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科學課要科學使用實驗器材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湖北省洪湖市龍口小學 劉新華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03-0131-01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啟蒙課,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身邊合適的、有結構的探究材料,是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學生通過對材料的操作、擺弄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從中感悟獲取科學知識的方法和過程,培養科學的創作性思維,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一節科學課只有40分鐘,每節科學課都是由多個活動組成的,由於材料的原因往往使有些活動超過了預設的時間,進而影響到其它的一系列活動,從而導致課堂探究效率低下。反思課堂教學,我們過於忽視「材料」,因此,探討探究材料的處理對科學探究活動的效率有著很大的影響和意義。
一、選擇有結構的材料
「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學習材料是學生解決科學問題、獲得科學知識、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載體,是學生感受科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科學價值的重要資源。選擇有結構的材料供學生探究活動,是提高科學探究活動效率的前提。所謂有結構的材料,就是教師經過精心設計的典型教學材料的組合。這種材料的組合,既要揭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一系列現象,體現教材的科學性,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具有趣味性,使學生喜歡並有能力通過對材料的探索,形成完整的形象,進而獲取對事物的正確認識。
《導體和絕緣體》這課,筆者選擇了鋁片、橡皮、鐵片、石塊、插頭、海綿、銅片、橡皮筋、小鐵棒、泡沫、回形針、卷刀片、干木條、一角硬幣、信封、五角硬幣、布塊、一元硬幣、玻璃片、螺帽、塑料片、鉗子、陶瓷、不鏽鋼、塑料等25種典型的物體,它們有導體,也有絕緣體。選擇這些典型的物體既貼近了學生生活,又注重了學科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使學生的思想火花得以迸發,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廣度,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學生利用這些典型的材料,依據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去實驗,在操作中驗證假設,大膽猜測,共同合作探究,在探究中獲取知識,在實踐中感受快樂,提高了課堂探究的效率。如果材料提供不當就會影響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勢必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從而影響課堂的效率。如果教師在材料中選幾種半導體或者某些在一定的條件下才導電的物體,那就要花很長的時間來研究。雖然找出了原因,但由於時間關係,後面的活動只能走走過場,造成課堂效率低下。
二、有結構的呈現探究材料
在許多的科學課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還沒有等老師交待完實驗要求、實驗步驟等,學生就迫不及待地擺弄起桌子上的材料,這些都不是我們所希望出現的,這樣給組織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影響了課堂探究的效率。探究材料放在哪裡,探究材料何時呈現顯得非常重要。
1.材料的擺放合乎地點。實驗材料是學生探究活動中的必需品,有的教師課前把材料擺放在實驗桌上,有的擺放在抽屜里,有的則擺放在教室的四周或某一角落。材料的擺放地點有時將直接影響探究的深度和活動的效度。
例如,在教學《導體和絕緣體》一課時,筆者在小組討論之前先在大螢幕上出示老師提供的材料,給學生的思維以啟迪。實驗時各組的組長再到教室後面的「材料庫」去取,既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為了避免在選擇材料時可能出現的混亂,材料要儘可能靠牆放置在教室的四周。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根據小組設計的方案選擇材料、使用材料。如果有的實驗材料是每組共同需要的材料,筆者就在課前把這些材料裝在筐內,放置在實驗桌面上或抽屜里。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意圖來確定材料擺放的地點,敢於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選擇材料,自己去操作材料,通過對材料的探索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新知。
2.材料的呈現合乎時間。材料何時呈現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小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尤其是三四年級的學生,如果過早出現探究材料,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還沒有聽清楚活動要求就開始動手了。前不久,筆者在一節科學課《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內容時,想讓學生先猜測幾種物體的沉浮情況,並記錄在記錄單上,再把物體放進水裡進行驗證猜測。結果許多小組的學生都漏掉了重要的猜測,直接就將物體放入水中驗證,並沒有按筆者的設計過程進行探究。於是,筆者不得不到小組裡,讓學生補上猜測這一過程。筆者失敗的原因就是水槽出現的時間不恰當,即在上課前水槽就出現在桌子上。學生有好奇心,看到水槽拿著物體就放進水裡,忘記了猜測。如果在等學生猜測好後再呈現水槽,就不會出現「忘記」的現象。在許多時候,筆者總是把實驗材料事先收起來,放在比較隱蔽的地方,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用完了的時候再收回去。但是不是所有的課都要「隱蔽」材料呢?這裡有個很好的案例。一位老師上《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一課時,就是準備了很多球、車、磁鐵等小玩具,先讓他們玩,玩得差不多了,教師一句問話:「誰來說說,當你聽到老師讓你停下來時,你是用什麼辦法讓這些物體停下來的?」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入到探究活動當中去了。這裡,材料的公開使用即一開始就呈現材料,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及時整理探究材料
實驗完成,一般都有彙報交流的環節,有些學生在這個時候管不住自己,偷偷地「玩」起了桌子上的材料。這樣一來,就不會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就不會主動去交流了,這樣肯定會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實驗完畢後,及時整理探究材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如在上《磁鐵》、《電》這些內容時,學生對實驗器材的興趣很濃,如果一個實驗完成後,不將材料整理好,有些學生可能會趁同學們在交流的時候繼續「玩」。材料的整理可以由實驗組長來負責「看管」,可以物歸原處,或者放進抽屜里。當然,這需要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科學老師長期努力。
總之, 教師在探究活動中,為學生提供的材料不同,提供的材料方式不同,這實際上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思想。教與學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是提高探究型學習效率的基礎和保證。但提供了有結構的材料並不意味著學生的探究學習會是高效率的完成,教師必須深入領會探究型學習的實質,以一個平等研究者、引導者的身份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讓每一個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這樣,我們的科學課堂才會成為有效的課堂。
(編輯:楊迪)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