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2023年11月06日

- txt下載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


  一、設計意圖:
  大班的幼兒對故事已經非常的感興趣,而且嘗試創編故事也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我設計了這堂語言課,讓幼兒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不僅理解故事內容,而且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目標:
  1、了解不同職業的用處,知道能夠被大家需要的工作就是最光榮的。
  2、積極參與討論,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三、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多媒體、字卡(教獅、廚獅、工程獅、建築獅、會計獅、醫獅、理髮獅)(其中獅用獅子頭像的圖片表示)。
  2、幼兒對常見的職業比較熟悉,知道這些職業的主要工作。
  重難點:
  了解不同職業的用處,知道能夠被大家需要的工作就是最光榮的。
  四、活動過程:
  1、談談自己的理想:我們有很多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麼呢?(幼兒說說自己的理想)
  2、欣賞圖片,聽老師講故事:教師講述第一部分故事:老獅子有7個孩子,他們漸漸長大了,也有了自己的理想,你知道它們想成為怎麼樣的獅子嗎?(成為一隻漂亮的獅子、成為一隻威武的獅子)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部分故事:請幼兒來說說這7隻獅子各自的理想是什麼?(老大:教師老二:廚師老三:工程師老大:醫師老五:魔術師老六:理髮師老七:誰都沒幹過,但是大家需要的工作[警察:保護我們的安全;郵遞員:為家家戶戶送信;清潔工:幫助我們清掃垃圾,保護環境])。同時依次出示字卡。獅子們的工作如何呢?我們到故事裡看一看吧!
  (1)你看到了什麼?(老六的理髮店開張了,可是沒有人來理髮。)。
  (2)大家有沒有進去理髮,為什麼?(因為大家都不知道理髮師的手藝怎麼樣,所以誰都不敢當第一個顧客)。
  (3)老六想當理髮師,但是得不到大家的信任,理髮店眼看就要開不成了,怎麼辦呢?(可是老七膽子大,願意當老六的被理髮師)。
  (4)老七是怎麼樣幫助老六的呢?(老七當了老六店裡的被理髮師,雖然老七的髮型被剃的很難看,可是它不在乎,讓老六在它頭上練手藝,終於老六經過努力,剃出了漂亮的髮型,讓大家信任老六的手藝。)
  (5)後來,老六的理髮店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大家都信任老六,都來店裡理髮了,老六成為一名出色的理髮師)。
  3、話題拓展:你們喜歡老七嗎?(因為老六在需要他的時候,出現了,他讓大家都相信理髮獅會剪出好看的髮型)。
  (1)接下來,老七會去做什麼呢?(去飯店幫助廚獅、去馬戲團支持魔術獅等等)。
  (2)只要有需要,無論是什麼工作都是最光榮的,幫助別人的老七,一定會得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的。
  五、結束部分:
  遊戲(拼拼樂)準備圖片形象卡(理髮師、廚師、工程師、教師、醫師等等)。玩法:教師隨意做出某個職業形象,讓幼兒來猜一猜,並找出正確的字卡,用填空的方式將字卡粘貼到空白處,把職業名稱補充完整。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媽媽在自己成長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勞動。
  2、萌發愛媽媽,感激媽媽的情感。
  3、能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我是怎樣長大的》PPT課件
  2、場地布置"愛心禮品超市"
  3、活動前幼兒已學會遊戲《愛的轟炸》
  活動過程:
  一、遊戲"愛的轟炸"引出主題
  1、提問:你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嗎?
  和媽媽在一起是什麼感覺?
  2、感知活動:觀看和媽媽在一起的幻燈片。
  二、看看、講講,初步了解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媽媽付出的艱辛勞動。
  1、提問:你知道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媽媽為他們做了些什麼事情?準備了哪些東西?
  2、觀看PPT,交流:媽媽為肚子裡的寶寶做了些什麼?準備了哪些東西?
  3、小結: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為了讓寶寶更聰明,媽媽要
  給寶寶聽音樂、講故事,為了寶寶的健康,要去醫院體檢,要和寶寶一起做操、曬太陽,還要為寶寶準備衣服、毛巾、洗澡盆、奶瓶、床等許多東西。
  4、討論:
  ⑴、寶寶出生後,媽媽每天又要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看錄像:寶寶出生後媽媽要給他洗澡、穿衣服、換尿片、喂奶、哄他睡覺等。
  ⑵、過了幾個月,寶寶長大了一些,媽媽會教他學什麼本領?
