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從《八層半》看廣東木偶戲的發展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我國木偶戲自漢代發軔,唐代形成之後,結合各個朝代的戲曲及其他藝術而發展。嶺南木偶戲是在元朝時從浙、閩傳入。清末民初,木偶戲已活躍於廣州街頭,當時主要演出地點是城隍廟(今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內)、荔灣西關黃沙一帶,以及鄉村神誕廟會演出。廣州成為嶺南木偶戲的弘揚之地。
1956年,廣州創辦了廣東省木偶劇團,集結了一批來自粵西的木偶表演和木偶雕刻藝人,以及一批新文藝工作者。在他們的通力合作下,全面繼承我國木偶戲的優秀傳統藝術,並多方面進行改革新創造,使嶺南木偶戲藝術得到很大的發展,從木偶造型、道具服飾、操縱表演技藝到音樂唱腔、舞美、燈光等,都努力追求藝術的和諧統一,逐步形成獨特的嶺南木偶藝術風格,享譽國內外。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藝術形式的多元化,人們的對藝術欣賞的觀念轉變,多元文化的藝術形式,各種豐富的休閒方式、文娛體育活動,戲劇市場的長期低迷,觀眾群體銳減等大環境下,尤其是在現代科技動漫的強烈震撼與衝擊下,嶺南木偶藝術與全國各地的傳統藝術一樣,面臨著空前的生存與發展的嚴峻挑戰。如何讓傳統嶺南木偶藝術在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獲得新的發展動力;如何讓嶺南木偶藝術的傳統魅力以新的面貌重獲廣大觀眾的認同與接受;如何在引入新興舞台科技手段的同時嶺南木偶傳統藝術的主體性和劇種個性;如何在文化產業發展的浪潮中,把握機遇,改革創新,從嶺南木偶藝術的傳統資源中生髮出新的業態,等待,已成為嶺南木偶藝術發展面臨的迫切問題。
顯然,嶺南木偶藝術要突破發展瓶頸,必須在有效傳承傳統資源的基礎上,借鑑和運用新的藝術手段和技術手段,使傳統的嶺南木偶藝術,從單一的依賴戲曲粵劇的表演方式中脫離,實現題材多樣化,文化的內涵與舞台呈現上更凸顯時代性和時尚感,走文化科技創新之路,才能更好地實現傳統藝術的當代價值。而在當代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偉大時代,作為優秀傳統藝術,嶺南木偶藝術也應有積極的回應與擔當,弘揚主旋律便是其當代使命與責任。在嶺南木偶藝術的歷史與現實的雙重要求下,突破新的題材新的表現形式,盤活古老的木偶藝術,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在改企的探索中,首先要有打入市場的品牌作品,2008年劇院創排了我國首部以環保為題材的大型兒童幻想人偶劇《八層半》應運而生。該劇以“綠色地球,低碳生活”為主題,講述了一個關於綠色的童話,是在嶺南木偶藝術的傳統傳承的基礎上推進文化科技創新的一次積極嘗試,並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八層半》分別榮獲第八屆魯迅文學藝術獎、第六屆全國兒童優秀劇目展演特等獎、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特別獎,並榮獲中國“獅子王”的美譽。
大型兒童幻想人偶劇《八層半》立足傳統,接續現代,首次嘗試嶺南木偶藝術、網絡元素、聲光電等舞台技術的深度融合,探索傳統嶺南木偶藝術新的表現手法與舞台形式,以科含量增強傳統嶺南木偶戲的藝術表現力,通過孩子的眼光審視人與自然、生命與災害等問題,從而引起孩子們思考,引發觀眾關注當今社會人類面臨的確良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是一出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嶺南木偶現代藝術精品劇目。嶺南木偶藝術以細膩的動作刻畫和“寫實”人物塑見長,《八層半》的排演有大量心理活動和抒情表演有先天的優勢,而且,通過該劇的創作強化了孩子們對嶺南木偶藝術劇種特點的認知。尤為重要的是,《八層半》在藝術創新方面的積極、科學、有效的實踐,顯現出一個劇目對於劇種發展的價值與意義。
首先是藝術表現手法上的創新。
《八層半》立足嶺南木偶藝術的傳統資源,發揮其細膩傳神“寫實”的表演特長,人與偶的變換上突顯嶺南木偶藝術風格,充分發揮出人的表演長處而傳輸到偶上,賦予其精、氣、神的魅力,從而達到人偶合一。在劇中小笛和小笛媽媽運用了人的表演、老虎、大象、鸚鵡、藏羚羊、狗運用人偶的表演、蘑菇運用布袋木偶、萬年龜運用大提線木偶、同時這些人物還運用杖頭木偶、皮影等等各種形式為劇情的表演各自大顯神通,還借用音樂劇、話劇、戲曲的表現手法,借鑑《獅子王》的成功經驗,展示了多達18首風格各異的原創歌曲,營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劇情氛圍,使木偶戲的人物造型更為豐富而兼具強烈、直觀的表意性;同時整合全國的藝術資源,專業團隊為該劇作曲、製作背景音樂和配音,突破了地方劇種的局限。特別是在主人公小笛和朋友們共同打敗狂風怪這一段表演,採用了粵劇的鑼鼓伴奏,在板、鼓、鑼、鈸的敲擊聲中,提高了表演藝術的難度,也創造了新的藝術表現手法,豐富了嶺南木偶藝術的創新和表現力。
其次是舞台技術上的創新。《八層半》首次將傳統的嶺南木偶表演藝術與綜合運用光、聲、氣霧、飄雪等科技手段,增加了舞台的層次感,視覺上更加立體、豐富飽滿。特別是現代科技手段與傳統木偶藝術相結合,設置被亂砍伐的森林、屍骸散落的火熱沙漠、滿天星斗的夜空、漫天風雪的北極雪地以及春暖花開的大地等各種場景,用炫目的畫面吸引增強觀賞性和劇場效果;用光色的效果表明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力圖通過“光色”的合理運用把握對戲劇空間的造型,展示完整而統一的舞台視覺畫面;創新舞台陳設與吊杆燈光,增強舞台的立體感、層次感,拓展表演空間,提升嶺南木偶的當代藝術價值與時尚品位。
第三是傳統藝術產業化發展路徑的創新。大型兒童幻想人偶劇《八層半》實現了嶺南木偶表演藝術與新興文化產業的深度結合,從劇目創作到市場開拓,均借鑑新興文化產業的運行機制,突破了原有的傳統藝術對新興技術在劇目生產中的簡單運用模式。如開發劇中人物玩偶衍生產品,拓展傳統掌中木偶戲劇目生產與消費良性互動的可能性空間,建立起劇目演出、衍生產品開發銷售等多元的市場經營模式,並以此為契機,通過排演有廣大市場的優秀劇目]建設大型木偶藝術中心、實行木偶演出、木偶影視、木偶工藝品產銷一條龍和舉辦中國木偶金獅獎、亞洲木偶藝術研討會等系列活動,打響自己的品牌,打造嶺南木偶藝術新的發展模式。目前劇院運用這一品牌重新打造巡演版,將這齣好戲能輕裝上陣走向市場,使更多的大朋友小朋友能欣賞到這齣具有嶺南木偶藝術特點又創新又好看的新型人偶劇。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