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馬鈴薯生產及種薯質量控制技術

2023年08月31日

- txt下載

  當前,作為種薯生產基地農戶或種薯生產專業合作社農戶,掌握種薯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技術對種薯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為了讓更多的農民朋友從馬鈴薯種植上受益,甘肅省種子管理局為您介紹關於脫毒種薯生產和質量控制技術及注意事項:
  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擴繁體系
  馬鈴薯脫毒種薯快速繁育的技術體系主要包括:集中生產基礎瓶苗工業化繁殖原原種企業高山區擴繁原種企業高山區擴繁合格種薯四級種薯擴繁體系。
  微型薯生產。微型薯生產是用脫毒苗通過無土栽培,生產出3-18克的無毒小薯的過程。由取得基礎種薯生產資質的種薯企業生產。目前,我省從事基礎種薯生產的企業有40多家,年生產微型薯10億粒以上。
  原種生產。原種生產主要由基礎種薯生產企業採取防蟲網棚和高山隔離的兩種方式進行生產。我省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對原種擴繁基地生產原種所需的原原種進行補貼,鼓勵有資質的種薯生產企業和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在種薯生產優勢區建立原種生產基地,實行訂單生產,定向供應。目前全省建成原種生產基地7萬多畝,生產原種13萬噸以上。
  合格種薯生產。合格種薯主要由取得合格種薯生產資質的企業在高山區生產。目前,全省取得合格種薯生產經營資質的企業和合作社有60家,生產面積110多萬畝,生產脫毒種薯160多萬噸。
  馬鈴薯種薯質量控制注意事項
  一、播種前的質量控制
  1.選擇種植區域
  適宜的種植區域是種薯質量控制的基本條件:高海拔、低積溫、無霜期短、生長期內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病蟲害發生較輕。
  2.選地
  選擇土質疏鬆的砂壤土,有機質含量高、不易積水、至少3年沒有種過馬鈴薯或茄科作物,交通便利、遠離商品薯種植地塊、正常年霧天少、土壤PH值67,前茬沒有使用過任何除草劑。
  二、播種時的質量控制
  1.種薯處理
  把種薯置於1015℃及保持黑暗條件下,催芽2030天,待芽長23cm時再播種,這種做法可產生較多的莖、大幅度提高結薯率、能夠有效地控制大薯率。
  切塊時剔除病薯、雜薯、內部變色薯塊,切刀接觸病薯後立即用70%的酒精消毒。切塊後用甲霜靈、代森錳鋅、托布津、多菌靈等或旱地寶拌種,用量為種薯量的0.1%。切塊後立即播種、嚴禁堆放和拌炕灰。
  2.播種
  播期:適當晚播,較正常播期晚1015天,這樣生產的種薯比較年輕,具有較高的生理活性和增產潛力。
  施肥:控制氮肥的使用,降低大薯率,減少收穫時的破皮、損傷,進而減少貯藏過程中水分和腐爛損失,對PH值大於7的地塊,應施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銨、硝酸銨等,或用石膏、硫磺等進行改良。
  隔離:不同級別的種薯分別種植,高代種薯和低代種薯之間應有隔離帶。
  密度:適當密植,密度為45006000株/667㎡,以控制塊莖的大小。
  三、生長季節的質量控制
  1.嚴格去劣、去雜
  在團棵期進行第1次去除雜株、花葉病株、劣株、弱株。在始花期進行第2次去雜,重複*次的操作,這個時期重點去除卷葉病毒株。
  2.預防蚜蟲發生
  在播種時應用15%鐵滅克15kg/h㎡,從團棵期開始每7d噴霧1次殺蟲劑,持續到植株完全死亡,預防蚜蟲的發生,從而控制病毒的傳播。
  3.田間防治田間貯藏病害
  生長季節至少噴施2次內吸性殺菌劑瑞毒霉,第1次在初花期,第2次在盛花末期,不但能夠防治晚疫病,而且可以提高塊莖的抗病能力,減少貯藏病害,主要是干腐病、軟腐病。
  4.田間檢測
  原原種:溫室或網棚中,組培苗扦插結束後3040天,同一生產環境條件下,全部植株目測檢查*,目測不能確診的非正常植株或器官組織應馬上採集樣本進行實驗室檢驗。
  原種、一級種和二級種:採用目測檢查,種薯每批次至少隨機抽檢510點,每點100株,目測不能確診的非正常植株或器官組織應馬上採集樣本進行實驗室檢驗。
  整個田間檢驗過程要求於40天內完成。*次檢查在現蕾期至盛花期。第二次檢查在收穫前30天左右進行。當*次檢查指標中任何一項超過允許率的5倍,則停止檢查,該地塊馬鈴薯不能作種薯。*次檢查任何一項指標超過允許率在5倍以內,可通過種植者拔除病株和混雜株降低比率,第二次檢查為*終田間檢查結果。
  5.殺秧
  進入生長後期、塊莖膨大期結束,殺秧可使田間病蟲害失去寄主,使塊莖免受病原菌的感染,減少病毒量,還可以加速塊莖表皮木栓化,減少破皮,提高種薯質量。殺秧的方法是把植株壓倒,封嚴土壤裂縫,然後噴施乾燥劑克無蹤3000ml/h㎡。
  6.收穫
  植株完全死亡後15d開始收穫,可減少破皮和腐爛的發生。一是選擇晴朗的天氣和土壤乾爽時進行收穫,*限度地減少塊莖的破損率。二是收穫要徹底、乾淨,避免大量薯塊遺留在土壤中,機械或畜力收穫應復收復撿,確保收穫乾淨徹底。三是收穫後將薯塊就地晾曬2-4h,散發部分水分,使薯皮乾燥,以便降低貯藏中的發病率。四是在收穫、運輸和預貯過程中要注意避雨,防止霉爛。五是不同品種、不同級別的種薯要分別收穫,單貯單放,嚴防混雜。六是薯塊在收穫、運輸和貯藏過程中,要儘量減少轉運次數,避免機械損傷,以減少塊莖損耗和病菌侵染。
  四、貯藏期質量管理
  1.入庫
  一是清雜。貯藏前一個月要將窖內雜物、垃圾徹底清理乾淨;二是制濕。入窖之前可用水澆窖,相對濕度控制在85-95%之間;三是通氣。入窖前10-15天要將貯藏窖的門、窗、通風孔全部打開,充分通風換氣;四是消毒。貯前2周左右,將窖內進行消毒處理,用瑞毒霉、多菌靈、百菌清、殺毒礬、甲霜靈錳鋅均勻噴洒窖壁四周,並用石灰水噴洒地面,然後打開窖門和通氣孔通風2天以上再貯藏薯塊。
  2.貯藏
  降溫:種薯入庫後,迅速把堆溫降到1012℃,維持相對濕度90%,提供充足的氧氣,保持此條件1014天,使傷口迅速癒合,這樣能減輕干腐病的發生。
  維持恆溫:逐漸把堆溫降到34℃,並長時間保持,高於4.5℃干腐病菌開始活動,低於2.5℃會降低種薯的生理活性。
  升溫:在出庫前1520天,逐漸把溫度升至1012℃以打破種薯休眠。
  3.出庫
  主要目標是控制種薯外觀質量,對腐爛的馬鈴薯要集中深埋。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