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我市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意見

2023年10月21日

- txt下載

發布部門: 廣東省廣州市人民政府
發布文號: 穗府[2008]26號
各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中共廣州市委關於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穗字[2006]15號)、《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切實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若干問題的決定》(穗字[2007]2號)和全國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完善我市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對困難群眾的社會保障工作,使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困難群眾,現就推進我市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主要任務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構建和諧廣州和建設全省「首善之區」,以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為目標,以完善社會救助內容、形式為基礎,以健全社會救助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為重點,以優化配置社會救助資源為核心,以信息化管理為手段,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統籌有力、保障全面、運轉高效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
(二)主要任務。
1.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簡稱低保)制度為基礎,以醫療、康復、住房、教育、司法、流浪乞討人員等專項救助和應急救助制度為輔助,以社會互助為補充,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
2.建立政府負責、民政統籌、部門聯動、街鎮實施的社會救助管理體制和縱向統一、橫向協調、運轉高效、信息暢通的工作運行機制。
3.健全社會救助的基層工作平台,切實加強基層和基礎工作,保障社會救助工作必需的機構、人員和經費,確保社會救助覆蓋到每戶困難家庭、每個困難群眾。
4.加大輿論宣傳力度,積極倡導社會慈善公益事業,營造關注民生、熱心公益、扶貧濟困的社會氛圍,構建社會救助價值體系。
(三)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強化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社會救助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加強領導,加大投入,確保社會救助工作的順利開展。積極動員、扶持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多層次、多途徑解決群眾的生活困難問題。
2.統籌協調,整合資源。統籌規劃城鄉救助體系建設,做到救助資源城鄉共享並適當向農村傾斜。通盤考慮各項救助政策、救助標準之間的相互銜接。加強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溝通協調,有效整合各種社會救助資源,提高社會救助的整體效果。
3.保障生活,促進發展。以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為立足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適時調整救助標準,完善救助政策,不斷提高困難群眾的生活水平。制訂促進救助對象積極就業的扶持政策,提高困難群眾參與社會、自我發展的能力。
4.依法救助,規範管理。依據法律法規開展社會救助,健全動態管理系統,完善工作制度,規範工作程序,加大監管力度,實現社會救助法制化、規範化、制度化。
二、完善以低保制度為基礎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
(一)完善低保制度,不斷提高困難群眾生活保障水平。
1.建立健全城鄉居民低保標準調整機制。定期由民政部門會同統計、物價、財政、發改、勞動保障部門、總工會以及有關專家學者組成工作小組,對城鄉低保標準進行評估,並根據經濟發展、物價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最低工資、失業保險金等社會保障標準調整等情況,提出調整低保標準的意見,按程序報請市政府調整。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分類救濟和低收入困難家庭消費性開支減免政策。
2.加強對低保的動態規範管理。民政部門要會同勞動保障、公安、國土房管、金融、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研究改進申請低保人員家庭財產和收入審查辦法,合理核定其家庭成員收入,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應保盡保」。要加強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險的有效銜接,對於超過國家法定退休年齡但不符合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且沒有固定經濟來源的老年人,依法納入低保救助範圍。要採取個人申報、跟蹤調查、社區和村委評議、張榜公示等方法,提高低保審查審批工作的透明度。要根據保障對象的不同特點,制定分類管理辦法,定期對保障對象家庭進行核查,及時掌握救助對象家庭收入變化情況。要健全低保退出機制,對家庭人均收入高於低保標準的保障對象,按規定辦理退保手續,做到「應退盡退」。要做好政策宣傳和思想教育工作,依法糾正和查處以虛報、隱瞞、偽造等手段騙取低保金的行為。要以實際居住地為主開展對低保對象的管理服務,增強居住地社會救助機構與戶籍地社會救助機構的聯繫配合,防止管理服務上的漏洞。
