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談微課程的內涵及其設計原則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曾春妹(福建廣播電視大學)
國外對微課程研究較早,也較為系統,其資源呈現方式更為多樣化,隨著可汗學院和TDE-ed這些世界知識微課資源網站的建成,微課程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翻轉課堂教學及人員培訓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而我國對於微課程的研究起步較晚,且主要集中在概念闡釋、特徵解說,以及應用前景等方面,對微課程的設計理念、設計模式與策略,以及如何評價微課程等方面的探索較少甚至是空白。本文試圖填補微課程製作與設計原則研究方面的空隙,在明確微課程內涵的基礎上,提出微課程製作與設計原則。
一 微課程的由來
早在1960年美國依華大學附屬學校和史丹福大學為推動學校資源建設,提高教師教學技能和學生學習興趣,分別推出了微型課程(又被稱為短期課程或課程單元);進入90年代,美國北愛荷華大學的勒魯瓦.A.梅格魯( LeRoy A.MeGrew)教授提出「60秒有機化學課程」,目的是在諸如舞會、搭乘電梯等非正式場合情況下向非有機化學專業的人士傳播化學知識。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實施了微型課程(Micro Lessons)的項目,其課程時間一般在30—60分鐘,教學目標單純而集中,且較為重視課程資源的完善和學生學習情境與活動的創設。這種課程既為學生提供了有效的學習支架,又為教師提供了一系列教學支架。之後,英國納皮爾大學的T.P - Kee提出的一分鐘演講。2004年7月,英國又啟動了時長為15分鐘的教師電視頻道,並積累了長達35萬分鐘的微課視頻節目;2006年哈佛大學推出「8分鐘教學視頻」;2008年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胡安學院的戴維·彭羅斯提出「一分鐘課程」,正式提出「微課程」概念,並對微課程的設計提出要求。
二 微課程的內涵
(一)對於微課程的基本理解
近年來,隨著翻轉課堂和可汗學院在全世界迅速走紅,特別是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布,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落實,我國欣起了微課程研究的熱潮。那麼,什麼是微課程呢?不同學者有不同解釋。有的學者認為,微課程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課」,所謂「課」是指「有計劃的分段教學」或「教學的時間單位」,因此,從「課」的角度解釋微課程,其內涵即指短時間的教學活動全過程。持這一觀點的如華南師大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焦建利,他認為微課程即「闡釋某個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這個在線教學視頻是指30秒到20分鐘不等,內容包括小電影、紀錄短片、DV短片、視頻剪輯等,可通過PC、攝像頭、手機、DV、MP4等多種視頻終端攝錄或播放的短視頻。
也有學者認為微課程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課程」,所謂「課程」是指全部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環節的總和,因此,從「課程」的角度定義微課程,其外延應該包括微視頻、學習單和學生學習活動流程。持這一觀點的如上海師範大學黎加厚教授,他認為微課程即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教學目標,內容短小,且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這個小課程的媒體格式有微視頻、音頻、PPT、文本等,但不管什麼媒體格式的微課程,都要與學習單元、學生的學習活動等結合起來,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微課程。31中小學微課程研究專家胡鐵生也指出,課程是指以5~10分鐘微視頻為核心資源,包括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和微反思在內的情境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網絡視頻課程。
不管從哪個角度定義微課程,我們可以歸納出微課程的核心元素:(1)一段短時間的教學視頻或音頻;(2)教學內容是圍繞某個特定的知識點的,這個知識點一般是重難點;(3)完備的教學設計;(4)具有流暢的網上學習平台和良好的教學支持服務;(5)允許不斷進行修改和完善;(6)適合於移動學習。
(二)微課程概念理解中的誤區 基於微課程本質的不同理解,在微課程設計與製作實踐過程中會存在一些誤區和偏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把微課製作視為一個技術開發過程
微課製作只有教育技術人員才能做。微課確實需要技術支持,特別是教育技術的支持,但微課從根本上來說,它是一種課程資源類型,因此,微課的製作不僅僅是一個技術開發過程,更是一個在先進教育理念支持下的精細創意的教育設計的產物,是一項創造性極強的工作,製作微課最關鍵的因素是人,這個人就是教師。
