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學術期刊主題設置與實現

2023年10月19日

- txt下載

[摘要]移動閱讀時代,學術期刊編輯如何引導學術共同體關注和感知學科前沿或重要課題,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議題。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媒介影響社會公眾認知的重要方式。學術期刊主題設置的價值在於學術引導,而其演進路徑則與期刊歷史發展階段及稿源充足性相關。主題設置在學術期刊出版中有多種表現,而其實現離不開編輯的主體性及編輯主體意識的強化,並依賴於編輯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議程設置;主題設置;學術引導;編輯主體性
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媒介影響社會公眾認知的重要方式。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媒介對特定議題的強調可以提高這些議題在公眾感知中的顯著度,影響受眾對周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具體到學術出版領域,編輯可以運用議程設置的方式來發揮類似的學術研究選題引導功能。置身經濟全球化時代,在「民族復興、文化自信」的征程上,在與西方國家競逐知識高地、學術話語權的場域中,學術期刊必須強化主題設置理念,以問題為導向,設置欄目專題,組織研究議題,建構與議題有關聯的思想輻射結構,從而促進社會議題、研究議題與受眾議題的不斷互動與轉換。特別是隨著媒介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數字出版、移動閱讀逐漸興起,學術期刊主題設置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在「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的移動閱讀時代,作為學術期刊編輯,如何通過卓有成效的主題設置,引導學術共同體關注和感知學科前沿或重要議題,顯然更具挑戰性。
一、學術期刊主題設置的價值:學術引導
學術界對編輯在期刊出版中所扮演的「把關人(gate-keeper)」角色業已形成共識,但對於「學術編輯是否應引領學術研究」,學術界仍存在爭論。對於編輯是否引領學術研究,以及學術引領的責任,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和劃分,包括期刊層級的劃分、編輯和作者分工的劃分、辦刊階段的劃分等,因此,不能籠統地談編輯的學術引領作用。在這裡,筆者更願意稱之為「學術引導」,而且認為應當將其放在具體的、歷史的情境下實事求是地討論。譬如,由於創刊時間(歷史積累)、創刊人或創刊單位的級別和擁有的資源、起步條件等要素稟賦的不同,期刊之間往往參差不齊。另外,期刊編輯在學術出版實踐中是否能夠發揮學術引導作用,與其本身的職業態度、抱負和願意付出的主觀努力也密切相關,這涉及到編輯的主體性問題。在學術期刊出版過程中,編輯是聯繫作者、審稿專家以及讀者的中介,在整個期刊生產和傳播過程中起著橋樑紐帶作用。按照編輯學「文化締構原理」,編輯對於學術期刊的生產,起著引導、設計和組織等開發性作用,對學術稿件,起著鑒審、選擇、淘汰和修正等把關作用,而對整個社會的文化大廈又起著構成、審驗和革新等作用。編輯的創造性不在於獨自的原始創造,而在於綜合組織、裝配構成整體結構的創造。如前所述,現有文獻對於「編輯與學術引領」話題的探討集中於第一個層面,即該不該引領的問題;關於第二個層面如何引領的問題,有學者提到議程設置理論,但鮮有從主題設置的角度探討。其實,學術編輯同時還是一個議程設置者(agenda-setter),其對本學科的學術出版生態和學術研究生態,通過選擇、設計、規劃、推動等方式施加著影響。可見,學術期刊的編輯在期刊生產、開發、組織、把關、傳播、引導等方面負有重要作用和責任。已有實證研究發現,CSSCI期刊中排名前十的綜合性人文社科學報2014—2016年選題策劃的論文,不同學科間策劃效果差異顯著。由此可以管窺,期刊編輯的主題設置對於引導學術界對學術議題的關注或爭論是有積極效果的。
二、學術期刊主題設置的演進
學術期刊的主題設置在不同發展階段表現有所不同。關於學術期刊主題的設置,根據期刊發展階段、稿源充足性,可分為無主題設置、有主題設置兩種情況,其中有主題設置的方式又可歸納為主動設置和被動設置兩種。通過對新聞傳播學類期刊、綜合性人文社科學報、自然科學類期刊三類不同類型的學術期刊相關文本的分析,可以將學術期刊主題設置與期刊歷史發展階段之間的關係歸納如下(見表1)。在期刊創辦初期,由於面向內部服務的定位及稿源不充足等問題,期刊通常沒有主題設置。例如,《現代傳播》在創辦初期(1979-1990年)的定位主要是為學校內部教學工作服務(這也是當時高校學報的普遍特點),導致所選的論文駁雜(沒有明顯的主題設置意識),大量文章跟傳媒研究無關(如體育、外語、思想政治等學科領域的論文)。但隨著不斷發展和改革,期刊逐漸走向成熟,稿源也逐漸充足,具備了主題設置的客觀條件,編輯在期刊生產實踐中開始逐漸形成不同的設置方式。