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法定監護人有順序先後嗎

2023年10月30日

- txt下載

  我國保護婦幼權益,對兒童的監護人法律有明確規定,順序一般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長,姐妹,這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順序,那麼法定監護人有順序先後嗎?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小編整理了相關的內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法定監護人有順序先後嗎


  (一)法定監護人有順序先後,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範圍和順序是: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二)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範圍和順序是: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親屬。此處其他近親屬,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二、怎樣辦理成為法定監護人的手續


  法定監護人,是指依照法律的直接規定擔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的人,無需辦理。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三、監護人的法定責任都有哪些?


  作為大部分讀者來講,都能夠了解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尤其是對於監護人的有關內容,那麼今天共同講述的就是對於監護人的法律職責都有哪些?根據相關的標準,應該監護被監護人的人身以及財產安全,詳情來看下面的文章。
  法定監護人的職責
  監護人的法定職責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
  被監護人出於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不具備全面充分的自我保護能力,相對容易遭受到來自外界的的侵擾和損害。對此,監護人有權利和職責予以保護。
  (二)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
  (三)代理進行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
  根據《民法典》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監護人所代理進行的活動領域不限,較多地表現為諸如買賣、租賃、借貸等財產性質的活動,也可涉及一些人身性質的民事活動。
  (四)教育和照顧被監護人
  監護人應當盡到教育和照顧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職責,使其獲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五)對被監護人給他人造成的損害承擔民事責任
  成年人不同於未成年人,成年人的法定監護順序為配偶,父母,成年的子女,其他親屬。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