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中學語文教師成長資料 我的語文生活:得失寸心知

2023年10月01日

- txt下載

成長報告 我的語文生活:得失寸心知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石港中學 丁衛軍
(一)
我的夢就是這樣開始的。
92年8月我電大畢業,被推薦至通州市五總初級中學。這是我家所在鄉的中心初中,6個班300多師生。這裡儘管沒有我想像中的現代,但讓我慶幸的是,這裡人際和諧,工作環境很寬鬆。徐大健校長德高望重,為人謙和。他並沒有因為我畢業於電大而輕看我,而是把初二兩個班的語文教學任務交給了我。我知道這份信任和責任的分量,潛下心來搞教學。每次的大考小練,我所教班級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但是因為我電大畢業的先天不足,還是有人對我持懷疑態度。我十分清楚,我必須做得更好。
開學一個月以後,學校對新分配教師全面聽課。我選的課文是魏巍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學校領導和語文組的老師們一連三天蹲點在我班,聽完了這篇課文的全程教學。我在五總初中工作了10年,這一次聽課後,學校領導再也沒有來聽我的課。用他們的話說,我的課堂讓人放心。也就是在那時,在我一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我就下定決心,做教師就要做一個好教師,讓學生快樂讓家長滿意讓領導放心。農家孩子讀書求學不容易啊!那時年輕,沒有家庭的負累,我幾乎把整個身心都放在工作上,做足「功課」。上課的每一句話我都推敲過去,每一個環節都要細細地考量。厚厚的幾大本備課筆記,成為我教師生涯起步的最好見證。
也就在我參加工作的那一年,《作文報》在各地中小學建立小記者站,進行作文教學探索。徐校長把建站的任務交給了我。也因為這一活動,讓我有幸認識了市教研室的語文教研員、特級教師陳有明先生。記者站順利地建起來了,我迅速根據農村初中的特點,設計了小記者活動方案。在我把方案寄送給陳老師不久,市裡組織記者站輔導老師會議,在那個會上我看到,我設計的方案居然被《作文報》小記者總站翻印在華東六省一市推廣。這對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毛頭小伙子是多大的鼓勵啊!
也就是在我工作的那一年,為了證明自己,我重操學生時代的「舊業」,課餘開始文學創作。根據小鎮的現實創作了《阿四》《電話的允諾》《三兒》等小說,93年暑期這些小說先後在《南通大眾》發表。小說《阿四》以鎮上的瘋子阿四為原型創作而成,因這篇小說讓小鎮上更多的老百姓認識了我,知道了新來的叫小丁的老師,很多同行開始對我刮目相看。
也就在那一年我得到了第一本榮譽證書。今天回想起來,我的這本榮譽證書還是我的學生給「要」來的。那一年市廣播電台舉辦「金城杯」朗誦比賽,我聽說了,立刻輔導學生參賽。有意思的是,在所有的參賽隊中,我帶領的這支來自鄉鎮的隊伍最為龐大,有6個學生。更讓組委會驚訝的是,6位學生從一等獎到三等獎,人人拿獎。這是一件叫人多麼欣喜的事情。奇怪的是,其他學校的輔導老師都有優秀指導證書,唯獨我沒有。我的孩子感到委屈啊,我們都獲獎了,我們的小丁老師也應該有獎。結果,孩子們還真給我「要」來一本大紅證書。也是這班孩子在初三的時候給我爭來了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徵文的全國優秀輔導老師;這班孩子,也為我創造了五總初中歷史上最好的中考成績。
1994年4月全國歷史名城語文教學研究會在常熟召開年會。徐大鍵校長得知這一消息,為我爭取了名額。陳有明老師建議我最好帶一篇論文參加評比。論文?對於一個剛剛參加工作不到兩年的我,還真有些犯難了。想起在電大做畢業論文的經歷,我似乎看到了希望,還是咬咬牙吧,我真不想失去這次機會。我開始選材。那時的資源是匱乏的。我手頭只有一本《語文教學通訊》。也正是從這本雜誌上得到啟示,我確定了以板書教學為突破口。一篇2000字左右的《淺談板書教學中的缺憾》一文在我半個多月的煎熬中出籠了。好事多磨。等到會提交論文時,工作人員告訴我論文早已評過了。我還是不甘心啊。會議間隙,我找到了歷史名城語研會的理事長山東的俆紹振先生,耐心地聽我解釋完原委,徐老還是收下了我的論文,告訴我晚上再給我准信。我在忐忑中等待消息,一直到夜裡9點,蘇州的谷公勝先生告訴我,我的論文經特別評審獲得三等獎,為的是鼓勵我這個參加工作才兩年的年輕人對語文教研的這份熱情。今天再讀這篇所謂的論文,是那樣的稚嫩,可是在那時那地給我這個農村青年語文老師多大的驚喜呀!也就是在那個研討會上,我聆聽了魏書生老師的報告,觀摩了魏老師的示範課,讓我看到語文教學的另一片風景。原來做一個語文老師可以這樣地快樂。我也要做這樣的語文老師。
