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傳統庭院空間初探

2023年09月26日

- txt下載

摘要:本文介紹了庭院作為一種傳統的建築空間,蘊涵著傳統的價值意義和文化內涵;他的空間圍合形式和空間構成,以及他在建築中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展望庭院空間在城市設計和景觀設計中的 應用 。
  關鍵詞:傳統 庭院 空間
  作用庭院,作為被人們習以為常的建築空間,廣泛出現在 現代 建築中。他是一種傳統的空間,也是作為文化載體融合於傳統建築和現代建築的各個側面。無數古典詩詞,文章畫像中都對庭院作出了生動的勾畫。然而正是由於他的存在太過於平常,過於 自然 ,往往使人們忽略了對庭院本身的思考。「什麼是庭院?」他有什麼樣的形式?「為什麼傳統民居建築中,他的氣候控制性能這麼好?」他究竟有什麼樣的功能呢?下面讓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庭院這個傳統的空間。
  一 、人們對庭院空間的需求
  從古到今,人們似乎總是離不開庭院。庭院的起源,是一個被 歷史 湮沒的年代,從可供考證的歷史來看,從商代的遺址中可見一斑,他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大至宮廷建築,小到地方民居,庭院都是一個構成建築空間的主要元素。隨著時間的流逝,城市化日益 發展 ,但人們始終也割捨不了對庭院的眷戀。蘇州一帶的園林就是最好的例子。「足不出戶可享受山林之趣」就是這種園林觀念的寫照。現代城市,被比喻為「石屎森林」。 經濟 的飛速發展伴隨著城市化的急速推進。城市土地過度開發,人口過分擁擠,居住密度過大,綠地減少。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規劃和設計,使得人與自然逐漸地被隔離,要擁有安靜的生活環境,優美的大自然,清山綠草和新鮮空氣成為了現代人的奢望。庭院,這種人為的自然空間,再次成為我們的依賴,他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我們對自然的需求。
  二 、「庭院」釋義
  「庭院」可以理解為一種空間。《玉篇》中:「庭者,堂階前也」:「院者,周坦也」。《玉海》中有「堂下至門,謂之庭。」;李咸有詩曰「不獨春花堪醉客,庭除長見好花開」。晏殊詩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庭院」在《南史。陶宏景傳》中有「特愛松風,『庭院』皆植,每聞其響,欣然為樂」的詩句。從這些 文獻 中,可以理解庭院為用牆坦圍合的在堂前的空間,這是由外界進入廳堂強的過度空間。有植物,石景等。庭院四周有牆坦圍合,形成比較私密的空間,他的尺度以堂的大小決定。起初庭院只由四周的牆坦界定,後來圍合方式逐漸演變成以建築,柱廊和牆坦等為介面。形成一個內向型的,對外封閉對內開放的空間。
  三、 庭院的形態
  我國傳統建築中的庭院空間經過數千年的沉澱,隨著歷史的發展,在明清兩代的江南私家園林中表現得尤其充分,其建築空間形態豐富多樣,建築 藝術 和園林意識融為一體。這種內向的空間反映了我國特有的空間意識,他把庭院空間看做是建築空間的一部分,是建築功能空間的外在延伸,隨著庭院承擔的功能,位置和意境不同,庭院在建築中或建築群中的位置不同,也有各種特定的稱謂如「中庭」、「前庭」、「後院」等。同時以詩詞文學賦予其一定的意境。「滿院春色」、「松竹杏染」、「網師園」等。
  綜觀我過傳統建築中,庭院的圍合形式有以下幾種:
  一是以院牆圍合建築或建築群的形式。由院牆和建築構成這種圍合形式的單元,當建築規模增大時,以單元並置的形式,院牆成為建築群的邊界。
  二是以建築圍合而成的室外空間形成庭院,這是在傳統建築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圍合形式。代表建築有北京的四合院。
