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查理大帝傳》.txt

2023年10月05日

  1/5  下一頁 txt下載

本书来自www.abada.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abada.cn
《查理大帝传》 艾因哈德著 A.J.格兰特英译 戚国淦译
简介
【作 者】(法)艾因哈德著 (英)A.J.格兰特英译 戚国淦译
【丛书名】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形态项】 113 ; 20cm
【读秀号】000000558939
【出版项】 商务印书馆 , 1979
【ISBN号】 7-100-02032-8 / K835.657
【原书定价】 5.60元 网上购买
【主题词】查理(学科: 传记)皇帝(学科: 传记 地点: 法国)
中译者序言
查理大帝(公元768—814年在位)一称查理曼,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有名人物,是法兰克国家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代君王。查理生活的年代,是西欧封建化过程急剧进行的时刻。他的全部政策代表了新兴的封建主阶级的利益。他统治的四十六年间,曾进行过五十多次战争,建立起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并为自己加上了“罗马人皇帝”的皇冕。连绵不断的战争使法兰克封建主掠夺到大量的土地和农奴,同时也使法兰克自由农民贫困破产,遭受奴役。就是在查理统治期间,法兰克封建制度终于树立起来。恩格斯指出:“在占领高卢时构成了全部法兰克人中的普通的自由人等级消灭了,人民分裂为大土地占有主、臣仆和农奴,——这就是查理为取得他的新罗马帝国所付出的代价。随着普通的自由人的消灭,旧的军事制度瓦解了,随着两者的消灭,王权也崩溃了。查理把他自身统治的唯一基础破坏了。他还能勉强支撑下去;可是一到了他的后继者们的手里,实际上由他亲手造成的东西,却明显地暴露出来了。”①这是对于查理的全部事业最为精辟透彻的评价,它戳穿了一千年来封建和资产阶级历史家为了替查理歌功颂德而编造的一切神话。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563页。
本书包括两种查理的传记。一种为艾因哈德所撰,另一种为圣高尔修道院某佚名僧侣所撰。两种传记均撰写于九世纪,是关于查理大帝的最早的史料。
艾因哈德约在公元770年出生于法兰克国家东部美因河下游地方一个有地位的封建主家庭里,779年后被送进富尔达修道院受教育。由于艾因哈德学习出色,才智过人,在他刚过二十岁的时候被这个修道院的院长鲍古尔富斯推荐到查理的宫廷去供职。此时,查理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的统治者。他从欧洲各地延揽了一批知名当世的学者到宫廷来,讲求学问,兴办学校,其中最著名的人士是来自不列颠的阿尔昆。查理这种附庸风雅的举动曾获得资产阶级历史家的大声喝采,被誉为“加洛林文艺复兴”。年轻的艾因哈德跻身于这个文学侍从的小团体,有机会博览群书,接触名家,并直接受到阿尔昆的教益,学识日益精进,成为这一“复兴”的后起之秀。
艾因哈德深受查理的宠信,也尽力为之效劳。他曾几次啣查理之命出使国外。但他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呆在查理身边,掌管秘书,参预机要。查理死后,他继续留在其子虔诚者路易的宫廷,恩宠不衰。他曾破例地同时兼领过几个修道院的院长职务,这原是教会宗规所不容许的事情。这时的查理帝国已随着地方封建势力的加强而走向解体。路易同他的儿子们父子兄弟之间战争频仍,宫廷里的阴谋事件也一再发生。艾因哈德决计离开这个政治斗争的漩涡,从830年起隐居于塞利根施塔特的一座修道院,直到840年3月14日去世。
