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昌寧縣陡坡地生態治理情況、做法、成效及存在的問題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1引言
陡坡地生態治理是省委、省政府關注民生、立足省情林情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發揮森林資源優勢、建設 高 效 林 業、提 升 應 對 氣 候 變 化 的 主 要 抓 手.2012年以來,昌寧縣在陡坡地生態治理中充分結合縣情林情大膽嘗試,科學規劃,及時分析與總結,取得了一定成效,為當地改善生態環境、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由於陡坡地生態治理受自然條件、環境條件、政策因素、人為因素等影響,因此在項目實施中,如何做到既改善生態環境,又促進林農增收,是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盈是當前工作的重點問題.本文結合昌寧縣陡坡地生態治理實際情況及農民增收致富情況進行了探討.
昌寧縣地處橫斷山系,跨雲嶺、怒山山脈,分屬瀾滄江、怒江水系,東北部山高谷深,地勢險峻,西南部低山緩延,谷壩相間.昌寧縣土地總面積377000hm²,其中大於25°的陡坡地面積為9146.67hm²,15~25°生態脆弱地區及生態區位重要坡耕地6926.67hm²,主要分布在黑惠江、瀾滄江兩岸及其支流的面山和生態脆弱地區及生態區位重要的地區.境內水土流失現象時有發生,通過調查及《應用遙感技術調查保山地區土壤侵蝕報告》等有關資料印證,水土流失面積14.45萬hm²,占國土總面積的38.3%,主要發生在陡坡地(占70%以上)、荒山荒坡及溝壑兩側、河流兩岸.較為嚴重的流域主要分布在瀾滄江、怒江水系兩大流域兩岸坡及低熱河谷區.水土流失嚴重影響了昌寧縣工農業生產,對人民的生產生活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
2陡坡地生態治理情況
昌寧縣 歷 來 重 視 生 態 環 境 建 設 工 作,在2002~2006年實施的3800hm²退耕地還林中,大於25°陡坡耕地有2042hm²,占退耕地還林的53.7%,在2008~2013年所實施的9813hm²特色經濟林造林中,大於25°以上的陡坡耕地有1627hm²,占16.5%.
2012年,雲 南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對陡坡地進行專項治理,昌寧縣兩年共完成陡坡的生態治理任務1000hm²,其 中25°以 上665.47hm²,占62%;16~25°334.53hm²,占38%.主要布局在江河兩岸、水源涵養區和重要交通沿線,其中江河兩岸942hm²水源涵養區58hm².
3陡坡地生態治理主要做法
3.1領導重視,責任落實
昌寧縣陡坡地生態治理工程,從上到下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縣人民政府與項目實施鄉鎮人民政府簽訂陡坡地生態治理責任狀,與農戶簽訂陡坡地生態治理合同,將工程建設任務與質量管理落實到具體實施單位,責任明確到人.縣林業局及鄉鎮林業站負責陡坡地的生態治理組織宣傳、調查規劃、種苗供應、技術指導、合同簽訂、檢查驗收、政策兌現等具體工作.
3.2考慮生態利益的同時,兼顧農戶的經濟利益
在陡坡地生態治理過程中,昌寧縣一方面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另一方面也充分考慮農戶的長遠利益,把陡坡地生態治理與當地泡核桃、澳洲堅果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結合起業,突出培育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走"生態與經濟雙贏"之路.
3.3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造林經費投入
陡坡地多屬自然條件差,經濟落後,交通不便、土壤貧瘠的地方,造林成本高,生態治理難度大.為解決好造林中種苗、造林費用等資金問題,按照政府主導、農戶自願、社會參與、各方投入的原則,依託國家、省安排的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種植業項目、防護林建設項目、木本油料產業等建設項目來組織實施.充分整合項目資金,加大對陡坡地生態治理資金的投入.
2012~2013年省級補助450萬元,整合國家、省、市、縣各級造林項目資金314.72萬元,農戶投工投勞及自籌資金投入544.63萬元.
3.4做好項目組織管理,管好用好項目資金
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應嚴格按照規劃的作業設計和實施方案組織實施,造林前進行技術培訓和現場培訓,並對工程項目實行全程跟蹤和技術指導,實行各工序驗收,造林後實行承包管護.項目資金管理公開透明,做到專款專用,專賬核算,確保資金安全運行.
4陡坡地治理初步成效
4.1增加森林面積,改善生態環境
實施陡坡地生態治理後,新增造林面積1000hm²,新造林成林後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局部遏制水土流失,有效控制泥沙流量,保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土壤肥力逐步提高,為改善全縣的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4.2項目實施使當地的群眾受益
在實施陡坡地生態治理過程中,使部分農民從單一的農耕勞動中解放出來,由靠墾荒吃糧變為靠種樹吃糧,項目實施農戶省級財政每年每畝補助生活費300元,戶均補助1230餘元.通過項目實施,共發展特色經濟 林966.5hm²,其 中 泡 核 桃198.3hm²,澳 洲 堅 果768.2hm².5年以後,泡核桃、澳洲堅果等特色經濟林逐漸投產,進入盛果期後,泡核桃年每畝收入可達2500多元,澳洲堅果年每畝收入可達3000多元,林農經濟收入逐漸增加,生活將逐漸走向富裕.
4.3實現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
昌寧縣在生態建設中,以退耕還林、陡坡地生態治理、綠色工程等項目實施為契機,強力推進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基地建設.
