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語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

2023年11月01日

- txt下載

語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1.古詩導入:出示孟郊讚美母愛的古詩《遊子吟》。
  全班交流感受。
  2.師小結:無論嚴寒酷暑,無論貧窮與苦難,總有一個人支撐著我們,這個人就是母親;總有一種愛讓我們感動,這種愛就是母愛。今天,讓我們再次去體會母親濃濃的深情,一起來欣賞作家梁曉聲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
  板書,齊讀課題。
  3.初讀課文,請同學們快速瀏覽18課,了解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交流)
  4.檢查預習,出示小黑板,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我一直想買《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於是,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那裡噪聲(),我發現母親極其瘦弱,當知道我想要錢買書,母親用()的手將錢塞給我,立刻又陷入了(),我鼻子一酸,()著錢跑了出去。
  1、交流讀《遊子吟》的感受。
  2、自由讀課文。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導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
  2、通過課文內容填空,完成教學目標1。
  3.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抓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統領全文,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1.同桌交流
  2.指名填空。
  3.教學重點字詞
  ⑴括號里有一個字很難讀:龜jun裂,理解詞語,讀詞,想像一下龜裂情形。
  誰看到過龜裂的什麼?請具體描述一下。
  ⑵括號里有一個生字特別難寫,哪一個?「攥」,我數過了整整23劃,伸出左手,再伸出右手食指在左手掌心寫一遍。寫完的請舉手,牢牢記住的請把左手緊緊攥起來。
  ⑶聯繫上下文理解「失魂落魄」。作者真的很喜歡《青年近衛軍》,他每天想這本書都失魂落魄的。什麼樣叫失魂落魄?見過別人失魂落魄過嗎?那是什麼樣子的?(心不在焉。心裡老想著其他的事,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走路的時候沒有勁。)
  練習說話。
  4、齊讀
  1、理解詞語並運用。
  2、全班同學讀句子。1.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目標的設置當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本課的教學更立足於學生的學習需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讓學生由讀到悟到說,為他們搭建的是一個鍛鍊語言、表情達意的平台。
  請生從課文中畫出描寫母親工作環境的一句話。
  交流出示:「七八十台破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
  1、七八十台破縫紉機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理解詞語「震耳欲聾」。「欲」呢?
  多麼可怕的嗓聲!帶著這種感覺再讀讀這個句子!
  (1)耳朵都要震聾了!這樣的聲音,迎面撲來,你身在此環境中,會有什麼感覺?
  但是我的母親呢?她在怎樣的環境下工作?她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呀,讀——
  (2)同學們,這樣的聲音停止過嗎?瀏覽全文,去找找哪些地方說明這震耳欲聾的聲音一刻也沒停止過呢?
  「大聲說出了母親的名字」
  「母親大聲問」
  「向母親探身,喊」
  這樣的地方比比皆是,還有嗎?
  「接著又對我喊」
  「大聲對那個女人說」
  (3)這七八十台縫紉機一刻也沒停止過,母親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齊讀——從我進入工廠,到我離開工廠,這震耳欲聾的聲音一刻也沒停過。讀——
  (4)小結:當你第一次發現母親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你有什麼感受?
  這些感受交雜在一起,怎能不讓「我」鼻子一酸呢?
  還有哪些地方令你鼻子一酸?
  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氣。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了解司馬光臨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發學生向司馬光學習遇事鎮靜、機智過人的情感;
  2)學習本課10個生字和一些詞語,認識走(走字底);
  3)學習並會用誰和誰幹什麼的句式說話;
  4)能根據語言內容讀出情感,背誦課文。
  教學用具:生字卡片、投影片、小黑板、投影儀。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小朋友,今天我們又要學習課文了,先請你們看課題:22.司馬光(齊讀)
  2)(介紹司馬光)司馬光是900多年前一個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馬,名光,司馬是複姓。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範讀課文,生思考:課文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什麼事?