艾因哈德流传下来五种著作,其中以《查理大帝传》最有价值。这部著作写于他住在塞利根施塔特的期间。加洛林时代的文风专以摹仿古典作家为能事,艾因哈德撰写《查理大帝传》也是以苏埃托尼乌斯的《十二凯撒传》为蓝本的。
苏埃托尼乌斯是公元二世纪的罗马史学家。《十二凯撒传》是一部关于共和国末期和帝国初期罗马统治者的传记,记述从尤利乌斯·凯撒到多米提亚努斯十二个统治者的事迹。苏埃托尼乌斯曾供职罗马宫廷,接触过官方文书档案,因之他这本传记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材料。但是书中同时也存在不少缺点,例如只着眼于皇帝个人行事的记载而忽略了对时代背景的叙述,为了追求趣味化而对元首的轶闻、宫闱的秘史作了过分的渲染等等。这就使得这本传记比起同时代的塔西佗的著作来,在史料价值方面不能不居于次要地位。
《剑桥中世纪史》认为艾因哈德对于苏埃托尼乌斯的《十二凯撒传》,是从全貌乃至细节的全面模仿①。这种模仿为《查理大帝传》带来深刻的影响。在早期中世纪,教会垄断了历史的编纂工作。历史著作充斥着宗教迷信,成为天主教神学的仆从。这种现象,甚至连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史》和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这类史学名著也在所不免。艾因哈德撰写本书时,刻意摹仿古典著作,摆脱这种风气的影响,为查理的一生写成比较真实的记录,这是苏埃托尼乌斯给他影响的好的方面。但在另一方面,他也因袭了苏埃托尼乌斯只写传记主人翁而略去时代背景的笔法,在书中除了记述查理的对外战绩和宫廷生活外,对于这一时期法兰克国家国内外其他方面的情况几乎只字不提。另外,他又极力仿效古典作品通常采用的短小篇幅,“把这项工作压缩在最低的可能限度以内。”(见书中原作者自序。)结果使得许许多多他所熟悉的重要材料都被舍弃,而这本本来可以写成洋洋巨著的作品,竟被压缩到两三万字,以致这半个世纪充满动荡和冲突的热闹场面,只剩下一些稀疏的线条留给后人,这是十分可惜的。
①见《剑桥中世纪史》,1957年版,第2卷,第626页。
《查理大帝传》写成后,获得很高声誉。同时代人瓦拉夫里德·斯特拉博称赞它“提供了丝毫不假的真情实况”。(见本书瓦拉夫里德序言。)另外也有人夸奖它的优雅文笔。直逼古典作家。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手抄本,多达六十部,其传诵一时可以概见。
关于本书的评价,诚如艾因哈德本人在自序中所说那样:“我认为没有人能够比我更真实地记述这些事情,而且我也不能肯定有没有别人会写出它们。”无论是同时代或者稍稍晚出的编年史籍与它相比,都可以说是无出其右的。尽管本书对于查理的论述有许多溢美的地方,对于史迹的记载也间有失实之处,但它仍不失为这一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史料。
另一部查理传记的作者是圣高尔修道院的一个僧侣,已佚其名,有人认为其人是诺特克,有人则不承认,今天已无从判断。①至于撰写时间,书中却有线索可寻。据作者透露,这本传记是查理大帝的曾孙胖子查理在圣高尔修道院作短暂逗留时嘱咐他编写的。胖子查理前往圣高尔修道院的时间为883年,可知这本传记当在此时写成。本书流传至今已残缺不全,前面原有一篇序言,业已散佚;书的末尾也欠完整,作者在第二卷第十六节中曾表示要在写完查理的武功之后再写一些他的生活习惯和平日言谈,如果这些内容曾经单作一卷写出的话,今天也告阙如了。
