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短視頻情感化設計對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播探究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張翼 徐鍵
【摘要】情感設計下的短視頻符合人們的觀看需要和精神滿足,為網際網路時代短視頻的製作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李子柒的走紅,將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中的審美特徵放大,打破現代社會給人們造成的拘謹、緊張、壓抑、快速的現狀,讓人們從現實中跳脫出來,享受視頻帶給人們田園詩一般的畫面。視頻中表達出的對寧靜生活和審美的追求,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訴求,能消解內心的壓抑和焦慮感,回歸到寧靜自然的內心狀態,促進視頻中傳統藝術文化內核的不斷傳播。
【關鍵詞】情感化設計;短視頻;傳播;傳統藝術文化;李子柒
一、引言
網際網路的普及,使「媒介」一詞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智慧型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全民覆蓋,讓信息的傳播從原本的「點到面」突變為新形勢下的「爆炸式」覆蓋——一個人人皆媒介的時代已經到來。新的發展形勢,對傳播提出了時代要求。在傳播下沉到普通人中間、大眾文化不斷消解傳統文化的時候,中國傳統文化又該何去何從?應當如何完成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在新傳播形態下的傳播?這已成為需要人們深刻思考的時代問題。
二、短視頻情感設計在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所謂「情感化設計」,即通過對視頻內容及展示的策劃,實現和觀看者的情感共鳴。短視頻的情感化設計,應當滿足受眾基本的觀看需求,滿足受眾的習慣和體驗,以及滿足對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和思考。
(一)沉浸式:完成「用戶—用戶」的直觀體驗
李子柒的系列短視頻中,最吸引用戶的地方在於,其為用戶營造了觀感上的身臨其境和「這些事情很簡單,上手就能做」的感覺。比如彈棉花那一期,就給觀看者一種想去彈棉花的引導,而文房四寶那一期,通過對筆墨紙硯製作過程的描述,激發了受眾探究相關知識的訴求。通過對觀看者情緒的注意,短視頻不斷研發出新的創意模式,讓觀看者沉浸其中,獲得最直觀的體驗。而一個好的短視頻,更能夠激發觀看者的分享欲,通過「用戶—用戶」的分享路徑,將短視頻所展現的傳統文化進行廣泛傳播、互動,實現浸潤的傳播效果。
(二)碎片化:完成傳播效果的提升
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日漸碎片化。受眾接收信息的時間被割裂,造成了信息與資源的碎片化。為了使用戶能更好地接收信息,內容的生產者在生產和傳播過程中,不斷向碎片化靠攏。李子柒的系列短視頻,以時間短、內容單一為特點,每期圍繞一個主題,循序展開,讓受眾在接受上更輕鬆。碎片化的一大特點是對傳播效果的提升。「太長不閱」「太長不看」網絡語的出現及傳播,道出了網際網路傳播碎片化的本質:通過短視頻,讓更多的人隨時隨地就能夠獲取與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有關的信息,在娛樂中汲取知識,實現傳統藝術文化的新傳播。
(三)參與度:增加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能力
短視頻的沉浸式體驗完成了「用戶—用戶」的分享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用戶參與的第一個環節。與此同時,好的短視頻,能夠催生出更加完整的參與閉環,「人們熱衷於在短視頻平台發布自己『模仿熱門視頻的視頻,以期獲得粉絲獎勵或者關注」[1]。李子柒的短視頻擁有眾多粉絲,大家在觀看、點贊、評論、分享之餘,還有相關的話題進行談論,大大拓展了視頻本身所承載的內容。《抖擻傳統:短視頻與傳統文化研究報告》顯示,與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相關的線上話題和視頻,累計播放量過億的有10個,涉及戲曲、國畫、皮影等多類傳統藝術文化。[2]短視頻的重要平台抖音,曾經推出過各類的川劇變臉特效,在滿足用戶娛樂心理的同時,增強了用戶的參與度,也讓戲曲中的傳統變臉文化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而各類傳統文化話題的建立,讓受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視頻所傳遞的傳統藝術文化內核。
(四)強黏性:加強接觸傳統文化的主動性
媒介傳播的特性之一,在於加強用戶的黏性,而短視頻時代,「每一個人都可以是短視頻的內容生產發布者,信息生產和上傳更加自由化,用戶甚至可以在短視頻平台上建立自己的個性垂直領域」[3]。李子柒在2020年1月1日入選《中國婦女報》2019年度十大女性人物;2020年5月19日,李子柒當選首批「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在此之外,以央視為主的主流媒體,對李子柒做出了高度評價,認為她的短視頻講好了「中國文化」和「中國故事」。這一切的背後,是李子柒的系列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短視頻所帶來的強黏性——人們願意在看完視頻後進行思考,主動地去接觸、了解、傳播相應的傳統藝術文化。
(五)多樣性:進行傳統文化傳播方式的創新
李子柒的中國傳統文化短視頻,在多樣性及創新性上不斷打磨、發展。就新媒體內容而言,李子柒可以歸類為文化博主,也可以歸類為美食博主。而與單純的文化博主比較,李子柒的短視頻更加豐富、更加形象、更加田園化,不同於文化博主的說教,李子柒的用視頻內容潛移默化觀看者;而如果將李子柒歸類為美食博主,則更能體現其創新性:從最初的在視頻里用兩三分鐘分享一道具體菜肴的做法,到最後用一整期內容分享作物完整的生長過程和多種食用方法,這是短視頻內容的創新,完成了從短視頻到短紀錄片風格的轉變。