  看錄像:寶寶長大一點以後,媽媽要教他翻、爬、走路、學說話等。
  小結:每個寶寶出生後,媽媽要為他做這麼多的事情、還要教他學本領。現在你們上幼兒園了,媽媽還一直為你們付出艱辛的勞動,呵護、關愛著你們的成長。雖然媽媽很辛苦,可是她一點也不覺得累,因為每位媽媽都很愛自己的孩子。
  三、萌發幼兒愛媽媽、感激媽媽的情感。
  1、提問:你們愛自己的媽媽嗎?
  2、討論:你怎樣將心中對媽媽的愛表達出來呢?
  3、小結:可以親親、抱抱媽媽,幫媽媽做事,關心媽媽、照顧媽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四、延伸活動:把愛獻給好媽媽
  請小朋友在"愛心禮品超市"里挑選一件你認為媽媽會喜歡的小禮物回家後送給媽媽,同時說一句愛媽媽的話。
  【活動反思】
  活動一方面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幼兒了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幼兒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回報的心理狀態。
  不足之處:
  與個別幼兒交流不夠,在關注能力強的幼兒同時,也應多照顧不愛說話的幼兒。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3


  活動內容:
  1、初步感知理解散文的內容,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
  2、學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發展想像力。
  3、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樹立愛護鳥的意識,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理解散文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散文。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台,幻燈片若干(配樂朗誦散文),錄音機一台、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根神奇的魔術棒,看一看它會變什麼小動物?(教師變魔術)對了!是小鳥。」
  2、師:「在大森林裡,有許多許多大樹,大樹上有許多許多小鳥,小鳥都愛唱歌,小鳥的歌會落在什麼地方?(幼兒想像表述)
  3、過渡:「小鳥的歌真美!真神奇!讓我們來聽一聽散文里是怎麼說的?」
  二、初步感知散文的主要內容。
  提問:
  (1)小朋友,剛才聽的散文的名字叫什麼?聽了這首散文,你覺得怎麼樣?
  (2)散文里你聽到了什麼?過渡語:小鳥的歌會落在什麼地方?那裡變得怎麼樣,我們再來聽一聽散文。
  三、分段感知散文內容。教師逐一出示圖片,並朗誦散文。第一段提問:森林裡有什麼?大樹上有什麼?它們在幹什麼?第二段提問:小鳥的歌灑向哪裡?在樹枝的縫隙里瀉成了什麼?小鳥的歌掉在哪裡?草尖結出了什麼?小鳥的歌落在地上,地上就長出了什麼?第三段提問:小鳥的歌投進溪水裡,游成了歡蹦亂跳的什麼?師:「你聽,森林裡到處都是小鳥的歌。」教師小結:小鳥的歌真好聽,落到哪裡,哪裡就會變得很美、很美!
  四、幼兒學習朗誦散文。
  (1)幼兒觀察畫面,一起輕輕地念散文。師:「我們用優美的聲音輕輕地念一念散文。」
  (2)啟發幼兒根據畫面大膽講述來散文內容。師:「小朋友念的真不錯!下面請小朋友拿著圖畫紙,按著1、2、3、4的序號把這首好聽的散文念出來,你可以念給自己的好朋友聽,也可以念給後面的老師聽。
  (3)幼兒完整念散文一遍。
  五、激發幼兒的想像力。
  (1)討論:小鳥的歌還會落在哪裡?長出什麼?
