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三農問題發展縣域經濟探討論文

2023年08月22日

- txt下載

處理好「三農」問題科學發展縣域經濟縣域經濟,不單單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它是一個區域經濟,但是縣域經濟必須明確一個基本的點,縣一級的農民占大多數,農村占很大比重,所以縣域經濟的發展要更多地解決三農問題。這是一個基本問題。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它與農業、農村、農民緊密相連,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極為重要。
一、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把產業定位確立好.選擇和確立科學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一要眼睛向內,先把自己的「家底」盤點清楚。盤點的目的在於盤活,盤活則需要以戰略眼光從不同角度去審視現成的「家底」,去謀劃它的未來。近兩年,我們對我縣的國有集體企業資源、知名品牌資源、勞動力資源等方面和領域全面盤點,通過盤點,從而找到了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縣域經濟發展因此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要跳出縣域看縣域,在更加廣闊的範圍內進行資源整合,營造縣域經濟發展新優勢。實踐使我們認識到,發展縣域經濟,沒有現成模式,也不應該都是一個模式,只有突出個性,儘快培植出特色突出、優勢明顯、影響力較大的主導產業,縣域經濟發展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們既要對縣情的一種梳理盤點、客觀認定,也要面向國內外市場和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科學選擇。在發展主導產業上,必須堅持三點原則:一是培植特色產業要有韌勁,要像經營百年老店、打造跨國公司那樣,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只爭朝夕,不斷推進。二是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求特」、「求精」的特色經濟新理念,用世界的眼光、全局的思維來審視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從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新格局、新趨勢中找准自己的特色經濟定位。三是在選准「特色」產業的前提下,要千方百計促其擴張、裂變、規模發展。提升縣域經濟的競爭力,說到底就是要提高特色經濟的競爭力,而提高特色經濟競爭力的根本出路在於使特色經濟產業化,形成由幾個特色產業為主導的縣域特色經濟構架,最終實現用幾個特色產業帶動縣域經濟社會的整體大發展。
二、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必須緊緊圍繞投入和發展這個主線,把起飛的平台搭建好(一)民營突破。把民營經濟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基礎。民營經濟能否有大的突破,關鍵是政府能否出台鼓勵農民放心、放膽、放手、放開發展非公經濟的具體政策和措施,也就是說有沒有一個好的政策平台。近兩年,我們就民營經濟的市場准入、稅賦、土地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使大批農民進入國企改革、城建、教育、衛生等領域,由此改變了固有的所有制經濟格局,轉變了經營方式,膨脹了民營經濟總量。
(二)壯大園區。創辦工業園,發展專業村、鎮,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形成產業族群,促進行業、產業、產品之間優勢互補和集約經營的好路子。我們按照「民營企業園區化、園區城鎮一體化、鄉鎮經濟產業化、特色產業規模化、產品質量標準化」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全縣範圍內形成了10個特色經濟塊狀群體,這些塊狀經濟群體的形成,不僅提升了各個園區和產業的經濟運行質量,而且拉動和派生出其他產業,發展了配套經濟。今年,縣城工業園區要入駐20家企業,總投資要突破3億元。
(三)開放先行。擴大開放,外引內聯,是提速縣域經濟的明智之舉和必由之路。對此,我們努力做到:一是要把土地、資源、勞力、電價等比較優勢的「王牌」亮出來,促其轉化為招商引資、城市建設、承接產業轉移和發展民營經濟的優勢;二是要把特色產業的「王牌」亮出來,科學編制招引資規劃,使客商因利動心,迎利而來;三是要把優良環境的「王牌」亮出來,使人們感到異地創業的安全感和舒適感,敢來投資、願來投資、主動來投資。
