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淺談企業單位的企業所得稅調整注意事項

2023年10月04日 - txt下載

淺談企業單位的企業所得稅調整注意事項

作者:未知
摘要:目前我國實行的企業單位的企業所得稅納稅會計制度從1998年1月1日起開始全國範圍內執行,也就意味著從1998年開始,國家將對企業單位和小中型社會團體全面的起征企業所得稅。作為兩門不同的學科,會計專業和稅法制度在於計算企業所得稅時會有根本的分歧,按照會計核算原則制度算出的會計所得額和按照國家稅法制度規定所計算出的企業應納稅額,兩者之間的數額是不相同的。所以,在會計基礎上要做出必要的納稅調整後所得出的最終數額才是企業應交稅費。文章對企業單位的企?I所得稅納稅調整注意事項作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企業單位;企業所得稅;稅費調整事項
  我國企業在向國家稅務機關納稅進行申報的過程中,都要將財務會計核算制度和稅法核算制度中不同的地方標註出來,按照國家稅法稅收規定來進行適當調整,那麼同樣的例子,國家稅務機關在審核企業單位的稅額時,也會第一時間分辨會計和稅法不同算法應該繳納的稅額,也要將財務和會計處理的不同地方按照稅法規定的要求,將企業單位納稅人的會計利潤成本變化成為企業單位應納稅所得額,以此來為企業核算標準的企業所得額。
  目前來說,我國獨資企業所得額應納稅額的金額標準,用稅法計算公式可以轉述成為,該企業當年的納稅年度收入金額減去准許扣除項目後的數額來表示的,簡單地說,就是某企業一年的收入減去應該扣除的項目金額所剩的數額,再乘以一定的稅率,所得到的稅金。當然,這其中的准予扣除項目,包含了很多個方面,要按照稅收規定的範圍,而非企業根據財務工作人員依據會計核算規定製度的範圍。 一、我國企業單位納稅調整產生的原因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國家平穩運行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法律的約束。我國發布了很多法律條文,那麼對於企業如何納稅,就有《稅法》等規定,財務制度,法律的實施,是為了規範企業的財務行為,為了切實保護企業股東、納稅人、投資人的利潤成本,利益所得。企業單位應繳納稅費規定,關於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標準是隨著國家宏觀政策的發展所要求的,用政府看的見得手和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共同作用,來規定國家和企業較為勢均力敵的經濟利益關係,對於企業納稅行為做出相應的規定,對企業納稅行為做出規範,在保護企業利益不受侵犯的同時,也對國家經濟起了調節作用。 二、對於企業中工資和薪金支出的調整制度
  1. 工資薪金支出應用範圍
  企業納稅的職工範圍是非常廣泛的,不能說一個勞動者是臨時職工就不對其工資薪金進行納稅,企業納稅涵蓋範圍是很廣泛的,這一點我們要重視起來。每年年底時,企業的財務工作人員在計算工資薪金總數額時要重點注意這些不被關注的工資薪金,要做到沒有遺漏,當然,也不要多計。這是其中的一部分,工資薪金應用範圍的廣泛,還涉及到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在依據國稅發(2001)39號文中寫到,「按照省級人民政府批准的辦法發放的規定標準之內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住房提租是暫不計入工資薪金範圍的」,所以,同樣,年終報告企業財務人員不能算錯。
  2. 工資和薪金納稅前計算扣除方式
  我國稅法對於企業單位企業納稅金額的規定實行了四種制度,其中最應該值得注意的是限額計稅工資制度。這項規定由國家財務部門、國家稅務局等工作單位共同決定,現在這個階段規定是以人均800元每個月的標準實行,如果財務部門人員在年終總結時能夠上報國家財務部門、國家稅務總局備案則金額可以上浮20%,那麼,計稅工資人均扣除限額就增加到960元。當然,在整個備案過程中,企業財務人員要上報在備案表中需要填的對照本年企業單位的工資制度,所實際支付的員工的工資薪金,計算出工資總額是多少,假如這個數據在年初工資計劃之內,那麼就可以據實列支,反之,如果有超出的部分,就要增加應納稅額度。總結來說,工資和薪金納稅前計算扣除方式,應當根據本年企業單位的人事勞資部門和企業財務人員共同計算,當年企業最終的工資增項原因和額度上報給國家稅務部門,使該年企業納稅金額符合實際支出。 三、企業職工福利等三項費用的納稅調整
  在稅法中同樣規定了要以計提三費的基本基數作為企業工作人員的計稅工資,當然,超過計稅工資的部分我們就要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在計算企業職工福利等三項費用時,要到稅務機關備案,如果不提前備案,那麼提取的職工福利工會經費就不能在稅前扣除。 四、企業所得稅中業務招待費的改變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企業中舉辦的單位經營活動越來越多,隨著企業單位的活動增加,業務招待費用也隨之增加。我國國稅稅法發文(2000)84號文,「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經營業務直接相關的業務招待費,在下列規定中的比例範圍內據實列支,全年銷售費用收入凈額在1500萬元及其以下的,不超過銷售收入凈額的千分之五;超過1500萬元的,不超過該部分的千分之三」。我們應該小心謹慎的是,在國稅發文中的這些金額數據,作為計算業務招待費應該根據主表第一行的銷售營業收入金額作為計算依據。 五、作為固定資產折舊問題的研究
