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基礎設施產業外資問題研究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內容提要 近年來全球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蓬勃興起。跨國公司的參與通過技術擴散、產業競爭、產業合作以及服務供應等途徑可能改進東道國基礎設施產業的生產效率、可靠性和質量,但在電力和水務等特定產業,這些積極的產業影響並不確定。這種不確定性引起了針對國家 經濟 安全和政策挑戰的擔心。本文還結合我國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了政策啟示。
  關鍵詞 基礎設施產業 外來直接投資 產業影響
  
  近年來基礎設施產業的 發展 成為各國政策制訂者高度重視的領域之一。一方面,加強基礎設施產業投資成為各國應對目前經濟危機的重要舉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匡算,主要經濟體為支撐本國經濟相繼推出的2009年財政刺激規模將占到全球GDP的1.5%,其中基礎設施產業成為刺激計劃的主要受益行業。在 中國 ,超過50%的刺激性經濟支出投資於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這一投資將占到GDP的6%。美國、法國、英國、瑞士、澳大利亞和其他主要亞洲經濟體經濟復甦計劃中的頭一年投資基本上都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另一方面,隨著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日益增加,關於該產業投資的爭議(包括國家經濟安全問題)也不斷增加。截至2007年底,聯合國貿發會(UNCTAD)了解到的外國投資者和國家之間基於投資協議的爭議中有三分之一(95件)與基礎設施產業有關。
  對於逐步深度融入國際 金融 市場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在基礎設施產業引進外來直接投資對於緩解資金壓力、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管理和利用好這些投資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政策課題。關於基礎設施產業外商直接投資的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資形式、規模和技術性細節的探討。本文將在介紹全球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其產業影響、存在問題,並針對中國提出對策建議。這種研究對相關國家吸引和管理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以及參與該產業對外直接投資的 企業 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際上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的興起
  
  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的興起與以下幾個因素密切相關。
  首先,加強基礎設施產業建設投資(尤其是在該產業比較薄弱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十分必要。基礎設施產業是決定一個經濟體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其質量是吸引外來直接投資的重要決定性因素,也是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和融入全球經濟的關鍵。新興市場 工業 化、城市化以及國際化發展迅猛,對基礎設施服務的需求也急劇增加。對於工業化、城市化和信息化一日千里的發展中國家而言,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是實現千年發展目標(MDGs)的關鍵。