2013年末,全縣泡核桃基地面積達120000hm²,掛果面積達63633hm²,產量達2.5萬t,產值達7.5億元;澳洲堅果面積達4958hm²,掛果面積達153hm²,產量達50t,產值達150多萬元;核桃、堅果深加工企業130多家,年加工產值超過2億元,林業收入已成為山區群眾的重要經濟來源,實現了"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做到了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並重.
4.4打破傳統造林模式,創新經營機制
傳統營造林體制,投資渠道單一,由政府出資造林,權屬不清,管護責任不明確,造成重栽輕管局面,其結果往往是造林不成林.陡坡地生態治理縣人民政府與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簽訂陡坡地生態治理合同,明晰了產權,改變了重栽輕管局面,造林驗收合格後政府對農戶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造林費用整合國家、省、市等各級造林項目資金來解決,創新了經營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發展集約高效的特色林產業,切實提高了生態治理成效.
5存在的問題
5.1補助低,農戶生活困難
納入陡坡地生態治理年度計劃任務的地塊,省財政按每畝300元的標準給予定額包干生活補助,造林當年每畝補助200元,第3年驗收合格後每畝再補助100元.農戶普遍反映,退耕後農戶收入減少,上級補助資金偏低,不能滿足農戶生產生活的需要.
5.2投入少,項目整合難度大
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造林費用按政策規定用國家和省以及地方安排的造林項目投資解決陡坡地生態治理的種苗及造林費.但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和其他造林項目任務不一致,項目不同補助的資金也不同,項目整合困難.
5.3宣傳培訓力度不夠,群眾觀念落後
林業周期長,與農業、牧業、漁業等其他行業相比回報慢.大多數人還守著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老觀念.
群眾對政策理解和認識不夠深,積極主動性不高,生態治理意識不強,產業發展思路不清,觀念落後,只種不管或粗放管理等因素長期制約著林業產業的發展.
5.4工作經費不足
陡坡地生態治理工程涉及面廣,工程量大,在宣傳、規劃、合同簽訂、造林指導、檢查驗收、監督管理等工作中工作量巨大.由於地方財政困難,工作經費不足,基層林業站工作條件有限,影響工作成效.
6對策與建議
6.1提高補助標準和年限
陡坡地生態治理區域都是邊遠貧困山區,實施陡坡地造林後,農戶大多缺乏增收致富的門路,收入來源減少,長遠生計問題難以解決.鑒於林業生產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應適當提高農戶生活補助標準和延長補助年限.建議參照退耕還林政策補助標準執行.
6.2拓寬投資渠道,制訂優惠政策
陡坡地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屬於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應多渠道、多形式引入資金.一方面要努力爭取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資金扶持,將陡坡地生態治理工程納入地方國民經濟發展計劃,通過增加財政預算,落實相應的工作經費,增加專項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制定各種優惠政策,採取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模式,吸引外資及社會資金投入,加快推進陡坡地生態治理進程.
6.3強化科技措施,提高科技含量
要達到陡坡地治理效益最大化,必須加強科技措施:一是加強對農戶的科學技能培訓,教會林農科學營林,科學管理,適時進行中耕、撫育、施肥、防治病蟲害等.二是指導農戶採取嫁接改良、立體化種植等一系列科技措施,縮短林木生長周期,實現林木早掛果,快見效.三是大力發展集約高效的特色林產業,建立一批優質高效示範基地,重點推廣優質高效新品種和林下種養高效模式,提高陡坡地生態治理綜合效益,確保農戶近期收入不減,中期收入增加.讓項目區群眾真正從陡坡的生態治理建設中得到實惠,主動參與到陡坡地生態治理工作當中.
6.4選好林種、樹種,確保農戶的長期經濟收益
針對全縣氣候類型多樣、生物資源豐富和山區自然條件差異較大等客觀實際,把陡坡地生態治理、林業產業發展和山區產業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起來,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確定並主推幾個優勢明顯、適宜當地氣候、助農增收潛力較大的生態經濟兼用樹種,重點營造核桃、澳洲堅果、茶葉等為主的特色經濟林,突出產業優勢,切實提高治理成效,確保農戶長期經濟收益.
6.5強化工程建設質量管理,提高治理成效
為確保陡坡地生態治理工程建設質量,達到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管理的基本要求,應對工程建設全過程進行質量管理:一是加強造林質量管理,對項目區的建設目標與布局、規劃與設計、種苗與整地、造林與管護等各個環節進行質量監督和監控.二是嚴格資金管理,保證資金使用效益.嚴格執行昌寧縣專項資金管理規定,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單獨核算,確保項目資金不被挪用、串用.三是完善陡坡地生態治理工程項目檔案建設.按照工程檔案管理的有關要求,從任務下達、規劃設計、施工建設、檢查驗收、建設成效等各個方面建立比較完備的文字、圖、表檔案和數字化檔案,實現工程管理規範化、科學化和制度化.
6.6加強宣傳教育,開展技術培訓
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宣傳媒介,深入宣傳實施陡坡地生態治理的重要意義、政策和措施,明確建設目標、任務、權益和責任,使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積極營造實施陡坡地生態治理的良好輿論氛圍,激發和調動廣大群眾實施陡坡地生態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真正成為陡坡地生態治理的主力軍,促進陡坡地生態治理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彭珂刪.我國水土流失危害及防禦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01(2).
[2]張嘉賓.森林生態經濟學[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6.
[3]趙啟光,吳發啟.控制坡地水土流失與防治對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0(1).
[4]將成花.東川水土流失嚴重地區林草措施實施探討[J].水土保持研究,2000(4).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