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新農合監管存在問題

2023年10月09日

- txt下載

篇一:新農合基金監管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新農合基金監管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自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制度以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新農合真正成為一件農民得實惠,政府得民心,醫療事業得發展的大好事、大實事。但是,隨著農民個人籌資標準的不斷提高,國家各級財政補助越來越多,基金總量也隨之增大。一些不法分子緊盯這塊「唐僧肉」,基金監管難度也陡然增加。
一、主要問題
1.不法分子利用虛假髮票套取基金。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虛假髮票套取新農合基金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並且出現專業作案、團伙作案的趨勢。他們往往造出一套套虛假住院診療資料,包括診斷證明書、檢查記錄、用藥清單、住院發票、出院小結等,手續樣樣齊全。這些虛假髮票中,有本地的,也有外省的,各省各醫院的發票版式又不盡相同。因此,這對於大多出身於醫療專業的新農合經辦機構審核結算人員來說,很難辨別真偽,犯罪分子往往容易得逞。
2.醫療機構濫檢查、亂用藥浪費基金。由於新農合病人可以獲得補助,部分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趨利思想嚴重,誘導新農合病人不做常規檢查而做特殊檢查,不使用常規低價藥,而使用新特高價藥;對新農合病人進行「小病大治」,多種高價
格抗生素聯合使用,濫用CT、彩超等特殊檢查,還有些醫療機構只收費,不服務。這些行為都是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重要原因,也無疑給新農合基金帶來安全隱患。社會上甚至出現一種「參合病人比未參合病人住院醫療費用要高」的說法。
3.農民千方百計套取新農合基金。一方面,由於新農合以統籌大病救助為主,政策重點偏向住院病人一塊,由此,部門參合農民對於可以門診治療而不需要住院治療的疾病,為了多獲得新農合補助,主動要求掛床住院。另一方面,部分未參合農民借用他人合作醫療證冒名頂替住院並領取新農合補助,對參合農民權益造成損害。
4.鄉村幹部出具虛假意外傷害原因證明。根據新農合有關規定,有第三者責任的外傷,交通事故,醫療事故等,都屬於新農合不可報銷範圍。但部分鄉村幹部為了幫助農民獲得新農合補助,授意農民歪曲受傷事實經過,並簽字擔保,從而使農民獲得新農合補助。
二、問題存在的原因
存在以上問題的原因,一是新農合管理經辦機構人手少,審核結算業務量十分巨大,又缺乏專業的財務知識培訓,對發票的真假辨別能力不高。二是缺乏評價醫務人員醫療技術水平的有效機制。病人一旦進入醫院,該用什麼藥,該做什麼檢查,都是醫院說了算,有些醫務人員為了利益,難免出現「頭
痛醫腳」的現象。三是目前籌資機制不健全,基層幹部收繳參合資金困難多,壓力大,農民交了錢而報銷不到醫藥費定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鄉村幹部在出示意外傷害證明時「不講原則」。四是新農合門診補償偏低,一部分本可門診治療的病人,在醫務人員的誘導和自己再三權衡「利弊」後,決定改由住院治療,從而加重了新農合基金負擔。
三、對策
1.進一步加強新農合管理經辦機構能力建設。一是要加強對審核結算人員的培訓,強化其崗位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增強其工作責任心。二是要賦予新農合管理經辦機構執法權。目前,新農合管理經辦機構雖然探索了多種途徑的監管方法,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對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的不合理檢查、不合理用藥監管很難到位,查出問題後只能由其主管部門衛生局處理,很難根除矛盾的存在。三是建議提高新農合管理經辦機構及其職工待遇。目前,縣級新農合管理經辦機構大多為副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單位職工工資全靠財政撥款,無其它任何收入來源,而業務量又十分大。久而久之,監管人員難免和定點醫療機構「貓鼠同眠」。雲南部分市州新農合經辦機構套取新農合基金就是典型案例。因此,一方面建議將新農合經辦機構納入公務員法管理單位,提高其政治待遇;另一方面,對新農合經辦機構實行績效考核,提高其工作積極性。
2.深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切實解決好「以藥養醫」問題。醫務人員要嚴格按照國家、省基本藥品目錄診斷用藥;衛生局、縣新農合管理經辦機構要緊密監測醫院檢查結果陽性率和自費藥比例,對超標的要做出相應處罰。
3.要健全新農合基金籌集機制。目前,全社會外出務工人員多,靠鄉村幹部上門收取現金的方法,耗費人力、財力、物力大,難以持久;外出務工人員參合難,一旦生病,很難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惠民工程。
4.要健全門診統籌機制。要完善現有的門診統籌制度,讓農民廣受益、多受益,以緩解新農合住院基金的壓力。(隆回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 卿篤偉)