  其次,基礎設施投資具有高度資本密集性和複雜性的典型特徵,資金短缺和效率低下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疲於應付。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20世紀90年代在基礎設施產業對外開放,吸引大量外資流入。儘管這樣,這些國家仍然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非洲每年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高達400億美元,而1996-2006年跨國公司累計直接投資協議金額僅為450億美元(WIR2008,UNCTAD)。
  第三,基礎設施產業的對外開放。面對基礎設施產業巨大的市場和投資需求,一些國家需要更大程度上吸引跨國公司等私人資本。UNCTAD下屬的全球投資促進機構協會的一項調查表明,70%的投資促進機構正積極尋求基礎設施的外來投資。為此,這些國家在基礎設施產業進行自由化改革和放鬆外資收購管制,邀請跨國公司參與基礎設施項目。為利用這些制度變化以及當地經濟增長帶來的獲取市場和實現規模經濟的機會,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產業跨國公司充分利用在 網絡 設計和運營、工程能力、環境保護知識、項目管理能力和默會知識、實踐技能以及盈利模式和財務實力等方面的專業技能紛紛進入外國基礎設施產業。
  
  二、全球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現狀
  
  (一)外來直接投資規模快速擴張
  1990-2006年全球基礎設施產業的外來直接投資金額增長了31倍,達到7860億美元,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產業的外來直接投資金額增長了29倍,達到1990億美元(WIR2008,UNCTAD)。全球內向直接投資存量中基礎設施產業所占比重從1990年的2%快速擴張到2006年的接近10%。其間大多數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金額持續增長,電力和通信產業增長最為顯著, 交通 和水務產業則增長較少。其中1996-2006年跨國公司在該產業的私人股權投資累計高達2460億美元。
  (二)跨國公司直接投資來源集中但有所分化
  已開發國家的跨國公司仍然支配著全球基礎設施產業的國際化投資(WIR2008,UNCTAD)。2006年基礎設施產業全球100強跨國公司中,53家來自歐盟(53家公司海外資產和總資產分別占據全球100強的76.7%、63.7%),14家來自美國(14家公司海外資產和總資產分別占據全球100強的7.4%、23.4%),而其中22家總部設立在發展中國家或者轉型經濟體(海外資產和總資產分別占據全球100強的11.6%、8.6%)。欠已開發國家在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國際化過程中總體上仍處於被「邊緣化」的地位。1996—2006年期間欠已開發國家在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產業私人股權投資中所占比例略高於5%,2006年則僅占2%。但是來自亞洲地區的跨國公司參與顯著增加,其中絕大多數來自香港(5家)、馬來西亞(3家)、新加坡(3家)。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產業中,來自南方國家的跨國公司發揮著更加突出的作用。在亞洲和大洋洲,1996-2006年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協議投資幾乎占據50%,在通信和交通產業占據大多數比例。非洲40%的基礎設施產業協議投資金額來自發展中國家,其中通信產業58%的協議投資金額來自發展中國家。但是拉美和加勒比海國家來自發展中國家投資者的參與則非常有限(僅占16%的私人協議投資額)。
  (三)跨國公司的參與形式多樣但因產業而異
  跨國公司採用直接投資、特許經營、私有化和綠地投資、管理與租賃協議等多種形式參與基礎設施產業直接投資,但是不同產業的主要參與形式各有不同(WIR2008,UNCTAD)。在跨國公司進入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基礎設施產業過程中,通信產業絕大多數情況下採取直接投資。在電力行業,最常使用特許經營(占62%),交通(超過80%)和水務產業(占70%)絕大多數情況下也都採用特許經營。其次是私有化和綠地投資(占36%)。水務產業使用管理和租賃協議的情況也相對較多(占25%)。
  (四)不同國家和產業開放程度各異
