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城建工作要切實重視五個問題調研報告

2023年08月23日

- txt下載

  城市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載體。城市吸納匯聚了蓬勃的工業、興旺的商貿、繁榮的文化、先進的科技,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的搖籃。城市的現代文明不僅孕育著城市人,還幅射和帶動周邊地區和廣大農村。因此,城市建設是一個重大的研究課題。這對我們還處於農業經濟階段,城市化任重道遠的地區尤為如此。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基礎。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規範和指導城市發展方向,定位城市的性質、風格、功能和布局,可以說規劃是城市建設的「基石」。我們要堅持規劃先行,滿足規矩城市「方圓」的需要,避免先建設後規劃的盲目無序。更要堅持規劃必行。從一定意義講,規劃是城市建設的「法律」,一經確立,必須嚴格遵守實施,即使因發展需要修訂,也應經專家論證,按程序審查批准,這才叫法治。隨意修改規劃,甚至人變規劃變,就失去了規劃的意義。這我們已有深刻的教訓,還將為以後的建設留下很難彌補的後遺症。因此,在規劃意識還不強的情況下,要保證規劃的全面正確實施,必須高度集權,實行一支筆審批,不然婆婆多了,媳婦難做,規劃的嚴肅性、強制性就難免打折縮水。
  目前各地都在搞工業區,這是發展的需要。但工業區要在城市建設總規功能分區的指導下設置,必須與商住區有一定間隔屏障,以免污染商住區環境。現在大城市搞退二進三,是產業調整需要,更是改善居住環境需要,防患於未燃,很值得新興城市考慮和借鑑。我們的工業區設置應以淮遠河為天然屏障,以河南面向東向南發展,這樣與商住區間距100米以上,才能保障城市布局合理。
  綠化是城市建設的關鍵。人類從大自然母親的懷抱走向城市,對山水林木有著天然的親和與依賴,城市建設應該給聚居生活的人們造就一個貼近大自然和諧舒適的環境,而綠化就是一條通向這種環境的最佳途徑。
  巴川綠化已有一定基礎,但離山水園林城市還有相當差距。綠化應向立體化發展,單純的草坪綠化不宜過多,應與立體綠化相結合。綠化要注意通透性,保持敞亮的視野。如寬街道宜栽高大喬木(下部通透),且品種多樣,一街一樹,既通透視線,又豐富多彩。為彌補城市綠地不足的缺陷,可實施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這在已開發國家和地區是有成功經驗的。西歐一些小城鎮,古堡的綠化即如此,那真是風景獨特,十分誘人。關鍵要著力去抓,建議有關方面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加強引導,強制推行,是能收到實效的。
  文化是城市建設的靈魂。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水土」指的就是文化。文化的範疇很寬泛,包括人們的思想意識、信仰追求、習俗風尚甚至言談舉止等,這些內涵的綜合折射,就形成一個地方獨特的氣質、風格、品位和魅力。
  文化可以繼承和發展,也可以引導和培育。巴川積澱了銅梁厚重的文化底蘊,近年又吸收了先進觀念、現代時尚,市民素質提高,「文」化正在起步。但總體而言,科學、民主、求實、創新、誠信、守法等追求真、善、美的文化氛圍還未形成。要美化城市建設,建築體貌、文字、圖案、雕塑、廣告、燈飾等要融入民族的優秀傳統、時代的先進文化,讓固化的文化符號潛移默化人們的思想言行,從而教化社會,提高市民素質。同時,文化的深層的魅力還在於它的個性,個性是本質的體現。城市建設一定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保持自身獨具的風格,這樣才能形成對內的凝聚力和對外的吸引力,不斷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人氣是城市的活力。現在人們常常議論巴川城區人氣不旺,這有個怎麼看的問題。過去老城僅3平方公里,逢集過節,人們擁於正、南二街,看似人頭攢動,鬧鬧嚷嚷,實則彈丸之地,人居密度過高而已。新城面積成倍擴大,街道變寬,人群和各種設施疏散,人居密度降低,環境大改善,看似不熱鬧,但卻是一大進步。當然,現在就其實際情況而言,城區市民少,規模小,顯得冷清,這才是真正的人氣問題,我們應高度關注。
  城市人氣怎樣才能旺呢?關鍵要以發展產業為依託,增大城市吸引力。比如現在鼓勵引導農民進城,觀念、體制、政策已不是問題,重要的是讓他們有生計安居樂業,這就需要產業作依託。有了好的大的產業,不但能吸引農民進城,還能吸引其它城市人群。我們可結合實際,發揮優勢,大力發展工業、文化、教育、旅遊產業。建一個工廠、一所學校,可增加常住人口成百上千、甚至數千人;興辦旅遊可增加流動人口,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可以說,只要抓住發展產業這個原動力,城市的人氣就會逐步興旺,城市化進程就會加快。
  其次,調整行政區劃,減少鄉鎮。在一定區域內,鄉鎮過多,集聚力耗散,社會資源不能相對集中,也會影響城市的發展。事實上,政權建立,區劃設置,最基本的考慮是便利統治,控制社會,維護穩定。以前的行政區劃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發揮過重要的作用。現在隨著交通、通訊設施的極大改善,城鄉距離縮短,信息瞬間傳遞,政權統治力大大加強。同時,鄉鎮也從具體指揮生產隊種什麼,怎麼種的計劃體制,過渡到宏觀引導農民增收致富的市場體制,政府職能正在向市場經濟、現代經濟轉變。因此,調整行政區劃,減少鄉鎮,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引導社會資源流向城市,無疑是理性之舉。
  當前城市建設的幾個認識誤區。一是貪大求洋,搞不切實際的寬、大、高,追求轟動效應。現在城市化是熱門,各地都在上,本是好事,但憑膚淺的感性認識,不按內在規律,盲目克隆大城市,不分輕重緩急,一味追逐時髦,就是東施效顰了。比如城市道路,其功能是滿足人流、車流暢通,在此基礎上略加修飾,搞得美觀點是可以的,但把它作為「看點」建設則是本末倒置,觀念誤區。為了好看,把道路搞得很寬、很直,甚至設置地面燈「添彩」,有什麼實在意義?城市道路塞車,不是因道路窄了,高速路才四個道,而是源於交叉路口太多。街道太寬不但浪費資源,還是商務活動的障礙,人群的阻隔,如果將寬出部分建些小廣場,是更好的「看點」,又滿足人們休閒娛樂,豈不更好。
  二是搞草坪成風。草坪如綠色的地毯,視觀美、視野廣,城市廣場可以搞些草坪。但草坪是平面綠化,投入高,護養量大,厚度小,消解環境有害成份差。現在城市建築的密度、容積率一般都很高,綠地面積少,如果不分場所,不講效能,盲目模仿搞草坪就會得不償失。不如多種喬木、灌木,這類植物占地少,綠化體積大,就績效而言,一棵樹相當幾十倍甚至上千倍草坪,既降低成本,又增大效能。
  三是水體治理單一推崇集中處理。污水集中處理來得快,且有成熟的技術,是水體治理的辦法之一。但一次性投入大,管理難,運行費用高,中小城鎮難堪重負,而且管網鋪設將對已建好的街道再翻挖一遍,必然造成一定損毀,又影響市民生活,不太適宜。因此,最好採取分散治理辦法。目前無能耗厭氧發酵污水處理技術基本成熟。這種辦法運用生物技術,在污水源點作分散處理,一次性投入少,投入主體分散,群眾容易接受。只要制定好政策,加強實施的管理規範,同時組織技術力量進一步研究、完善工藝,污水處理實則簡單易行。省力辦事,殊途同歸,應該積極採用。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