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文選》詩賦哀傷主題透視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 自然 」(註: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在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中,哀傷之情在文學作品中表現得最為充分。有關「七哀」題旨的爭議即說明了這一點(註:詳見趙幼文《曹植集校注》313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昭明文選》所歸納的37類文體中,「賦」、「詩」體下又分別設有「哀傷」類作為子目,共入選作品21篇(而表達哀傷主題的詩賦遠遠不止這些,詳見下文)。《文選》單列「騷」體,共選錄屈宋等人作品17首。「《騷經》《九章》朗麗以哀志」,「《九歌》《九辨》綺靡以傷情」(註:劉勰《文心雕龍•辨騷》。),正是這些作品哀傷的情感基調,為古代詩歌確立了以悲為美的審美取向,而「楚臣去境」、「宋玉悲秋」也成為後世抒發哀傷情緒的固定意象與慣常用語。此外,《文選》中其他表現哀傷主題的文體尚有「誄」、「哀」、「碑文」、「墓誌」、「弔文」、「祭文」等,述哀是這些 應用 文體基本的功能性要求。在一部文學總集中,有近四分之一的體類和遠遠超出這一比例的篇幅抒寫著同一個情感主題,這本身便值得關注。《文選》為我們提供了研閱哀傷這一情感類型的範本。對作品文本作共時性的呈現,可以窺見一代文學之風貌,而對作品的歷時性回溯又可尋繹某一情感類型進入文學的廣泛 社會 基礎與深厚文化心理底蘊。本文擬著眼於這兩個方面,以《文選》所錄賦、詩二體作品中的哀傷主題為例,略加陳述。
    一
  由《詩經》的抒情品格所奠定的 中國 文學的抒情傳統,規定了日後各體文學 發展 的路徑。就早期文學而言,不必說敘事詩濃厚地存在著抒情內涵,即使是以「體物」為本色的賦,其「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註:劉勰《文心雕龍•詮賦》。)的「出身」也使它與抒情難脫干係。因此,哀傷作為人類的普遍情感,在詩、賦中的抒發都相當普遍。《文選》以範本形式展示了哀傷之情進入文學的廣泛性與豐富多樣性。
  對於哀傷主題的廣泛性,我們可以從它在《文選》中所占篇幅之大,入選篇目之多及題材分布之廣得到最直觀的認識。入選「賦」體「哀傷」類的7篇作品,包括司馬相如《長門賦》,向子期《思舊賦》,陸機《嘆逝賦》,潘岳《懷舊賦》《寡婦賦》,江淹《別賦》《恨賦》。有對人生無常的悲嘆,有感於婦女不幸命運所作的悲聲,也有對生離死別情景的痛徹渲染。「詩」體「哀傷」類收錄的13篇詩作,包括嵇康《幽憤詩》,曹植、王粲、張載同題詩作《七哀詩》共5首,以及潘岳《悼亡詩》3首,謝靈運《廬陵王墓下作》,顏延之《拜陵廟作》,謝tiǎo@①《同謝諮議銅雀台詩》,任fǎng@②《出郡傳舍哭范僕射》等。嵇康、王粲之哀傷是著眼於個人身世,慨嘆生之多艱;張載、二謝、顏延之之哀傷則因憑弔遺蹟追懷亡者而生;任fǎng@②為喪友而哭;潘岳悼愛妻之亡;曹植代思婦訴怨。可以說這些作品已經從多種角度對哀傷主題作了盡情詠嘆。
  然而《文選》所錄抒發哀傷之情的遠不止「哀傷」一類。哀傷作為一種情感模式或一種主題,滲透到了多種題材的作品之中。就「賦」體而言,除「哀傷」外,因情設目的尚有「志」、「情」二類。錄入「志」類的4篇,即班固《幽通賦》,張衡《思玄賦》《歸田賦》,潘岳《閒居賦》。其情感的出發點都是志之未遂,因而設法排遣由此而升的哀傷。專門表現男女之情的「情」類中,宋玉《神女賦》與曹植《洛神賦》二篇寫男女的離合悲歡,情調惆悵而傷感。而「紀行」、「遊覽」類賦作多抒寫弔古傷今之悲與羈旅嘆逝之哀。讀著鮑照《蕪城賦》「天道如何,吞恨者多」,王粲《登樓賦》「氣交憤於胸臆」,「悵盤桓以反側」,班彪《北征賦》「撫長劍而慨息,泣漣落而沾衣。攬余涕以於邑兮,哀生民之多故」,潘岳《西征賦》「心戰懼以競悚,如臨深而履薄」等充溢著淒涼與悲愴的賦句,我們分明感到這些作品所表現的哀情並不比任何一篇入選「哀傷」類的賦作淡薄。入選「鳥獸」類的,賈誼《fú@③鳥賦》與禰衡《鸚鵡賦》,前者借闡發道家「齊物」的玄理,「自廣」傷悼之情,後者則借物寫志,寄寓自己生不逢時的悲哀。「物色」類賦作以鋪陳景色之美見長,而潘岳《秋興賦》、謝莊《月賦》則分別渲染了悲秋之情與淒涼之意,情調頗為傷感。由此可見哀傷主題遠非入選「哀傷」類作品所獨有,其表現於賦的廣泛程度於此可見一斑。
  與賦相比,哀傷主題在詩歌中的表達更為直接、便捷。在《文選》頗為煩瑣的詩體分類體例中,除去「哀傷」一類,以題材立目的「詠懷」、「贈答」、「祖餞」、「行旅」、「輓歌」等,類目本身即包含哀傷的成分:「詠懷」所詠多為哀傷情懷;「贈答」、「祖餞」道離情;「行旅」寫羈愁;「輓歌」哀輓生命的終結,大量作品關涉哀傷主題是不言而喻的。以體裁立目的「樂府」、「雜歌」、「雜詩」、「雜擬」四類詩歌中,哀傷之情的抒發也占有相當比重。據筆者粗略統計,「樂府」類40首詩作中,有18首關涉哀傷主題,包括曹操《苦寒行》、曹丕《燕歌行》、曹植《美女篇》、陸機《猛虎行》、鮑照《東武吟》等名篇。「雜詩」類入選的95首詩中,有半數上下表現哀傷主題。除《古詩十九首》以外,張衡、曹植、曹丕、王粲、傅玄、張華、陸機、左思、張協、曹攄、王融、棗jù@④、陶淵明、謝惠連、謝靈運、謝tiǎo@①、王微、沈約等詩人都有表現這一主題的作品入選,再加上託名蘇、李的一組詩歌,數量頗為可觀。「雜擬」類選錄模擬之作。陸機《擬古詩》12首模擬了《古詩十九首》中的大部分詩篇,張協模擬張衡《四愁詩》,都步趨原作,抒發哀傷之情,江淹《雜體詩》30首中約有16首是對表現哀傷主題的優秀之作的模仿,占到半數以上。特別是《班婕妤詠扇》《王侍中懷德》《阮步兵詠懷》《張司空離情》《潘黃門悼亡》《陸平原羈宦》《劉太尉傷亂》《休上人別怨》等篇頗得原作神韻,堪為哀傷類作品的一次彙集。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