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創新型地方經濟區中的高校建設與發展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摘要: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日益提高,怎樣解決當下高校建設和發展中的問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公眾熱切關心的話題。我國高校能否充分發揮其職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創新型地方經濟區中應該建設怎樣的大學才能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大學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方式和途徑又是什麼?怎樣實現建設新時期大學來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對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進行認真的探討。
關鍵詞 :高校建設;社會經濟;以人為本;新時期
大學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高地,為地方、社會、國家建設輸送新鮮血液是第一任務。現如今,高校建設和發展既有機遇又面臨挑戰,物質、精神、制度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礙著高校建設的推進。怎樣將區域經濟與高校建設、發展相結合不得不引起重視。下面從高校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目前高校建設和發展所存在的問題、怎樣搞好創新型地方經濟區中高校的建設等幾方面進行闡述。
一、高校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1.高校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已成為共識。高校集聚了專家學者、先進科技等各類資源,是科技傳播、科技進步的重要基地,也是將知識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渠道。
2.高校是研發社會高新技術的主力
高校匯聚著社會中各類高級知識分子,他們對人類、時代問題的思索和探討引領了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它在人才資源、設備資源、國家政策、文化氛圍等各方面都有著良好的基礎條件,對技術的創新和研發都有著巨大的潛力。因此,高校成為了社會研發高新技術的主力。
3.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
高校作為人才教育基地,為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勞動力,為國家、為社會創造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提供的高等教育,是培養和提高勞動力綜合素質、思想道德價值觀、社會技能的主要途徑,為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輸送著新鮮血液。
4.高校可參與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高校的建立,促進了周邊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加了地方就業,高校學生的消費也相應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而大量高級人才的集聚,也為地方建設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資源和智力支持,從智力、技術方面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支持,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二、目前高校建設和發展存在的問題
1.注重形式,忽視內涵,管理觀念陳舊
我國部分高校的管理模式仍局限於集權式的管理。只重視形象面子工程,鋪張浪費、不求實際,缺少相應的管理人才。個人集權式的管理,使科學發展觀、實事求是等指導思想沒有有效落實貫徹,個人臆斷、不科學的決策,阻礙了學校的正常建設,也對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產生了負面影響。而對於學校的專業內容設置,沒有因地制宜、結合學校優勢和區域經濟發展實際,一味效仿他人特色,反而使自身毫無特色可言,高校的文化建設喪失了應有的生機和活力。學術自由的大學風氣日益被行政化取代,應有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資力量建設卻被忽視。同時,因學校建設、理念、改革等方面的落後,阻礙了老師和學生自身想法的實現,造成教學質量低下和學習氛圍淡薄。
2.高校培養出的人才質量不高
高校的人才資源和技術創新是影響社會經濟的主要因素。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和支持,各高校得到發展、擴建,但大多數高校只重視生源的擴大,而忽視了提高相應的教育質量。比如,學校不斷擴招,而教師隊伍的擴容步伐卻停滯不前,很多學校師生比例非常不協調;基礎教學設施得不到改善,或相當缺乏或相對陳舊落後,學生享受不到人均的教學資源,幾百名學生在一間教室上課、幾十人共同使用一台實驗儀器的學校不在少數。另一方面,許多老師並沒有以身作則,「親其師,信其道」「學為人師,行為示範」的學習風氣逐漸式微。更多的是,大學教師由於工資較低,而忙於教學外的創收,從而忽略了自身教書育人、培養人才的本職工作。這樣的教育質量很難保證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相反,在人師的實際行動、社會現實壓力和拜金主義的壓制下,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把經濟利益看得越來越重要,浮誇輕浮、肆意攀比、隨意揮霍的作風日益瀰漫。可以想見,這樣的病態血液輸入社會經濟發展中,出問題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不計成本地鋪張浪費,只為形象工程;不講究質量品質,一味追求數量、規模;肆意浪費資源,造成環境污染、生態破壞。這樣的狀況,如何能讓高等教育充分有效地服務於社會,不能不發人深省。
3.對學生管理的問題
在我國法律中,涉及到高校學生管理的規章主要有兩部:《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各所學校大多根據以上兩部規章進行自製。然而,學校對學生的管理規定雖然條目眾多、形形色色,但大多還是過於籠統抽象或過於苛刻嚴厲。有些學校為了嚴肅考風,動輒就將作弊違規者開除或勒令退學,這種處罰本身就不符合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學生被退學從某種意義上無異於毀其前途於一旦,這顯然違反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三、創新型地方經濟區高校建設和發展策略