1994年對我是不同尋常的。這一年我送走了第一屆畢業生;這一年我第一次參加了全國性的學術研討會,第一篇論文榮獲全國三等獎。1994年在學校經費相當緊張的時候,徐大健校長讓我公費外出,是需要怎樣的氣度與智慧啊!1994年,陳有明先生接收我為徒。陳先生是江蘇省特級教師,他以德藝雙馨在省內外贏得諸多讚譽。他一生著述豐厚,建樹良多,更以獎掖後學為人稱道。先生寄予我的是不倦的教誨和父親般的關愛。他用他的人格魅力教會我如何去做人——與人為善,寬以待人;用他豐厚的學識教會我如何做學問——腳踏實地,實事求是。
這就是我語文人生最初的記憶,也許青澀而稚嫩,但想在回想起來,一切依舊是那樣的溫暖。那些事,那些人,感動我,鞭策我,一路追夢。
(二)
走出去,讓我看到語文的另一片天地,也認識到自己的渺小與淺薄。我想我的語文人生同樣可以快樂而精彩,我的學生同樣可以享受這份快樂和精彩。陳老師告誡我,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首先必須學會「儲蓄」,做到「厚積薄發」。在我後來讀到肖川先生關於什麼是良好的教育的回答時,我為之震撼,更明白了一個好的語文老師給予人之為人的意義。什麼是良好的教育?肖川說:良好的教育一定能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茫的雙眼帶來澄明,給孱弱的身軀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樑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生帶來自信!
我開始惡補我的知識與理論的貧瘠。讀書成了我課餘生活的主要內容。那時,要找一本像樣的語文專業書籍,在農村是相當困難。我只能從重溫大學教材開始,一遍兩遍,心理學、教育學爛熟於心。沒有成套的理論書籍,我就訂閱語文期刊,《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學》《語文學習》《語文報》這些書報成了我工資開銷的大部分,這些書報也伴著我度過了一個個孤寂的晨昏,它們以最快的速度傳遞著語文教育教學的最新動態、最新研究成果和最鮮活的教學案例,一股股撲鼻而來的清新氣息,溫暖著我滋養著我。同時,只要有機會外出,我開始大量買書,一本86年再版的李澤厚《美的歷程》,一本全國中語會主編開明書店出版的《葉聖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論文選》,讓我愛不釋手,常讀常新,有些段落我幾乎能誦。記得97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藝術與研究叢書」,魏書生、歐陽黛娜、張富等一批前輩的教學藝術像一幅幅生動畫卷展現在我面前;杜威、巴班斯基、蘇霍姆林斯基也逐漸走進了我的視野……
閱讀反觀實踐,實踐的困惑更促使我不斷深入閱讀。閱讀讓我的課堂教學實踐更加的靈動,也更多了一份思考。讀多了,反思多了,寫作就成了一種必然。也許第一次論文獲獎的衝擊,及時總結實踐中的得失,及時撰寫閱讀心得成了我的習慣。一篇篇草根化的課堂反思性的論文先後在全國獲獎,在《語文函授》、《語文知識》、《語文報》發表。那時的觸角更多的是圍繞教材、圍繞著考試、圍繞著語文知識,文章淺顯,但我仍然品嘗到了反思、總結、寫作的快樂。
那時的寫作是艱苦的。沒有電腦,甚至連一張像樣的書桌也沒有。教學任務繁重而且緊張。在農村很多人的眼裡,搞科研搞寫作簡直就是不務正業。很多人固有的觀念就是把孩子管好,把成績考好就是老師生活的全部。於是,我把閱讀中獲得的新經驗新方法有機地使用到課堂教學中,大大地激活了學生的潛能,課堂充滿師生生命的律動、智慧的跳蕩,學生愛我的語文,愛我的課堂。因為94屆我出色的表現,在以後的8年里我一直把守著畢業班。儘管壓力很大但更激發了我減輕學生負擔、豐富我的語文課堂的熱情,我時時警醒自己不能成為學生應考的輔助,而要成為健全學生人生的能手,用語文來墊高學生的心靈。