篇二:新農合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新農合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簡稱新農合,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2002年10月,我國明確提出各級政府要積極引導農民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9年,我國作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戰略部署,確立新農合作為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地位。僅用10年時間,新農合迅速發展為全世界覆蓋人口最多的醫療保障制度,即便是在籌資水平極低的情況下,新農合也一直提倡「實際補償比」,而非人社部門的「政策補償比」,僅用職工醫保1/10的籌資水平,有效緩解了廣大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我國新農合的管理成效獲得了國際、國內的普遍認可。但是,新農合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一、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新農合工作從開展之初就是由衛生部門主管,一手托兩家,既由衛生部門辦,又由衛生部門管,缺乏第三方監督機制。
二、腐敗風險隱患與對策
為建立健全嚴密完備的新農合廉政風險防控體系,結合部門職責,採取崗位自查、不同崗位互查、領導幫助查找和集體排查等方法,認真梳理每個崗位存在或潛在的廉政風險點,通過分析和排序,確定關注重點和優先控制的風險,採取積極措施,建全防控體系。
一是突出資金籌集。盯准資金收繳與入庫、票據管理、信息錄入等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嚴格執行新農合資金籌集制度,防止出現不按標準收費、亂收費,不及時入庫或資金長期滯留於村組幹部手中現象,杜絕向參合人員不開收據或不開正規收據行為,嚴防違反工作紀律私自錄入非參合人員信息等情況發生。
二是突出業務審核。盯准新農合就醫業務審核、貴重藥品審批、外傷病人管理過程存在的風險,嚴格執行新農合實施方案和相關管理制度,防止在業務審核中不按標準審核、執行方案打折扣、浮在面上、交差了事等亂作為、不作為現象發生,嚴防出現人情審核、權錢交易等違反廉政紀律進行審核的行為出現。
三是突出監督檢查。盯准新農合隨機督查、例行檢查等環節中存在的風險,完善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和督查制度,防止出現檢查中通風報信、規避檢查、形式主義、走馬觀花等情況發生,杜絕故意刁難、收受醫療機構錢、財、物或禮金等行為出現。
四是突出資金運行。盯准新農合基金運行與撥付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嚴格執行新農合基金管理制度,防止出現向醫療機構無標準分配指標,嚴防出現人情撥付、權錢交易等違反廉政紀律撥付新農合基金的情況發生。
篇三: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建議
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建議
作 者:XXXX
指導老師:XXXX
(,長沙 410128)
摘 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自推行以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旨在闡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我國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剖析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優化對策與措施建議。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問題;對策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相對於建國以後到農村財政體制改革以前這段時期我國農村實行的合作醫療制度而言的[1]。國辦發[2003]3號文轉發衛生部等部門《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定義為: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較大地促進了農村醫療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解決了部分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問題。
一、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發展現狀
中國從2003 年開始進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試點,逐漸在全國普及。根據調查,截至2011年底,全國參加新農合人數為8.32億人,參合率也從2004年的75.20%提高到了97.05%,是2004年的1.3倍;全年受益13.15億人次,是2004年的17.3倍[3]。2011年,全國補償支出收益人次達13.15 億次,是2004 年的17.3倍[4]。從以上數據可看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自推行以來,覆蓋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擴大,收益的農民也有了顯著的增加,覆蓋人群保持穩定(見表1)。
表1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情況
年份 開展新農合縣(市、區)
(個)
2004 333 參加新農合人數 (億人) 0.80 參合率 (%) 75.20 補償支出受益人次(億人次) 0.76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678 1451 2451 2729 2716 2825 2859 1.79 4.10 7.26 8.15 8.33 8.30 8.32 75.66 80.66 86.20 91.53 94.19 95.12 97.05 1.22 2.72 4.53 5.85 7.59 10.21 13.15 註:資料數據來源於《2011中國衛生統計年鑑》與衛生部政務公開網發布數據。