1.地方與高校相互協作,實現共贏
高校與地方經濟建設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高校為地方經濟提供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持,地方又可向高校提供財力、人力和物力支持,二者互補,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實現共贏。高校要向地方輸送高質量的人才,需要牢牢把握綠色、創新、科技三個理念。旨在培養有公共道德和社會意識的綠色人才,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和開拓精神的積極向上的人才,能順應潮流掌握科技和研發新科技的新型人才。但要想達成這樣的預期,必須在學習態度、生活態度、個人價值觀等方面著力培養學生,同時力求營造教學、研究、學習自由的氛圍,使學校真正成為「百家爭鳴」的學術聖地。另外,加強學術研究和高校教育的緊密結合是建設創新型經濟區的需要,是提高學校教學水平的需要,是培養地方需要的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只有將科研與教學結合,將創新和科學聯繫,才能源源不斷向地方經濟區輸送高質量的人才,保障創新型地方經濟區的持續健康發展。
2.堅持學術研究,建立科技創新團隊
良好的學術基礎是立校之本,加強科研力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要形成推動教學與科研的同步發展,使雙方達到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機制。同時注重教學與科研的有效融合,使雙方相互推進、共同發展,保障教學水平、質量的與時俱進。所以建立創新團隊是必不可少的,而團隊成員的組成應該趨向多元化的發展,盡力引進一些知名的有實力的學者加入,保證團隊的開放性。另外應建立公開公正的考核機制,使團隊成員在競爭中不斷提高水平,形成良性競爭,將充足的空間給予優秀的人才,提高團隊活力,增強團隊的綜合競爭實力。
3.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綠色管理
堅持以人為本,打破腐朽陳舊的管理機制,與時俱進,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科學的管理績效機制和激勵機制,最終實現綠色管理。以人為本的管理仍要以全面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為基礎,使學校管理機制健康、科學、規範地運行。同時,堅持改革、堅持創新,敢於打破舊的陳規陋習,推進大學綠色機制的改革。始終堅持人才強校的戰略,創新大學的建設需要具備創新品質的人才。這種人才的培養要求學校不再是局限於技術教育,而是人文教育。所以創新大學教育的中心應以培養獨特、和諧、有個性的人才為主,而不是所謂的專家。
4.全面發展,培養學校特色
為了把校園文化建設得多姿多彩,應該結合實際,立足本校實際情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建立自身特色,不斷探索、開拓新的學科,完善健全學科體系,同時注意避免多度強度學科多樣化,弱化了特色學科的優勢,總之,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校整體的辦學實力。較為穩定、科學的發展方式、先進的管理和辦學理念、領先的科研力量、雄厚的教師資源、完善的社會服務是衡量一所高校辦學特色的基礎標準,辦學特色的成功是被社會認可的必要條件,可表現為高校的名氣和名聲。可以說特色就是發展的力量源泉。所以,高校不但應把建立自身特色作為發展戰略,更要作為辦學之本。學科作為大學的基礎和基本要素,幾乎決定了一所高校的核心競爭力的高低。它是高校被社會認可的一個支撐點。多學科性是高校發展必由之路,它不僅可以拓展高校辦學的領域,也可以降低教學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尤其是生源和人才的市場上尤為突出。多學科還可以加強不同學科間的交流借鑑,從而啟發思維的創新;可加強跨學科間的合作而提高創新能力;可以豐富學習內容,提高學生對不同領域的認知能力;擴展了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更寬廣的選擇空間;最終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從而提高學生思維活躍度和創造性思維,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作為與社會建設和發展密切相關的高校,是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高等教育作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中的戰略地位是不可撼動的,高等教育承擔著向社會、國家培養輸送各類高級人才,研發、創新高科技的重任。當今世界格局不斷變革、發展,文化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中不可忽視的主角,文化軟實力的提高是實現中華民族繁榮富強,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前提。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部分的高校文化,更是首當其衝,可以說高校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任重而道遠。所以在新時期,既是面臨嚴峻的挑戰和考驗,也迎接著新的歷史發展機遇,在這一特殊使命下,必須堅持貫徹落實與時俱進、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品質,把高校的建設和發展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陳至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加快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邁進的步伐[J].中國高等教育,2008(1).
[2]劉亞華.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J].遼寧教育研究,2007(6):118- 119.
[3]易桂姣.高校和諧校園的構建路徑[J].新東方,2007(1).
[4]劉國瑜.關於行業特色高校建設與發展的戰略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8(4).
[基金項目:寶雞市2013年科學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地方高校與創新型關天經濟區協調發展問題研究(項目編號:社發攻關13SF6-4)]
(作者單位:寶雞文理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系)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