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腫的中醫藥治療

2023年10月18日

- txt下載

慢性硬膜下血腫是是指顱內出血血液積聚於硬腦膜下腔、傷後三周以上出現症狀者。出血主要來源於皮質小血管或橋靜脈的損傷。其發生率約占顱內血腫的10%,血腫常發生於額頂顳半球凸面,積血量可達十幾甚至上百毫升。大多數病人的年齡超過50歲並有明確的外傷跌倒史。但仍有1/41/2的病人無明確的外傷史,而有受傷史的病人的發病時間一般為13個月,有的甚至更長。部分病人顱內血腫可緩慢增大,多數研究認為,血腫的不斷擴大與腦萎縮、顱內壓降低、靜脈張力增高和凝血機制有關。
臨床表現以顱內壓增高為主,頭痛甚至嘔吐較為突出,少數可有偏癱、麻木、失語和局灶性癲癇等症狀。由於老年患者,腦萎縮明顯,加之血腫緩慢增大,(傷後)早期病人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微頭痛頭暈等非特異性症狀,易於腦動脈供血不足、腦梗塞、頸椎病等混淆,因而很難引起病人或家屬重視。故老年患者常表現為反應遲鈍、行動遲緩、記憶力減退、淡漠甚至痴呆等精神症狀。因而部分病人多以腦梗塞就診,行頭顱CT檢查時偶然發現。
一旦確診為慢性硬膜下血腫,應積極治療,以期改善病人的症狀和生活質量。對於血腫較大的病人,目前常見的治療方法是顱骨鑽孔血腫引流,療效堪稱滿意,預後多較良好。而對於血腫相對較小,症狀較輕的患者或者是難以接受手術的病人,我科利用中醫藥的優勢,採用益氣化瘀類中藥內服,促進血腫吸收,不僅避免了手術創傷,也能促進症狀消失、避免復發並改善腦循環的優點,病人易於接受。
圖1:採用益氣化瘀法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前(上圖,頭顱MRI)及治療後3周(下圖,頭顱CT)比較。

圖2:採用鑽孔引流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術前(上圖,頭顱MRI)及治療後2周(下圖,頭顱CT)比較。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