在最低籌資標準方面,2003 年規定,中央財政向中西部地區除市區以外給予參合農民每年人均補助10元,地方財政年資助額不低於人均10 元,農民個人每年繳費不低於10元(合計新農合籌資水平為每人每年30 元)[5]。2009 年提出從2010 年開始,全國「新農合」籌資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6]。可以看出,「新農合」籌資水平(每人每年)有了顯著提高。
當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已經表現出一些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經驗,預示了我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發展的基本方向。有必要在發展趨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透過現狀,分析背景與內涵,經過調查與分析之後,總結歸納出我國新合作醫療制度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從而對症下藥,尋求相應的優化政策與措施。促進我國「新農合」的可持續發展。
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的問題
從2003 年開展試點至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經推行了8年左右,但目前仍處於前期發展階段。體制的各方面缺失與不足以及受到農民認識水平的限制,全面推行仍面臨許多挑戰。如何正確認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實踐中找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存在問題和對策才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健康運行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一) 籌資機制不完善,合作醫療基金缺乏可持續保證
籌資是關係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發展的關鍵,但現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機制還存在著不足,農民、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出資問題上還存在著博弈行為,農民個人籌資還存在著籌資難度大、成本高等問題。
1、籌資水平低
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籌資制度設計上採取的是自下而上的籌資方式,即新型
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費從農民到基層政府到縣、市、省級到中央逐級繳納,而政府配套補助資金則是中央根據縣、市、省級配套資金到位情況撥付,縣、市、省級根據基層政府配套資金到位情況撥付,基層政府根據農民參合人數撥付。這種自下而上的籌資機制雖然對基層單位資金籌集有一定促進作用,但還是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行帶來一定困難[7]。
另外,由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指導思想是「低水平、廣覆蓋」。從2006年始,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加大投入,但總體水平並不高,2007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際到位籌集資金僅427.96億元,參合農民人均籌資只有58.62元[8];2011年,實際到位籌集資金1022.13億元,參合農民人均籌資只有140.65元[9]。雖然有所提高,但是依然達不到預期水準。這就決定了「新農合」只是一種較低的醫療保障水平。
從「新農合」籌資的主要來源看,各級政府的補助資金占統籌資金的主要部分,農民個人繳費占次要部分。財科所資料顯示,2004年當年「新農合」籌集到位資金44.18億元,當年參合人口平均籌資水平僅有 41.17元[10]。
從籌資結構看,中央財政補助資金3.12億元,僅占籌資總額的7%;省級財政補助資金5.36億元,占籌資總額的12.13%;市(地)財政補助資金3.51億元,占籌資總額的7.94%;縣級財政補助金8.75億元,占籌資總額的19.81%。四級政府財政補助金總計占籌資總額的47%左右。農民個人繳費16.03億元,僅占籌資總額的36.28%,人均年籌資額只有14.94元[11]。雖然低水平的籌資在農村有其積極的一面,例如,符合農民的經濟負擔能力,可以嚴格控制農民負擔的增長。但其消極的一面也是不容忽視,籌資水平太低可能成為制約這一制度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2、缺乏可持續保證
「新農合」以「保大病不保小病」為目標,採取農民自願參加的原則。這就使得實際參保人群規模大大降低。雖然,由於政府大力動員、支持廣大農民參保,但是,參保人群提高個人繳納費用的空間極為有限,只有哪些確有大病的人才有積極性。由於缺乏保險精算支持,各地在「新農合」制度中設計的起付線、封頂線和報銷比例也極不科學,存在資金被挪用、截留的風險。
(二) 補償水平低、農民自願參合積極性不強
1、補償水平低
低籌資水平的「新農合」,其補償能力也相當有限,加上醫療費用的增長較快等原因,參合農民家庭年醫療費用支出並沒有減少,甚至還有較大增加。2007年全國「新農合」基金支出346.6億元,補償支出受益4.5億人次,每人次實際補償受益僅77元。
