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節日食品--元宵、粽子和月餅

2023年08月06日 - txt下載
中國傳統食俗的特色,在歲時節日中顯得格外鮮明。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是中國節日民俗中最重要的「一年三節」,這三節獨特的食品元宵、粽子和月餅並稱為中國三大節日食品。下面介紹元宵、粽子和月餅。
中國農曆新年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節日,過春節有一整套的食俗,正月十五元宵節的食品元宵則是過年食俗的壓軸戲。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不過中國北方和南方的元宵名稱不一樣,南方人管元宵叫「湯圓」,湯圓和元宵的製作方法也不一樣。
中國北方做元宵叫「滾元宵」,具體做法是:把芝麻、花生或豆沙和上糖做成餡,團成小丸子,再蘸上水,用簸箕盛糯米粉,把蘸了水的小丸子放在裡面,反覆滾動,糯米粉就不斷地沾到餡上,成為一個個比雞蛋小一些的圓球,元宵就滾成了。現代人工作繁忙,一般都不再自己滾元宵,而是到市場買現成的。每逢元宵節,大街小巷上,就有商販架起了直徑一米多長的大簸箕,熱火朝天的翻滾元宵。在北京,「稻香村」和「桂香村」兩家老字號的元宵最受歡迎。
相比之下,南方人在元宵節更願意自己動手包湯圓。他們用熱水和上糯米粉揉成麵糰,再把核桃、花生、芝麻、棗泥、豆沙攪拌成餡,然後揪小麵糰包餡,雙手揉搓,團成光溜溜的圓團。南方的成品湯圓比較有名的有中國東部的寧波湯圓,中國西南部四川省成都市的「賴湯圓」。
無論是元宵還是湯圓,都是用水煮熟而食,咬一口香甜軟滑,非常好吃。據民間說法,元宵節吃元宵或者湯圓,取漢語中的諧音,圖一個「團團圓圓」的意思。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最重要的食俗就是吃粽子。粽子是用竹葉或葦葉等包裹糯米,再用線繩將其紮成三角錐形、枕頭形或其它形狀,蒸煮後食用。由於中國各地人們的飲食口味不同,粽子的用料、製作和風味也各不相同。中國東部長江沿岸的蘇州、嘉興、寧波等地素稱「魚米之鄉」,這裡出產的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餡心主要是豆沙、栗子、棗泥、鮮肉等,而北方粽子則主要是以小棗或果脯為餡。
粽子作為節日食品,歷史悠久。在民間普遍流行的說法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公元前3世紀,屈原的祖國楚國被攻陷,屈原滿懷悲憤,於五月初五投江而死。後來,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逢到這一天,人們就用竹筒裝上糯米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後來又傳說,祭品被江中的蛟龍偷吃,於是人們就在竹筒上覆蓋楝樹葉,用彩色絲線纏上,據說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了。漸漸地,竹筒裝米就演變成現在的粽子了。
粽子不僅是應節食品,還是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每逢端午節,人們走親訪友,都要拎一串粽子。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一夜月亮最圓,所以又叫「團圓節」。中秋之夜拜月賞月,月餅是必不可少的。月餅是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面點。與一般餅不同,月餅的面上通常印有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奔月或者花好月圓、年豐人壽為內容的紋飾圖案。
中秋之夜,當圓月初升之時,人們就對月擺上月餅和各色水果作為供品,祭拜圓月。拜月之後,一家人分吃月餅,以求「團圓」之意。
中國各地月餅的風味也不相同,以北京為代表的京式、中國東部的蘇州為代表的蘇式、中國南部廣東地區的廣式和潮州地區的潮式月餅是最有名的。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餅的餡兒也有新的變化。除了傳統的糖、棗泥、紅豆、火腿、蓮蓉外,還有鹹鴨蛋黃、水果及可可奶油等。
月餅同樣也是走親訪友的禮品,逢到中秋前夕,商場超市就擺滿了各式包裝精美的月餅,提示人們又到了思親訪友的「團圓夜」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