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民歌《包楞調》演唱中的拖腔與潤腔

2023年10月03日

- txt下載

  摘 要: 《包楞調》作為一首經典民歌, 在演唱中體現了民族唱法的審美個性與藝術魅力。既包括傳統的民族唱法, 也包括在傳統民族唱法基礎上融合了美聲呼吸方法、共鳴方式等技巧而形成的“民族新唱法”。在當前“民族新唱法”已成為民族歌曲演唱主流技法的情況下, 選取傳統民族唱法中的特定技法與之有機融合, 進一步強化彰顯民族聲樂審美情韻的表演方式, 是筆者演唱民族歌曲的指導思想。
關鍵詞: 花腔民歌; 《包楞調》; 民族新唱法; 拖腔; 潤腔;
  Abstract: As a classical coloratura folk song, Baoleng Diao embodies the aesthetic personality and artistic charm of national singing.It includes not only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inging style, but also the “new folk songs style” 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inging method, which combines the techniques of Bel Canto breathing and resonance.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new folk songs style”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technique of national song singing, the author's guiding ideology is to select the specific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inging style and integrate them organically, an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erformance way to highlight the aesthetic appeal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Keyword: coloratura folk song; Baoleng Diao; national singing style; drawl; run cavity;
山東民歌《包楞調》堪稱我國第一首花腔民歌, 當它與融合了西洋美聲演唱技法的民族新唱法“相遇”時, 有可能激發出璀璨的藝術火花, 從而為民族新唱法在類似歌曲中的優化應用提供新的思路與方向。有鑒於此, 本文在解析花腔民歌《包楞調》與民族新唱法的藝術淵源基礎上, 以這首歌曲中拖腔、潤腔的藝術處理為例, 探討在民族花腔歌曲中優化、變通應用民族新唱法的思路與途徑。
一、花腔民歌《包楞調》與民族新唱法的藝術情緣
眾所周知, 西洋歌劇中有一個素以華彩炫技而著稱的角色, 即“花腔女高音”。所謂花腔, 是一個來自德語的聲樂術語, 是演唱時對於歌劇作品旋律細緻入微的裝飾, 往往表現出鮮明的炫技色彩。綜合來看, 花腔唱法就是指對演唱旋律進行各種細緻潤色、修飾, 從而表現出鮮明的華麗風格特點以及炫技傾向的演唱方法。
長久以來, 花腔唱法都被認為是西洋歌劇的“專利”, 而為我國民族聲樂所匱缺。然而, 隨著民歌《包楞調》被整理並傳唱開來, 音樂界學者及公眾發現這首歌曲採用了諸多的裝飾音和襯詞來細緻地修飾、潤色旋律, 表現出了與西洋歌劇花腔唱法異曲同工的演唱效果, 《包楞調》也被推舉為我國第一首花腔民歌。要生動地演繹這首花腔民歌, 需要恰切地調控乃至融匯多方面的演唱技巧, 對當前演繹民族歌曲的主流唱法“民族新唱法”加以優化發展和變通運用, 以期達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民族新唱法是在汲取美聲演唱胸腹聯合呼吸這一氣息調控方法的基礎上, 將美聲唱法與我國傳統民族唱法的發聲、共鳴方式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改良型民族唱法。經過數年的表演及教學實踐, 民族新唱法最終得以在上世紀90年代定型, 成為當前演繹民族歌曲的主流唱法。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 “民族新唱法”也並非盡善盡美。實際上, 當前學院派的民族新唱法由於在呼吸、發聲、共鳴等技巧方面的高度一致性, 使得聲音效果也出現了同質化趨勢, 引發了“千人一腔”的批評。與之相對的“原生態”傳統民族唱法則在呼吸、發聲、共鳴、咬字吐字等各方面都擁有特色化的演唱技巧, 足以對面臨“千人一腔”問題的“民族新唱法”形成有益的補充, 甚至推動其持續改良與發展。所以, 即使在民族新唱法的應用已成為主流趨勢的背景下, 傳統的民族唱法仍足以彰顯其在聲樂表演方面的應用價值。尤其像《包楞調》這樣的花腔民歌, 其演唱方法更能體現傳統民族唱法在咬字、吐字、發聲、共鳴等方面的獨特之處, 進而提出一些改良、發展民族新唱法的思路與方向。