①诺特克据《大英百科全书》载为瑞士北部人,生卒年代约为公元840至913年,曾在圣高尔修道院所设学校执教多年。诺特克素患口吃,有人就根据这本传记中作者自称口吃,断定为诺特克所撰。例如《剑桥中世纪史》称这本传记为“口吃者诺特克的有趣的小书”(见该书第2卷第625页)。另外有人则认为单凭口吃一词,不足为据。例如传记的英译者A.J.格兰特认为这只是一种通常作譬喻用的自谦之词,不应就字面意义去理解。
查理大帝死去半个世纪以后,有关他的种种传说,先是在西法兰克,后是在东法兰克广泛流传开来。传说越来越多,查理这个人物也越来越神圣化,一些虚构的武功和捏造的神话,归到他的身上;一些诸如“萨克森人的使徒”、“耶路撒冷圣城的保卫者”之类的神圣光轮,加在他的头上,等到十二世纪,查理便完全变成一个圣徒。
圣高尔修道院僧侣撰写这本传记,正是这类传说开始流传的时候。作者宣称他的材料根据来源有三,见于书中的则只有两个。其一是阿达尔贝尔特,他隶属于查理大帝的皇后希尔迪加尔德的兄弟克罗尔德部下,曾跟随查理对匈奴人、萨克森人、斯拉夫人作过战。另一是阿达尔贝尔特之子韦林贝尔特,他是同作者一起在圣高尔修道院修道的一个僧侣。第三个来源为何,不得而知。就前面这两个人而言,关于查理是可能提供大量珍贵材料的。但是传记作者基于其基督教会的神学观点,似乎对于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道听途说更有兴趣。他以更多的篇幅载录了这种荒诞不经的故事,致使他这本著作完全成了一本稗官野史,人们只有在拨开弥漫书中的浓云迷雾以后,才能发现若干有用的材料。
但是也须指出,圣高尔修道院僧侣撰写此书,采摭了许多民间传说,因之在内容上与艾因哈德有所不同。他所叙述的范围不限于阿亨宫廷,而稍稍地接触到宫廷以外的世界,所记载的人物也非集中于查理一人,而是涉及到其他某些社会阶层,因之书中所展示的画面,要比艾因哈德的记述宽阔一些。他描绘了处于人身依附地位的匠人遭受的奴役折磨,教俗封建主生活的骄奢淫佚,高级教士的愚昧粗鄙等等;也记载了查理生前和身后在宫廷内部酝酿的一次又一次的政变阴谋。这些都是九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的如实写照。把两部著作合在一起,可以为查理大帝近半个世纪的统治提供一个粗略的轮廓。《剑桥中世纪史》也指出,“由于艾因哈德,也由于圣高尔修道院僧侣脍炙人口的故事,查理的整个形象被刻划得十分有血有肉,非常清晰地摆在我们眼前。”①
①《剑桥中世纪史》,第2卷,第627页。
艾因哈德和圣高尔修道院僧侣的原著用拉丁文写成。本书系据英国A.J.格兰特教授的英译本《查理曼的早期传记》(伦敦查托和温德斯公司1922年版)译出。英译本原有序言,今略去;原来的注释较繁,现只选译其中一部分,另外由中译者补注了一些,注释后面分别缀以英译者和中译者字样。限于水平,书中可能有不少错误,希读者指正。
《查理大帝传》
艾因哈德著 A.J.格兰特英译 戚国淦译
瓦拉夫里德的序言①
①瓦拉夫里德·斯特拉博在公元842至849年间任法兰克某修道院院长。——英译者(其人与艾因哈德相识,为他写这篇序言。——译者)
如所周知,下面关于最光荣的查理皇帝的行述,是由艾因哈德撰写的。艾因哈德在当时所有的宫廷官员中间享有最高的声誉,这不仅由于他的学识渊博,也由于他的品德超群;而且,由于他对于所描述的全部事件,几乎都亲临其境,因之他的叙述在最严格的准确性方面更为见长。
