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新聞媒體環境下「反轉新聞」的規避研究

2023年10月16日

- txt下載

本文是一篇新聞學論文,論文從媒體本身、受眾、社會多方面原因出發,對反轉新聞進行研究,從“反轉新聞”的產生和傳播原因進行深度挖掘,引導社會合理應用反轉新聞的積極效應,做到趨利避害。論文同時也呼籲媒體、公眾、社會、技術、政府多方面合作,力求將“反轉新聞”的負面效應最小化。
第一章 反轉新聞的概念、類型及特徵
第一節 反轉新聞的概念
“反轉新聞”是在網絡迅猛發展的近幾年裡伴隨著新媒體發展而興起的一種新聞現象,目前對於它的界定,在國內並沒有一個已經統一的說法。它主要是指一個熱點新聞的出現引起龐大的輿論之後,又立刻轉變風口,之前的受害者變成加害者,而加害者轉變為受害者的徹底顛倒性情況。反轉新聞並不是近幾年才產生的,通過查詢有關文獻可以發現,早在 2006 年,國內學者王雲峰發表的文章《“愛情魔方”——反轉劇的引進與本土化策略》就第一次將“反轉劇”的概念帶到大眾視野中,當時湖南衛視從韓國引進了一檔綜藝節目,節目的內容主要是“以意想不到的反轉情況為結局”,針對這個內容王雲峰在文章中對反轉劇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究。
“反轉新聞”通常也被稱作“新聞反轉劇”、“逆轉新聞”。從本質上來講,“反轉新聞”是一種新聞傳播現象,它和其他的傳統新聞傳播的不同之處在於,其產生基於新媒體的發展、受眾的話語權的增加以及接收傳播信息方式的大幅度改變。
北京青年青年報副總編輯劉峰曾嘗試定義反轉新聞:“就是那些緊跟社會熱點、標註新聞熱詞繼而引發廣泛關注,但隨後被證實與事實主體或全貌不符,甚至與事實截然相反的新聞現象。”也就是說,“反轉新聞”有一個特點:對最初事實方向的顛覆。而且這種顛覆並沒有特定的次數,可能是一次顛覆,也可能多次顛覆;學者黃楚新、王丹將其定義為“媒體在不同的時間,關於同一個新聞事件的報道,其內容有著較大的出入,新聞報道內容向相反的方向改變,受眾的立場隨報道內容急速兩極轉變的新聞傳播現象。”
........................
第二節 反轉新聞的類型
為了保證分類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本文的分析樣本為 2016 年和 2017 年來自人民網、鳳凰網、人民日報以及新華網的年度票選,一共 20 起,非任意篩選。在分類的過程中,作者會分析每一個新聞事件的始末、傳播情況、最後真相以及新聞類型等,力求給出較為全面的研究成果。