  二、民歌《包楞調》演唱中的拖腔處理
上文提出了“融會傳統民族唱法技巧元素來優化、發展民族新唱法”這一演繹歌曲《包楞調》的指導思想, 接下來以《包楞調》中的拖腔唱法為例, 對此觀點進行初步的論證分析。
拖腔, 是我國民族歌曲以及戲曲、曲藝演唱中常見的音樂藝術現象, 也是一種習用的演唱手法。眾所周知, 民族聲樂演唱講究“依字行腔”。作為單音節詞的漢字, 每個咬字、吐字的發聲過程, 都構成了旋律中的一個個片段。根據沈洽先生《音腔論》中的觀點, “腔”是指音高、力度、速度、音色等音響要素的變化。當每次咬字、吐字的發聲過程所形成的旋律片段中包含了上述音響要素的變化時, 就形成了“字腔”。所以, 換句話說, 整體的歌曲旋律就是由一個個咬字、吐字發聲過程所對應的一段段旋律片段, 即一個個“字腔”連綴而成的。既然是這樣“依字行腔”, 當某一個字的字腹 (元音) 發音 (吐字) 過程被拖長, 就形成了拖腔。拖腔是我國民族聲樂創作與表演方面很常見的一種潤腔手法, 在表現民族化審美情韻方面能夠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而在民歌《包楞調》中, 也有機地運用了拖腔手法。在歌曲第17、18小節處形成了長兩小節的拖腔。而且在這個拖腔之前, 還存在一個比本音高小六度的倚音。此處, 拖腔和倚音的設計, 使得“紅”字的發音過程即“字腔”曲折多變, 集中體現了音高的變化感, 並且憑藉此種變化感從側面傳達出演唱者由衷的喜悅情緒。
為了表現這種喜悅情緒, 在演唱中一方面要借鑑“民族新唱法”乃至美聲“面罩唱法”的藝術經驗, 採取適宜的“微笑”面容打通咽腔和鼻腔之間的隔閡, 使氣息順利沖入鼻腔、鼻竇腔而激發位置靠前、音色明亮的共鳴效果;另一方面, 還應按照民族聲樂“依字行腔”的規律, 重咬“紅”字字頭輔音, 要求輔音的發聲成阻迅速, 持阻短暫, 除阻果斷, 表現出一種特殊的“勁頭”, 唱出精、氣、神, 從而集中、鮮明地揭示歌詞中所蘊含的情感內涵, 彰顯明快的風格氣質, 完美展現生動的音樂表情。
三、民歌《包楞調》演唱中的潤腔技巧
“潤腔”是民族聲樂演唱中的特色技法, 也是對“依字行腔”這一規律的集中表現。所謂“潤腔”, 顧名思義就是對“字腔”的潤色、修飾。具體來說, 就是要在演唱“字腔”的過程中營造出音高、力度、速度、音色等各種音成分的變化感, 以此暗示樂曲情感內涵的變化。根據董維松先生《論潤腔》一文的分類, 民族歌曲演唱中的潤腔可分為音高類潤腔、阻音潤腔、力度性潤腔、節奏性潤腔、音色性潤腔等多個種類。在本文中, 謹以《包楞調》中“太陽出來滿天紅”一句為例, 嘗試解析在運用音高及力度性潤腔手法演繹該曲的要領和技巧。在該句中, “紅”字所對應的小字二組升c之前有一個小字二組a的前倚音。這實際上就是我國傳統民歌、戲曲中常用的“立音”潤腔現象。
所謂“立音”, 就是藉助比本音高的前倚音, 在“字腔”內部形成音高的波折感, 以表現出鏗鏘堅實、擲地有聲之效果的一種潤腔手法。在這種手法支持下, 聲音效果如同“站立起來”, 故稱之為“立音”。在演唱“紅”字字頭所對應的“立音”前, 必須深深吸氣、儲備足夠的氣息並短暫地憋住。演唱“紅”字輔音“h”時, 要快速成阻, 極其短暫地持阻, 然後凌厲果斷地除阻。在除阻的同時, 迅速呼出所憋住的氣息, 使得演唱效果表現出像“夯地基時砸下木夯、石硪”時的一股強大的力度和衝勁兒, 營造出鏗鏘堅實的音響效果。正是這種音響效果從側面暗示出山東人豪爽、開朗、熱情、潑辣的氣質和情趣, 彰顯出《包楞調》作為一首山東地方民歌的韻味與特色。根據筆者的體會, 在演唱上述“立音”的過程中, 採取美聲唱法的胸腹聯合呼吸來提供氣息支持, 更容易凸顯除阻時需要的力度和衝勁, 從而獲得聲情並茂的良好演唱效果。
  四、結論
綜合上文論述, 在演唱山東民歌《包楞調》時, 應以“民族新唱法”為基礎, 積極融入傳統民族唱法在呼吸、發聲、共鳴、咬字吐字等各方面的特色技巧, 同“民族新唱法”的相應技法形成有機融合, 以期更進一步地彰顯民族化的聲情韻味, 表現出更符合我國觀眾傳統審美習慣的特定腔韻, 更加直接地激發觀眾的心理和情感共鳴。
  參考文獻:
[1]張雁.《包楞調》的歷史淵源及發展傳承探究[J].音樂創作, 2013 (4) .
[2]譚冉.山東民歌《包楞調》的美學意義與演唱技巧淺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5 (2) .
[3]馬驪驪.關於中國民歌“三度創作”的思考以山東民歌《包楞調》為例[J].黃河之聲, 2010 (12) .
[4]陳瞳.山東民歌《包楞調》淺析[J].大舞台, 2013 (11) .
[5]開萬賀.淺談山東民歌《包楞調》的傳承及發展[J].戲劇之家, 2017 (19) .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