  作為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條件,固定資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根據國稅發(1999)65號文中說到,企業單位中根據會計核算制度作為企業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修購資金,在年末企業結餘期間不得在稅前列支。由於每年企業單位都要對企業中各種各樣的固定資產做折舊處理,那麼這其中耗費的工作量是不容小覷的,我們應該注意的是要根據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規定,從年初企業開始繳納企業所得稅的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為了節省企業財務工作人員的任務量以及工作時間,一般情況下企業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過程中,都會在企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完成這一工作內容,這樣就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 六、企業單位納稅調整的結果
  如果做到以上的幾點調整策略的改變,那麼我們就會得到正確的納稅所得額。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第一個是應納稅所得額等於收入總額減,准予扣除項目金額。第二個是應納稅所得額等於利潤總額加上納稅調整增加額減去納稅調整減小額。當然,這兩個公式並不是矛盾的,只是同一個問題的兩種解決方法。這兩個不同的表現形式,後者的納稅調整增加額和納稅調整減小額就是對前者的准予扣除項目金額的文字表述。第一個公式是著重計算方法,而第二個公式就是更加詳細的。讓我們理解哪些是准予扣除項目,而哪些是納稅調整項目。第二個公式更加突出是採用實踐實際的方法。因為企業單位所得稅的計算是建立在企業財務會計核算的基礎之上,根據稅法規定進行納稅的調整,也就是上述文章所闡述的各種企業單位的企業所得稅納稅金額的調整方法。
  企業單位所得稅納稅調整所追求的結果就是企業能夠正確納稅,不偷稅不漏稅不多繳稅。而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在金額上有三種不同的表現形式,第一種就是大於0為正數時,那麼此時就表示企業的收入為正,根據稅法的稅率計算,那麼企業所得稅應該徵收的數額為正,第二就是企業應納稅額為0,此時表示該企業不納稅。第三種就是為負,當一個企業應納稅額為負時,就表示了該年度企業為虧損狀態,此時此刻就應該用下一年度的企業應該納稅所得額來進行中和。同樣的,這時候的彌補中和方法也存在著兩種差異,就是稅法規定下的彌補方法和會計核算規定製度下的彌補方法。企業工作財務人員此時就要認真負責,一般情況下,企業的稅收制度下的「彌補虧損」的速度就要比財務會計核算制度下的「彌補虧損」來的快一些,我們也要做好準備。 七、總結
  以上論述就是對企業單位所得稅調整的前因、注意事項、以及最後結果做了淺議,國家為了經濟平穩發展出台了很多政策,為人民謀福利,為國家促發展。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企業單位通過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來平均國家和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兩者共同發展,穩步前行。
  參考文獻:
  [1]孫華.企業所得稅法修正 將提升上市公司業績[N].證券日報,2017-02-22.
  [2]蔡文奇.對新企業所得稅法下相關會計問題的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1).
  [3]張花思,葉旭雯.對新企業所得稅法對企業影響的分析[J].數字化用戶,2013(07).
  [4]徐青.企業所得稅法與會計準則的差異與協調[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1).
  [5]張茜,張迪,徐衛興.我省地稅減免企業所得稅50億元[N].湖北日報,2016-12-07.
  [6]李增福,顧研,連玉君.稅率變動、破產成本與資本結構非對稱調整[J].金融研究,2012(05).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市政工程質量檢測諮詢中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