(六)提升傳統藝術文化發源地的知名度
李子柒及其他短視頻內容輸出者的最大作用,除了線上極為廣泛的人群覆蓋傳播,還有對所展示的傳統藝術文化發源地的線下影響。李子柒系列短視頻的拍攝地——四川綿陽,如今已經成為人們的打卡勝地。網絡時代,知名度的提升,對於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於後續的招商引資、文化保護等,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七)促進傳統藝術文化發源地的經濟發展
短視頻影響人,而人,就是地區經濟發展的根本所在。好的文化傳播方式,對於當地的經濟發展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人們通過短視頻,看到了傳統藝術文化的展現,會萌生出到現場看一看的意念。而這自然會促進當地的交通、住宿、飲食等行業的發展。與此同時,作為吸引人根本的傳統藝術文化(如變臉、京劇、二人轉、木版年畫等)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這對於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保護,有著極為深遠的有利影響。
三、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短視頻傳播的應用價值
(一)促進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回歸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信息的快速傳播,娛樂至上觀念的大肆宣揚,逐漸讓大眾文化在社會中占據主導,傳統藝術文化逐漸被遮蔽、解構。人們,特別是年輕人,不願意去了解傳統藝術文化的內核和含義。李子柒在其系列短視頻中,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讓更多的人看到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美學意義。李子柒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將傳統藝術文化的影響擴大至國內外。「李子柒沒有一個字夸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央視新聞如此評論李子柒。她將中國傳統文化以網際網路時代的新面貌帶到受眾面前,打破了年齡、學歷、地域的限制,讓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在新時代被人們用另一種方式接受。李子柒宣揚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中蘊藏的美學意義,喚醒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自信,促進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回歸,符合當下國家的文化強國戰略,也讓數以百萬計的外國人愛上了中國傳統藝術文化,讓傳統文化具備了全球化的話語和視野。
(二)符合人生存的本質性需求
馬斯洛認為,人的生存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4]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越高層次的需求將獲得更加重要的體現。而人的本質性的生存需要,除了簡單的衣食住行,還有更為重要的精神需求——審美需要、精神歸宿需求。在中國傳統的美學理念中,「恬靜、和諧、悠然、無拘、古樸的審美韻味,體現了傳統藝術文化的符號特徵」[5]。而李子柒的系列短視頻,將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中的這一審美特徵加以放大,打破了現代社會給人們造成的拘謹、緊張、壓抑、快速的現狀,讓人們從現實中跳脫出來,享受視頻帶給人們的田園詩一般的畫面。這些視頻中表達出的對寧靜生活和審美的追求,符合人們的主觀心理意識,讓人們打破金錢、競爭、焦慮的現實環境,消解內心的壓抑和焦慮感,回歸到寧靜自然的內心狀態。李子柒的系列視頻,無一不貫徹其對美的追求,在滿足人們本質性的審美活動之外,使粉絲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國優秀傳統藝術文化的薰陶和改變。
(三)提升受眾的新鮮感
人是追求新鮮的動物。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的傳播形式和內容層出不窮,人們的審美觀感也逐漸提升,新鮮感的閾值被極大提高。傳統的視頻方式已經很難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李子柒的視頻從2017年開始,經歷了不斷的創新變化,形成了「田園詩的整體形象設計」「技能點加滿的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化分型運營的程式化設計」等不斷變化、創新的點。與此同時,視頻的拍攝手法、道具運用、服飾等細微處,都隨著時間而有不同的改變。觀看李子柒的不同視頻,受眾看到的都是一個個不一樣的李子柒,在延續傳統藝術文化內核的前提下,不斷地打磨細節,增加觀眾的新鮮感,不斷地刺激觀眾「觀看— 分享」的循環,讓觀眾對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有越來越深的了解、認識,是李子柒系列短視頻的重要功用之一。
(四)豐富傳統藝術文化的內涵
