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春分節氣的傳統活動及養生原則

2023年10月25日

- txt下載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之前的三個分別是立春、雨水和驚蟄,春分也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並且在南北半球是相反的,南半球春分的時候,北半球剛好是秋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分節氣的傳統活動及養生原則,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春分的傳統習俗活動
吃春菜
「春菜」,一種野莧菜,鄉人稱為「春碧蒿」,與魚片「滾湯」,名「春湯」。「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
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
豎蛋
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是玩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
粘雀嘴
家家吃湯圓,還煮些不包心的湯圓,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嘴,以防雀子來破壞莊稼。
放風箏
春分當天放風箏,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等,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二三尺。
犒勞耕牛
春分已至,春耕、春播等農活也即將開啟,家裡的耕牛從春耕起就再也閒不住了。所以在春分時節到來之際,農民多會以糯米糰喂食耕牛,以示犒賞。其中也蘊含了農村人對耕牛的憐惜之情。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
春分古時又稱「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並非傳統節日,而是一個指示農業生產的重要節氣,從它的別名中亦可見一斑。
春分時晝夜等長,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逐漸晝長夜短。西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中提到:「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明史·歷一》則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由於與農事活動密切相關,民間還留下了「春分無雨劃耕田」「春分有雨是豐年」的說法。
古代,春分時有相當隆重的祭日儀式。《禮記》記載:「祭日於壇。」按照孔穎達的註疏就是「謂春分也」。自周代起,此習俗歷代沿襲。清朝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里還說:「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明、清兩代,北京日壇成為皇帝在春分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餘的年歲由官員代祭。
春分養生原則
1、早起早睡養肝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大概意思是說立春,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時人們應該跟隨大自然的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如果違背了,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所以,春季要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來養生。
2、不要穿太少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沒有轉暖。所以,不要過早減去冬衣。已經穿了幾個月的棉襖,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是相對平衡的。由冬季轉入初春,氣溫差異大,過早穿太少,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還會讓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而入,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
3、少吃補品和鹽
很多人在冬季時會進行食補。但是立春後進補就要注意了。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人生於自然一樣,要順應自然規律。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行食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但立春這個時節里,不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這個量一定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與此同時,減少食鹽攝入量也非常重要,因為鹹味入腎,吃太多的鹽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
4、防止舊病復發
春分時節是很多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比如: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等,所以大家在這時候i一定要及時的注意自己的身體。
5、每天梳頭百下
「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最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著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變得旺盛,生長變得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這個特點,有宣行郁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功效。
春分豎蛋的要點
1、挑雞蛋
首先要挑選一頭大一頭小的雞蛋,立蛋時將大頭朝下,這樣重心會比較低,就像不倒翁一樣,容易保持平衡。
2、尋找支持面
找到合適的支持面,做一個小實驗,在桌面上塗上印泥,再把雞蛋立在塗有印泥的桌面,就可以發現,能立住的雞蛋,底部會有一個肉眼很難看清的平面,一旦重力作用線能經過這個平面,雞蛋就能站立起來。
3、手要穩
由於生雞蛋里的蛋黃位置也會影響雞蛋的站立情況,所以立雞蛋的手要儘量保持不動,讓蛋黃可以慢慢沉澱到雞蛋下部,這樣重心就能足夠低,使雞蛋保持平衡。

收藏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