近幾年來,《傳媒觀察》《傳播文化》《新聞學與傳播學》等欄目逐漸固定,刊物特色愈加鮮明。所謂「主動設置」,是指編輯主題策劃在先,根據策劃的主題徵集稿源或約稿,進而組稿出版。而「被動設置」是指先有稿源,通常是發展比較成熟的期刊,且稿源比較充足豐富。編輯從這些稿源中尋找主題相近或類似的稿件,把它們歸納組合為一類主題。因此,關於期刊主題設置,通常需要根據期刊的發展階段和稿源等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處理。從期刊發展規律的角度,一般而言,在期刊創辦早期,知名度和影響力還沒有建立起來或僅在小範圍內被知曉,稿源比較有限,為了保證刊物能夠連續出版,一般設定為季刊或半年刊等相對較長的周期。在這一階段,作為學院派的學術期刊,大多是從內部(本校或本學院的教師或研究生)徵集稿件。在主題設置方面,面對「稿荒」的實際,即便有主題設置意識,但往往會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之後隨著期刊的不斷積累發展,在學界業界形成一定影響力和稿源越來越充足的情況下,逐漸改為雙月刊、月刊甚至半月刊。至此階段,對於期刊主題,無論是主動設置還是被動設置,編輯或編委會均有相對充足的稿源作為依託。在當今媒介融合環境下,對學術期刊主題設置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議題遴選上,即內容上需強化選題的策劃與論證。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已不再是傳播鏈上的終點或終端,而是融入了知識生產和傳播鏈條的全過程,所以需要增強期刊選題策劃的創新力;而且受眾具有議程設置的自主權,他們的相關意見和反饋信息,是檢驗議題設置是否準確、合理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在傳播渠道上,借力新媒體渠道,增強期刊議題的顯著性,擴大期刊的影響力。在出版形式上,對新媒體上的內容呈現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如為增強受眾對學術成果的關注,將相關熱點問題的顯著性研究成果放在網絡平台的顯著位置,通過對相關專業研究領域問題的挖掘,輸送更多有思想、有深度的優質內容,引導受眾深層次思考問題,等等。為適應不同介質(傳統紙質媒體、新媒體),學術期刊應有不同的設計,以滿足讀者「慢閱讀」(有時間從容地精讀)和「快閱讀」(希望快速抓住要點和精華)的不同需要。紙質出版或電腦端電子版可以是完整的論文,而移動端(比如期刊的微信公眾號)文章不宜刊載長篇大論,通常是縮減版,短小精悍,濃縮精華。要多輸送有特色、有思想、有深度的優質內容,及時為受眾提供認知、決策、創新過程中所需要的「資訊支點」,通過期刊的權威分析、精闢言論等,樹立期刊的品牌形象。在展現形式上,可以有微信公眾號、H5等多種豐富的形態,以形成良好的傳播效果。
三、學術期刊主題設置的表現形態
學術期刊通過優化期刊主題設置,增強期刊議題的顯著性和關注力,對學術研究議程和學術成果生產過程產生重要影響,從而發揮其學術引導功能。主題設置在學術期刊出版中有多種表現方式,主要包括:不同學科期刊論文之間的主題設置,名刊對一般刊物的主題設置,學術會議對期刊論文構成的主題設置,期刊論文對一般學者的引導效應。1.不同學科期刊論文之間的主題設置就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領域,基於CSSCI(2017—2018)收錄的人文社科綜合類高校學報中6家學報2017—2018年的刊文數據,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選取10個學科作為樣本,從「篇均被引次數」和「篇均被下載次數」這兩項指標來衡量論文學術影響力,不同學科之間的確存在著主題設置現象。從表2可見,法學、經濟學、社會學論文的篇均被引和被下載頻次均處領先地位,其次是政治學、新聞學、心理學,而歷史學、文學、哲學、藝術學的篇均被引和被下載頻次都相對較低。可見,從微觀視角看,不同學科之間的論文,學術影響力差異明顯。2.名刊對一般刊物的主題設置已有150年發行歷史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一直是我國學術期刊特別是自然科學學術期刊的榜樣。被認為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的頂級學術刊物《科學通報》和《中國科學》,一直效法Nature。早在1988年,《科學通報》就提出以Nature雜誌作為努力方向;在1996年《科學通報》(中、英文版)改造中,又明確提出以Nature為樣板,調整編輯方針。Nature的影響力和示範效應可見一斑。3.學術會議對期刊論文構成的主題設置參加學術會議是期刊選題策劃的重要方式。學術會議是編輯跟蹤學科前沿、結識專家學者、組稿約稿、宣傳展示期刊的重要場所。會議通常集聚了該領域主要的專家學者和研究團隊,主題涵蓋該專業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和熱點問題。