  2)通過交流,概括出課文講了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朗讀要求:①讀准字音,讀通句子。②數數課文有幾個小節,標上小節號。
  4)用手勢告訴老師,課文有幾小節?(指名分節讀課文)
  5)用引讀法學習第一小節。
  ①從前,有個孩子叫什麼?
  ②什麼時候,有個孩子叫什麼?
  6)在投影片上找出誰是司馬光。
  講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二小節。
  ①指名讀課文。(想想:他是誰?)
  ②比較句子:一天,他和小朋友們在花園裡玩。
  司馬光和小朋友們在花園裡玩。
  兩句話的意思一樣嗎?為什麼課文第二小節要用 他而不用司馬光?
  ③出示練習。
  一個小朋友掉到_______里去了。
  學習掉(動作演示)缸(看圖介紹)。
  ④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嗎?用焦急的語氣讀一讀。
  ⑤齊讀第一、二小節。
  (2)學習第三、四小結。
  ①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朗讀要求:
  a.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劃出來,找出小朋友表現的句子,用------劃出來。
  b.看這個練習,想想該怎麼填?
  ________都慌了。司馬光_________一塊石頭,使勁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
  ②交流從小朋友們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動作的詞語。
  板書:小朋友們都慌了,叫、喊、跑、找,學習喊。(分析字形)
  如果你當時在場,你會怎麼叫,怎麼喊?(試著喊、叫)
  ③讀出小朋友慌了的語氣,讀第三小節。
  ④小朋友們都慌了,如果你在場,你會想什麼辦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簡要板書)
  ⑤司馬光怎麼做,找出動詞,標出△。
  板書:司馬光沒有慌 拿起 使勁砸
  學習起(析字形,動作演示)砸(動作演示,書空)使勁(找同義詞:用力)
  ⑥用鎮定的語氣讀課文第四小節。
  ⑦同桌對讀第三、四小節(男女生對讀),試著背背。
  2)學習第五小節。
  ①指名讀課文,想想:司馬光使勁砸缸,結果怎樣?
  ②交流,學習流(看投影片)。
  ③用輕鬆愉快的語氣朗讀課文第五小節。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評價想法,概括全文
  1)四人小組討論:你們想的方法和司馬光的方法,哪種好,為什麼?
  2)學習課文,你知道司馬光是個怎樣的人?
  【第二課時(略)】
  【附板書】:
  22 司馬光
  小朋友們都慌了,叫、喊、跑、找
  司馬光沒有慌 拿起 使勁砸
  【附對本課教學的說明】
  《司馬光》是一篇講讀課文。司馬光是900多年前的一個人物。在備課時,我首先考慮的是讓學生有興趣地學,能在有限的40分鐘內,學到知識,掌握一些識字的方法,有獲得知識後的愉悅體驗。
  一、引導學生樂學。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通過自己參與才能獲得認知與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創設愉悅情境,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體性,使學生樂於學習。
  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對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陌生的,有些學生連大缸也沒見過,課文語言比較簡練抽象。在導入教學時,我用復合投影片讓學生比較形象地理解司馬光砸缸救人的出眾智慧和意義所在。那麼課文中又是怎樣具體描述的呢?這樣就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產生了學習課文的需要。
  課文第三小節寫了小朋友都慌了,叫著,有的跑去找大人。這一節內容如果由教師講解,學生就會覺得平淡,提不起勁。我讓學生說說:如果你當時在場,你會怎麼叫?怎麼喊?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了,一個個邊做動作邊喊叫。喊叫的過程中,學生也在學習語言,而接下去的評價喊叫是否合理的過程,更是一種對語言的理解、運用、表達的過程。這樣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理解了喊、叫的意思,而全體學生都參與了喊叫和評價,也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原則。
  二、指導學生會學。
  學生在一堂課上的所得,並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應該是素質的提高,學會學習的方法和形成能力。
