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800字

2023年08月19日

- txt下載

這本書主要描寫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弗蘭西一家一開始非常開心,雖然和弟弟尼雷常常挨餓,家境清貧,可是總能感受到父親在生活中播撒的快樂種子,一家人倖幸福福的過著好日子。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1
坐在窗前,靜靜的,腦海中突然蹦出童年的一幕:一次課堂,老師無意間說了一句:「書能改造人的靈魂」,它深深扎進了我的心田,一直半信半疑,靈魂是自己的,最親近之人也難以改變,書那麼薄,怎會有如此大的魔力呢?
至今,有個人解答了我的疑問。她和我一樣對書情有獨鍾。知識,令她不「彎腰」做人,有自尊;閱讀,令她平凡的生命褪掉了一身「俗氣」,有修養。父母支持她的求學之夢,追逐知識。
她是誰?她是《布魯克林有棵樹》中的弗蘭西,她從小生活困苦,深愛她的爸爸早早去世,媽媽偏愛她的弟弟,在學校沒有朋友,但她依舊勇敢汲取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看來,任何「書生」的靈魂都是書塑造出來的,與其說書是魔術師,說書是知識寶庫,還不如說書是靈魂塑造師。
聽到《布魯克林有棵樹》這個名字時,一定很驚訝吧!一棵樹有什麼好寫的呢,無非就是寫它的枝葉繁茂。可這本書中卻寫到了弗蘭西被書塑造的靈魂。這「樹」里隱藏了什麼,無疑是片片綠葉,上面詮釋著弗蘭西在體會生活的無奈時的從從容容,在貧困的逼迫下也能面對一切的坦然,這樹的確是「枝繁葉茂」。
弗蘭西仿佛是個真真切切的孩子,就活在我的身邊。然而,我們又怎樣和她慢慢靠攏呢?記得在六年級的時候,氣氛十分緊張,大家都為小升初的考試「衝鋒陷陣」,當時的作業上還有許多難題,還得要求速度,大家自然是叫苦連天。
困難重重,就連我這個愛挑戰的孩子也曾被打倒。記得有一次,老師發來一張奧數試卷。
起初,一眼望去,感覺還挺簡單的。開始做題,我快馬加鞭,進入學習狀態,這題目竟讓我舉步維艱,有時候思考了很久,感到明明已經看到了光明,結果到最後一步又到了「死胡同」,只得換另一種思路,時間自然就花的多了。
轉眼間時光飛逝,還有幾道題難以攻克,急!急!急!額頭上竟被逼出了細密的汗滴,真想放棄,這幾題仿佛張開了猙獰的面目,它們擺擺頭,扮著鬼臉,向我示威,以為就能讓我落荒而逃。不過,雖說沒有放棄,但心中卻萌發出了想要放棄的念頭。不放棄嗎?可是這題就像繞來繞去的迷宮,進也難,退也難,不知如何下手。放棄嗎?可是這幾道題目要是失了分,也太可惜了吧!怎麼說也不能放棄。
可是下課的鈴聲漸漸逼近,我的心砰砰直跳,好像快蹦出來了。我倉皇地在草稿紙上寫著,列著,畫著,心中亂糟糟的。我乾脆狠下心來,對那幾道題不管不顧,可是只要有一點一滴的希望,就要去爭取。幾番掙扎過後,我終於決定要在點滴的時間裡,打敗幾道題。就算全軍覆沒,也比不爭取沒有希望要強得多。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雖然只做對了其中的一道,但我已經滿足了,這畢竟是一次人生的考驗。
最近,我與弗蘭西成了老朋友,但在她的身上,仿佛看到了我曾經的影子。我在讀她,其實也是在讀自己。我正在與她漸漸地靠近著。
我們的心中是否能長出這麼一棵樹,就算只長出一根草也好。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2
「文學是用來感動的。」這是曹文軒在《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的序中所寫。可感動對我來說是個生僻的字眼。我很少為任何文學所感動,但《布魯克林》做到了,它將老式小說與現代文學相結合,給了我結結實實的震撼。
「生活與生存」是整本書的主旨。本書主要描寫了一個生活於貧民區布魯克林威廉斯堡的小女孩——弗蘭西的成長故事。弗蘭西是一個安靜·富有知識的小女孩,在她的成長中有著清貧艱辛的生活,母親偏愛她的弟弟,父親深愛她卻英年早逝,在學校中深受輕鄙。可就是在這樣一個坎坷的人生中,她從未放棄過希望,她攜帶著孤傲的尊嚴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上帝並沒有薄情寡義,在經歷了最黑暗的日子後,生活開始善待弗蘭西,她如願以償地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母親也從父親病逝的悲痛中逐漸走出來並且嫁給了布萊恩警長。弟弟尼雷與弗蘭西總是會時不時地緬懷父親生前的日子。所有人都長大了。庭院上參天的大樹被砍掉了,卻又奇蹟般地生還,人們親切地稱呼它為「天堂樹」。生活在逐漸趨向光明。
