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城郊農場設施農業發展研究

2023年10月17日

- txt下載

近年來,各地城市郊區依託中心城區的發展帶動,已從單一的為城市居民提供鮮活農副產品向兼有提供休閒娛樂觀光、社會文化服務、傳統文化教育等多功能的方向發展。筆者通過對位於烏魯木齊市西郊的新疆建設兵團十二師五一、三坪、頭屯河三個農場特色設施農業現狀與效益分析,並針對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進一步發展的對策建議。
1西郊三場設施農業發展情況
1.1基本情況
十二師設施農業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末,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截止2017年,設施栽培面積已達9100畝,其中西郊三場3120畝(三坪農場1680畝,五一農場940畝,頭屯河農場500畝)。西郊三場設施農業發展有兩大階段。第一階段(2010年以前,初步發展階段)。按照1988年國務院提出的大中城市「菜籃子工程」,三坪農場自1992年開始發展溫室大棚,種植作物幾乎全部為番茄。1997年,五一農場修建土夯式日光溫室180畝,後經過幾次擴建達到300畝,共有93棟。第二階段(2010年至今,快速發展階段)。十二五以來,按照十二師黨委提出的在農業上積極發展「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的總體思路,三坪農場依託地緣優勢,結合種植業結構調整和旅遊觀光農業發展,新建高效節能溫室大棚214座,拱棚285座,使全場的溫室大棚達到980多座1680畝。2010年,五一農場在現代化示範園修建1棟智能玻璃連棟溫室,溫室面積92800m2,投資1000萬元,占地18畝;2012年在二連投資2800萬元,修建彩鋼結構日光溫室73棟;2013年又投資4900萬元,修建彩鋼結構日光溫室162棟。頭屯河農場設施起步較晚,有116座日光溫室,2座智能溫室。日光溫室2012年投入使用,智能溫室2014年投入使用。通過多年來的不斷發展西郊三場基本形成了「春提早、夏排開、秋延晚、冬生產」周年高效生產模式。
1.2設施種植情況
設施類型主要包括干打壘日光溫室、磚混結構溫室、彩鋼板溫室、鋼結構大棚及智能溫室。經過多年的發展,各團場生產中主要以日光溫室類型為主,占總設施類型的74.3%,已發展1065棟;其次為363棟大棚和3棟連棟智能溫室。
1.3種植類別與生產經營情況
五一、三坪農場種植作物類型都是以蔬菜和苗木花卉為主,頭屯河農場以蔬菜和水果為主。不同作物按照每畝產值效益來看,設施花卉苗木、食用菌效益最高,其次是設施蔬菜。設施果樹於2015年定植,2016年只有部分結果。花卉苗木平均產值為10.37萬元/畝,食用菌平均產值達14.08萬元/畝。通過調研得知,雖然種植花卉苗木、食用菌的經濟效益要明顯高於設施蔬菜,但因為其為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且投入成本較高,資金占用量大,所以發展較慢。從當前發展情況看,主要還是以投入成本低、職工認可的設施蔬菜栽培為主。
1.4設施農業產品組合、產量與效益分析
蔬菜種植高效益作物主要以番茄為主。設施種植番茄畝產量都在16t左右,年純收入可達3萬~4萬元/畝。露地種植畝產量只能達到8t左右,純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設施番茄與露地番茄對比,產量提高了1倍,而產值提高了10多倍甚至20倍。同時,利用設施的特殊環境調控,可實現食用菌生產,畝純利潤達到8萬元,並且設施草莓通過設施的調控,有效與露地產期錯開,顯著提高種植效益。可見,通過設施栽培能有效實現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的大幅提高。
2設施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設施結構不合理,裝備落後
三坪農場、五一農場大部分溫室都建於上世紀90年代,建設期較早,骨架和溫室牆體老化嚴重,在設施性能和土地利用率方面,相比新建設施差距也較大。同時,溫室抗風雪等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而新建溫室沒有根據本地區的氣候特點和氣象資料,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所以設施建成後出現諸多問題,如彩鋼板溫室夏季降溫難,春秋夜間升溫困難。並且,設施裝備的水平低下,90%以上的設施仍以簡易型為主,限於資金制約,職工多選擇最簡單的配置(普通的暖風爐加溫、簡易的補光設備等),這樣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卻增加了勞動強度,加大了病蟲害發生機率。
2.2高效益產品較單一,農產品質量存在隱患
目前西郊三場設施種植以蔬菜、花卉、林果為主,而蔬菜又以番茄、黃瓜、辣椒為主,設施花卉、食用菌等高附加值的特色品種比例較少。同時,缺乏設施專用優良品種,目前所栽培的品種多為露地品種直接搬到設施中栽培。同時,由於溫室一年四季的長期耕種,再加上設施農業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環境,病蟲害發生頻率較高,在病害防治過程中又容易造成農藥殘留,影響產品品質。並且,溫室大棚多年連作,造成土傳病害嚴重和土壤營養元素平衡被破壞。另外,設施栽培的土壤缺少雨淋沖洗,經常發生板結,導致死苗減產,影響產品質量。