學術期刊編輯通過聽取專家學者的學術彙報,可以迅速捕捉該熱點問題的最新發展動態、取得的成果、爭論的焦點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信息,從而保障學術期刊選題的前沿性和可行性。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學術會議對期刊論文構成議題設置。同時,參加會議的專家學者一般都會攜帶自己的研究成果,這為期刊的選題策劃提供了潛在稿源。4.期刊論文對一般學者的引導效應編輯通過設置具有一定導向性的專題計劃或主題,與相關學者建立起策略性合作關係,引導學界對某些主題的關注,並組織主題性的學術出版。例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主辦的《國際新聞界》每一期都有固定的《本期話題》欄目,圍繞著當前中國及全球新聞、傳播研究的重大、前沿性問題,聚焦於一點,多維度地展現該話題的價值,如「傳媒結構變革及其社會影響」「新媒體與新聞工作者」「新技術影響下的媒介素養」等。該欄目因為較好地促進了學術界對相關問題的關注與深入研討而曾獲全國學術期刊金獎。
四、學術期刊主題設置的實現:編輯主體性
學術期刊要強化主題設置,開展問題導向的多層次學術性主題出版設計和規劃。要基於對期刊所定位的研究領域的前沿方向的把握,通過一定渠道和方式,對年度選題的重點和方向有所規劃,同時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具體到每一期,刊物可基於年度整體規劃來策劃相應的當期主題,通過邀請客座主題編輯、公開預告和定向邀稿等方式,組織學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探討、爭論這個主題,參與到學科建設和學術創新活動中。從整體、系統的視角,從編輯與作者、學術共同體、大眾媒體、外部環境等互動的場域視角,可以發現,學術期刊的主題設置實際上是編輯、學術共同體、社會和學科本身發展綜合作用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編輯起到主導和整合、甄別的作用。因此,學術期刊主題設置的實現與編輯的主體性息息相關。所謂編輯的主體性,主要是指「編輯在與其他主體(作者、審稿專家、讀者等)的協作互動關係中所表現出來的交互主體性」。這種主體性具體體現於編輯在其工作各個環節(包括選題策劃、組稿、審稿、加工整理、學術規範、產品推廣、讀者服務、版權審查洽談等)所表現出來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學術期刊編輯在主題設置中學術引導作用的發揮,離不開編輯的主體性及對主體意識的強化,而這隻有依賴於編輯的綜合素養才能充分發揮。在移動閱讀時代,特別是媒介融合環境下,學術期刊要成為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期刊,就必須在遵守學術規範的基礎上,成為促進和引導學術創新的平台。這對學術期刊編輯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素養除了包含傳統媒體時代那些要素,如自身學術素養、溝通和整合能力、專業主義精神、願景之外,還包括在新媒體條件下議題設置能力的提升,如對於主題「眾包」式的徵集和甄選、對議題的準確性和合理性的論證和「融媒體」辦刊的理念和能力。在網絡媒體時代和終生學趨勢下,編輯要強化議程設置能力,需要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不斷自我更新精神持續學習;要加強對國際國內頂級期刊共性的研究、把握和借鑑,創新議題策劃模式,提升稿件的國際來源,創新傳播模式和融媒體呈現形式,從而全面提升期刊主題出版的傳播效力。
參考文獻:
[1]夏登武.議程設置理論觀照下學術期刊的問題意識與學術話語體系建構[J].出版發行研究,2015(8)
[2]張慕華.論學術編輯是否應引領學術研究[J].出版廣角,2015(13)
[3]朱劍.霧裡看花誰的期刊誰的評價[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4]柯錦華.學術期刊編輯三境界:從旁觀者到引領者[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07-12
[5]王振鐸.編輯學研究60年的6大發現——編輯學的理論創新與學科發展[J].中國出版,2010(7)
[6]金兼斌.學術編輯的職能及其回歸[J].中國編輯,2004(2)
[7]李媛.選題策劃對綜合性人文社科學報的作用——基於CSSCI期刊中排名前十的學報數據(2014-2016)[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
[8]陳韜文,等.14位主編對談華人傳播學術期刊發展的十個議題[EB/OL].[2019-03-03].
[9]張新玲,謝永生.國外頂級學術期刊《Nature》新媒體應用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7(4)
作者:金一超 單位:浙江工業大學學術期刊社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