  已開發國家和相對較為發達的發展中國家與轉型經濟體由於擁有更加發達的制度和管制能力,尤其是近二十年來基礎設施產業對外更加開放。例如,1996-2000年拉美和加勒比海國家吸收了該產業跨國公司私人股權投資的67%,而2000年以來非洲和亞洲的份額增長則相對更快(WIR2008,UNCTAD)。產業方面,那些相對容易放鬆管制和引入競爭的基礎設施產業一般對跨國公司的參與更加開放。例如,移動通信產業最為開放,水務開放程度最低。2006年已開發國家基礎設施產業跨國公司100強中,65家來自電力和通信產業,只有5家來自水務產業;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基礎設施產業跨國公司50強中,30家來自電力和通信產業,只有2家來自水務產業。
  
  三、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的影響
  
  (一)產業促進效應
  基礎設施產業的外來直接投資通過技術擴散、產業競爭、產業合作和服務供應幾種途徑產生產業影響。
  1 技術擴散效應
  直接投資是向接受投資的國家傳授資本經營技能和技術知識等經營資源的綜合行為。基礎設施產業的跨國公司主要通過技術擴散向東道國輸入硬體(例如水凈化專業設備)和軟體技術(例如組織和管理實踐)。東道國政府一般選擇信譽好、實力強的外國投資者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提高建設效率、降低成本和價格,並為國內企業提供比較、學習和借鑑的機會。例如,通信產業國際經營者的進入降低了信息通訊技術的獲取和使用門檻。跨國公司通過經營國際經濟合作2009年第8期流程再工程化設計,改善採購和分包實踐,改進客戶記錄和搜集方法等帶來軟體技術。技術擴散的主要路徑包括合資企業、人員流動和示範效應。在中國電力行業,外來跨國公司在大型合資項目的參與中涉及到與中方系統而廣泛的項目管理合作。不過這種技術擴散的效果還取決於國內企業是否具有強大的吸收能力這一關鍵因素。
  2 產業競爭效應
  跨國公司通過產業競爭促進效益。基礎設施產業競爭程度越強,跨國公司的參與越是可能提高效益(WIR2008,UNCTAD)。在許多國家,由於通信產業的技術變革和產業改革,競爭性的市場結構已經形成。在烏干達,本國企業和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導致通信價格的下降和行動電話普及率的提升。國別研究也表明,私有化和競爭之間相互促進:競爭促進私有化的收益,反之亦然。不過,在本質上仍然是 自然 壟斷性質的水務產業,跨國公司的進入會導致國家壟斷轉變為私有的外資壟斷,這將限制競爭從而改進效益的空間(WIR2008,UNC—TAD)。在其他基礎設施產業,跨國公司參與在提升競爭和效益的同時,也限制了國內企業的進入和排斥了現有企業。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驗表明,在競爭性相對更強的電力和通信領域,跨國公司進入在某些方面存在反競爭行為。
  3 產業合作效應
  東道國基礎設施產業除了通過公司變革,還可以與跨國公司進行產業合作提升效益。在有些收入水平較高或者規模較大、國內企業競爭能力較強的發展中國家,通過部分私有化允許外來跨國公司持有少數股權,這種合作利於提升競爭力和效益(WIR2008,UNCTAD)。例如摩洛哥電信通過這樣的方式變得更有競爭力。在中國,外來跨國公司主要通過與國有企業合資參與基礎設施投資,相關企業績效得到很大提升。在印度,塔塔電力等私有電力企業利用私有化契機,通過與外來跨國公司合資進入電力產業。基礎設施產業全球100強跨國公司中來自發展中國家或者地區的參與者更有能力與外來跨國公司進行合作。尤其是在通信和交通產業,因為這兩個產業中來自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參與者已經成為主要參與者甚至全球領導者。
  4 服務供應效應
  跨國公司還影響到東道國基礎設施產業服務供應和價格。跨國公司參與一般會增加東道國基礎設施服務的供應和質量,但是價格影響則情況各異(WIR2008,UNCTAD)。有些情況下定價超出窮人的支付能力,因此,跨國公司參與帶來的產業影響改進未必會轉化為所有社會成員福利的增加(表現為更多的選擇和更強的購買力),尤其是對窮人和居住在 農村 、邊遠和經濟落後地區的人來說。在通信領域尤其是移動通信領域,跨國公司在改善供應、擴大服務覆蓋率、降低價格和增強可獲得性方面的影響最為明顯。隨著跨國公司引入新的商業模式,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歷過一場「移動革命」,低收入群體也能享受到移動服務。跨國公司進入交通領域極大程度地改善了主要港口的服務質量從而增強了發展中國家與全球經濟的聯繫。