  課文第二小節有一句話:一天,他和小朋友在花園裡玩。我讓學生先讀讀、想想,比較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嗎?為什麼課文中用他而不用司馬光。學生通過讀,明白兩句話是一樣的,用他就避免了重複。這中間還用了聯繫上下文的意思讀下文,這是一種讀書學習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掌握有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又如課文第三、四小節分別寫了小朋友慌了和司馬光沒有慌的表現。如果由教師一味講解,學生就會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索然無味。我讓學生先讀讀這兩節,講講讀懂了什麼?再讀讀課文,用_____劃出小朋友的表現,再用-------劃出司馬光的表現,然後思考下面這個填空題:( )都慌了。司馬光( )一塊石頭,使勁( )那口缸。通過這樣的讀讀、劃劃、講講、填填,使學生學習、內化了課文語言,學會了讀懂課文的方法。通過對小朋友和司馬光不同表現的比較,激發學生學習司馬光臨危不慌的願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樂趣。
  三、讓學生有利於發展地學。
  學會課堂上所教的知識,這不是學生學習的終結,也不是課堂教學的終結。課堂教學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要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
  在學習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前,我先請學生講講他們救小朋友的方法。有的說推缸倒水救人,有的說用繩子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來,也有的說用抽水機將缸里的水抽調,還有的說打110報警電話學生的這些想法有的不合理,有的不符合當時情況,但學生都通過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發展了思維。學完課文後,我再請學生比較自己的想法,發展了思維。學完課文後,我再請學生比較自己的想法與司馬光的做法哪一個更適合當時的情況。這樣,訓練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一種發展。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識本課「央、呆、付、劫、徒、誓、緣、詭、牌、執、罪、」共11個生字,正確描寫「央、付」等五個生字。通過查閱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等方式,積累「對付、立誓、緣故、詭計、冒牌」等詞語。
  3、能分清故事中的角色,正確朗讀課文,並嘗試讀出不同動物的語氣語調。
  4、繼續學習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體會山羊的勇敢、機智。從而在與獅子和豺狗的較量中獲得勝利。教育學生遇到危險時沉著冷靜,處事時沉著、機智。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邊讀故事,邊提出疑問,逐步培養學生質疑的良好學習習慣。
  2、分角色朗讀,體會了解山羊的品質,激發學生臨危不亂,沉著應付。
  教學媒體ppt
  課前學生準備
  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訓練引入,出示課題:
  1、媒體出示:獅子、山羊的圖片。(用一個詞語形容其中的一種動物)
  2、語言訓練:()的獅子()的山羊
  過渡:在今天的故事中,我相信大家一定會對獅子和山羊,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3、出示課題:39、獅子和山羊(齊讀)
  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1、一聽錄音,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2、二分節朗讀課文(及時正音),思考,說說對這些動物的初步印象。
  3、交流,順勢板書:獅子:愚蠢、慌張……山羊:沉著、冷靜、聰明……
  豺狗:狡猾……
  4、小組合作學習字詞。
  學習流程:朗讀詞語——拼讀易錯的生字音節——交流字形記法、部分字義——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5、全班交流,教師點撥。(誓、緣書空;牌組詞)
  三、朗讀感悟,質疑討論:
  過渡:一隻迷路的老山羊,來到一個山洞中藏身,意外地遇到了百獸之王——獅子,我們一看老山羊的表現。
  1、出示課文第二節。
  (1)輕聲讀,用雙直線找出描寫老山羊想法的句子。
  (2)為「盤算」找近義詞。
  (3)指導朗讀,體會山羊的心情變化。
  (4)師生合作讀第二節。
  過渡:山羊最終還是如她所願逃過了這一劫,你們看……(引讀課文最後一節),讓我們仔細回味老山羊與大獅子之間的精彩較量。
  2、深入學習3——11節。
  (1)默讀課文,用心找找山羊的表現(語言、動作……),說說你的看法,也可以提出疑問。
  (2)交流,隨機出示:「我是山羊女王,」……現在我正在尋找10隻獅子。」(理解「立誓」,山羊態度的堅決)
  (3)出示:於是,老山羊大搖大擺地走到獅子面前。獅子對她看了又看,猜不透眼前這大膽的怪獸為何物。(動作演示,體會山羊「大搖大擺」的用意)
  (4)同桌分角色讀3——6節。
  (5)出示:山羊看見獅子回來了,知道那一定
  是同來的豺狗的主意……為了你這個罪過,我就該剝了你的皮!」(抓住「迎、莊嚴……」指導朗讀)
  (6)質疑、解疑。(如:獅子走出洞後,山羊為何不離開呢?……)
  (7)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3、:老山羊憑藉著冷靜、機智,戰勝了獅子,這就叫「以弱勝強」(板書)
  四、鞏固字詞,描寫生字:
  1、開火車朗讀詞語。
  2、指導書寫:央、詭、罪。
  3、家作:收集一則關於羊或獅子的小故事。
  第二課時
  一、複習積累,回顧課文:
  1、根據意思聽寫詞語:盤算、中央、冒牌、詭計、大搖大擺。
  2、完成書後寫的練習1。(校對)
  3、師生合作朗讀全文。
  4、訓練:你想對山羊、獅子或者豺狗說些什麼?