2 把微課視為課堂教學的截選,傳統一整節課例中截取一段課例片段
其實,微課,從本質上來說,它是一種課程,其初衷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資源,其內容是高度濃縮又相對完整和系統化的。中小學微課研究專家胡鐵生指出,微課的設計製作理念是「讓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運用最恰當教學方法和策略講清講透一個知識點,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自己完全掌握和理解一個有價值的知識點」。一個完整的微課資源包括一段精彩的5—10分鐘的教學視頻,以及與視頻相配套的教學輔助資源,包括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和微反思(胡鐵生)。而一段截取的微型視頻,從完整性來說,它缺少了微課必備的配套教學輔助資源,即便是作為微課中的核心成份——教學視頻,不管它是課例片斷、微型視頻還是微型講座,如果它時間雖短,但內容不集中,不考慮學生認知和學習規律,就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微視頻。
3 把微課製作的重心放在微課製作技術上,特別是拍攝和後期編輯上
比如購買價格昂貴的拍攝儀器,過於追求畫面的清晰,導致在微課製作中後期編輯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過多。其實,真正製作微課過程中,微課內容的主題選擇、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活動的實施等才是核心環節,忽視了這些核心環節,微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都將不佳。
4 把微課程製作與設計視為教師個人的事
胡鐵生指出,微課程資源除作為核心部分的微視頻外,還包括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微反饋6個方面的配套資源,微課程資源只有融人區域性和全國性的微課平台或系統中才可能被廣泛利用,否則是發揮不了作用的。因此,開發連貫性、完整性、系列化微課和學科化微課將是未來微課的發展方向,而系列化、學科化微課的開發與設計更需要團隊協作,教師個人單打獨鬥、閉門造車、各自為政式的開發只能使微課程建設處於低水平狀態。 三微課程的製作與設計原則 目前關於微課程製作與設計原則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且主要從談移動學習的角度談其設計原則。如Ally提出移動學習的三條設計原則:(1)內容呈現的有限性和有意義性,即適應短時記憶的有限性,移動學習的內容呈現應以5—9個有意義的模塊內容為主;(2)儘量以視頻的形式呈現概念圖或知識網絡,而不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現;(3)採用始前教學策略,即提供課程的總體框架,以便學習者在每個片斷化的學習中能把新知識與現有知識相聯。克拉克( Clark)和梅爾(Mayer)提出六條設計原則:(1)多媒體原則:使用較小的文本塊和彈出式窗口呈現圖片;(2)音頻原則:以音頻代替文本,且儘量減短解說;(3)接近原則:把相關性的內容以連結形式聯繫在一起;(4)精簡原則:避免出現重複的信息(包括語言的重複);(5)精確性原則:不要使用任何與學習內容或情境不相關的信息,包括插圖、音樂或環境噪音等;(6)對話性原則:在螢幕上設置小圖標以引導學習者,使用第一或第二人稱的旁白或文字與用戶進行對話。
國內學者顧鳳佳提出五項微型移動學習課程設計的原則:(1)最小模塊原則:每門課程應由5~9個有意義的、連貫的內容組塊組成,以便學習者利用零碎學習時間進行學習。(2)多樣化原則:包括版本多樣化和內容多樣化。版本多樣化即同一內容設計成不同格式,適用於不同終端設備,既可能在功能型、智能型、觸摸屏式手機上應用,又能在筆記本電腦、音頻設備上使用。內容多樣化是指要設計多種學科的微課程。(3)互動性原則:在微課程設計中應設計互動性、協作性、交互性的學習環境,以利於學習者批判性、創造性、協作性地完成知識應用過程。(4)快樂體驗原則:在移動學習過程中應讓學習者伴隨一種更自由、開放、快樂、愉悅的體驗,要求一是所設計的活動要適合學習者的需要並能引起其興趣;二是採用文字、聲音、音樂、圖片、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形式;三是介面設計從用戶的角度考慮,使之更簡單、便捷、高效化。(5)個性化原則:移動學習為教師個性化指導提供了條件。
筆者認為,微課程的設計與製作原則應包括:
(一)知識性原則
微課程要傳授某一學科的知識點,知識性是其內在屬性,也是評價微課程質量的標準之一。知識性原則首先要求所選擇的主題要有意義,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適合於製作成微課程,只有某學科的重點、難點、易錯點才適合於製作成微課程,一些課程中的概念,在現今「知識離我們的距離只有一根滑鼠多」的網絡時代,知識大多可通過網絡查找獲得,因此這部分知識如果製作成微課就沒多大意義。另外,知識性原則要求微視頻中教師授課要有完整的結構,如要有引題、內容講解、小結,及體現主題要求的練習。引題是為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入主題學習,內容講解是核心,小結是為強化所學內容的知識性,練習為鞏固所學知識,幾個環節缺一不可。