我從未對一本書有如此熟悉之感,書中的弗蘭西總是會讓我感到親切,我和她似乎是同一類人。我們都愛冒險,我們都相同地喜愛美的事物,可能我也會穿過四條大街去往一個充滿苜樎·一枝黃·帶著廣闊草地的學校,儘管它距離較遠。我也會在每周六的一整天裡待在破舊矮小的圖書館裡,將每本我想要看的書的編號爛記於心。同時我也想在閣樓的太平梯上讀書或觀察來往的每個人,頭頂是天堂樹那蓬勃旺盛的綠色枝幹,它如同一個高大的守護神。對於我來說,弗蘭西就類似於1912年身處美國的另一個我。
成長是一件快樂與痛苦並存的事,生存夾雜著恐懼與渴望。二者合二為一,鑄就成我們最卑微而平凡的人生。這是我從《布魯克林有棵樹》中學到的精神。從前文中我就提到過這本書教會了我成長與生存。這是我讀這本書最真實的感受,它沒有絢麗的文字,沒有龐大的故事背景,但我愛的本身卻是《布魯克林》的樸實或絕望的生活。在強大的視覺衝擊下,我讀完了這本書———有關人生最重要的一課。謝謝貝蒂·史密斯,也就是這本書作者,願她平安快樂。
在我的文字快要結束時,我見到了「天堂樹」。是的,即使它被砍掉,被人用篝火將樹樁焚燒,它依然蓬蓬勃勃地長起來了,它活了,沒有什麼能摧毀它!它揮著手與我告別。別了,天堂樹;別了,我親愛的夥伴弗蘭西;別了,我美麗的布魯克林……我如一個德魯伊老僧,披戴著落日的黃昏,走出了布魯克林。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3
這是一本關於生存的書 ,小說的主人公是弗蘭西,她本應該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卻被迫去面對艱辛的生活,她還有個弟弟叫尼雷,姐弟倆生活在二十世紀初布魯克林的一個清貧的人家,母親偏愛她弟弟,父親深愛她卻英年早逝,家境清貧,在學校飽受輕視……她曾苦悶、憂愁,卻始終保持著那份尊嚴和只是改變命運的信念。
弗蘭西和弟弟尼雷在街上撿垃圾來換取零用錢,他們的父親是個伴唱侍者加酒鬼,母親是個清潔工,生活艱難極了。但她的父親一輩子窮困卻也總不潦倒,總是把快樂播撒給所有人。
沒有人希望貧困,但貧困可以磨礪人的性格,苦水中泡大的弗蘭妮和尼雷一起談到不用吃苦的小妹妹,反而表示出同情,說可憐的勞瑞沒有了那份苦,也就體會不到那苦中的甜了。讀到這裡,我知道,人在貧困的環境中,可以享受到常人無法享受的那種快樂。
「是的,等我長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華椅子,不要花邊窗簾,也不要室內橡膠樹。我只要這樣的書桌,放在客廳里,還有白牆壁。每個星期六晚上有一本乾淨的綠色記事本,一排閃亮的黃色鉛筆,削好放在那裡隨時派上用場。還要金褐色的碗,裡頭總放著一朵花,或是一些葉子,或是一些漿果,還有書……書……書……」這是弗蘭西在圖書館借書時的思想活動,讀時觸動著我的心,我相信,書中自有弗蘭西渴望的一切,在書中,她能體會到現實不曾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精神食糧對於她現實生活中所缺乏的物質的補充。
《布魯克林有棵樹》的樹是天堂樹。這是一種少有的連水泥土地上都能長起來的頑強的樹。每個星期天的下午,弗蘭西都會從圖書館借回來書,坐在太平梯口看書。他們的快樂很少,這棵樹,能讓他們看到天堂。
若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完成人生的目標,想成為像天堂樹那樣頑強的樹,就必須經歷各種各樣磨難的鍛鍊,經歷痛苦的掙扎,經歷成功與失敗,嘗盡成長的箇中滋味。總之,有許許多多的險峰等著我們去攀登,有不計其數的困難等著我們去克服,我們要像弗蘭西那樣堅定不移的實現自己的夢想。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4
「活著,奮鬥著,愛著我們的生活,愛著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實現。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心靈的感動便從這幾句話開始。
這本書對布魯克林那棵樹的描寫可謂少之又少,但就在這隻言片語中,弗蘭西把自己的生命比作那棵樹。她的卑微,苦悶,憂愁,努力就如樹幹一般,一點一點地長向長空,就如弗蘭西的生命,由貧苦的小女孩,成長為成熟懂事的女人,這個蛻變中的苦,恐怕也只有自己知道。
弗蘭西遺傳媽媽的堅強,爸爸的想像力,在圖書館看書來擴寬自己的世界,她會看著書做著白日夢,但其中卻不缺乏快樂,她是善良的,自己處境改變後,不忘回糖果店給窮孩子們一個希望——一次摸中大獎的機會,與此相對比的是一個布魯克林的護士,本來自己出身也很貧寒卻附和勢利眼的醫生,罵窮人的小孩,人與人的差別,或許就在這裡。
也許就如佩吉.·奧倫斯坦說的那樣,「生活並不公平,可是總能應付過去。」正是由於貧困,才磨礪了弗蘭西的性格。也許由於這個原因,弗蘭西和尼雷也會對自己的妹妹勞瑞產生同情,說可憐的勞瑞沒有了那苦,也就體會不到那苦中的甜了,這也是使心靈感動的原因之一吧!
