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全世界只剩一株野生個體的植物

2023年09月19日

- txt下載

在浙江普陀山上,有一種非常珍稀的植物——普陀鵝耳櫪目前該物種全世界只剩一株野生個體,位於普陀山惠濟寺西側,因此它被稱為「地球獨子」,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為極度瀕危樹種。

那麼,為什麼野生的普陀鵝耳櫪只剩這一株「獨苗」呢?我們應該如何去拯救它?
1、普陀鵝耳櫪長什麼樣?
1930年5月,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鍾觀學教授首次在普陀山發現該樹;1932年,林學家鄭萬鈞教授對其進行了鑑定,屬於樺木科(Betulaceae)鵝耳櫪屬(Carpinus)落葉喬木,由於它是普陀山上的特有植物,因此被命名為普陀鵝耳櫪(Carpinusputoensis)。目前僅存的這株樹已經有約200年樹齡了,樹高約12.8m,主幹胸徑約63.7cm。
普陀山慧濟寺旁的普陀鵝耳櫪母株
普陀鵝耳櫪樹皮呈青灰色,葉片為暗綠色,葉邊緣具有不規則刺毛狀重鋸齒;雌雄異花同株,每年春季開花,雌花和雄花分別為淺紅色和淡黃色,至9月底10月初果實成熟;果序長3~8厘米,果苞為4~8對,果實呈寬卵圓形。
果苞
據記載,在50年代,普陀山的普陀鵝耳櫪還不止一株,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它瀕危呢?
2、普陀鵝耳櫪為何走向滅絕邊緣?
科研人員通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總結了普陀鵝耳櫪瀕危的多重原因:
首先是人類活動的影響。20世紀50~60年代,由於毀林開墾和亂砍濫伐,普陀鵝耳櫪的生長環境被破壞,野外的植株數量日益減少,並且植株砍伐後,難以萌芽更新,直接造成了普陀鵝耳櫪處於瀕危狀態。
其次,這與它本身的繁殖機制有關。一方面,雄花序在樹冠上、中、下部分均勻分布,雌花序則集中分布於樹冠上部和中部,使得傳粉的效率較低。普陀鵝耳櫪的花粉依靠風力傳播,然而在花期時常遭遇降雨和大風,使得雄花散粉和花粉傳播受到巨大的阻礙。
雪上加霜的是,普陀鵝耳櫪的雌、雄花的開花時間不一致,它們的開放相遇期只有9天左右,導致傳粉時間非常短。

而且花粉的活力也比較低,研究表明原生母樹的花粉萌發率低於30.8%,而且在常溫下存活壽命只有7~12天,大大降低了授粉成功的幾率。
圖片

普陀鵝耳櫪的種子
另一方面,種子的品質較差,飽滿率非常低,並且種殼厚、堅硬,透水透氣性也差,導致種子的發芽率極低。加上受颱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很容易落花落果,讓普陀鵝耳櫪的繁衍難上加難。
3、多方合力拯救普陀鵝耳櫪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各物種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如果物種不斷消失,最終肯定會影響到每一個生命。
所以,對普陀鵝耳櫪進行搶救和保護就顯得非常重要。主要的保護方式包括就地保存、易地(遷地)保存、人工輔助授粉、人工播種和扦插繁育等。
普陀山現被劃為國家重點自然風景保護區,管理局通過修建擋土牆、設立宣傳保護碑等防護措施,對普陀鵝耳櫪母樹進行了有效保護。
宣傳保護碑
植物學家和林學家開展了播種、扦插、嫁接等無性繁殖技術研究,以及低溫冷藏花粉、人工授粉、種子層積春化等有性繁殖研究,還採集了原生母樹上的種子培育苗木,建立起人工子代群體保護林。經過多年的辛苦耕耘,如今成功繁育的普陀鵝耳櫪子代苗木已有上萬株,有效緩解了該樹種的瀕危狀態。
2011年,天宮一號還將普陀鵝耳櫪的種子送上了太空,進行太空育種試驗,這對豐富普陀鵝耳櫪的遺傳多樣性有著重要意義。因為現在的大部分苗木都是那株「地球獨子」的後代或者克隆體,嚴重缺乏遺傳多樣性,這也使得它依然脆弱。
雖然普陀鵝耳櫪暫時脫離了滅絕危險,不過,人工培育的苗木卻很少能採到可發芽的種子。如果普陀鵝耳櫪無法實現自我更新與維持,那麼就不能徹底解除瀕危狀態。
未來,科學家們還要進行持續的攻關研究,尤其是有性繁殖技術的研究,如提高花粉的授粉能力,提高種子的數量和品質等,使其能在天然條件下發芽、更新幼苗。
曾經的「地球獨子」如今已不再孤單,不僅在普陀山繼續繁衍,還被引種到了其他地區。如果去普陀山旅遊,不妨去看看這棵枝繁葉茂的百年母樹吧~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