  (2)師:「下課後我們把小朋友說的話,畫成美麗的畫,然後編進散文,好嗎?」
  六、結束部分。
  師:「小鳥是我們的好朋友,你們喜歡小鳥嗎?我們應該怎麼樣呢?讓我們一起來做快樂的小鳥吧!」音樂《小鳥飛》走出教室。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篇散文,散文又被稱為美文。「美」是散文與其他文體最大的區別。曹文軒說過這樣一段話:「美的力量絕不亞於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也會變為常識,只有一個東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思想的`力量是一種理性的思考,美則作用於人的情感,情感的力量在我們的生命中更柔韌,更持久。這是是散文獨特的價值。但是對於中班孩子來說,散文欣賞是比較難的。
  我覺得它美在三點:(1)色彩的美。(2)聲音的美。(3)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如何讓幼兒體會到這三方面的美?《指南》中說「要引導幼兒觀察圖畫,建立畫面與故事內容之間的聯繫。」事實上,當孩子們打開這本書,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首先吸引他們的也是這幅圖。再進一步說,首先吸引孩子的是著闖入兩眼的綠色。所以,我把觀察順序定為由面到點:背景——小鳥——孩子。問題設計如下。
  1、「這是什麼地方?你是怎麼知道的?你喜歡這裡嗎?為什麼?」調動孩子的生活經驗,激起他們對綠樹、青草的色彩、氣味的回憶。
  2、「在綠色的森林裡,你看到了誰?」是誰,而不是什麼。我想通過這點給孩子一個暗示,人類和動物處於平等的地位,奠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調。
  3、「這真是一隻可愛的小鳥呀!說說你喜歡他什麼?」引導孩子欣賞小鳥黃色帶藍邊的羽毛,紅紅的尖嘴,圓圓的透亮靈活的眼睛……孩子自然會談到小鳥的歌聲。孩子們對鳥叫有一定的感知,所以可以順勢讓孩子們學一學,(嘰……嘰嘰喳喳……)。
  4、「這麼好聽的歌聲把誰吸引來了?他們在怎樣聽小鳥唱歌?我們來學一學。」理解「仰著頭」「托著下巴」。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教師範讀散文。然後幼兒隨教師一起「用甜甜的聲音讀故事」。之所以強調「甜甜的聲音」,是想讓幼兒感知小鳥的歌聲「像巧克力,好甜的」。課上到這裡,一個問題讓我糾結:「像巧克力,好甜的。像天上的雲,好美的。像玫瑰花,好香的。」是語言難點,從修辭方法來看是運用了通感。這種修辭方法的學習,是在高中,朱自清先生那篇《荷塘月色》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在這篇給中班幼兒的散文里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可以體會小鳥的歌聲像天上的雲一樣美,通過教師範讀,領著孩子朗讀,孩子可以體會小鳥的歌像巧克力一樣甜,如何讓孩子真切的體會到「小鳥的歌像玫瑰一樣香」呢?於是,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鳥的歌,好甜、好香、好美,你覺得小鳥的歌是什麼味道的?來實現創編這個教學目標。可是面對這個問題,孩子們有的說像棒棒糖,有的說像花朵,思維比較局限。
  5、為了使孩子的思維更發散,所以在最後繪畫環節中我引導孩子們畫完小鳥以後,在進行添畫,想一想:你覺得小鳥的歌聲像什麼,就在旁邊畫什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孩子們畫的非常好,說的也非常好。例:浩洋畫上了太陽,我先是引導他說:小鳥的歌像太陽,暖暖的。接下來很多小朋友就有了想法,畫了棉花糖,就說:小鳥的歌像棉花糖,甜甜的;畫了冰糕,就說:小鳥的歌像冰糕,涼涼的——————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里初步了解動詞,會說動詞。
  2、使幼兒體會參與活動的樂趣,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和發現。
  3、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活動過程。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像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
  2、汽球、毛絨玩具、呼拉圈、報紙、皮球、鈴鼓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與幼兒一起聽音樂跳舞。
  2、教師提問:你都做了什麼?
  二、引導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下邊遊戲邊說動詞。
  (一)教師和幼兒一起示範玩球。
  1、教師出示皮球問:這是什麼?球是什麼樣子的?可以怎麼玩?
