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經濟全球化浪潮中中國經濟面臨的新挑戰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引言: 經濟 全球化,數年前就衝擊著我們的耳膜,已經不再陌生。它是 社會 生產力 發展 的必然結果,是 現代 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推動了資源在世界範圍內有效流動和合理配置,使各國從中獲得規模效益和國際分工的利益,可以說,它是「一艘不得不乘坐的船」。近年來,我國在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迅速提高,然而,居安思危,冷靜下來思考,我們在這股浪潮中正面臨著新一輪的挑戰。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 世界工廠 外資 人口 坎昆會議 發展 中國 家 已開發國家
一、 持續高增長的背後——面臨「南北」兩方的夾擊
1979-2000年我國經濟增長率達到9.5%,為世界之最,對外貿易蓬勃發展,貿易地位也由1979年的世界第27位上升至 目前 的第4位,並在2003年首次超越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進口國,吸引外資自1993年以來連續處在發展中國家東道國的首位,截至2003年,累計實際利用外國直接投資5015.76億美元。經濟全球化在這如此驕人的「碩果」中所起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我們在充分利用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分得了經濟利益的「蛋糕」。
然而,輝煌的背後我們卻面臨著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南北兩方的夾擊。
自2001年尤其是9.11事件以後出現了世界性通貨緊縮,美、日、歐等已開發國家經濟滯脹甚至出現下滑,就業壓力增大,而中國卻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已開發國家為了維護本國市場,加大了對國外產品的歧視力度,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採用了更為隱蔽的方式如環境保護措施、技術認證與安全標準、反傾銷、保護智慧財產權等。作為始作俑者的已開發國家將矛頭大多對準發展中國家,近幾年已開發國家對中國提起了多起涉及傾銷、環保、技術標準的出口貿易的訴訟案,這是我們不得不應對的 問題 。
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今天,已有大批發展中國家走上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發展戰略,從而導致了一般製造業生產的生產能力過大和激烈競爭,這一發展戰略走到了一個困難的階段。比如印度近年來就備受關注,形成了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威脅,許多外國投資已由我國轉向印度,發展中國家也在向我們提出挑戰。
二、 「世界工廠」——讓人歡喜讓人憂
近兩年我國由於 政治 穩定,經濟發展強勁,再加上加入WTO帶來的正面效應和全球生產轉移效應,成為全球矚目的外商投資首選地。經濟全球化推動了中國製造業的長足發展,中國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吸引了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跨國投資,中國取代其他國家或地區承擔起國際分工中的製造業,國際產業結構發生調整和轉移。「中國製造」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現象,以至於中國被授予「世界工廠」的稱號。
然而,我們需要認識到目前中國處於什麼樣的分工地位。中國的 工業 化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國是在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 時代 ,在國際產業轉移下和在外資大量流入下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畢竟處於國際分工的低層次地位和利益分配相對不利地位,仍然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低端。目前與其說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不如說只成為「世界車間」,因為中國主要承擔的是加工,而不是從技術開發到市場營銷的全過程。而就製造業整體看,無論是比重還是高端製造業產品目前仍然在已開發國家,中國只有發展起現代知識經濟,才能說真正實現現代化,才能像建設一個現代經濟強國邁進。從長遠看,中國也必須在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合作,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說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既是對中國發展現實的承認,也是對中國發展戰略的一種警示。
三、 外國直接投資的正負效應 分析
跨國直接投資大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國際投資不是一場「零和遊戲」,合作和資源配置優化創造了更高的效率,利用了閒置生產要素,形成了共贏。2002年我國創造了吸收外資數量第一位的紀錄,超過500億美元。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分析結果,1981年到2000年,在我國在我國GDP年均9.7%的增長速度中,大約有2.7%來自利用外資的直接或間接貢獻。另據 計算 ,在1991-2000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每增長一億美元,可以促進GDP增長18.48億美元,足以說明外資是保持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誠然,外資有利於我國增加收入和創造就業崗位,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帶動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也有利於國內市場競爭活力的提高。然而,目前我國的外資利用存在的問題使其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負面效應。
外商投資地區結構改善進展不快,地區傾斜加劇了經濟發展的不平衡。1983年外國投資的比例東部占87.75%,中部8.96%,西部3.20%,2000年東部為86.97%,中部為9.09%,西部3.13%,可見這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目標極不協調,不利於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區位優勢發揮,不利於地區間的共同富裕。同樣,外資的產業結構投向也存在失衡,第二產業尤其是一般製造業占據了較大比重,加劇了我國產業投資結構偏差,導致我國出現結構性過剩,供給與需求結構錯位,內需拉動乏力。
決定外資大量流入中國除了中國發展的良好環境與前景外,是地區間爭奪外資激烈競爭所造成的地方政府的無限制讓利。外資利用了中國這種地區間競爭獲得了超額國民待遇和過高的優惠,再加上本來就容易發生的跨國公司轉移利潤行為因我們放鬆監管而更加嚴重,利用外資的效益被明顯減少了。同時這種超國民待遇的存在也產生了外資對內資的「擠出效應」,近年來我國的居民儲蓄居高不下投資不足與此不無關係。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