...........................
第二章 反轉新聞產生的根源
第一節 媒體方面的原因
一、議程設置推動輿論關注
議程設置功能最早來源於美國傳播學家 M·E 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於 1972 年發表的《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媒體設置的是什麼樣的議題影響著大眾關注的事件。傳統媒體通常是指的廣播、電視、報刊等為代表的媒體,多是官方輿論的“喉舌”,在信息的傳播中發揮著輿論引導的作用;新媒體則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提出來的,它的興起基於的是網絡技術的發展,有著不一樣的傳播模式,並擁有速度快、傳播範圍廣、開放性強等特點。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都有“議程設置”的功能,媒體給受眾發布希麼樣的新聞,受眾所接觸到的就是什麼樣的新聞,儘管新媒體的信息自由度已經相對傳統媒體有所增加,但是傳統媒體在新聞報道方面依舊占據著主導地位。而有一些媒體卻為了利益參與虛構、策劃新聞,就像 2017 年“14 歲男孩被哈佛錄取”事件,最後證明只是宣傳的需要,媒體從業者的新聞素養令人擔憂。新聞從業者被稱為社會的“瞭望者”和“監督者”,如果新聞從業者都不忠誠於自己的職業道德,那麼反轉新聞的出現也就是一種必然的情況。
二、媒體過度競爭導致浮躁
隨著新聞數量爆炸式增長,媒體之間開展了一場持續性的爭奪社會“注意力”大戰。受眾每天都會被推送大量的信息,而推送這些信息的媒體為了能夠讓信息更吸引人們的眼球,會著重選擇一些有話題性有爭議性的事件,由於這些新聞事件本身極具話題性,大多反映出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因此傳播範圍廣、受眾數量大、媒體熱情高,輿論在演變過程中多呈現出高度一致性和極端變化性。
.........................
第二節 受眾方面的原因
一、刻板印象導致的情緒偏向
刻板印象本是印刷術語,指的是印刷鉛板。美國記者沃爾特·李普曼在 1922 年的著作《公共輿論》中將其引用並指出“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對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簡單化的觀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隨著對該事物的價值評價和好惡感情”,之後開始被引入了傳播學的領域,用來解釋人們對世界錯誤的觀念和偏見,是“人們對某一類人或事物產生的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刻板印象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們習慣先入為主的去認識周圍的事物,比如認為北方人高大豁達,南方人小巧儒雅;認為沿海城市發達,內部地區落後等。
網民是輿論的主體,也是現實生活中的單獨的個體,網民的網絡行為是現實生活的一種延伸,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和價值觀都會在網絡上有所呈現。而網絡環境和現實社會環境不同之處在於,它缺乏自有的管理機制,在匿名的保護下,道德體系相對比較混亂,自律的環節也出現了一定盲區,加上長期以來,媒體和人們自身認知的刻板印象,在面對新聞的時候對於價值選擇就會顯得比較草率和盲目了。
例如 2016 年的“山東辱母殺人案”,蘇銀霞在已經被抵押出去的房子裡被吳學占追債,並且受到侮辱,其兒子於歡目睹母親受辱,情急之下用水果刀將四個催債者捅傷,其中一人不治身亡,山東省聊城市中級法院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於歡無期徒刑。新聞一經爆出,引起一陣全網憤慨,人們在粗略讀了事件之後自動帶入了一個“需要幫助的母親”和一個“護母心切的兒子”的弱勢群體形象,弱勢群體自我保護卻被判無期徒刑,網友們在微博、微信四處刷屏表達抗議,認為蘇銀霞和於歡是無辜的,然而後來新的信息出現,新聞部分反轉,蘇銀霞前前後後欠債幾千萬並且拒絕還款,其老公早就欠債跑路,姐妹們也都進行著非法集資活動,都在法院的老賴名單之中。
............................
第三章 反轉新聞的影響...........................28
第一節 反轉新聞的負面影響......................28
一、 媒體公信力下降..........................28
二、公眾善意被消耗,社會冷漠感增強.............28
第四章 反轉新聞的規避措施.................31
第一節 媒體——做好把關人角色,加強監管....................31
一、加強新聞專業知識學習,提高媒介素養........................31
二、完善媒體內部管理機制......................31
第四章 反轉新聞的規避措施
第一節 媒體——做好把關人角色,加強監管
媒體在人類信息的傳播中是信息流通的重要動力,作為“把關人”,它在人們獲取信息的過程中一直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媒體被稱為社會責任的守望者和監督者。在擔負如此重大的責任下,媒體從業者的職業素養和新聞水準也就十分重要了。近年來迅速增多的反轉新聞報道毫無疑問暴露了部分網絡媒體從業者的新聞素養不達標的問題,面對新聞消息,為了時效性和話題性,搶占大眾注意力,不經核實就立刻發出,加強媒體的專業性刻不容緩。
在獲取新聞線索方面,要謹慎甄別,尤其是在網絡發達的現代,媒體從業者從網絡上
獲取的新聞線索需要仔細甄別,認真核實,避免以訛傳訛,到頭來做了反轉新聞的幫手。
在議題設置方面,媒體從業者需要擔當起社會責任,不能一味去追求點擊量和閱讀量,追求快速時效強而忽略了求證環節,尤其是一些突出了社會矛盾的事件,媒體的不負責任會導致輿論放大某些事情而忽略了另一方面。
總的來說,當媒體公正客觀,在新聞的求證和報道中不帶有猜測懷疑以及故意引導的語句,讓大眾的視野看得到全面、客觀的整個事件,便能從根源處杜絕新聞後續的反轉。
......................
結語
本文對 2016 年到 2017 年的二十個反轉新聞進行歸類分析後發現,反轉新聞產生的原因並非單方面的因素,而是多個方面共同作用的。從媒體方面來說,主要是因為媒體管理不夠規範;從受眾方面來講,主要是因為自身的素養還不夠高,信息辨別能力不強;從政府方面來講,主要是因為信息的公開透明度還不夠。
想要規避反轉新聞帶來的負面效應,必須要先弄清它的成因,然後整合多方力量,共同助力:媒體從業者要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肩負起社會責任,對報道的內容高度負責;受眾本身則要加強對信息的篩選及鑑別能力,不要只看表面就奮力參與評論,理智對待新聞事件;政府則要做好權威風向標,主動進行權威信息傳播,同時加強網絡信息規範化管理,建立公眾反饋渠道,及時解決問題。要解決它的負面效應,也要認真審視它的正面作用,有針對性地解決社會矛盾問題。
總的來說,只有媒體、社會公眾、政府多方合力,才能塑造一個完整健康的網絡傳播系統,給網絡以及現實社會的建設提供有效的助力。
參考文獻(略)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