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ABCDE

2023年10月14日 - txt下載
  摘 要:目的:探討ABCDE-D急救護理模式在非離子型碘對比劑致急性不良反應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分析300例CT增強檢查中使用碘對比劑後發生急性不良反應患者,總結人群流行病學特徵、檢查項目及不良反應的比例,最後總結現場救治中ABCDE-D急救護理模式的救治效果。結果:本組患者普通CT增強201例,CT血管造影成像(CTA)檢查99例;輕度不良反應246例,中度不良反應25例,重度不良反應29例;本組均按照ABCDE-D急救護理模式給予全面評估和現場救治,中、重度不良反應患者在救治過程中無其他突發不良事件,輕度不良反應患者觀察30~60 min後離院或返回病房,恢復良好。結論:ABCDE-D的急救護理模式是非離子型碘對比劑致急性不良反應救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一旦發生急性不良反應,影像科工作人員應按照ABCDE-D的急救護理模式立即搶救,暢通急救綠色通道,從而保證患者安全。
  
  關鍵詞:碘對比劑 急性不良反應 ABCDE-D急救護理模式
  
  隨著多層螺旋CT大型設備的廣泛應用,CT增強掃描已成為影像檢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檢查中使用碘對比劑引起的不良反應越來越受到重視[1-2]。對比劑給藥後1 h內發生不良反應稱為急性不良反應[3]。何平根等[4]報道,94.4%的不良反應均為急性不良反應,臨床表現輕重不同,嚴重者因過敏性休克而死亡。因此,一旦發生急性不良反應,早期識別和早期規範救治非常關鍵。ABCDE-D急救護理模式是運用中國初級創傷救治(PTC)初級評估模式,即A(氣道)、B(呼吸)、C(循環)、D(神經功能障礙)、E(暴露),每項評估發生異常立即處理,優先保證氣道、呼吸和循環的穩定;最後神經功能障礙是指評估患者病情後,根據醫囑應用腎上腺素[5]。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我們對非離子型碘對比劑急性不良反應患者中應用ABCDE-D急救護理模式,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收治的非離子型碘對比劑急性不良反應患者30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142例、女158例,年齡8~86(51.39±14.56)歲。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准;接受CT增強掃描的每例患者在檢查前均由患者或法定監護人簽署CT增強掃描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檢查事項
  
  使用CT血管造影(CTA)檢查儀器、普通CT增強檢查儀器及歐利奇高壓注射器,選擇右側頭靜脈、貴要靜脈和肘正中靜脈,使用18~22 G套管針靜脈穿刺,通過程序法注射碘對比劑,CTA注射劑量0.5~0.9 ml/kg、注射速度4.0~5.2 ml/s; 普通CT強化注射劑量0.9~1.3 ml/kg、注射速度2.5~3.5 ml/s。本組對比劑為碘普羅胺注射液300(碘濃度300 mg/ml)和碘普羅胺注射液370(碘濃度370 mg/ml)。檢查前向患者和家屬講解使用對比劑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綜合評估病情、詢問既往史、現病史和過敏史,排除禁忌證、評估風險因素、心理疏導,根據病情給予不同程度的水化,將藥物加溫至37 ℃,檢查後充分水化,觀察30 min無異常方可離開。
  
  1.2.2 急性不良反應ABCDE-D急救護理模式
  
  注射碘對比劑後30 min內發生病情變化,排除患者基礎疾病或者其他臨床因素引起的相關症狀後,優先考慮發生碘對比劑急性不良反應。按照ABCDE-D急救護理模式配合醫生給予現場處理,啟動應急反應系統,暢通急救綠色通道,病情穩定後立即轉運至急診科或病房。見圖1。
  
  1.3 評價指標
  
  分析總結人群流行病學特徵、檢查項目、放射科搶救時間以及輕、中、重度不良反應的比例,放射科搶救時間定為從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到患者離開放射科。救治效果包括放射科救治過程中有無其他突發不良事件;患者最終隨訪結果包括治癒、好轉、惡化和死亡。
  
  2 結果
  
  2.1 本組患者發生急性不良反應情況
  
  本組300例患者均在用藥後30 min內發生急性不良反應,普通CT增強201例(67.00%),CTA 99例(33.00%);輕度不良反應246例(82.00%),主要表現為發熱、散在蕁麻疹、皮膚瘙癢、頭暈、口唇/頭皮/舌根麻木、噁心、嘔吐、咽部不適、乾咳、打噴嚏、鼻塞、眼瞼水腫、腹部不適、胸悶、乏力、結膜充血、耳鳴/聽力下降等;中度不良反應25例(8.33%),主要表現為劇烈嘔吐、聲音嘶啞、全身蕁麻疹、顏面部浮腫、皮膚潮紅、表情淡漠等;重度不良反應29例(9.67%),主要表現為意識喪失、大汗、血壓下降、抽搐及呼吸困難等。
  
  2.2 本組患者救治情況
  
  本組均按照ABCDE-D急救護理模式配合醫生,給予全面評估和現場救治,246例輕度不良反應患者在CT室觀察30~60 min後,觀察期間未發生其他不良事件,安全返回病房或到門診繼續就診或離院,治癒率為100%;54例中度和重度不良反應患者在CT室進行現場救治病情穩定後,由醫院急救小組接回急診科或由主管醫生接回病房,放射科搶救時間(22.72±15.08)min, 搶救期間未發生其他不良事件,患者治癒率為100%。
  