  三是以建築為主體,周圍以柱廊,牆坦等圍合的形式。傳統的園林建築多採用這種靈活多變的形式。
  四是以建築圍合建築,形成庭院。這種形式往往為了突出向心性,建築與建築之間以庭院為過度。有很多宗教建築和宮殿建築採用。
  四 、庭院在建築中的作用
  庭院本身是一種空間形態,同時又受到文學文化上的限定。但作為建築的庭院,他的作用大致可歸納為兩大類。
  4.1首先是景觀作用
  庭院作為人工的自然空間,他使自然和建築相結合,在庭院中設置景觀,如庭院綠化、假山、水池等,使得人在建築中得到自然的美和藝術的美。一般來說庭院空間,都經過精心的視覺組織安排,通過各種手段形成中心,通常以山石,水體,建築(構築物)為庭院的主要 內容 。
  以觀賞我主要功能的庭院,都離不開以下幾種必要元素:
  疊石
  山石是庭院中必不可少的,傳統的石景處理手法是模仿自然界中的山勢。有「瘦、漏、透」的說法。江南一帶的園林中,石的用量很大,能夠仿真山的脈絡氣勢,作出峰巒丘壑,洞府峭,曲岸石磯;或作為空間的劃分屏障,或倚牆而築。現代建築中的庭院空間多依照古代疊石手法,也取自然的意境。
  水體
  俗話說山水相依,以山泉或池水作為庭院空間的視覺中心也是傳統手法之一。水給人以寧靜的氛圍,又具有流動的形態,水聲悅耳,為庭院帶來自然的生氣。庭院裡的水體必須有一定的形。在傳統園林藝術中有「理水」之稱。尤以模仿自然形態的水為得法,較少出現規則形的水。池岸有用山石卵石,形成自然曲線的駁岸。
  水體的應用一般附以建築,廊子,或觀景平台等,使人可以感覺和觸摸水體。另外水還有調節局部氣候的作用。
  4.2 庭院的生態作用
  假山和水體,加上各種植物和建築,他們都是構成庭院的主要元素。庭院除了景觀的作用外,他在建築中的另外一大功能就是生態的作用。
  庭院中的植物,植被以及水體都有調節下氣候的功能,此外,庭院的平面布局形式也對小氣候的調節起到極其關鍵的作用。例如廣州西關地區的住宅,(俗稱西關小屋)他是構成「廣州西關大屋」和「竹筒屋」的基本單元。他的庭院布局和形態就對建築本身的氣候調節起到了決定的作用。
  西關小屋的平面布局形式
  建築以縱向發展,並垂直於街道,除正立面外,其他三面與鄰屋相連。同時必然設置前後天井各一個,面積前大後小,他們之間是以穿越建築內部的一條「冷巷」(內廊)相連的。這裡的天井可以理解為面積不大的庭院,是又建築和三面的牆坦圍合而成的。後天井比前天井要深(即圍合的牆比較高),平天台緊靠前天井。
  由於設置了前後兩個平面形態和剖面形態不用的天井,使得西關小屋的自然通風散熱效果比較理想。他實現通風的形式有以下三種:
  1. 風壓通風
  當建築外有主導風作用於正面,建築的正面就是形成正壓背風面負壓從而形成風壓差。風從前庭院進入室內,通過內廊由後庭院排出,形成穿堂風。其風速一般大於0.8M/S,在次風速下人能明顯感覺到風吹,使得建築通風散熱效果理想。由於廣州地區夏季主導風多為陣風,且建築進深較大,空氣流阻也大,所以風壓通風是不穩定的。
  2. 熱壓通風
  由於前庭院面積較大,而且四周圍合的牆坦也較低矮,所以他受到太陽的照射面積要比後庭院大,且時間也較長,使得前庭院空氣溫度比後庭院高,而空氣密度卻較小。當建築處於靜風環境中(平均風速不超過1M/S)時,前後庭院空氣密度差就形成熱壓差。空氣從後庭院通過內廊流向前庭院。氣流速度一般是0.2M-0.5M/S,這種速度對人體沒有明顯吹風感,只會覺得有點「陰涼」。
  同樣的道理,在傳統園林建築布局中,一般由廳堂和兩邊的廊廡圍合成庭院,大的建築群左右還有偏廳和書房;以這為基本單元往進深方向疊加而形成一條庭院——建築——庭院的軸線,類似於前述西關小屋的布局。庭院受到太陽熱輻射作用使空氣上升,帶走室內空氣形成熱循環,這也是為什麼在傳統建築群中人們會感到「陰涼」的原因。
轉貼於論文聯盟 http://www.lwlm.com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