袁濟喜在《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特質及創新性發展》一文中指出:「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世俗文化,以樂天知命、生生不息作為自己的人生信念,對於生活的執著與熱愛,凝聚成中國文化藝術的基本價值觀念。」[6]李子柒的系列短視頻,將傳統藝術文化的內涵豐富化、現代化,更加符合網際網路時代的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審美需求。在短視頻中,李子柒通過工匠活動來揭示傳統藝術文化的特點,營造出一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傳統理念,並與網際網路時代的「共享」觀念不謀而合。短視頻表達了「傳統藝術精神是從人的自由自在的勞動與創造中產生的,是人生自由的彰顯」[7]。李子柒短視頻將傳統藝術文化中所包含的自由自在、自力更生等理念,同網際網路時代包容、分享、平等加以融合,「由自然之道通向自由精神」[8],將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內核不斷地深化豐富。
(五)增進互動性,強化傳播效果
李子柒的短視頻從一開始,就是奔著強化傳播效果而來的。從個人拍攝轉為專業團隊拍攝之後,李子柒的視頻內容所呈現的往往是「觀眾所想看的」,視頻將觀眾內心對於傳統藝術文化的想像具象化、畫面化,再展現給觀眾。於是受眾內心的弦被撥動了,隨之而來的是自發的互動性,傳播效果增強了。而作為受眾,因為看到了內心所渴求的內容,會印象深刻,潛移默化中接受了李子柒短視頻中所傳遞的積極向上的精神內核,實現了互動性和傳播效果的雙贏。
李子柒的傳播輸出渠道,在注重內容的同時,實現了社交平台的全覆蓋——抖音、微博、小紅書……並且根據不同的平台特性,對發布內容進行針對性的優化剪輯。李子柒靈活運用新媒體的特點,多點聯動、全覆蓋分發,最大限度地實現傳播,完成其以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為核心的文化輸出。
四、結語:傳統藝術文化傳播的新思考
李子柒走紅的背後,有得天獨厚的時代因素。但是歸根結底,在於其視頻中所展現的傳統藝術文化的精神內核。李子柒用情感化設計的短視頻形式,向傳統藝術文化中注入積極向上的精神,讓人們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受到傳統精神的薰陶。而傳統精神經過李子柒視頻的解構和重構,更加符合網際網路話語下的時代訴求。在她的視頻中,美是貫穿始終的,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和諧的家庭關係與鄰里關係,對於主流價值觀的宣傳和中國形象的樹立都有重要的助力。
調查發現,「大多數網民沉浸於流行文化和消費文化,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呈現出相對缺場的現象」[9],而李子柒等短視頻博主,讓中國傳統藝術文化藉助新的形式,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讓人們「愛看、想看、願意看」,在看的同時,也願意去接受、踐行其中的價值觀。這是李子柒的短視頻中,通過情感化設計讓受眾感同身受,實現傳統藝術文化的新時代傳播。但與此同時也要看到,「傳統文化的傳播娛樂化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包含了很多因素,這些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傳統文化傳播娛樂化建構的最終成功是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娛樂化建構過程中應嚴格遵循這些原則方法」[10]。
「傳統文化發展到今天,需要適應變化了的媒體環境和傳播環境,需要作內容與形式上的變革與轉換,需要形式上的時尚流行,更需要內容上的唯美動心」[11]。這個時代需要李子柒們、需要更多符合人們觀看審美的新的傳播形式,去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藝術文化,共同構建文化大國、文化強國。
參考文獻:
[1]許竹.移動短視頻的傳播結構、特徵與價值[J].新聞愛好者,2019(12):30.
[2]武漢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位元組跳動.抖擻傳統:短視頻與傳統文化研究報告[R].北京:位元組跳動平台責任研究中心,2019.
[3]許竹.移動短視頻的傳播結構、特徵與價值[J].新聞愛好者,2019(12):31.
[4]亞伯拉罕·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許金聲,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48.
[5]李昕.「日常生活」離「現實」有多遠?——李子柒短視頻中的田園幻象[J].天府新論,2020(3):134-141.
[6]袁濟喜.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特質及創新性發展[J].中國文藝評論,2020(7):15-25.
[7]袁濟喜.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特質及創新性發展[J].中國文藝評論,2020(7):15-25.
[8]袁濟喜.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特質及創新性發展[J].中國文藝評論,2020(7):15-25.
[9]張蕾.青年網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探析[J].新聞愛好者,2019(10):93.
[10]黃小琴,黃南南.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娛樂化策略分析[J].新聞愛好者,2011(7):99.
[11]汪振軍,喬小納.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傳播的價值迷失與精神重構[J].新聞愛好者,2015(11):35.
(張翼為鄭州大學講師;徐鍵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編校:董方曉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