  二、文本拓展,補充閱讀。
  1、補充出示:《山鷹和狐狸》,思考文中的動物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小組交流自己故事。
  板書設計
  39、獅子和山羊
  山羊:(沉著、冷靜……)
  以弱勝強
  獅子:(愚蠢、慌張)豺狗:(狡猾、自作自受)
  教學反思
  對於課文的學習,我主要抓住老山羊的具體表現來感悟整課文。首先集中學習第二節,找出老山羊心裡的盤算,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概括出老山羊的特點。然後抓住老山羊兩處語言及動作、神態,體會她的聰明、機智。在本課文中運用最多的就是分角色朗讀。分析以往的教學,發現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但朗讀的效果不盡人意,歸根結底是不會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要讀好課文,必須靠大家的齊心協力。一課文讀下來,總感覺支離破碎。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在小組內練習,也可由教師邀請學生示範一遍後,再擴散到全班進行訓練。訓練時還要抓住獅子和豺狗這兩個配角,通過對配角的體會,同樣能反襯出山羊的智勇。課尾訓練學生抓看似矛盾處質疑。
  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最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最大的矛盾之處便是獅子藉故走後,此時,山羊為何不逃?學生僅僅掌握質疑的方法,是不行的,要想達到成功的彼岸,必須會解疑。這是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徑。「解疑」這一任務,也應交給學生。教師組織學生廣泛思考、發言、爭辯,讓他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引發學生認真讀書,反覆咀嚼語言文字。

語文教案 篇4


  《爬山虎的腳》是葉聖陶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爬山虎的腳》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設計意圖:
  《大綱》對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學習寫內容真實具體、條理比較清楚的簡單記敘文。」而條理比較清楚對學生來說,就要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事物,描寫事物。《爬山虎的腳》一文,作者對爬山虎腳的觀察細緻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體現圍繞一個意思選好內容,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結合組文讀寫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我把這方面擬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學校附近有爬山虎,課前我組織學生實地觀察。觀察前我布置了觀察提綱:(1)爬山虎給你一個什麼印象?(2)對著那爬滿一堵牆的爬山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最想弄明白的是什麼?借用數學嘗試法的做法,要求學生以日記形式寫觀察日記;在課內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後共同評議學生的一兩篇日記(選用寫作水平中等學生的習作)。這樣處理有利於通過實踐和對比,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激發學生的興趣。
  爬山虎腳的生長位置、形狀、顏色等靜態的東西,通過實地觀察,學生容易掌握。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爬山虎是怎麼樣在牆上爬的,我製作了多媒體軟體,較形象地顯示了爬的過程。
  為體現精要教學法的原則,力求圍繞重點設計了多項訓練內容,使學生在課內由老師指導下進行訓練,訓練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及時反饋。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培養學生留心和細緻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1)實地觀察爬山虎。(2)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2、投影片。
  3、多媒體課件:(1)爬山虎的腳爬牆示意圖。
  (2)一堵牆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教學準備:1、實地觀察爬山虎。2、寫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麼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爬山虎的腳》。
  3、對課題質疑。
  二、檢查預習:對爬山虎的了解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自讀。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開火車拼讀、糾音。(字形重點:隙、漾)
  2、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彙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讀、思考:
  (1)這一段講了什麼?