三、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把求真務實精神弘揚好發展縣域經濟的任務十分艱巨和繁重。必須增強四種意識:一是要增強大局意識。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事關全縣大局,沒有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群眾就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吃虧落伍,同時還會因一個縣的落後影響到全市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我們絕不能拖全市的後腿。二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像我們這樣縣域經濟相對落後的縣份,再也不敢按部就班,必須瞻前顧後,超常規發展。三是要增強機遇意識。國際新一輪產業轉移和資本流向加快,國內經濟發展正全面進入新的快速發展周期,這為我們進一步拓寬縣域經濟發展空間,提供了良好條件和機遇。失去一個機遇,就會落後一個時代,我們必須乘勢而上。四是要增強實幹意識。實幹興邦,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必須力戒空談,求真務實,真抓實幹。我們一定要在全縣上下大力弘揚永不懈怠的奮鬥精神,把壓力化為動力,堅定信心,勵精圖治,同心同德,實現縣域經濟新跨越。
發展縣域經濟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發展縣域經濟要真正貫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樣一個基本的方針。之所以這麼講是因為發現,在各地的縣域經濟的推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差,偏差在於後起的縣在先進的縣考察過程中僅僅看到它的一些皮毛,看到了它們的結果而沒有看到它們增長的過程。比如他們學到要建大房產、要修大馬路,卻把僅有的一點錢都用到這上了。所以我認為發展縣域經濟說到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這個「建設」是指社會財富充分利用的概念,不是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的概念。
第二,既然說要發展縣域經濟,就要實事求是,要以發展非國有經濟為主的企業。不明確這一條,縣域經濟很難發展。因為我們縣域經濟一個最基本特點之一就是在縣裡沒有多少國有經濟,以前的國資結構裡面,縣一級有多少國有經濟?有也不歸縣管,比如銀行、電力、電訊這些。既然沒有國有經濟,當然就要努力發展民營經濟。但有的地方兩者都不發展,縣鄉的財政卻在增長,錢從哪裡來?就只有加重農民負擔。所以民營經濟不發展,大言之,就是沒有了縣域經濟、沒有了縣的經濟支柱,小言之,它對於減輕農民的負擔,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增長級為不利。我們到浙江、廣州去看,農民富的地方,縣域經濟繁榮的地方,都是靠民營經濟為主導,打江山。不發達的地方,差距也是在這裡。中西部地區的很多地方領導還局限於依靠國有企業、財政部,「跑部錢進」,認為靠國家給項目的那點資金能把縣域經濟搞起來,這是不行的,因為我們整個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取向是市場經濟,財政支出要從經濟裡面退出,從經濟競爭領域退出。國家審計的項目會越來越少,國家直接投資的項目會越來越少,這點縣級政府一定要非常明確。
第三,發展縣域經濟一定有一個開放的活力的市場,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開放的市場,不僅僅是指商品市場,不是說只想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還要不拒絕別人的東西進來。所以有些地方經常搞地方限制,限制他人賣啤酒,以為這樣能把自己的經濟搞好,保護自己的企業,實際是保護了落後,有朝一日害了自己。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個開放的要素市場,資金、技術、勞動力的流動和重新優化組合,這是最關鍵的。這就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才能形成一個好的投資環境。
第四,一定要建立一個以服務為根本宗旨的政府。這次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關於行政改革的這些問題,其中特彆強調要轉變政府職能,不僅僅要轉變政府對經濟的管理職能,更重要的是明確提出政府的定義要更多地轉向社會的管理和社會服務。如果我們的政府,我們的常委會一天到晚想著研究項目、研究資金,到哪裡去立項到、哪個銀行去要錢,那麼這個政府雖然一天到晚撲在經濟上,這個縣域經濟仍然一定發展不上去,因為這是企業做的事情。企業把項目報給政府,政府只要看它符不符合當地的實情,和當地的資源環境有什麼衝突,政府根據不同情況給這些企業創造好條件就可以了。至於錢從哪裡來,老闆們會想辦法,所以政府把主要精力轉到真正的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方面。
第五,要有科學的發展觀。不能用「縣城經濟」偷換縣域經濟的概念。這樣做與計劃經濟產生城鄉二元壁壘的結果是一樣的,必須追求縣域與鄉村的協調規劃發展。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