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女子被前男友當街毆打致死:反社會人格,都是惡魔嗎?

2023年10月24日 - txt下載
摘要:女子被前男友當街毆打致死:反社會人格,都是惡魔嗎?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又稱無情型人格障礙,或社會性病態(sociopathy),是各種人格障礙中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類型。
  8月30日,在河南洛陽嵩縣,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惡性事件,一名男子當街打死了自己的前女友。
  根據監控視頻顯示,8月30日深夜,洛陽嵩縣一處街頭,一男子正在毆打一名女子,期間男子拿出刀具捅向女子脖子,而且女子被男子摔倒在地後,男子仍沒有停止毆打,先是用手擊打女子頭部,後又用腳連續猛踹。
  有多名路人試圖上前制止男子,但都未能成功。
  圖片來源見水印
  8月31日,嵩縣公安局發布情況通報,被毆打女子賈某因搶救無效死亡。
  更可怕的是,在第二天,殺人男子被抓獲,警方帶著他指認現場時,他神情輕鬆,甚至面帶微笑……
  由於事件性質極度惡劣,一經曝光之後,迅速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
  然而,在全國網友一面倒指責男子的冷血殘忍時,總有一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鍵盤俠,對受害者進行了網暴,並提出男子之所以殺害前女友,是因為女友悔婚,但沒有退彩禮,指責受害者「拜金」。
  受害人哥哥的微博截圖
  這種空穴來風的說法不但沒有根據,而且十分冷血。
  每個有正常社會觀念的人都應該知道,沒有任何理由能夠令故意殺人合理化,不管情況屬不屬實,都不是男子能夠殺人的理由。
  而受害者家屬也很快澄清了事實,受害人退婚是不假,但原因是因為男子太過不學無術,他之前給的彩禮,女方早就退了。
  根據記者的調查採訪,男子是當地有名的混混,沒有正經的工作,女方也不止一次提出分手,但每次都因為心軟,又和男子復合。
  在最後的這次分手後,男子頻頻騷擾女方,直到最後將她殘忍殺害。女方的家人也因此後悔不已。
  也有網友向我們平台爆料,殺人男子在學生時代性格就十分暴戾,惡意霸凌同學,還動手打過校長。
  還有網友拍到,他在殺人之後打了一通電話,用嵩縣本地話說:「咋!沒啥,我在殺人呢,你們過來吧。」(目前視頻已刪除)
  男子種種令人齒冷的表現,都向我們表明一個事實:他殺人和「愛情」毫無關係,更談不上「因愛生恨」。
  他早已失去了正常人類應該擁有的共情和理性,是徹頭徹尾的反社會人格。
  而所謂的「彩禮未退」、「拜金」,不過是受害者有罪論的又一次狂歡,體現了某些人試圖用情感糾紛來模糊焦點的冷漠而已。
  自由時代,可以洗、可以槓,但在生命和大義這類原則性問題上,不要將冷血當成優越,謝謝。
  反社會人格,究竟有多可怕
  反社會人格,是心理學領域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稱無情型人格障礙(affectionless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社會性病態(sociopathy),是各種人格障礙中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類型。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徵是高度攻擊性、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取得經驗教訓、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社會適應不良等。
  電影《驚魂記》中的媽寶男norman bates,堪稱反社會人格影視角色的鼻祖
  在專業領域,反社會人格障礙有諸多診斷標準,但用大眾理解的話來說,反社會人格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無情。
  在人類社會中,我們會默認遵守一些人類共有的道德情感,如尊重生命、服從規則、有羞恥心、同情心等等。
  但對於反社會人格的人來說,他們對道德和情感的感知是淡漠的,也正是因為失去正常人類感情的制約,在他們內心深處,服從的是弱肉強食的動物性和原始的慾望。
  為了滿足或宣洩自己的慾望,他們可以做出在正常人眼中匪夷所思的事情,並且毫無感情波動。
  擁有反社會人格的人,無論外在條件多麼不同,內心都住在相同的莽獸。
  研究結果表明,在腦電活動的層面上,正常人對情緒性詞彙(如愛、恨、舒適、痛苦、歡樂、母親等)的反應,比對情緒中立的詞彙(如桌子、椅子、15歲、後來等)的反應更迅速、更強烈。
  但反社會人格者卻完全不同,在這些實驗中,他們對情緒性詞彙的反應和非情緒性詞彙相差無幾。
  換句話說,在反社會人格者的世界中,傷害他人,和弄壞一張椅子,是沒有實質性區別的。
  一名在法庭上悠然自得的少年犯
  而反社會人格的形成,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的影響。
  有學者研究發現,人體中的MAO-A基因可能會影響人的情感體驗和性格特質,此外,睪丸激素和血清素的水平也可以影響人的攻擊性。
  通過對兒童心理的研究,也的確可以發現部分兒童會表現出缺乏內疚、麻木無情的特質,儘管我們不能將兒童判斷為反社會人格,但也足以說明,反社會人格有著不可忽略的先天因素。
  美國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罪犯、漢尼拔的原型之一傑夫瑞·達莫,在童年就曾有過十分殘忍的虐待動物的行為。
  因此,如果成年人發現兒童有類似感情淡漠、缺乏共情和羞愧感的情況時,千萬不能以「還是孩子」為由置之不理,而是更應該積極干預,教育孩子形成正確的共情能力和規則意識。