2.3先進技術有待普及,銷售、經營方式落後
在生產管理方面,新技術、新設備應用還不普遍,設施園藝栽培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硬體設施裝備水平普遍滯後。在銷售方面,以商販收購和自行銷售為主。雖然三坪農場、五一農場等都已成為千畝以上連片種植農場,但總體上發展規模小,生產經營處於分散狀態。近年來,西郊三場積極發展專業合作社,但在調研中發現大部分合作社發揮作用不夠、帶動性不強,真正發揮作用的合作社少之又少,效果不明顯。這些都會影響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
3發展意見與建議
3.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
作為大城市的郊區農場,十二師西郊三場應進一步做好以下兩點。一是繼續加大對設施農業的資金投入,依託政府職能拓寬融資渠道,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加快老舊棚室的改造,並根據採光、保溫等技術依據制定各個氣候區的設施建設標準,保證溫室、大棚等主體硬體的質量,提高設施利用率。二要做好配套建設,制定道路、水電、灌溉等配套設施建設標準,加快農業產前育苗設施、產後初加工及保鮮設施建設,並統一配備捲簾機、旋耕機等農機具,提高設施農業的機械化裝備水平。
3.2加強標準化生產推行力度,保證產品質量
安全十二師應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規範農業投入品的管理和使用,大力推廣安全施肥、安全用藥、病蟲害生物防治等措施。同時,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立設施農業產品產銷和質量安全體系。鼓勵和引導農場設施園藝生產基地開展綠色、有機等認證,保證農場設施園藝產品品質。並實施品牌戰略,組織、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企業等在國內外註冊商標(如三坪牌番茄),提高市場認知度。
3.3合理定位,開發設施農業旅遊資源
西郊三場地處烏昌一體化腹地中心,並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深入推進,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應積極搶抓機遇,依託設施農業的布局,各團場在種植區內,對所種植的作物實行專業生產,在各區域內統一育苗、種植、管理和採收,按照不同果、菜的收穫期,對外開放,開設種植、觀光、科技教育、採摘和休閒農業園區,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和環境資源,充分體現設施農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充分挖掘、利用兵團精神、人文要素、民族文化等各種資源,切實推動設施農業向體驗式消費型三產融合農業發展,提高設施農業農產品附加值,為設施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開闢新的發展路徑。「十二五」末,十二師提出加大農業結構調整,鼓勵傳統農業從生產型向生活型、生態型、文化型、休閒觀光型和旅遊度假型轉變。例如頭屯河農場在花田林海旅遊公司現有旅遊產品桃花節、薰衣草節、開心農場自助採摘的基礎上,與四川晉宏農業公司合作,在現有設施農業的基礎上,對閒置的溫室大棚進行改造,實施「國色天鄉」生態人文社區項目,將設施改造成為一個集娛樂、休閒、養生於一體的綜合生態旅遊景點。
3.4發揮科技優勢,提升設施農業科技含量
充分發揮兵團、烏魯木齊、昌吉在種業、信息產業和機械設備製造業等領域的科技力量,重視與國內外相關高校(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江蘇農科院等)開展長期協作的產學研對接活動,開發和培育適合本地設施栽培、高產優質、抗性強的品種,提高農業科技成果就地孵化和轉化比重。另外,由於設施農業生產需要較高的栽培管理技術,因此,要積極引進和採用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栽培技術,對從事設施農業的技術與管理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素質和管理技能,實現設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5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職工收益
積極培育設施農業生產中各個技術環節的社會性服務組織,為職工更好地提供技術、資金、銷售等方面的服務。一是要加快設施農業市場信息服務,指導設施農業種植,平衡市場上設施農產品的供求關係,避免集中上市造成「菜賤傷農」。開闢「農超對接」「訂單農業」、農貿市場平價櫃檯、社區蔬菜「直銷店」及「網際網路+」等多種銷售渠道。二是加強生產技術指導服務,建立技術支撐機制,如發展專業性的植保公司等,通過專業化的服務來規範帶動區域設施農業發展,推進產業化經營。三是全面提升設施農業金融和保險服務水平,完善金融擔保體系,發展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農業保險,推動政策性保險與商業性保險相銜接,降低設施農業生產風險。
作者:汪小燕 陳梅 楊俊孝 單位:新疆農業大學 新疆建設兵團十二師五一農場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