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演歌對當下中國流行音樂的影響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拋開搖滾看我國改革開放後的流行音樂,最早接觸到的、也是現在讓大多數國人耳熟能詳的要數家喻戶曉的亞洲歌后———鄧麗君。從鄧麗君可以看出,她是台灣人,港台地區的流行音樂無疑很大地影響了中國內陸的流行音樂。那麼港台那時候的流行音樂是受什麼地區的音樂影響? 就是日本演歌。
由於歷史和地域原因,日本文化對寶島的影響很大,無論是卡拉 OK、動畫片、電子遊戲,以及卡西歐士的夜總會都在台灣十分流行,所以日本演歌在台灣也很容易被接受,其樂曲也流傳的非常廣泛,在早期的台語歌曲中有不少歌曲是翻唱日本演歌而成為流行歌曲,直至 80 年代台灣本土的《校園歌曲》的風行才改變了台灣歌壇格局。嚴格意義上的演歌指的是 20 世紀日本歌謠曲的一種,具體來說是日本明治後期占主流地位的,主要採用“去四七音階”創作手法,歌詞內容多反映民眾日常生活和情感經歷的這類大眾歌曲。
那個年代的中國,因為鄧麗君演唱的歌曲很多都是國語創作,加上無論是從她在國內開的第一場演唱會( 1976 年 3 月於香港) ,還是她的第一張音樂專輯( 同年 9 月《鳳陽花鼓》) ,都是我國流行樂壇中最早出現的。在她演唱的歌曲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品是對演歌的翻唱,她的演唱風格也是深受演歌唱法影響的。隨著時代不斷地變化與發展,直至今日,演歌對當下中國的流行音樂樂壇仍有一定的影響。
第一個影響是歌曲的唱法。演歌在日本之所以深受當地民眾喜愛,主要還是源於它獨特的演唱風格。在演歌歌手的發聲技巧中,繼承並開發了日本古典藝能能樂以及近代戲劇歌舞伎音樂在聲樂方面的特質。形成了既保留傳統藝能精髓又符合當代大眾審美觀念的演唱風格。注重韻味及音色的細微變化,曲調的抑揚頓挫感十分鮮明。在逐漸影響台灣、福建地區的時期,演歌風格在注重韻味的表達和音色細微變化的基礎上相對弱化吐字。在長音、大跳等方面不再做誇張處理。
“喉顫音”做變化的強弱對比程度相對降低,顫音持續時間較短、幅度較小。在真假聲交替的地方更多使用滑音避免傳統唱法造成的稜角感,整體風格偏於自然。所以無論是那個時候的鄧麗君,還是現在的王菲、梁靜茹、周華健等歌手,都深深地受到了演歌氣聲唱法的影響。這種對聲音細微的處理更加能夠緊扣人心,牽引觀眾的神經,也是注重人情,品味人性的一種體現。
第二個是翻唱演歌的歌曲影響,八十年代在大陸地區廣為流傳的《北國之春》,就是一首非常典型的日本演歌。在例如後來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夜來香》《何日君再來》,周華健的《讓我歡喜讓我憂》,王菲的《容易受傷的女人》以及劉若因的《後來》等等。這些歌曲在進入中國後均以極高的傳唱率和點播率活躍在中國流行音樂的舞台上,並且一度成為當時的主流音樂。不但因為曲調輕快、朗朗上口的特點,而且在創作原則上也不帶有政治色彩,而直接抒發情感。
第三個可以說是互相的影響,就是曲調特徵。從唐朝時期的雅樂進入日本,到後來簡譜由日本傳入中國,再到學堂樂歌的作曲家受到日本作曲的很大影響,足以說明,音樂無國界。
同樣是五聲調式,在中國發展成具有很濃厚民族特色的民族調式,而在日本,五聲調式發展成小調去四七音階,這就形成了演歌裡帶有和風韻味的日本民族調式。小調的演歌作品大多是採用日本“都節音階”寫成。“去四七小調式音階”與“都節音階”之間的關係類似於中國傳統五聲調式中的同宮系統調。
兩調雖主音不同,但內部音高結構完全相同,音階中都包含有兩個小二度、兩個大三度和一個大二度。“去四七小調式音階”可以看作是“都節音階”的移位. 經大陸及港台地區流行歌手翻唱的演歌小調作品較少,因為這類作品太過日本化,即便重新填詞也掩蓋不住濃郁的“和風”韻味。演歌調式同樣採用五聲音階為理論基礎,同時突出半音化進行從而強調不協和感,因此流露出暗淡、哀傷、幽玄、神秘的整體風格。演歌歌曲的節拍以 4/4 居多,大調作品中等速度,曲調明朗、充滿希望;小調作品速度較舒緩,曲調大多悲涼,哀怨淒婉。
最後一個影響是演歌的題材內容。現在的流行音樂,題材內容都是以小情小愛為主。日本演歌就是以這種角度取材創作,從“小我”的微觀角度描寫人情冷暖,它的歌詞主要涉及了男女戀情、思鄉之情、親情以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種類的題材。因此演歌中小我的微觀描寫就更加貼近現在的生活,著重表達情感經歷中憂愁憂傷的一面,充分演繹人情冷暖,此填詞的方式影響著我國早期流行音樂的創作並延續至今。我們現在在觀看優秀的流行歌手演唱時,同樣可以感受到這種細膩之美。突顯的轉音和漸變的神態牽引著觀眾的神經,恰恰是這種細微變化令我們回味雋永。“以細為榮,以小為美”的思想特質在筆者看來應該是注重人情,懂得品位人性的一種體現。
日本演歌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對本國以及許多亞洲地區和國家產生了影響。並成為我國民眾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這其中優秀的文化養分值得我們研究與吸取,並充實到我們的音樂文化中來。日本演歌其淵源來自於漢族音樂,正所謂“東學西鑒”的結果。今天,開放的中國正以博大、寬容的姿態吸收各國優秀的文化養料。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應該與時俱進,挖掘與發揚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在新世紀的世界音樂文化之林做出新的貢獻!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