  2、請幼兒表演玩球並提問:他在做什麼?(幼兒說出動詞)
  (二)幼兒自選物品進行遊戲。
  1、教師提出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玩一玩,看誰玩的花樣最多,提醒幼兒不要碰到其他人。
  2、幼兒自選玩具進行遊戲,教師指導。
  3、教師提問:你在玩什麼?你是怎麼玩的?(指導幼兒與小夥伴一起遊戲)
  4、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打人」遊戲。
  5、指導幼兒整理玩具。
  (三)進一步學習動詞。
  1、教師拿皮球和報紙問幼兒:你剛才是怎麼玩的?(幼兒講述並表演)
  2、教師向幼兒說明表示動作的詞就叫做動詞。
  3、幼兒繼續表演,講述自己活動的過程。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觀察汽球並提出新的問題:是什麼東西讓汽球鼓起來的?
  活動反思
  教材的價值,在於能有效激活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表情文化知識很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故活動設計中處處以「激起幼兒興趣」為忠旨。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5


  《用愛送你回家》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它既展現了小海豹喜寶一家之間的親情之愛,也呈現了小海豹喜寶與好朋友小長頸鹿之間的友情之愛。故事圍繞著兩條線索發展,第一條線索是:喜寶一家救下小長頸鹿→共同生活→召開家庭會議→護送小長頸鹿回家:第二條線索是:小長頸鹿流浪到冰原→被救→思念家人→在大家的幫助下回家。我們主要根據第一條線索展開整個活動,但第二條線索卻能夠在討論中激發幼兒關愛朋友的情感。
  大班的幼兒經過三年的幼兒園生活,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當他們快要從幼兒園畢業進入小學的時候,他們也要像故事中的小海豹喜寶和小長頸鹿一樣經歷朋友之間的離別。但這個充滿「愛」的故事告訴幼兒,朋友之間不僅可以一起玩耍,更重要的是要彼此關愛。
  【活動目標】
  1、通過聽賞討論,理解故事中小海豹喜寶和小長頸鹿之間的友情,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充分感受、體驗故事和生活中的「愛」的情感,懂得朋友之間需要相互關心、幫助和愛護。
  【活動準備】
  製作關於故事的PPT,背景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話題
  師: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幸福的家庭——小海豹喜寶一家。(出示小海豹喜寶一家在一起的圖片)為什麼說它們是幸福的一家人呢?
  (在第一環節首先通過出示小海豹喜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相親相愛的圖片,讓幼兒體會一家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為故事後面小長頸鹿思念家人、想要回家埋下伏筆。)
  二、聽賞故事
  1、第一段:偶遇相救
  師:有一天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喜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傢伙,誰能告訴大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出示相應的故事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後,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述)
  2、第二段:共同生活
  師:可憐的小長頸鹿奄奄一息,喜寶一家會怎麼做?
  3、第三段:家庭會議
  師:看見小長頸鹿這麼想家,如果你是喜寶,你會怎麼做?喜寶捨得小長頸鹿回家嗎?既然那麼不捨得,為什麼喜寶還願意送朋友回家呢?(教師幫助幼兒理解小海豹喜寶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
  4、第四段:護送回家
  師:雖然喜寶捨不得小長頸鹿離開,但是它沒有大吵大鬧,而是認真、熱心地幫助小長頸鹿,用自己的愛送朋友回家,喜寶有著一顆關愛朋友的心。
  (這一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以分段聽賞作品、觀察故事畫面、幼兒參與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層層展開活動,通過了解故事的情節發展,即從救下小長頸鹿到共同生活後產生友情,最後用愛送朋友回家,這一過程讓幼兒逐漸理解喜寶心理和情感的變化,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故事中洋溢著的濃厚的友情之愛。)
  三、完整欣賞幼兒和教師一起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完整欣賞故事,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進一步體驗故事所傳遞的美好情感,提高幼兒的文學欣賞能力。)
  四、遷移經驗
  師:你們喜歡喜寶和小長頸鹿嗎?其實,等你們快要上小學的時候,你們也會像喜寶和小長頸鹿一樣分開,你們捨得離開自己的朋友嗎?有沒有辦法留住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小結:你們想到了那麼多的辦法讓朋友記住你,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天,關愛朋友,讓我們每一天都過得開心、快樂。
  (對於文學作品的欣賞不能僅僅停留在作品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中,在這一環節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中體會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幫助和愛護。)
  附故事:用愛送你回家
  小海豹喜寶一家快樂地生活在冰原上,這是寶爸,這是寶媽,還有??這是喜寶。喜寶最喜歡的戶外活動就是滑雪。「喂,喜寶,慢一點!」「喜寶,加油!」「咦,那是什麼啊?」這個龐然大物,喜寶從來沒見過。「好奇怪啊,這是什麼?」「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怪物!怪物!」大家都迅速地圍過來,好奇地看著它。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巨大的小傢伙,不是餓了,就是生病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那兒,沒有力氣說話。寶爸說:「寶媽,快拿一些熱的食物來給這個小大個兒吃。」寶媽立刻煮了一鍋熱騰騰的海藻粥。喜寶一口一口地喂著小大個兒,吃完海藻粥的小大個兒,氣色慢慢好了起來。
  恢復了元氣的小大個兒告訴大家:它是長頸鹿。本來,它和媽媽快樂地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但是,有一天,來了一隊追捕它們的獵人,小長頸鹿因為年紀太小,跑不快,被獵人們給抓住了。獵人們把它關進了籠子裡,準備用大貨船把它運走。沒想到,中途遇到暴風雪。醒來時,就已經在??