  3 討論
  
  3.1 提高碘對比劑急性不良反應的認識
  
  碘對比劑主要分為離子型和非離子型兩大類,其中每類又包含單體和二聚體,其中非離子型低滲對比劑被廣泛應用於臨床中[6]。儘管非離子型碘對比劑已取代以往的離子型碘對比劑,使相關的不良反應明顯減少,但若處理不及時會引起嚴重後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7]。不良反應按照注射後的發生時間分為急性反應、遲發性反應和極遲發性反應,最常見是急性不良反應,88.9%的急性不良反應發生在注射後15 min內[8-10]。因此,注射碘對比劑後應嚴密觀察30 min, 一旦出現急性不良反應,應立即處理,強調早期識別和影像科現場救治的重要性。
  
  3.2 培養護理人員急救意識和降階梯思維
  
  碘對比劑急性不良反應尤其是重度不良反應,早期救治應強調時效性,培養護理人員急救意識,一旦患者出現不適症狀,立即應用降階梯思維模式,評估是否嚴重過敏反應所致,做好現場搶救的一切準備,並立即啟動應急反應系統。
  
  3.3 應用PTC培訓模式規範培訓
  
  PTC主要培訓對象是急診和院前急救人員,以規範化、標準化、實用化程序和措施,處置各類創傷患者為主要培訓內容,提高臨床醫生應對創傷患者的緊急處置能力[11]。PTC模式強調以第一時間解除生命威脅和提供生命支持為目標,強調時效理念,要求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應在最短時間內,對患者全身狀況進行迅速而準確的判斷,及時發現並處理危及生命的異常情況,為轉運和後續治療贏得寶貴的時間[12]。PTC以A(氣道)、B(呼吸)、C(循環)、D(神經功能障礙)、E(顯露)為主線,進行評估和緊急處置,要求2 min內完成初步檢查,在現場以最短時間挽救患者生命。我們應用此模式培訓影像科護理人員,提高其急救意識和現場處置的能力。
  
  3.4 備好急救物品和藥品
  
  在影像科使用碘對比劑的護理單元均配備急救車和監測設備,急救車內物品和藥品均與臨床科室相同,滿足患者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和呼吸、心搏驟停時搶救的需要,按照護理部的要求規範管理,護士長定期檢查,保證急救物品完好率為100%。
  
  3.5 定期應急演練
  
  相對於臨床科室而言,影像科意外事件發生率低,護理人員參與搶救機會少,容易遺忘培訓的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術。為了保證護理人員遇到意外事件時能夠正確處理、及時搶救,定期進行模擬情景演練,每季度進行ABCDE綜合評估、腎上腺素、緊急處置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對碘對比劑急性不良反應的應急處理能力,為患者的後續治療贏得寶貴時間。
  
  3.6 暢通急救綠色通道
  
  急性不良反應的救治需要影像科的現場搶救、急診或病房的後續治療,當患者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時,在積極現場救治的同時,早期啟動應急反應系統,如撥打院內急救電話或住院科室的電話,邊搶救患者邊迅速轉運,縮短患者獲得更專業救治的時間,穩定生命體徵,促進早期康復。
  
  綜上所述,影像科工作人員應高度重視碘對比劑的急性不良反應,嚴格管理對比劑的使用,熟悉急性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培訓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培養急救意識和降階梯思維,做好碘對比劑使用前綜合評估,重視高危因素,做好心理疏導,合理掌控對比劑用量和注射速度,嚴密觀察、早期識別,一旦發生急性不良反應,按照ABCDE-D的急救護理模式立即參與搶救,暢通急救綠色通道,保證患者安全。
  
  參考文獻
  
  [1] Qureshi N,Shah A,Eaton R,et al.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CT in nodule characterization:How we review and report[J].Cancer imaging,2016,16(1):16.
  
  [2] Egbert R,De Cecco C,Schoepf U,et al.Delayed adverse reactions to the 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 of iodinated contrast media[J].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14,203(6):1163-1170.
  
  [3] Ronco C,Stacul F,McCullough P.Subclinical acute kidney injury(AKI)due to iodine-based contrast media[J].European Radiology,2013,23(2):319-323.
  
  [4] 何平根,王廣平,崔紀民,等.18例非離子型碘對比劑不良反應分析及防治體會[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8(2):204-206.
  
  [5] 萇海華,李超乾,王威,等.初級創傷救治體系在急診科院前急救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學雜誌,2015,31(8):1378-1379.
  
  [6] 周代全.非離子型與離子型碘對比劑的臨床安全性對比研究[J].國外醫學,2000,23(3):142-145.
  
  [7] 慕朝偉,吳永建,袁晉青,等.非離子型碘造影劑的過敏樣反應[J].中國循環雜誌,2007,22(3):172-175.
  
  [8] 張振紅,解丙坤,灑盼盼,等.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病例特點和護理干預措施[J].齊魯護理雜誌,2021,27(1):77-79.
  
  [9] 劉賀萍.如何防治碘對比劑過敏樣反應[J].臨床誤診誤治,2017,10(30):123.
  
  [10] 曹建勛,姚國立,張康燕,等.20418例CT檢查非離子型碘對比劑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誌,2017,25(11):82-86.
  
  [11] 張震,張敏,劉兆娥,等.PTC「瀑布式」培訓對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綜合能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誌,2016,22(16):7-8.
  
  [12] Amiri H,Gholipour C,Mokhtarpour M,et al.Two-day primary trauma care workshop:early and late evalu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J].Europe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3,20(2):130-132.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