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論資源約束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研究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論文關鍵詞: 農業 循環 經濟 資源瓶頸
  論文內容摘要:
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一直未能擺脫傳統農業的經營模式,特別是 工業 化以來出現了資源高消耗、生態破壞和 環境 污染等一系列制約 農村 和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現實問題。因此,遵循科學發展觀,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擯棄傳統農業的掠奪性經營方式,把農業經濟發展與環境生態保護有機結合起來已成為我國經濟和 社會 發展的必然選擇。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特徵的社會生產和再生產活動,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方式。目前,循環經濟在工業方面的研究和實踐較多,但對農業方面的關注尚顯不足。我國不僅是 人口 大國,而且是農業大國,人多地少並且資源未能充分利用,面臨著資源短缺、污染嚴重、農產品品質下降等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制約「瓶頸」。因此,樹立資源憂患意識,科學利用有限資源,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是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農業循環經濟的內涵和特點
  
  (一)農業循環經濟的內涵
  所謂農業循環經濟就是將循環經濟理念應用於農業生產,按照循環經濟的原則,充分利用傳統農業精華和當今高科技成果和手段,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它要求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物資的投入量和廢物的排放量,通過農產品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和過程後各層次的物質和能量循環,實現系統物質再生循環,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農業循環經濟不僅要追求農業經濟內部的良性循環,而且還涉及到經濟、社會、生態三個方面的統一,最終追求的是融入社會層面上的「大尺度循環」,即在整個社會經濟領域,實現工業、農業、生態之間共同發展和交叉利用。
  (二)農業循環經濟的特點
  對資源的節約、環境的保護,是農業循環經濟的主要特徵。作為一種發展模式,農業循環經濟強調的是在生產活動之初儘可能少地投入自然資源,生產活動之中儘可能少地消耗自然資源,生產活動之末儘可能少地排放生產廢棄物。農業循環經濟具有以下特點:
  1.綜合性。農業循環經濟強調發揮農業經濟系統的整體功能,以大農業為出發點,按「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全面規劃,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使農、林、牧、副、漁各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綜合發展,形成產業集群。這樣容易在集群區域內形成有特殊的資源優勢與產業優勢和多類別產業結構。這樣才有可能形成核心的資源與核心的產業,成為生態產業鏈中的主導鏈,並以此為基礎將其他類別的產業與之連接,組成生態產業網絡系統。
  2.多樣性。農業循環經濟可以針對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資源基礎、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情況,充分吸收我國傳統農業精華,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以多種生態模式、生態工程和豐富多彩的技術類型裝備農業生產,使各區域都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各產業都根據社會需要與當地實際協調發展。
  3.高效性。農業循環經濟通過物質循環、能量多層次綜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可達到充分利用資源、減少廢物產生、物質循環利用、消除環境破壞及提高經濟發展規模和質量的目的,從而實現經濟增值,降低農業 成本 ,提高環境資源的配置效率,使社會生產從數量型的物質增長轉變為質量型的服務增長。同時,農業循環經濟還拉長了生產鏈,推動環保產業和其他新型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為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創造農業內部就業機會,保護農民從事農業的積極性。
  4.持續性。農業循環經濟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統一起來,充分使物質循環利用,做到物盡其用,可以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共贏。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能夠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污染,維護生態平衡,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變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常規發展為持續發展,把環境建設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的同時,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增強農業發展後勁。
  
  制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資源瓶頸
  
  (一)土地資源短缺且利用不合理
  土地的可持續利用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沒有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就不可能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對於人口眾多、耕地相對短缺又處在高速工業化的我國來說,問題就更加突出。我國土地資源總量大,人均占有量少。2005年,我國耕地面積為18.31億畝,人均1.4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約相當於美國的1/8、印度的1/2。與1996年相比,不到10年時間,耕地凈減少1.21億畝;僅2005年一年,全國耕地凈減少542.4萬畝(《2005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特別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上海、福建等地的人均耕地已接近或低於聯合國規定的「0.053公頃/人」的危險點,而農業大省山東省人均耕地面積也僅為0.081公頃/人。並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土地的 市場 價值顯現,許多違法占地、亂搭亂建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有限的土地資源不能合理有效利用和田塊的荒廢。這些不僅造成土地資產的大量流失,也對短缺的土地資源造成嚴重衝擊。
  (二)水資源供求失衡且利用不合理
  目前,由於農業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和水資源利用效率較低,造成農業水資源質量持續下降,農業用水缺口逐年加大,農業生態環境惡化,水資源污染嚴重,進一步成為可供利用水資源供求失衡的重要因素。根據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2003)報告,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而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並且全國各流域水資源狀況南北方差異巨大,北方地多水少,耕地面積占全國的59.6%,而水資源量僅占14.5%,其中耕地占全國39.4%的黃淮海地區水資源量僅占7.6%;南方水多地少,耕地僅占全國的34.7%,而水資源占了80.9%。全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為20%,但北方多數區域已經超過50%,遠遠超過了國際上公認的40%的警戒線。正常年份全國灌區每年缺水約300億立方米,城市缺水60億立方米。因缺水減產糧食造成的經濟損失約500億元,影響工業產值2000多億元。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