  「這樣不行,它會凍壞的。」喜寶急著想辦法。看著冷得發抖的小長頸鹿,寶媽找來北極熊奶奶幫忙,為小長頸鹿織起了暖暖的毛衣和圍巾。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6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讓幼兒仔細觀察圖片上人物的表情動作,發展幼兒思維的流暢性和敏銳性,並學會運用新詞:踢、滾,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二)情感目標
  教育幼兒與同伴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三)人格目標
  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大膽表述,追求獨特性,引導幼兒向獨創性方向發展。
  二、活動準備
  圖片一套:圖①,小欣在踢毽子。圖②,小欣的毽子擱在樹上。圖③,小明一邊玩滾圈一邊走來。圖④,小明把毽子還給小欣。實物投影機。
  三、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
  (二)幼兒自由排圖講述。
  1.發給幼兒每人四張圖片。師:這裡有幾張圖片?每張圖片講什麼?
  2.師:請你們把圖片排好順序,編成一個故事。
  3.幼兒排圖講述,教師巡迴引導。
  (三)講述,交流,互動學習。
  1.出示實物投影機,請個別幼兒把自己排圖的方法和編成的故事告訴大家。
  2.鼓勵幼兒質疑,教師解答。
  3.結合學詞:踢、滾,教師質疑,幼兒解答。
  (四)幼兒排圖講述。
  1.幼兒變換圖片位置,編出不同的故事。
  2.教師注意提示幼兒編故事的連貫性、邏輯性。
  3.請幼兒兩人一組,輪流把自己的故事告訴同伴。
  (五)品德教育。師:你喜歡誰?為什麼?
  (六)講評,議論。
  幼兒評:誰的故事編得最好,為什麼。
  教師出示評價表評價。
  四、各領域滲透社會:在活動區擺放有關團結友愛的圖片,開展角色遊戲,教育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
  五、生活中滲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關心他人的良好行為。
  六、環境中滲透將圖片放在語言區,配上文字卡片讓幼兒複習、鞏固。
  七、家庭中滲透培養幼兒關心他人的品德。
  八、活動評價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7


  活動目的:
  1、能細心觀察挂圖,連貫完整地講述畫同,內容。
  2、學習使用詞:先、再、最後。
  3、學會做事要動腦筋,有條理。
  活動準備:
  教育挂圖
  活動過程:
  1、感知整體講述對象。
  「圖上有誰?它在幹什麼?」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挂圖,啟發幼兒積極思考,猴大哥最後把屋子打掃乾淨了嗎?
  2、幼兒適用區有經驗講述。
  將幼兒分成若干組,圍繞「猴大哥是怎樣打掃衛生的」進行結伴討論。在討論時,教師參與到活動中去,幫助幼兒理清講述思路,充分理解「先」、「再」、「最後」三個詞的用法。
  圖4,引導幼兒討論:「腳印是哪裡來的?為什麼猴大哥沒做乾淨?」
  3、遷移的講述經驗。
  我們平時做什麼事情時也是有先後順序的。重點引導幼兒適用「先」、「再」、「最後」三個詞,用連貫的語句講述。
  4、教師表演動作幼兒講述。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