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江蘇省崑山周莊中學 陳玉坤
摘要:「發現與提出問題」是數學課程目標的一個發展,但當前初中生的問題意識不夠,文章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培養;問題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18-0112-02
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不斷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帶著問題走向課堂,走近教師,共同探討解決,帶著收穫和新的想法走出教室,走向社會生活。
一、背景
2011年版課程標準,把「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作為數學課程總體目標的表述內容,即:「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從強調「分析和解決問題」到不僅強調「分析和解決問題」,還要強調「發現與提出問題」,這是數學課程目標的一個發展,其實質就是注重創新,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這應該成為基於時代發展要求之下的數學教育的魂。
某初中數學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一問一答,學生非常流暢地回答著老師提出的問題,老師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下課鈴聲響了,老師問學生,「你們還有沒有問題?」學生們異口同聲地拖長了調子回答:「沒有。」等到批改課堂作業時,卻發現了許多錯誤,老師先把王同學找來,問:「你怎麼錯了這麼多?」王同學低著頭,從嘴巴擠出來一句:「老師,我不懂。」「那你為什麼不問?」「我不敢。」老師陷入了沉思。
江蘇省2009年中考數學試卷第22題:一輛汽車從A地駛往B地,前1/3路段為普通公路,其餘路段為高速公路。已知汽車在普通公路上行駛的速度為60km/h,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速度為100km/h,汽車從A地到B地一共行駛了2.2h。
請你根據以上信息,就該汽車行駛的「路程」或「時間」,提出一個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的問題,並寫出解答過程。這道題給出汽車行駛的問題背景,要求學生提出一個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的問題並加以解決,這樣的考查方式要求學生不但會解決現成的數學問題,而且要能自己提出問題。某初三數學辦公室的老師看到題目後說,「這題簡單,比平時做的模擬卷中的應用題簡單多了」,可問了好幾位中等程度的學生,都搖頭說:「不會做,不會提問題。」老師們都呆住了。
二、學生不提問題的原因
1.一個調查。筆者曾對一個初二、一個初三班級作了問卷調查,對於「學生為什麼不提問題?」外界原因(多選)時,46.9%的學生選擇「老師沒有提供充分思考的時間」,38.3%的學生選擇「教師講得太全、太細,已經沒有問題了」,32.1%的學生選擇「老師沒有留出提問的時間」, 23.5%的學生選擇「老師不善於啟發學生去多問為什麼」,還有16.1%的學生選擇「老師比較嚴厲,使學生不敢提問」,14.8%的學生選擇「老師沒有給學生鼓勵,所以不敢提問」,11.1%的學生選擇「課堂上死氣沉沉,感到沒意思透了」, 9.9%的學生選擇「老師對所提問題聽而不聞,漠不關心」,還有個別學生選擇了「和老師關係緊張,所以不敢提問」、「有人譏笑我提出的問題」、「同學們對我提出的問題沒有興趣」。
對於「學生不提問的自身原因(多選)」時,43.2%的學生選擇「把老師講的記住、考好就行了,提問題太浪費時間了」,34.5%的學生選擇「我不知道怎樣提問。」33.3%的學生選擇「老師講的一切都對,不需要再提問了。」22.2%的學生選擇「我也使勁想了,可就是提不出任何問題來。」19.7%的學生選擇「我害怕別人笑話我說錯了或想的問題太簡單了」, 9%的學生選擇「如果我有問題不明白,那不是不聰明的表現嗎?」
2.幾點反思。在現在的初中數學課堂中,幾乎都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拚命做題,做了一題又一題,沒完沒了。教育的過程僅僅是解決問題的過程,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究其原因:
(1)錯誤的教師觀。部分教師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習慣於滿堂灌,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按照既定方案完成教學任務,如果給學生「提問時間」,就是浪費課堂時間。
(2)應試教育觀。部分教師認為,雖然現在提倡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但是中考時,很少考查學生提問的能力,仍然都是一個個提出的問題。所以,有時間「浪費」在學生提問上,不如多講幾道題更有效果,課堂上往往過多地關注如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錯誤的學生觀。隨著年齡的增長,愛提問的學生也逐漸減少。除了由於學生自身的原因,也和部分教師沒有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有關,學生提問,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多嘴、違反紀律,批評學生,使學生有疑不敢問、不願問。
三、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提問題。我國著名數學家丁石孫說過,「沒有問題的學生不能算是好學生。」保護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就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一樣非常重要。這就需要數學教師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問。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即使學生提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有時甚至可能是非常幼稚甚至荒謬的,也要及時、當堂表揚該學生的提問勇氣和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可以跟學生講:人生就像一個圓,剛出生的時候是一個小圓,他的圓周短,與外界的接觸也少,在他頭腦中根本不會有「無知」的概念,他不會認為自己很無知;隨著圓的增大,圓周也增長了,認識到自己不懂的東西很多。所以,提問越多的學生知識越豐富,由此,讓愛提問的學生更加充滿自信。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需要發問的「氣場」,教師要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敢於提問,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
對於一些不願在課上提問的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也可以鼓勵他們將問題夾在作業本里,教師及時進行解答並肯定其敢於提問的勇氣。
例如,有位教師在上「一元二次方程」章頭圖的教學時,給出問題情境1:如圖(1)所示,梯子AB從4米高的位置開始下滑,在下滑過程中當 α=135o時,求_______________? 問題情境2:如圖(2)所示,一梯子的上端在距離地面 4米高處,梯子長5米,下端在水平的地面上,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1米,求_______________?問題情境3:如圖(3)所示,如果梯子上端下滑的距離等於下端平移的距離,求_______________?
學生們都躍躍欲試,爭著自己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課堂氣氛非常熱烈,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想」提問題。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激疑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而且還會把知識當作一種「自我需要」。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理特點,抓住學生思維的熱點和疑點,創設問題情境進行激疑,引導學生髮現並提出。
例如,有位老師在上「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關係」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
師:今天老師想和同學們來個解題比賽,看看誰算得快。(學生們都很興奮。)
師:已知x2-5x+6=0,求x1+x2和x1x2,預備——開始。(老師馬上說出答案,並寫在黑板上。)
有學生說,這樣不公平,因為題目是老師出的。
師:那請一名學生上黑板來寫題吧。
學生寫了x2-3x+2=0,並說預備——開始。
老師馬上又報出答案:x1+x2=3,x1x2=2。
學生們陷入思考。
不久,一位同學舉手說:老師,我發現規律了。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既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又誘發了學生的思考。這樣,讓學生的思維水平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產生新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3.進行方法指導,讓學生「會」提問題。有的學生覺得沒有問題可問,主要是他們不知道怎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可見,提問並不容易,因此,教師必須「授人以漁」,指導學生髮現問題的一般思維方法。
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時,先出示這樣一道題:思考 m為何值時,方程(m+1)|m|+3x+1=0,是一元二次方程?
然後要求學生進行設計:結合上題和定義設計一道讓別人容易掉進去的「陷井題」。學生們積極參與,設計出了:① m為何值時,方程(m-2)|m|+3x+1=0,是一元二次方程?②m為何值時,方程(m+2)|m|+3x+1=0,是一元二次方程?等題,學生們對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總之,讓學生提問,需要教師的引領,需要教師的寬容與等待。在數學教學中,鼓勵學生主動用數學眼光尋找發現問題,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2]王華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教學技能應用[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3]殷海華,楊麗華,歐陽芬.新課程下中小學教師課堂提問技能指導[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4]章飛.數學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編輯:朱澤玲)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