  (2)你覺得爬山虎有什麼特點?
  2、提問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麼?(滿牆的葉子)你能說說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1)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有什麼變化?重點寫的是什麼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2)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麼要寫第1、2自然段?
  (3)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後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著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5、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
  八、質疑。
  九、做練習3
  板書設計 :
  25爬山虎的腳
  剛長出:嫩紅--→嫩綠
  葉子
  長大了:綠得新鮮一順兒朝下均勻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
  2、多媒體課件:(1)爬山虎的腳爬牆示意圖;
  (2)一堵牆上的爬山虎。
  教學過程 :
  一、複習:檢查練習3(投影片出示)
  二、導入 課文: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第三段。(出示學標)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默讀;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麼?
  2、提問、出句子投影,齊讀。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為根據,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說。
  4、這一自然段講了什麼?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麼形象具體,說明了什麼?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
  2、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3、多媒體顯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4、用「▲」劃出爬山虎在牆上爬的動作:
  觸--→巴--→拉--→貼
  5、齊讀
  6、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自己說、提名說。
  7、指導朗讀
  8、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麼?討論、彙報。(爬山虎並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隻腳就巴住牆,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9、多媒體再顯示(一棵--→滿牆的爬山虎)。
  10、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四、教學第5自然段
  1、根據課後練習1(3),輕聲朗讀。
  2、同桌討論、彙報。
  3、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麼具體詳細,說明了什麼?(觀察細緻、耐心)
  五、第三段總結: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最後講觸著牆與沒觸著牆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
  六、質疑
  七、評議學生的一篇觀察日記。
  八、課外作業 :
  1、根據平時對校內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
  2、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個意思。
  板書設計 :
  生長位置、形狀、顏色
  爬山虎的腳
  觸--→巴--→拉--→貼
  觸著牆←-→沒觸著牆的。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通過組合拆分漢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鞏固識字。
  複習鞏固詞語。
  會把「把字句」改為「被字句」。
  搜集資料,結合實際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組合拆分漢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鞏固識字。
  豐富詞、句、段的積累,學會把「把字句」改為「被字句」。
  教學過程:
  學成「我的發現」
  出示學習夥伴的話指名讀一讀;
  同桌合作找組合體中隱藏的字,看看誰找得多;
  組織比賽拆分「樹、園」;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發現了什麼?
  完成「日積月累」
  指導完成「我會接」。
  自己讀一讀,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全班詞語接龍。
  同桌詞語接龍。
  指導完成「讀讀說說」。
  自由讀兩個句子,比較兩個句子有什麼關係?
  完成練習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選出讀得最好和同學參加班級朗讀比賽。
  指導背誦詩歌。
  北得又快又好的同學介紹背誦方法。
  班級詩歌背誦比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多形式多角度地創設交際的情境,激發學生說的慾望,講的衝動。
  引導學生搜集整理資料。
  教學過程:
  讀要求,明題意。
  過了解,你知道哪些動物是有益的動物?
  同學組織交流。
  組織口語交際。
  1、課件演示:
  你認識畫面2的哪些小動物?除了這些動物,你還能說出其它小動物的名稱嗎?
  這些小動物對人有哪些益處?我們應該怎樣代保護這些可愛的小動物?