據財科所資料反映,早在2004年,參合農民實際發生的住院醫藥費用就達到66.92元,門診醫藥費達到17.82元[12]。當前在參合農民對醫療服務需求迅速釋放、利用水平增加而籌資和補償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合作醫療對降低農民總體醫療服務經濟負擔和減少大額醫療費用發生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有些地方報銷比例偏低,有限的醫療資金還有很大的節餘,更加降低了醫療保障水平。
2、農民自願參合積極性不強
儘管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全國鋪開的試點工作中取得了大部分農民的接受與信任,在大部份地區農民的參合率也達到了 60%以上[13],但由於新型合作醫療還處於探索改進階段,統籌補償問題的存在在所難免。例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採取「大病統籌為主」的制度定位,主要幫助解決農民大病治療問題,小病門診受到資金限制而無法解決,這就不能真正解決農民平時生病治療的醫療衛生保障問題:又因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農村實行,考慮到農民的經濟能力較低,故在籌集合作醫療基金時採取的是較低標準的籌資機制,並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使得制度在實施過程中由於資金平衡的難以把控,容易出現超支問題,給政府造成財政壓力,有或者年終造成大量的資金結餘,農民沒有完全享受到制度提供的保障,最終導致了低統籌的結果,而低統籌又導致低報銷率,形成了惡性循環,從而又連解決農民患大病的醫療費用問題都無法保障。
綜合以上原因,由於新型合作醫療無法保障小病治療,只解決大病問題,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在一些地區導致了低統籌率,這些地區最終連解決農民的大病治療都成問題。介於這諸多問題的存在,部分農民對參與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積極性存在欠缺。
(三) 基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籌集難以快速到位
1、基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衛生信息中心資料顯示,與參合前相比,參合農民的次均住院費用上漲了30%,儘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整體醫療服務價格上漲,病人疾病譜發生變化等,但也不排除一些醫療機構提供過度服務的可能[14]。研究發現,在同等社會經濟條件下,在只補住院的縣,參合農民的次均住院費用明顯高於對照農民,在家庭賬戶地區參合農民的日均花費高於對照農民。一些地區通過採取按單病種付費、限額付費、定額補償、總額付費等支付方式對控制住院費用的上漲發揮了較好的作用,但大部分地區還是按服務項目付費,參合人口平均花費為2272元,比未參合人口高40%;而在有費用控制
措施的地區參合人口平均花費與未參合人口相同,對一些治療手段比較複雜的疾病(如腦血管疾病)醫療費用的增長更加明顯[15]。醫療費用增長使低水平的合作醫療基金更加拮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金的使用效率和農民的受益水平。
2、基金籌集難以快速到位
相關制度規定,農民以戶為單位繳納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並以戶為單位給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頒發《合作醫療證》。但是在農村戶籍統計中,普遍存在著婚嫁沒有及時遷轉戶口,出生、死亡沒有及時報戶、銷戶等問題,登記人數與實際人數出入較大,影響了基金籌集的具體操作,造成中央、省、市財政補貼難以快速到位[16]。基金籌集到位率還與農村所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在東部發達地區,基金籌集水平高、速度快,而在中、西部地區,基金籌集水平低、速度慢(見表2)。
表2 2010年各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情況
地區
總 計
東 部
中 部
西 部 縣(市、區)數 (個) 2858 959 903 996 開展新農合縣 (市、區)(個) 2716 618 1046 1052 參加新農合人數 人均籌資 (萬人) (元) 83308.66 23862.55 33551.21 25894.89 113.36 136.58 103.18 105.14 本年度籌資總額 (萬元) 9443470.79 3259137.80 3461666.90 2722666.09 補償受益人次 (萬人次) 75896.15 33034.53 19524.48 23337.14 註:資料數據來源於《2011中國衛生統計年鑑》 。
(四)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存在道德風險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中,相互關係為為:農戶向保險機構支付保費,獲得合作醫療承諾;各級政府按照參合農戶人數轉移性支付相應資金,與農戶保費構成「新農合」保險基金;定點醫療機構提供農戶患病時的醫療服務;發生的醫療費用由保險機構第三方支付,醫療機構得到補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的道德風險(moralhazard)在醫療衛生服務供需兩方面都有表現,將使醫療費用不斷增加。
1、醫療供方道德風險
醫療費用的持續上漲是供方和需方共同推動的結果,供方的作用尤其突出。供方誘導需求(induceddelnand)是醫院道德風險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醫療服務提供者擁有並運用自己知識的壟斷優勢,為了利益最大化影響需求的行為[17]。醫療供方(醫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