(二)興趣性原則
微課程最主要功能是服從和服務於學生自主學習,但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過程中會受多種因素干擾——如網絡遊戲的誘惑、網上購物的衝動、瀏覽各大新聞網頁的習慣等。微課程要內在驅動學生者自覺排除外在干擾因素,專心於微課主題的學習,興趣的調動和維持顯得很重要。因此,微課程設計與製作從主題選擇到內容呈現形式及配套資源的建設等,都應該有助於調動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所選擇的主題要具體、實用,並用幽默、精練、點睛式的語言呈現出來,以便立刻吸引學生注意力。如「××工程中突發性事件的處理」「《春江花月夜:為什麼月亮能夠代表我的心?》」「十句話談論天氣」等都是較好的微課主題;內容呈現形式上,要從學生視角出發,考慮微課使用對象的特點,採用多樣化的內容呈現形式。國外較成功的微課程資源建設與應用,都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素,如TED-Ed提供的微課程內容呈現形式除真人講解演示外,還採用了電子黑板、卡通動畫等,呈現的介面生動多彩,內容簡短精練,非常符合中小學生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水平。可汗學院為更好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效,在配套資源建設中為學生提供了知識地圖和自定學習計劃,知識地圖把零散的知識點用網絡地圖的形式串聯起來,為學生的學習指明了路徑。學生自定學習計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添加用戶作為自己的教師,系統自動記錄學生學習及測試情況並進行數據分析,學生根據數據分析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並及時改進學習計劃。在學習和測試結束時,網站還制定了一套「成就」制度,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其頒發「勳章」,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微型化原則
不管把微課程視為一種資源類型,還是視為一種教學活動,微課程與其它類型的教學資源或學科課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一個「微」字,有學者指出,微課程的核心價值在於「微」:微故事、微內容、微問題、微研究,一事一議,一事一課,內容直指具體問題(黃建軍等),因此,課程設計與製作中必須突出「微」的特點。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時間「微」,即微課程的時間短,一般不超過20分鐘,目前我國微課大多在5~10分鐘之間。這符合心理學上人的短時記憶的特點。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有效學習時間是10分鐘左右,超過這個時間,注意力開始分散,知識的遺忘速度變快,因此微課程製作和設計中要把握好「微」的時長特點;二是內容「微」,內容「微」體現在所選的主題小而具體,內容設計最小模塊化。在主題選擇時要注意,所選的主題應該小而具體,如「PPT字體的選擇」「網分搜索的技巧」「英語單詞記憶秘籍」「電大學員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等小而具體的主題比較適合製作成微視頻。相反,一些需要持續進行課堂討論的內容、需要深入學習知識的課程、比較複雜的知識等都不太適合製作成微課。當然,這裡強調微課程的「微」並不是簡單的知識點少,而縣指內容精簡凝練,是精簡和濃縮。
(四)移動性原則
微課程提出的初衷就是為了方便移動學習,使學習激動更為便捷化和隨時隨地都能發生,因此,移動性原則也是微課程設計和製作的原則之一。移動性原則體現在微課程資源——包括微視頻和輔助資源,既可以通過PC進行學習,又適合於微型嵌入式系統的學習。通過PC進行學習即通過遠程網絡下台式機或筆記本電腦進行學習;微型嵌入式系統的學習是指基於智慧型手機、PDA、超小型上網本等設備的學習。移動性原則要求微課程建設中的資源格式,特別是微視頻格式應該適合利用這些移動終端來學習。
參考文獻
[1]唐軍,李金釗.中小學微課程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科 研,2013(9).
[2]何克抗.現代教育技術和優質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 [J].中國教育,2004(4).
[3]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生信息技術,2013(4).
[4]胡鐵生.微課的內涵理解與教學設計方法卟廣東教育,2014(4).
[5]顧鳳佳,終身學習視野下的微型課程設計原則研究[J].遠程教育雜誌,2013(4).
[6]曾春妹,試論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1).[7]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 於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卟開放教育研究,2013(2)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