這是一本小說,準確的說應該是成長小說。但也印證了作者的成長,甚至更多人的成長曆程。堅強似鐵的媽媽,愛好唱歌的爸爸,聰明伶俐的尼雷,努力善良的弗蘭西以及羅姆利家的女人,這所有的人,每一個人作者都用那支神奇的筆去描述他們,自然他們身上都有了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這本書教給了我另一個詞語——自尊。第一次弗蘭西說謊是因為老師要把南瓜餡餅扔進垃圾桶,第二次是由於弗蘭西想要小瑪麗送出的白娃娃。 而媽媽則從來不這樣,甚至當酒吧老闆故意還錢給她,她堅辭不受,不受嗟來之食。也許由於如此,弗蘭西心裡背著兩個謊言的自責。人可以受困,受窮,卻不可以失去骨氣和樂趣。
當蓋上厚厚書籍的最後一頁,心裡感動著,眼睛濕濕的。它一次又一次撞擊著心靈的柔軟之處,正是由於這種情感,我愛上了它的美,書讀完了,心靈的感動卻沒有停止……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5
「原諒是一份價值不菲的禮物。而且一分錢都不要花。」這句話出自美國著名作家貝蒂·史密斯的《布魯克林有棵樹》。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一本關於成長的書,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貧窮地區的小女孩——弗蘭西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在生活中,總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的身世或許很不幸,他們的父母或許不寵愛他們,或許過早去世,他們總是受到別人的嘲笑......弗蘭西就是一個這樣的女孩,她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種調味料:母親偏愛弟弟,父親深愛她卻英年早逝,家境貧寒,在學校飽受輕鄙......面對如此坎坷人生,她也曾苦悶、憂愁,卻始終保持著那份尊嚴和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人生的另一扇大門終於為她打開。
整本書就如同一首歌,一首古老而又婉轉的民謠飄蕩在夜空里,在心中的湖面上平添幾分漣漪.它不是陽春白雪,只能在華麗的宮廷中歌唱;它或許是下里巴人,在貧民窟骯髒的街道上、破爛的衣衫旁,高亢地唱著生命的歌.
弗蘭西是一個孩子,但是她飽嘗了大人們為生計奔波的艱辛:賣垃圾、購物、打工……是這些讓她成長起來的.她養成了堅韌的性格,同時這種性格使她受益終生.
其中有一段令我記憶猶新:弗蘭西和弟弟尼雷在上學前要去打天花疫苗,但是因為他們玩泥巴餡餅而忘了洗手,手臂上十分骯髒、沾滿泥巴的弗蘭西受到了醫生和護士的鄙夷:「這些人這麼骯髒的活著,實在不應該.」但弗蘭西勇敢地反抗著:「我弟弟是下一個.他的胳膊和我一樣髒,請不要吃驚.你不用跟他說.跟我說好了.」護士很吃驚:「我真不知道我們說的這些話她居然都懂.」
為什麼弗蘭西應該不懂?難道窮人家的孩子就沒有「知書達理」、「有文化」的權利嗎?這個護士出身於布魯克林,可是當她飛黃騰達以後,她選擇了忘本——這也是人性的一大悲哀所在.
我放下書去品味的地方在這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弗蘭西去她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重新觸摸那些舊日時光。她想記住它們的樣子,但再也不會回到過去的生活。成長的經歷逐漸塑造了你現在的樣子,但我們需要用更多新的經歷去填充新的生活。
每一本書,每一個故事都應該有一個主題。而這本書顯而易見的主題就是成長,是經歷了更多的人和事,逐漸的打開了自己的視野,發現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去追尋它的過程。那麼主人公的成長會帶給讀者什麼呢?我想了很久很久,最終的想法是,成長並不能帶來什麼,而是成長的過程中不斷遇到的事和主人公的思考,帶給讀者的體會與影響,這才是成長的故事的魅力所在。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