3.完善援助困難群眾就業的優惠政策。要制定參加就業的保障對象扶持辦法,促進低保家庭中處於勞動年齡階段且有勞動能力的人員積極就業。各級勞動保障機構應完善困難群眾就業扶持政策,積極為困難群眾優先提供職業介紹、職業培訓服務,幫助其實現就業。處於勞動年齡階段且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應主動接受勞動保障部門提供的就業安置、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在等待就業和培訓期間,應參加所在地社區居委會、村委會組織的社區公益勞動。低保人員兩次無正當理由拒絕就業安置、職業介紹、職業培訓或拒絕參加社區公益勞動的,不予辦理續保手續。
(二)完善專項社會救助政策,切實發揮綜合解困作用。
1.進一步做好睏難群眾的醫療救助工作。要把緩解城鄉困難群眾的醫療困難,作為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一個重點。民政、衛生、財政、勞動保障等部門,要全面落實城鄉基本醫療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基本醫療救助額度,資助城鄉困難群眾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搞好醫療救助制度與其他醫療保障制度的銜接,使困難群眾都能得到基本醫療保障。要逐步擴大重大疾病醫療救助覆蓋面,制訂城鄉統籌的重大疾病醫療救助政策。充分發揮市慈善醫院、慈善門診等醫療機構的作用,為困難群眾提供廉價、方便、及時、優質的服務。衛生部門要採取措施減輕困難群眾看病負擔,加快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快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進一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2.加強對困難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教育、民政、財政、勞動保障等部門和殘聯等組織要進一步完善並落實對困難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政策,確保貧困家庭子女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對持有廣州市城鎮居民或農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廣州市低收入困難家庭證或特困職工證的困難家庭子女,在義務教育階段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免書費、免雜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對福利機構供養的孤殘兒童落實義務教育的有關政策。研究制訂困難家庭子女高中(含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階段救助政策。逐步擴大農村地區年人均純收入2000元以下家庭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免費就讀技工或中專學校的範圍。市屬高等學校要按照國家政策落實「綠色通道」,不能讓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失學。要積極爭取社會各方支持,在資助貧困家庭子女上學的同時,主動做好思想引導和心理輔導工作,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多渠道、多方式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進一步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將廉租住房保障對象從低保住房困難家庭擴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通過租賃住房補貼為主、實物配租和租金核減相結合的方式,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對新增雙特困戶住房問題,發現一戶,解決一戶。
4.進一步做好農村「五保戶」、孤兒、殘疾人的救助工作。要加大投入,逐步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確保農村「五保」對象的生活水平不低於當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要加強和規範農村敬老院和「五保」村建設,提高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要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對孤兒救助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加強孤兒救助,適時提高孤兒供養標準,改進家庭寄養、收養、代養等養育模式,並爭取在「十一五」期間新建1間獨立完善的市級兒童福利院。各級殘聯組織要切實做好貧困殘疾人救助工作,繼續實施貧困殘疾人專項補助金制度,加大殘疾人康復工作力度,加快推進「農村助殘安居工程」,不斷完善扶助殘疾人的優惠政策。要加大對殘疾人福利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福利企業,對福利企業實施政府採購傾斜等政策,促進福利企業發展和殘疾人就業。
5.認真做好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民政、公安、城管、衛生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堅持「自願求助、無償救助」的原則,採取「積極救助、協助接回」等辦法,創新工作方式,充分發揮救助管理的社會功能。民政部門要做好主動求助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加強對流浪未成年人的保護性救助,積極探索無法查清地址的流浪精神病人的安置辦法。公安部門要打擊操縱和利用流浪未成年人乞討牟利等違法行為。公安、城管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機關以及流動救助服務隊執行公務的工作人員在日常執法中發現街頭流浪乞討人員時,對需要救助的應給予及時有效的救助指引。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先救治後救助、先救治後結算、就近送治和分類救治的原則,各負其責,積極做好流浪乞討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救治工作。民政部門要認真執行《救助管理機構基本規範》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基本規範》,加快救助管理機構專業化、規範化、法制化建設。
