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關於依法行政應把握的幾個問題

2023年09月22日

- txt下載

關於依法行政應把握的幾個問題 文章作者:dashan 文章加入時間:2005年9月12日12:9 關於依法行政應把握的幾個問題 2004年3月22日,國務院發布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綱要》的發布實施,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一件大事,對進一步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學習、貫徹《綱要》是擺在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綱要》的內容很多,本文就其中依法行政應把握的幾個問題,談點體會。 一、依法行政是對管理者自己而不是對管理對象的要求 行法政和上級部門的貫徹文件下來了,才去執行。 三、依法行政的核心內容 依法行政的核心內容是規範行政權力,是規範行政審批權、行政服務權和行政監督權。 1、在我國說到審批,人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要說清楚究竟什麼是審批,搞個法律定義,又很難,法律界也好,理論界也好,各有各的說法。《行政許可法》出台後,對「行政許可」作了規範。《行政許可法》所稱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行政審批的範疇,既包括了「行政許可」的一部分事項,包括了許多非「行政許可」事項的「批准」、「准予」。 2、行政服務是行政機關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這裡所說的「行政服務」不是上門服務、代客列印等純服務工作,而是指由行政機關職能決定的、其他行政機關、單位、個人不能替代也無權行使的行政服務職能,是具有服務性質的行政工作。筆者個人理解,「行政服務」工作主要有三類:一是前置性審核。二是出具狀況證明資料。三是公開社會公共信息。由於行政機關職能不同,它往往獨家掌握著許多其他行政機關、單位、個人難以掌握的社會公共信息。行政服務的職能、條件、程序也應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法定的行政服務工作必須做,而且要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能、條件、程序去做。法律法規規定由其他行政機關做的行政服務工作,你也不能越俎代庖。 3、行政監督,即對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調查處理。行政監督的目的,是保證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行政監督包括對包括對行政審批事項執行情況的監督,也包括對非審批事項是否按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的監督。但在實際工作中,行政監督缺位、錯位現象還是比較嚴重。比較常見的,一是經審批的事項有人監督,未經審批的事項無人監督,出現了「有證經營七、八個部門管,無證經營大家都不管」;二是審批權大家爭,監督權想方設法推,說是「齊抓共管」,實際上是只批不管;三是認為《行政許可法》沒有規定的就不能去進行監督、檢查,以「行政許可」小範疇的行政監督代替行政管理大範疇的行政監督,放棄法定行政監督權。 《行政許可法》頒布後,各級行政機關對「行政許可」事項作了清理。但由於對「行政許可」與行政審批、行政監督、行政服務的概念區分把握不准,清理錯位的也不少。一是把非「行政許可」的行政審批誤作「行政許可」事項清理或者上報要求確認為「行政許可」事項;二是把行政監督誤作「行政許可」事項清理;三是把行政服務誤作「行政許可」事項清理。 四、行政行為的基本原則 公開原則、公正原則、公平原則是依法行政的三大基本原則。衡量行政機關是否依法行使行政權的主要標準,是行政行為是否做到了公開、公正、公平。「三公原則」的內涵各有側重,又互為補充。 1、公開是保證行政行為公正和公平的必要手段,沒有公開就難以監督,就會產生不公正和不公平,甚至產生腐敗。行政機關要做好「四個公開」。一是行政權的設定公開,也就是法律法規公開;二是行政權的實施主體公開,也就是「三定方案」公開,行政機關的職能公開;三是行政權的實施程序和實施條件公開,也就是規章、規範性文件和行政機關的工作流程公開;四是
行政權的實施結果公開,如登報公告,在特定場所公告,網上發布等,都是行政權實施結果公開的具體方式。 2、公正是法律的基本精神,也是對行政機關的基本要求。不講公正,公開就失去意義,不講公正,公平就難以達到。對一個掌握著國家公權力的行政機關來說,在指導思想上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群眾利益無小事,確保公正行政;在實際行政中必須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充分考慮應當考慮的各種因素,避免不公正的行政行為。公正的行政行為,一是要做到對不同的對象同樣對待。二是要減少自由裁量權。三是不能把行政權力和部門利益結合在一起,或者說是要堅持非利益原則。目前雖然實行行政機關「收支兩條線」,但很多部門仍在利用手中的行政權為自己謀求利益。設備、機器的檢測要到我指定的單位去做,配件、材料要到我指定的商店去買,服務態度不怎麼樣,但價格別人高,質量比別人差。有利爭著做,無利則不做,利大積極做,利小慢慢做。執法的目的不是為了規範秩序、懲治違法,而是多收罰款,以罰款搞創收。 3、公平是行政行為公開和公正的目的,但公平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絕對的公平並不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行政行為公平與否,主要是看該行政行為是否公開、公正。結果的公平來自於對行為的公平的推斷,行為的公平來自於對行為的公開和公正的推斷,即公開和公正的行為,必然產生公平的行為和結果;不公開、不公正的行為,必然產生不公平的行為和結果。 對具體行政行為而言,適用法律法規和實施條件、實施程序的公開、公正,比結果的公平更為重要。但這個公平同樣是指因適用法律法規和競爭條件、競爭程序的公開、公正所推斷的公平。只要不是暗箱操作,對投標人適用同樣的法律法規和實施條件、實施程序,做到了公開、公正,我們推斷招投標的結果對投標人都是公平的。 五、建立和實行責任追究制度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行政機關有權力無責任的結果,必然導致權力濫用,違法行政。建立和實行責任追究制度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責任追究,一是追究法律責任。法律責任包括追究行政違法行為直接責任人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的黨紀、政紀和經濟責任,對行政違法行為造成相對人經濟損失或者人身傷害的,由行政機關實行經濟賠償(國家賠償)的同時,並對責任人員實行追償。二是追究*責任,對重大責任事故,追究當地黨政負責人和上級黨政負責人的*責任。近幾年中,已有不少相當級別的高官被追究*責任,或者引咎辭職,或者勒令辭職,或者撤消職務,這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制的進步、社會的進步和*的進步。 文章出處:
【大 中 小】 【列印】 【關閉】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