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我國區域創新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及調整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內容 摘要:區域創新體系是構成國家創新體系的主要部分,如何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已成為提升國家創新能力的關鍵內容。文章對區域創新體系涵義及其構成因素進行了系統地 分析 ,並分析了我國構建區域創新體系中存在的 問題 ,提出了區域創新體系構建原則,對我國區域創新體系的構建具有實踐意義。
  關鍵詞:區域創新體系 存在問題 構建
  
  區域創新體系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有機構成部分,是國家創新體系動力的重要源泉,構建區域創新體系還是促進 經濟 發展 的重要手段。 目前 對區域創新體系在認識和實踐都不夠成熟,有許多內容尚在積極的探索之中,本文對區域創新體系的內涵、我國區域創新體系的構建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如何構建區域創新體系進行初步探討,目的在於為我國區域創新體系的建設提供新的思維和路徑。
  
  區域創新體系的涵義和構成
  
  (一)區域創新體系的涵義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專家學者在參與城市、區域開發與管理及國家創新體系 研究 過程中,開始關注創新體系建設與區域發展的密切關係,由此區域創新體系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被提出來。
  在 中國 區域創新能力報告中,將區域創新體系定義為:「一個區域內有特色的、與地區資源關聯的、推進創新的制度組織 網絡 」,其目的是推動區域內新技術或新知識的產生、流動、更新和轉化。英國的庫克在《區域創新系統:全球化背景下區域政府管理的作用》一文中認為,區域創新體系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與關聯的生產 企業 、研究機構和高等 教育 機構等構成的區域性組織系統,該系統支持並產生創新,因而可定義為「地理上確定的、行政上支持的創新網絡和機構的安排,這種安排以有規則的強力相互作用提高了區域內企業的創新產出」。
  瑞典的阿希姆和伊沙卡森(1997、2002)認為,區域創新體系是由支持組織圍繞兩類主要行動者及其相互作用組成的區域集群,其中第一類主要行動者是域內產業集群及其支持產業的公司;第二類主要行動者是制度基礎結構,包括 科技 機構、高等院校、技術中介機構、職業培訓組織、產業協會、 金融 機構等,它們具有支持區域創新的重要能力,這個概念突出了創新主體的多元性。
  一般認為區域創新體系具有以下基本特徵:區域鄰近性。一是區域創新體系是某一特定空間範圍內的經濟現象。由於地理鄰近,節約了信息傳遞的時間和成本,使得技術外溢在區域創新體系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二是主體多元性。區域創新體系是一定區域內與創新全過程相關的各種主體組成的系統;三是文化根植性。根植性代表一組適合於系統創新的特徵,反映了 社會 社區按照共同的合作規範、互信的相互作用以及非貿易的相互依賴進行運作的程度;四是系統集成性。區域創新體系由區域範圍內產業體系、科技體系、教育體系、資金體系、政府部門等子系統構成,其互動關聯 影響 著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五是網絡開放性。區域創新體系是特定區域創新資源在創新主體之間流動的網絡。成功的區域創新體系應當充分挖掘利用域內要素,並儘量吸引域外可利用的要素,以增強創新能力和保持競爭力;六是創新集群性。產業集群帶來了各類創新要素的集聚,為區域創新體系的形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從某種角度講,產業集群是一個天然的區域創新體系。
  (二)區域創新體系的構成
  區域創新體系是一種開放式的系統,是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子系統。庫克等人(2000)指出,任何起作用的區域創新體系都有兩個子系統:一是知識 應用 與開採子系統,主要由具有垂直供應鏈網絡的公司組成;二是知識生產與擴散子系統,主要由公共組織組成。他認為,區域創新系統建立在5個構成元素之上:一是區域,一個行政 政治 單位,具有某種文化和 歷史 的同質性,並享有某種法定權力;二是創新;三是網絡,可理解為基於信任、規範和契約的互惠且可靠的關係;四是 學習 過程,特別是在制度學習意義上的學習過程;五是相互作用,由正式的與非正式的聯繫和關係所推動。
  從構成要素上看,區域創新體系由以下要素構成:
  主體要素。即創新活動的行為主體,主要為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各類中介組織和地方政府五大主體。其中,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也是創新投入、產出以及收益的主體,是創新體系的核心。作為由五大行動主體構成的網絡型組織,存在著清晰的區域創新網絡,區域創新體系的形成要依賴各個參與者在創新活動中所結成的網絡關係。區域創新體系的參與者藉助產業網絡和社會網絡或者遵循共同的技術範式形成了一個創新網絡,在這個網絡中企業運用所掌握的創新資源開發新的產品和技術,形成區域創新體系的產出。
  功能要素。即行為主體之間的關聯與運行機制,包括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機制和能力。第一層次是各主體的內部運行機制,主要是激勵機制;第二層次是在主體之間構建聯繫緊密、運行高效的「管道」機制,關鍵是解決好信息、知識存量的高效流動、創新合作和技術外溢等問題,形成企業、科研機構與學校、政府以及中介機構之間的信息高效流動、資源合理分配、能夠發揮各自優勢的機制。
  環境要素。即創新環境,包括體制、基礎設施、社會文化心理和保障條件等。環境要素是企業創新活動的基本背景,是維繫和促進創新的保障因素。環境要素一般可以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兩個方面,其中硬環境主要是指科技基礎設施;軟環境包括市場環境、社會歷史文化和制度環境。處理好要素與要素、要素與系統的結合關係,對於發揮區域創新系統的功能、提高區域創新體系的效率至關重要。
  
  我國區域創新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尚未真正確立
  除少數較好的企業外,多數企業對創新的投入不夠,技術開發能力比較薄弱,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創新的組織機制也不完善。一些有相當發展規模的企業,對研究開發還不夠重視,缺少真正的自主創新。雖有一批自主創新的典型企業,但從總體上看沒有形成一個全面的創新主體體系,骨幹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示範效應還不明顯。
  (二)技術創新意識比較淡薄且各主體對創新的認識不夠
  技術創新的主體應是企業,從企業方面看,存在著創新意識不強的問題,企業經營者的創新意識和對創新利弊的把握是企業能否真正開展技術創新的至關重要的前提。 現代 企業制度的建立是企業創新的內在源泉和動力,企業制度建設的滯後,必然使企業創新受到嚴重製約,進而削弱了區域自主創新能力。而當前由於現代企業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產權不清、政企不分、企業經營決策中非經濟因素干預過多等種種因素,使得企業和企業經營者缺乏創新的內在動力。多數科研機構、高校沒有建立起現代科研院所制度,沒有真正實現轉軌轉制。鼓勵技術人員從事技術創新的政策、法規不健全、不配套,對技術人員的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沒有大的突破,技術人員的工作條件、研究手段、工作待遇不盡人意。從政府和有關部門來看,存在著支持和服務不夠的問題。現行體制條塊分割、政企不分等問題尚未根本解決,在一定程度也影響和制約了技術創新。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