6.進一步做好睏難群眾法律援助工作。司法行政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和《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為低保人員、低收入困難家庭人員、農村「五保戶」、殘疾人等困難群眾無償提供法律諮詢、訴訟代理、仲裁和其他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等方式的法律援助,並積極推動法律援助的地方立法工作,進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做到「應援盡援」。要加強法律援助機構建設和經費投入,保障法律援助專項經費專款專用,健全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和服務網絡,積極鼓勵社會組織和法律工作者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三)健全應急救助機制,加大臨時救助力度。
1.進一步做好災害和其他突發性事件的應急救助工作。民政部門要完善災情信息管理、救災物資儲備、災民救助管理制度,健全並實施災害救助工作應急預案,進一步提高災害應急救助能力,確保在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後24小時內,災民得到有效安置,保障其吃、穿、住、飲用水等基本生活條件。對因突發性公共事件或其他意外事件導致生活困難的群眾,要繼續開展有效的生活救助。
2.加大臨時救助力度。統計部門要會同民政、物價等部門,定期對困難家庭生活水平進行跟蹤調查。民政部門要會同統計、發改、物價、財政部門制訂城鄉困難家庭生活救助應急預案;在城鄉居民基本生活消費品價格指數上漲幅度較大並持續一定時間,導致低收入困難家庭生活水平明顯下降時,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重點從供水、供電、供氣(燃料)、公共運輸、基本生活食品等方面,對低收入困難家庭面臨的階段性、臨時性困難給予及時、有效救助。
三、建立健全新型的社會救助工作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
(一)各級政府負責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市、區(縣級市)成立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由政府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任組長,成員由相關部門領導組成,負責組織、指揮、協調和監督社會救助工作,推進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民政部門,辦公室主任由民政部門領導擔任,具體工作由負責救災救濟和最低生活保障的處、科承擔。各街道辦事處、鎮政府要把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安排一名領導負責統籌落實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各項工作。形成政府負責、民政統籌、部門聯動、街鎮實施的社會救助工作領導體制。
(二)民政部門統籌協調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市民政局是全市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的業務主管部門,負責統籌制訂社會救助工作計劃和具體工作措施,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各項社會救助政策措施,綜合有關部門開展社會救助工作的情況和數據,以及對外信息發布等工作,並具體負責城鄉低保、「五保」供養、災害救助、醫療救助、孤兒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以及對困難人員的其他臨時生活救助的組織實施,統籌協調分類救濟、低收入困難家庭消費性開支減免政策的實施。市民政局要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開展工作,建立社會救助部門聯動電話和信息報送制度。各區(縣級市)民政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社會救助工作的組織實施。
(三)有關部門各司其職聯動開展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各有關部門應加強與民政部門的溝通聯繫,各盡其責,做好相關工作,形成統一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勞動保障、教育、衛生、司法、國土房管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繼續完善各項社會救助政策。建設、市政園林、市容環衛、公安、廣電、交通等部門,要繼續執行困難群眾在水、電、氣(燃料)、衛生清潔、污水處理、治安聯防、有線電視、公共運輸等消費性開支方面的優惠政策。發改、物價、統計等部門要配合民政部門做好社會救助標準的測算和調整等工作,積極開展困難群眾生活情況的跟蹤調查。市信息化辦公室要統籌協調,加快推進社會救助信息系統建設,實現與全市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審計部門要加強對社會救助資金使用管理情況的審計監督。機構編制、財政、工商、稅務等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協助做好社會救助工作。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人民團體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扶貧濟困活動。新聞單位要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的宣傳。