  小組討論,進行彙報。
  動手實踐:
  請你製作標語牌,宣傳畫等方式保護有益的動物。
  拓展性學習
  回家向朋友,家長講一講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有益的小動物。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簡析】
  本文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中國駐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軍事觀察員雷潤民,在中東執行任務時不幸光榮犧牲,其子雷棣化悲痛為力量,下決心繼承父親遺志熱愛和平,捍衛和平。從此,他自強不息,發奮學習,成長為一個優秀學生,受到外國友人的稱讚。作者通過這個故事,介紹了一個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表達了他對父親的緬懷,對世界和平的企盼的美好情感。
  全文沒有華麗的詞藻,語言平實質樸,卻處處流露著感動人心的情愫,這情愫來自於雷棣對父親的愛和無盡的懷念,來自於他對世界和平的企盼。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讚美雷棣發憤立志,聰明懂事,自立自強,刻苦學習的優秀品質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學生自主探究、協作探究,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教師適當給予點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讚美雷棣發憤立志,聰明懂事,自立自強,刻苦學習的優秀品質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能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來感悟文字、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引言導入,揭示課題。
  1、師:在1996年8月的第八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的開幕式上,有一個中國男孩宣讀了他個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這個男孩名叫雷棣,我們今天就來講講他的故事。
  2、板書課題:24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3、齊讀課題,質疑:
  為什麼企盼世界和平?他是怎樣做的?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朗讀課文,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
  3、默讀思考:這篇文章主要寫什麼?
  4、討論交流,理清文章的條理。
  三、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指名讀一讀,說說: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麼?
  (2)理解詞語:凱旋、覆蓋著國旗的遺體從這些詞句中你體會到什麼?
  (3)讀句子,體會小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我大聲呼喊仿佛在呼喚著什麼
  (這段話,把一個年僅11歲就失去父親的小雷棣趴在父親遺體上淚流滿面地大聲呼喊的情景展現在讀者面前。)
  (4)指導感情朗讀。
  2、講讀課文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1)默讀,思考:雷棣是怎樣做的?用橫線勾畫出有關的句子,再讀一讀,體會一下雷棣的情感,作好批註。
  (2)小組交流,全班反饋。(學生讀文字說體會)
  抓住重點詞句了解雷棣的變化。體會雷棣化悲痛為力量,將對父親的愛和懷念深藏心中,並為實現父親遺志而發奮努力的心情。
  指導朗讀有關的句子。
  (3)抓住事例中雷棣說的話來體會他的品質。
  (4)劃出句子,指名朗讀,說說: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抓住一定會去憑自己的努力等詞來體會。
  (5)教師小結:同學們,面對如此盛情而真誠的邀請和誘惑,雷棣牢記父親的教導,不為所動,這對於還在讀書的學生來說,是那麼不容易啊!他平靜的話語後面,是一顆堅定的決心,是一種自強自立,發奮學習的可貴精神。難怪教授會激動地稱讚他是一位優秀的中國男孩。來,讓我們也來讚美一下雷棣吧。
  (6)齊讀:你是一位優秀的中國男孩,我相信今後會在中國駐丹麥大使館見到你。
  3、講讀課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1)指名朗讀,思考:雷棣為了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他是怎樣做的?
  (2)理解:未竟的事業。
  (3)指導有感情朗讀。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小結:一個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為了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他自強不息,發奮學習,成長為一個優秀學生,受到外國友人的稱讚。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2、拓展:你想對雷棣說些什麼?

語文教案 篇7


  《雨點》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通過雨點的動態變化,認識它們的特點,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雨點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動態。
  教學難點:了解它們的特點,這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螢幕上出示一幅下雨圖,伴隨著輕微的下雨聲教師說:小朋友, 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河裡看不見。猜猜這是什麼?(雨)
  二、複習生字詞(多媒體呈現)
  三、聽課文錄音。
  師:小朋友,想一想剛才我們和小雨點去了哪些地方?
  (師板書: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四、學生選擇喜歡的句子學習 ,指導感情朗讀。
  五、「小魔術」:讓雨點去海洋里睡覺,去江河裡散步,去池塘里奔跑,去小溪里跳躍,可以嗎?
  六、拓展:雨點還會去哪裡旅行?
  八、欣賞歌曲《小雨點》
  九、指板書練習背誦。
  十、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池塘 睡覺
  小溪 散步
  2 雨點 江河 奔跑
  海洋 跳躍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