……男子花青布裹頭……“明王士性《桂海志續》曰:”男女服尚青,蠟點花斑,式頗華,但領、袖五色絨線繡花於上“。由此可以看出用藍靛染色的傳統在廣西地區已經由來已久了。明清以來,廣西地區壯族服飾的色彩運用已經穩定、與現在的服飾色彩無異了。 四、生活智慧對民族服飾色彩的影響 藝術來源於生活,服飾藝術也不例外,服飾色彩的選擇也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自然選擇的結果。廣西地處亞熱帶氣候區,植物常年生長旺盛,很多植物的汁液也有染色功能,淺顏色的布料很容易染色、變花,在日常的勞作中勞動人民發現藍、黑兩色因色彩較重,比其它顏色更具包容性,更耐髒。即使一般的植物汁液不小心蹭到藍、黑色的衣服上面,也不會因此變髒、影響服裝的穿著效果。所以,在服裝色彩的選擇過程中壯族勞動人民將藍、黑色保留了下來,並作為本民族服裝的色彩。 五、民族審美與信仰對民族服飾色彩的影響 壯族是一個比較理性低調的民族,這與其民族的歷史有關,民族的歷史影響了民族的審美,進而影響到服飾的色彩。 道教文化在壯族地區有廣泛的發展,民族遷徙與文化交流為道教在廣西地區的傳播提供了條件。道教有“知其白,守其黑”的說法。黑是原始純樸的本性,黑體現在它是思想的源泉,本源的家,也許正是因為此,黑色為壯族地區的先民所接受,慢慢的傳承下來。 六、社會發展對民族服飾色彩的影響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區域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廣泛、深入。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交融,沖亂了千百年來一貫制的服飾市場,迷彩服、西裝、街頭流行服飾等開始充斥著民族地區的市場,傳統民族服飾文化開始慢慢的消逝,民族服飾生產開始萎縮。伴隨著款式的混亂,相應的服飾的色彩也開始色彩斑斕了起來,傳統的民族服飾文化以及民族服飾色彩如何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成了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需要大家共同應對與解決。 七、結語 傳統如何發展,現代如何傳承。這是眼下最現實的問題,如何將傳統的色彩與現代結合,在現代社會環境下發揮更強的生命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