(四)建立健全街道和鎮的社會救助工作機制。各街道和鎮社會事務部門在上級民政部門的指導下,負責開展轄區內的社會救助工作。凡申請社會救助,均以戶為單位,由戶主向戶籍所在地街道或鎮社會事務部門提出申請,由街道、鎮社會事務部門審核後,根據申請救助內容,報上級相關部門審批。各街道和鎮社會事務部門可以分別委託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受理社會救助項目的申請,協助開展調查、公示、評議等工作。各部門、各單位以及社會各界在街道(鎮)、社區(村)開展社會救助工作,發放救助款項和物品等,統一由街道(鎮)社會事務部門統籌安排並組織實施。各類社會救助數據信息由街道(鎮)社會事務部門負責統計,每月上報區(縣級市)民政局,由區(縣級市)民政局審核後上報市民政局。市、區(縣級市)民政局要將統計信息及時抄送本級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實現全市社會救助信息資源共享。
四、建立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長效保障機制
(一)進一步加強社會救助工作隊伍建設。要根據精簡、統一、高效和綜合設置的原則,整合各項社會救助資源,合理調整充實各級社會救助工作機構的人員,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確保各項社會救助制度得到全面落實。市、區(縣級市)民政部門要加大社會救助工作隊伍的培訓管理,大力引進社會工作人才從事社會救助工作,逐步提高我市社會救助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二)切實保證社會救助資金的投入。政府社會救助資金列入市、區(縣級市)兩級政府財政預算,足額保障,專款專用。市財政要適當安排市本級社會救助專項工作經費。各區(縣級市)財政要適當安排本級社會救助專項工作經費,並負責安排街道(鎮)、社區(村)社會救助工作經費。原則上街道(鎮)、社區(村)社會救助工作經費按每100戶救助對象500元的標準安排,不足100戶的按100戶標準計算,有條件的要加大投入,具體標準和經費分擔辦法由各區(縣級市)政府制定。街道(鎮)、社區(村)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經費,由各區(縣級市)財政納入預算,市財政根據各地開展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實際情況,對街道(鎮)、社區(村)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經費給予適當補助。各區(縣級市)要根據實際需要,不斷改善街道(鎮)、社區(村)社會救助工作條件,配備必要的辦公設施、設備,保障各項社會救助工作順利開展。財政部門要加強對社會救助資金的宏觀調控和使用監督,有效防止救助資金的不合理使用,提高各類社會救助資金的使用績效。
(三)加快建立社會救助信息網絡管理系統。要適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快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為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提供技術支撐。要將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納入全市電子政務統籌規劃和建設範圍,與社區信息化建設相結合,爭取在2009年底前建立「廣州市社會救助信息網絡管理系統」,實現市、區(縣級市)、街(鎮)三級社會救助機構縱向聯網,有關部門橫向聯網,並逐步覆蓋相關慈善和公益組織,做到社會救助業務網上操作,數據信息共享,實現社會救助全方位網絡管理。
五、廣泛動員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
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積極倡導社會各界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互助活動,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要大力發展慈善公益事業,加大慈善公益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關注民生、熱心公益、扶貧濟困的良好氛圍,把慈善公益理念作為社會救助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按照「政府推動、民間運作、社會參與」的原則,積極培育發展慈善和公益性民間組織,尤其是街道、社區慈善組織,鼓勵其面向公眾、面向社區、面向困難群眾開展慈善公益活動,充分發揮其在社會救助工作中的積極作用。要積極開展經常性社會捐贈活動,發展「慈善超市」、「慈善門診」等慈善活動形式,鼓勵社會各界開展互幫互助活動。民政部門要建立健全廣泛的慈善捐贈信息通報機制,及時通報慈善捐贈資金籌集使用情況,並監督資金的使用管理,提高我市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和知名度。要積極爭取有利於慈善公益事業發展的稅收政策。要大力開展義工(志願者)活動,建立完備規範的管理制度,推動社會各界人士自願組織起來,開展各種扶危、濟困、安老、助殘等社會互助活動。政府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將條件成熟的社會救助和社會服務的事務性工作,委託給慈善和公益性民間組織來承擔。
各區(縣級市)政府、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按照以上意見,認真貫徹落實,採取措施加快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市政府將適時對各地、各有關單位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廣州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八月七日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