白天忙於教學,晚上自然是我的天地。94年到以後的多年裡,深夜12點起床寫作成了我生活習慣。無論是數九寒天,還是三伏酷暑,我的生物鐘總能在那個時間把我叫醒,我也總能按時起床,把白天的思考,孕育成文。我的愚鈍,寫作的進度並不快,產出也不多,可是我一次次為自己的勞動而感動。這份給予自己的感動時時激勵自我不斷前行。也許年輕,也許心中涌動的這份對語文的愛,也許是學生的期待,很多人納悶,不足百斤的軀體里怎麼蘊含著如此巨大的熱情。1997年隨著我實踐累積的豐厚,我開始思考語文教學課堂效率問題,第一篇關於課堂效率的探討文章《激發學習誘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榮獲全國青語會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並被收入《全國青年教師中學語文論集》。這篇文章我把個人的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理論學習後的反思相融合,應該說是我從現象出發深入剖析內在機理的第一篇文章,也因此奠定了我的寫作方向:著力解決教學實踐中的現實問題,不說空話,不玩噱頭,不作純理論的架空。在這以後的1998年和1999年,我繼續探討課堂效率問題,先後寫成了《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精講精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兩篇文章分別獲得全國中語會教改研究中心和全國青語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一些專家在看了論文後這樣評價說,一個農村初中的青年教師能對課堂教學中的本質問題作深層思考,而且「觀點新穎,見解獨到」,實屬難能可貴。
1998年的暑期,全國中語會教改研究中心、全國中語會會刊《語文教學通訊》編輯部在安徽黃山召開年會。那一次年會上,我有幸得到了《語文教學通訊》主編桑建中先生的耳提面命,聆聽了本體教學論的倡導者洪鎮濤先生的教誨,接受了點改作文實驗的主持人李元昌先生的指導……朱震國先生的示範課《魚我所欲也》給我心靈的震撼,至今還縈繞於心,餘音裊裊。那一次年會上,我成為國家級課題「學堂 主人 訓練」的實驗教師。走進課題實驗的嶄新天地里,我的視角更加開闊了,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確。圍繞課題研究,我又一次集中心力去閱讀,去拓展。我構建了 「整體感知·精段賞析·拓展延伸」初中語文全程閱讀教學模式。三年的摸索取得了明顯成效,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拓寬了學生的閱讀天地。2000年該項成果獲得全國優秀成果三等獎。通州市教研室將這一模式在全市推介。
2000年,一個世紀的終極。在那個歲末,我遙望星空,綿綿長夜裡,我滿懷感慨。6年30多篇教研文章發表、獲獎,一本本燙金榮譽證書,一張張學子成功的笑臉,我在收穫著。2000年底,我把6年來形成的文字,集結成《教苑漫筆》,託人帶給了通州市教科室主任秦德林先生,請他給我寫幾句話。讓我感激不已的是,與我素昧平生的秦主任居然很快給我撰寫了《教育科研——教師走向成功的階梯》,給我這位農村青年教師以嘉許。他這樣寫道:
教育科研能力的有無和高低,是教育家和教書匠的分水嶺,是名師和凡師的試金石。丁衛軍老師不滿足於當一名教書匠,而致力於做一名知名的教育家,因而在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十分重視教育科學研究工作,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這是值得我們不少青年教師效法的。
一個教師的成長與進步,固然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但最重要的則是內因,其中是否積極投身教育科研是至關重要的。教育科研是教師成長與進步的槓桿,運用這個槓桿你能撬開前進道路上的加速器;教育科研是教師加快成長與進步的必由之路,走上這條路你就能通往成功的彼岸。丁衛軍老師的成長與進步,或許正是得益於教育科研的滋潤與支撐。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一個個寬厚胸懷的包容,需要一個個有力臂膀的托舉……在我前行的路上,總有那麼一批前輩和智者在扶著我,推著我,跨過一道道坎,邁上一道道梯,不斷登上新的高度,看到新的風景。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