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河南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研究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摘要] 作為發展中的 農業 大省——河南, 農村 勞動力轉移的滯後與遲緩,是制約河南 工業 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主要障礙,也是造成河南省廣大農業 人口 貧困的主要問題。影響河南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原因有: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較低;人口眾多;二元 社會 經濟 結構的限制;農村 教育 水平低下、勞動力素質相對較低等。加快勞動力的轉移,一是擴大城市和城市經濟規模,增加就業崗位,二是發展科技型、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的精細農業,通過內部消化部分勞動力。從源頭上說,應長期抑制人口增長、減輕人口壓力。
[關鍵詞] 農村勞動力 就業 轉移
一、河南省概況及農村勞動力就業現狀
1、概況。河南省總面積約16.7萬平方公里,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有山脈環繞,間有陷落盆地,中部和東部為遼闊的黃淮海沖積大平原。山區丘嶺面積占44.3%,平原占55.7%。有耕地1.1億畝。人口9256萬人,其中男性4775萬人,占51.59%;女性為4481萬人,占48.41%(數據來源:2000年11月1日0時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第1號公報)。總人口中,按接受教育程度分類,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 543萬人,接受小學教育的 3073萬人,接受初中教育的 3646萬人,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 928萬人,接受大學(大專以上)教育的 248萬人。全省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 2401萬人,占 25.94%;15~64歲的人口為6211萬人,占 67.10%;65歲以上的人口為644萬人,占 6.9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147萬人,占 23.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 7109萬人,占76.8%。人口總量過大,人均資源占有量相對不足。全省常住人口大致相當於甘肅、西藏、陝西、青海、寧夏、新疆六個省區的總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7.14%。每年出生 130萬人,凈增70萬人以上,相當於一個中等縣。全省總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1.74%,全省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54.3人,每平方公里比全國多出 419人。1999年,全省人均耕地為1.16畝,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0.01畝。全省水資源 413億立方米,人均 536立方米,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5。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人均指標也大大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口、資源、 環境 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背負著沉重的人口包袱。
農業人口比重大,主要經濟指標人均水平低。全省農業人口為 7109萬,占常住人口的76.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2.89個百分點。1999年,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中占24.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6.8個百分點,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省。全省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為 1705.01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501.68元,只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7.3%,
近幾年,河南的人口遷移和流動有所增加,人口上行性遷移增加較快,同級遷移大幅度下降;因婚姻遷入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務工經商的比重則大幅度上升;遷移人口的 文化 素質有所提高;從遷入人口的職業構成看,農、林、牧、漁勞動者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工人則大幅度上升。人口流動的原因主要是務工經商和中轉,以18~35歲初中及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主。由於河南經濟落後,不能形成強大的經濟吸引力,遷入人口較少,前來務工經商的人口比重不高, 省際人口遷移模式在近期和中期內不會有大的變化。
2、河南省就業狀況。城鎮就業。根據 統計 ,全省17個地級市(含省會鄭州)和一個省轄市濟源市,都存在失業下崗情況。按河南省目前的城市規模水平和經濟發展狀況,可以說,城鎮就業已經處於飽和狀態。
農村就業。根據我國農業專家和經濟專家測算,按我國農業勞動者目前生產力狀況和農資、農產品等價格水平,每人經營20畝土地可保本,經營30畝土地才有錢可賺。據此計算,河南省現有耕地1.1億畝,僅需要 367萬勞動力。而我省農村實際勞動力數量是1800萬人!二者相比,懸殊1400多萬!每個農業勞動力耕作面積約0.4公頃,是美國農業(52.56公頃/人)的0.7%。隱性失業嚴重,大量農業勞動力處於閒置狀態,導致勞動效率、效益的十分低下。
3、我省農村勞動力轉移滯後的原因。從上述情況看,影響河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首要原因是:河南省的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較低,還沒有完全從傳統經濟和農業社會中脫胎換骨出來,二、三產業和城鎮的接納能力弱小;其二,龐大的人口基數和較高的人口增長率制約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據測算,按河南省城市和城市經濟規模(2002年狀況),在正常情況下,維持 10%左右的經濟增長率所需要的勞動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僅目前的城市人口已經足夠,在部分城市可能還綽綽有餘;其三,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強烈排擠、限制和制約,戶籍制度、就業制度、住房分配製度和教育制度,幾乎堵死了農村勞動力自由流入城市的通道,以及僵化的思想意識觀念,既抑制了城市和城市經濟的發展,也造成大量勞動力資源的浪費和農村經濟的落後與貧困;其四,農村勞動力素質相對較低是制約剩餘勞動力轉移數量特別是轉移層次提高的重要因素;其五,河南省農村非農產業由於缺乏資金、技術、人才,發展水平不高,對剩餘勞動力的容納能力有限;其六,河南省勞動力 市場 發育滯緩,中介組織發育程度低,政府部門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是河南省目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二元社會經濟結構有所鬆動,農村勞動力開始向城鎮轉移。農村勞動力進城所從事的主要是一些邊緣工作,即城市人不大樂意乾的髒、累、苦、險等工作。如 建築 、飲食服務、廢品回收、環境衛生、小商小販等這些城市人退出或自動放棄的工作崗位。農村勞動力向城鎮等非農產業轉移是大勢所趨,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條件,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當然,也是促進工業經濟、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現代化的重要動力,是 歷史 進步的必然結果。這將是今後五十年多年內河南省需要面對的農村勞動力轉移浪潮和由此引發的其他問題。
1、轉移勞動力的文化素質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滿足高素質勞動力需求。從改革開放開始到90年代中期,除了高考、招工等所謂正規轉移進城的勞動者外,大部分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程度是初中或初中以下;90年代中期後,城鎮對轉移勞動力的文化要求有所提高,基本上是高中或高中以上,但是很難滿足。這說明,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已經迫在眉睫。2、勞動力在省內轉移就業的比重較大。河南人的鄉土觀念太重,到外省市就業的比重較低。另一方面也說明河南省勞動者在外省市的競爭力弱。3、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具有明顯兼業性(既從事其他產業活動,又不放棄農業者)。事實證明兼業農戶的出現,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的「勞動力蓄水池」,豐富了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勞動力商品市場,同時對於縮小城鄉差別和穩定社會也具有良好作用。4、從轉移的行業看,第三產業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方向。5、就目前情況看,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仍然受到傳統與慣性的較嚴格的限制和壓縮,如所謂「正式固定工」、「計劃 合同 工」、臨時工、農民工等。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與社會經濟發展方向相背離的,應該儘快解除各種觀念的束縛和限制條件,敞開城市的大門迎接他們。6、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在方式上存在著相當程度的盲目性。這表現在:一是勞動供求信息不暢,二是缺乏合理引導,三是無法可依。
三、河南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途徑和發展趨勢
1、以農業結構調整為契機,通過發展精細農業,增加農業的科技含量、資本含量及勞動密集程度,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在農業內部就業,這是從需求上消化部分剩餘勞動力的合適選擇。增加農業內部就業崗位是一種 成本 較低的消化方式。2、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第三產業,拓寬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