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情感因素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

2023年10月16日 - txt下載
第一章緒論
學者之所以會把情感因素納入自己的研究視線,是由於人不僅具有難得的理性,也具有難以控制的感性,俗話說“人是有感情的”,而方方面面都與人打交道的新聞傳播,不論是人內傳播與人際傳播、群體傳播與組織傳播、或是本文所著重的大眾傳播,情感都是一個潛移默化起著巨大作用的重要因素。“新聞活動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每個社會人都需要新聞,在新聞生產、報道過程中,從當事人到記者、編輯、主播直到受眾,“情感”不可避免地從始到終存在於著新聞傳播活動。但是人類活動的情緒對個人和社會會產生兩種不同的影響力,一方面能帶來積極的推動力,令一方面會造成負面的消沉情緒。大眾傳媒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具有廣泛而強大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涉及到普遍的社會秩序和社會公共生活。”大眾傳媒的特點決定其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大眾傳媒所傳播的信息範圍廣、速度快,如果情感信息在傳播中造成負面後果,補救起來很困難,需要下大力氣,所以大眾傳媒在這方面應深思熟慮。例如不久前轟動世界的馬航客機失聯事件。
........
第二章新聞傳播和新聞情感因素
2.1客觀性的追尋與新聞作品中的情感
每個人都具有不盡相同的認知能力,因此,事實像一個無窮無盡又無解的鏈題,不同的人去認知同一件事,會產生不同的結論,不同的新聞工作者對同一個新聞事件也會有不同的解讀。客觀事實是一種發展的過程,曾經我們認為不存在的東西,比如分子,在科技的推動下出現了;曾經我們堅信不疑的觀點,比如地球是方形,隨著認識水平的提高而推翻。新聞要求用主觀(新聞工作者)來承載客觀(事實),在反映客觀的時候盡力消除主觀因素的影響。新聞業在多年新聞實踐和反思中,對客觀性有了一種共識,即沒有絕對的客觀,但在報道過程中要堅持以客觀態度反映真實情況。這是一種理念和態度,使得新聞與宣傳、爭論區分,有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標籤。客觀性出現在19世紀美國的政黨報紙“黑暗時期”之後。當便士報出現,報紙開始商業化後,新聞報道內容與“黑暗時期”有了變革,報紙從“觀點紙”轉化為“新聞紙”,“報道事實”成了報紙的主流。
2.2情感因素對新聞的意義
在新聞報道過程中,記者與新聞來源關係最為緊密,他們在釆訪過程中接受到最多的第一手資料,因此相比編輯或主播,記者能體會到最接近真實的情感,從而更有可能在採訪和寫作中產生感情上的波動。這些情感會明顯或隱蔽地表現在記者所生產的成品中,而受眾在讀到、看到或聽到這些新聞時,便會對這些情感有所反應。消息主要報道事實,評論則充滿個人情感。具有豐富情感的新聞,並非指電視上各種煽情的訪談或者以催淚為目的的節目,而應該是升華了的深度報道,解釋性報道等。它不僅講究新聞事實,又充滿了對人們生存狀況的重視,不僅關注人的精神生活,也講究道德影響。也許報道中的那一條新聞會迅速被人們忘記,但報道中所傳遞的關懷和所提倡的精神將會一直留下去。新聞從業人員應善於把握不同受眾的共同心理感受和需要。記者在採集新聞時帶著自己的理性專業素養和感性觸覺,並進一步提取出具有打動受眾的情感的新聞事件。有一些電視節目為了收視率會增加很多噱頭,比如飽受詬病的“選秀”被大家戲稱為“比慘”,而相親節目也被批過多追求外表和金錢地位。這兩類不算是新聞類,但是對情感的濫用也值得新聞從業者引以為戒,在寫新聞或電視報道時,不應該為了收視率而誇大戲劇性,不能為了讓新聞更加有吸引力而步步緊逼、窺視人物隱私。對於新聞中情感的多少,學術界要求堅持客觀性,認為情感不可過多,但在新聞實踐中,事實證明了越具有誇張情感的新聞越收歡迎,比如獵奇的、懸疑的、陰謀論的新聞。在新聞中表達充沛的情感因素是又一個“叫座不叫好”的例子。
第三章新聞傳播中情感因素使用的缺陷...25
3.1煽情........25
3.2渲染.........27
3.3獵奇........28
第四章在新聞報道中合理地運用情感因素.......33
4.1以事實為依據,不隨意煽情;以情動人,不過度渲染........33
4.2新聞工作者本身需控制好個人情緒...........34
4.3用“有溫度”的新聞溫暖人......34
結論.........36
第四章在新聞報道中合理運用情感因素

4.1以事實為依據,不隨意煽情;以情動人,不過度渲染
對渲染手法的過度使用會讓新聞變成采編人員手中的橡皮泥,想怎麼塑形都可以,同樣有損新聞客觀性。誇張的渲染會扭曲新聞事件,使其變成由主觀所營造的虛擬世界,讓人們對現實社會有不準確的理解。過度渲染會讓讀者缺少自己思考的空間,因為采編者已經提前給事件做了自己的定義,這對善於獨立思考的受眾來說,是種令人厭惡的行為。新聞人情味不是來自目不暇接的形容詞,而是表現於客觀事實之中,道理與“事實勝於雄辯”有相通之處。過度煽情和渲染都損害了新聞價值。新聞工作者必須把對發行量、收視率、點擊率的追求嚴格控制在對信息的客觀敘述中,分寸把握得好壞,應該有一個大致的標準,這個標準是既實現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又沒有異化新聞報道的使命,讓人覺得沒有喪失新聞的本性。
4.2新聞工作者本身需控制好個人情緒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認識外界事物時,同時進行著思維和情緒兩種活動,思維活動的功能是搞清楚該事物是什麼,是客觀的理性認知活動;情緒活動是一種主觀感受,是伴隨認知活動產生的情緒波動。諸如:喜歡與厭惡、緊張與輕鬆、同情與嫉妒等,情緒活動是人的本能活動,具有不可抗拒性。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情緒對思維活動的影響很大,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在許多時候更容易被情緒支配。對新聞報道來說,記者的情緒和感受常常會對新聞報道的客觀性構成威脅。《普利茲特稿卷新聞獎》一書中講了這樣一件事。
........
結論
情感因素是傳播者和受眾關係之間的催化劑,一些富有情感的語句,透露情感信息的排版、裝飾,主持人一個真實生動的表情,都能拉近二者的距離,若報紙或節目的目標受眾為市井百姓,情感因素就是一定不能缺失的要素。因為要讓人們愛看你的內容,就得走近他們,讓他們覺得這個媒體是自己人,是站在自己這一方的。加入情感因素的報道也常常會體現出其他報道所沒有的搖曳人心的作用,這一方面優勢要多使用。溝通使人進步,溝通使社會進步,各種形式的傳播連接著社會的忙碌運作,為了使社會發展能穩定而持久,傳播的渠道要通暢、內容要健康,人與人的情感交流不能中斷。通過情感的融入,有助於社會產生穩定積極的、整體向上的生活氛圍,而不是混亂迷茫、裹足不前。
.........
參考文獻(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