  當然,除了先天因素之外,人們普遍認為後天的經歷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這些後天的經歷包括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教育、情感挫折、突發事件、來自環境的行為誤導等等,都可以讓原本看上去正常的人激發出反社會特質。
  《驚魂記》中的殺人狂諾曼·貝茨,反社會人格形成的誘因是母親的變態專制。
  《隱秘的角落》中的張東升,反社會人格形成的誘因是自卑和對妻子的求而不得。
  《小丑》中的主角小丑,反社會人格形成的誘因是生活不順導致的世界觀崩塌。
  回到現實,堪稱美國史上最高智商的炸彈客卡辛斯基,郵寄炸彈只為威脅媒體刊登他的論文。
  事後調查,他的扭曲很可能源於大學時期參與過的一次摧毀了他三觀的心理實驗。
  曾震驚一時的殺人犯馬加爵,從小刻苦、優秀,但自尊心極強,因為一次打牌中和室友的爭吵,動起了殺人的念頭。
  反社會人格形成的誘因不一而足,但當中展現出來的無情、麻木、自利,足以讓絕大部分人不寒而慄。
  在影視作品,尤其是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歐美影視作品中,通常注重反社會人格者的心理刻畫,形成「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的藝術效果,甚至放大他們冷靜自持、高智商等特質,塑造出「迷人」的形象。
  然而現實歸現實,作為正常的社會中的一員,我們必須明白到,任何外在或內在的原因,都不應該成為傷害他人、褻瀆法治和公義的理由,面對反社會人格者,我們最應該做的是批判和遠離。
  瘮人的微笑,
  潛藏在基因中的恐懼
  無論是在影視還是現實中,反社會人格者都有一些顯著的外在特徵,比如,瘮人的微笑。
 
  每次都要被人拿出來討論一下的童年陰影安嘉和
  微笑是快樂的表現,但為什麼他們的微笑總讓人覺得陣陣發涼,真的只是心理作用嗎?
  反社會人格者們微笑的「瘮人」感,源自於兩個方面。
  其一,反社會人格者的情感是缺失的。
  這就意味著,他們對快樂的感知也是薄弱的,沒有足夠的情緒牽動,他們的笑容總給人一種不開懷、陰冷、甚至是「裝」的感覺。
  對情緒較為敏感的人,能夠明顯感覺他們笑容背後眼神的冷漠。
  《無證之罪》中的李豐田
  根據恐怖谷理論,當事物和人極度相似,但又有顯著區別的時候,觀察者心中就會產生極度古怪的感覺,從而感到害怕。
  這在反社會人格者身上也同樣適用,雖然反社會人格者也是人類,但這種異於常人的笑容還是能讓人敏銳地覺察到「ta和我不一樣」,從而產生難以名狀的違和感。
  覺得反社會人格者的笑容瘮人,大概就是我們基因中的「警鐘」,告訴你,小心這個人。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我們已經知道反社會人格者犯下的罪行之後,有不少反社會人格者,在犯罪之後毫無悔過之心,反而相當淡定、露出笑容,這種對生命毫不在意的冷漠感,令我們產生後怕的感覺。
  笑並不一定都是友善的表現,萬一你對某人的笑容產生一種莫名的「瘮人」感,可能就要提高警惕了。有的時候,直覺會比主觀判斷更準確。
  如何辨別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
  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專家瑪莎·斯托特博士(Martha Stout Ph.D.)在《當良知沉睡:辨認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一書中,詳細地分析了反社會人格者的特徵。
  書中提到,反社會人格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高達4%。
  當然,並非所有反社會人格者最後都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在反社會人格者中,也有大量的「非暴力型反社會人格者」,他們看上去跟普通人沒有兩樣,職業、興趣、性格也千差萬別。
  然而,薄弱的情感和道德感依然猶如潛意識中的「隱形炸彈」,相比與普通人,反社會人格者更容易為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帶來問題。
  而一個典型的反社會人格者,通常有以下「七宗罪」,如果當中有三條以上高度重合,就應引起警惕。
  1.無法遵守社會規範;
  2.慣於欺騙和操控他人;
  3.行事易衝動,無法提前做出計劃;
  4.易怒,具有攻擊性;
  5.毫不顧及自身或他人的安危;
  6.一貫不負責任;
  7.在傷害、虐待他人或偷竊他人東西之後毫無悔意。
  而在這「七宗罪」之中,又以第七條最為典型。
  普通人也可能出現以上6條錯誤,但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基於極端情況的非理性行為,在犯錯過後,通常會感到後悔或自責。
  但反社會人格者不一樣,他們沒有共情能力,無法體會旁人的痛苦,也沒有道德感,不認為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是錯的,因此沒有絲毫的悔意,甚至會將傷害當成一種享受。
  在無數真實案例中,我們可以在他們那些不以為意,或堅稱自己「沒有錯」的表現中,我們可以窺見他們內心的一片蠻荒。
  虐待動物、對悲慘的事情毫無同情之心、總會為自己的錯誤辯駁、行為偏激等,都是「非暴力型反社會人格者」會擁有的特徵,如果你在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遠離。
  如果沒辦法遠離,也需要及時諮詢專業人士,尋求解決方式,反社會人格並非一成不變,只要積極干預,也會有改善的可能。
  最後,還是希望每位小夥伴都能擦亮眼睛,平安生活,被歲月和身邊的人溫柔以待。
  - THE END -
  ·壹點靈,關注個人心理成長,陪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