  但是,在電力和水務產業,跨國公司的影響則較為複雜。跨國公司參與對電價、水價及其可獲得性的影響取決於 政治 、社會、契約問題以及生產率和效益改進等因素(WIR2008,UNC—TAD)。如果政府沒有對使用者進行補貼,增加供應、提升生產效率和效益並不足以在維持收支平衡情況下保持低價。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驗也表明,增加私人部門(包括跨國公司)在電力行業的投資會增加電力供應、增強網絡連結性,從而穩定改善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和服務質量。考慮到相關因素,電力價格因為跨國公司的進入優勢會有所下降,但是價格變化趨勢並不確定。儘管有證據表明在良好設計的框架下供水服務會得到顯著改善,但是跨國公司在水務領域的參與對使用者可獲得性的影響並不令人滿意(WIR2008,UNC,TAD)。
  5 總體產業影響
  相關研究表明,基礎設施產業的外來直接投資有助於改進產業的生產效率、可靠性和質量(WIR2008,UNCTAD)。外來直接投資者的參與就使得通信和交通產業服務價格下降和數量增加。例如增加通信和交通產業服務供應和降低相應服務的價格。但是在特定產業,這些積極效應還取決於特定的政策因素。尤其是在電力和水務產業,如果跨國公司效率的改善(供應增加和質量提高)不足以在彌補成本的同時維持低價而且政府不對使用者提供補貼,一部分人尤其是窮人的用水、用電就會受到影響。而且技術擴散的效應取決於東道國的學習吸收能力,產業競爭過程中可能排斥競爭,產業合作可能使得小國家基礎設施產業被外國控制。因此,電力和水務等特定領域如何發揮外來直接投資的積極的產業影響,還需要當地政府從社會學的視角制訂和執行重要的政策措施。這給國家經濟安全問題的產生埋下伏筆,也給有關國家的行政當局帶來嚴峻挑戰,後面就將討論這兩個問題。
  (二)國家經濟安全問題
  國家經濟安全是一種國家經濟不受內外環境干擾、威脅、破壞而維持正常運轉的一種狀態。它既包括一國抗擊各種風險的能力,也包含該國為確保經濟持續發展而確立的戰略目標以及為此而採取的策略與措施(趙英,2007)。近年來,國際化取向的國家經濟安全問題備受重視。儘管全球總體傾向於對外來直接投資保持開放姿態,2007年與對外直接投資潛在相關的政策改革中的74%目的在於增強東道國對外來直接投資的吸引力(WIR2008,UNCTAD)。但是全球針對不斷增長的保護主義的關注和爭論也日益增加,過去幾年中對外來直接投資不太友好的政策變革逐漸增長。美國對與國家安全可能相關的直接投資項目採取更加嚴格的限制措施。獨立國協國家和俄羅斯聯邦儘管整體上對外來直接投資日益開放,但是仍然限制外來直接投資在採掘業和其他戰略產業的投資行為。俄羅斯聯邦2007年通過戰略產業 法律 ,規定外國投資者在這些產業只能擁有少數股權。在哈薩克,新通過的自然資源法賦予政府在相關協議損害國家在石油、金屬和礦產業的經濟利益情況下單方面修改協議的權力。在南美洲,採礦業比較開放,但是石油、天然氣行業仍受高度管制。
  基礎設施產業外來直接投資積極效應的不確定性使得各國擔心國家經濟安全受到威脅。例如,中國水資源稀缺正在加劇,外資進入中國城市水務項目日漸增多,其中全球最大三家水務公司(法國威立雅、蘇伊士里昂水務集團、泰晤士水務公司)無一例外都把中國作為其全球市場的重要部分,其獲利動機遲早會與中國市場的價格承受水平發生衝突。一些國家對允許外資企業控制某些基礎設施產業項目(包括電力生產和輸送、港口經營和通信)日益謹慎(WIR2008,UNCTAD)。出於國家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考慮,一些國家正大量引入新的限制措施。UNCTAD下屬的全球投資促進機構協會的一項調查表明,有24%的投資促進機構沒有積極尋求基礎設施的外來投資。而那些積極尋求外資投入的領域主要集中於電力生產、網絡服務和機場,而不是電力分銷和傳輸領域。欠已開發國家的交通產業則更傾向於吸引來自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參與。這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出這些國家或者地區對於國家經濟安全問題的考慮。
  基礎設施產業國家經濟安全問題的產生主要同其產業屬性密切相關。其一,基礎設施服務經常涉及到建造有形的網絡,本質上具有寡頭或者壟斷的屬性,外資的進入和控制容易引起壟斷嫌疑和激起反壟斷訴求與調查。其二,基礎設施產業提供的服務具有公共產品的特徵,許多國家將進入基礎設施服務領域視為一大社會和政治問題。外資的進入和控制可能降低公共服務產品的可獲得性和提高服務價格,損害到部分社會成員和組織的利益,容易引起國家經濟安全方面的爭議。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