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勢及不足

2023年10月08日

- txt下載

摘 要: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但是需要明確的是想要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就必須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以小學生的生活體驗為根本,從而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這樣才能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情感世界產生一定的共鳴,達到良好的教育成效。對我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實踐進行深入調查發現,其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不能滿足課程教學改革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實際需求。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優勢;不足
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國正在積極地進行課程教學改革。這一次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點在於,教師需要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從學生現實生活的角度進行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與他人更多地進行溝通和交流,不斷地審視自我,認清社會。小學品德和社會課教育工作人員要不斷加強研究力度,明確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生活化的優勢和不足,促進課程教學改革,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我國的教育水平可以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希望通過本文對相關人員有所啟示。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勢和不足分析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勢
小學生還處於人生的起步階段,他們的成長會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生活在社會之中,他們每天的所見所聞對於他們自身道德品質、性格特點、審美觀念的養成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工作的開展,不能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脫離,也就代表著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課堂教學需要具備生活化的特點。品德與社會課的眾多教學內容都來源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利用生活化的課程設計理念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眾多限制,加強課堂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繫。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課堂教學成效的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準備的教學素材來自學生生活,在教學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生活情境的再現,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使學生得到生活啟迪。(2)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在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與學生更多地進行溝通和交流,並且利用課堂教學提問的形式,更多了解學生的現實生活,從而引發來自學生內心真實的道德情感。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不足
受傳統應試教學思想的影響,現階段很多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現狀並不樂觀,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品德與社會課存在著很多的矛盾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但是教育活動開展卻脫離了現實生活邏輯,沒有從學生現實生活和生活體驗的角度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長時間作用下導致學生對道德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厭煩心理,對品德與社會課教學成效也造成了嚴重影響。對於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存在的不足可以概括性地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教學理念過於落後
對於小學的發展而言,素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現階段很多教師仍然死板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灌輸,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為了能夠在考試中獲得優異的成績,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記憶,這樣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實際需求,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消減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意義充分展現出來。
2.教師不注重教學細節,指導方法應用不當
教師要具備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提升對課堂教學細節的重視程度。一些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師對課堂教學生活化有所重視,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收集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素材,但是教師並沒有對學生所提供的生活素材進行分類,也沒有對學生收集素材的價值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道德發展不能進行全面、有針對性的指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普遍採用的生活化教學方式是進行情景劇的表演,以及對採訪情境進行模擬。但是在實際落實中,教師設定好的教學情境只能揭示學生生活的表象,不能使學生明確其背後的內涵所在。例如,在講述《圓明園在哭泣》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求某一名學生承擔記者的角色,然後要求這名學生依據教師所提供的問題對其他學生進行採訪,然後由教師進行總結。教師在總結過程中經常會直接引導出教學內容,對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的表情、動作並沒有過多的在意,並沒有真正地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所以相關教育人員還需要對自身進行深入的反思,促進自身教育素養的提升。
二、加強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一)轉變教學理念,讓課堂回歸生活
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相關教育人員需要明確素質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特點,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轉變,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眾多限制,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延伸,使教學活動可以真正地回歸於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在探索、實踐過程中領悟教育內容,從而有效地強化學生的道德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講述《孝心敬老人》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與自己的爺爺奶奶進行溝通和交流,並且詢問爺爺奶奶的夢想和期盼,將了解到的內容記錄下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將班級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學生在小組內對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你想為爺爺奶奶做些什麼」的討論話題,並且引導學生對以往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鼓勵學生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在課堂上大膽地說出來,從學生的發言中對學生進行深刻的道德教育。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基礎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還能喚起學生對老人的尊重、愛護之心。
(二)以學生現實生活為切入點,挖掘教材內容存在的生活點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所以相關教育人員需要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切入點,挖掘教材內容中存在的生活點,並且與學生生活中的某一情景融合,從而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例如,在講述《日新月異的交通》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採用情景劇表演的形式,以過馬路為線索,對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交通情景進行再現。教師讓一些學生扮演道路上過往的車輛,變形金剛是很多學生都喜愛的動漫,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車型。還有一些學生需要扮演過馬路上的行人,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表現現在交通與以往交通的巨大變化。這樣的教學方式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學生的目光,使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真正感悟周圍生活的變化,加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珍惜,並且教會學生一些過馬路的知識。
素質教育對學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工作人員需要積極地找尋課堂教學生活化存在的不足,應用有效的措施進行改善,從而保障課堂教學成效,強化學生的素質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潘茂春.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勢及不足[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9):14-15.
[2]杜肆貳.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3):22.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