他出生于法兰克东部叫做莫因格维的地方,少年时代在富尔达修道院内殉教者圣旁尼法斯的学校里受到最初的训练。他之所以被修道院院长鲍古尔富斯从这里送到查理的宫廷,与其说是出于门第优越,毋宁说是由于他的才智非凡,这种才智即使在当时就已显示了他日后如此驰名的学识的光明前景。当时,查理比所有的君王都远为殷切地搜罗博学之士,给予他们的待遇如此之优隆,以便他们得以从容舒适地探求哲理。因此之故,他在上帝的帮助下,使得他那个在上帝付托他时尚是愚闇、甚或是全然蒙昧(如果我可以使用这种词句的话)的国家,由于这种一向不为我们的野蛮状态所了解的崭新的学问而光辉四射。可是现在,人们的兴趣又一次地转向相反的方向,学识的光辉不那么为人们所爱惜,而在大多数人中间正在熄灭。
因此,这位藐小的人——因为他身材中等——由于他的知识和高尚品格而在热爱学识的查理的宫廷中获得如此之多的荣誉,以致那位最有力量、最为聪睿的国王陛下在他当时所有的大臣中间难得找到一个使他更乐于一同商量私事的人。的确,他配得上这种恩遇,因为,不仅在查理的时代,而且更为显著地在路易皇帝的统治下,①当法兰克人的国家由于多种多样的骚乱而动摇,并且在有些部分濒于毁灭的时候,他是如此令人惊异而又幸运地权宜行事,而且在上帝的庇祐下,能够这样地省察自身,因之他明智的盛名,虽有多人嫉妒和多人揶揄,却不曾非时地从他身上消失,也不曾置他于不可挽救的危难之中。
①路易为查理之子,绰号虔诚者。在他继其父为皇帝期间(814—840年在位),帝国开始分裂。——译者
我之所以谈到这些,为的是使所有的人可以阅读他的作品而不致有所怀疑,另外也可以了解,在他对他的伟大首领备致颂扬的同时,也为好奇的读者提供了丝毫不假的真情实况。
我,斯特拉博,插入了一些根据个人意见认为适当的标题和装饰,以便有人在需索某点的时候,可以更方便地找到他所需要的东西。
《查理大帝传》
艾因哈德著 A.J.格兰特英译 戚国淦译
艾因哈德自序
当我已经决心要把我的那位已故的伟大而又堪称光荣的君王和恩主的生活、言谈以及大量行事记述下来的时候,我把这项工作压缩在最低的可能限度以内。我的目的是一方面把我所能获知的每件事情都写进去;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把每件新事情写成长得使人厌倦,因而得罪那些爱挑剔的人。总之,我已经极力要使这本新书不致触犯那些就连学识丰富、雄辩滔滔的人士所写的古代著作都看不起的人。
我不怀疑,有许多有学问、有闲暇的人,他们觉得一定不能完全忽视今天的生活,不应该把我们这个时代的活动当作完全不值得记述的事情,使之泯没无闻,被人遗忘;因此,他们是如此地喜爱声誉,乃至尽管拙于笔墨,他们也情愿把别人的伟大的事迹笔之于书,而不愿意无所著述,让他们的姓名、声望从人们的记忆里消逝。但是,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不应该罢手不写这本书。由于我曾亲身参与这些事件,身临其境,目睹其事,因此我认为没有人能够比我更真实地记述这些事情,而且我也不能肯定有没有别人会写出它们。因此我想,与其让这个当代最崇高、最伟大的国王的生平事迹,和他那后人难以效法的赫赫功业因湮没而消失,倒不如象别人那样,把故事记录下来,垂诸后世。
我还有另外一个理由——我想这并不是个愚蠢的理由,甚至单凭这个理由就足以让我动笔,——那就是我所受到的养育之恩以及我跟国王本人和他的孩子们的友谊,这种友谊自从我在宫廷里居住的时候起,一直没有间断。由于在这种情况下他使我同他如此投合,使我在他的生前和死后感戴不已,如果我把他所赐给我的一切恩惠忘掉,如果我使这样恩遇我的人的丰功伟绩湮没无闻,如果我容许让他的生平不见著录,不受颂扬,就象他没有存在过一样,——实际上他的生平不仅值得以我那拙劣贫乏而又渺乎其微的才能来记载,而且值得用西塞罗①的全部雄辩才华来记载——那么说我忘恩负义,在我是罪有应得的。
①西塞罗(公元前106—43年)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作家,精于哲学、文学、修辞、法学等。他的拉丁文风在中世纪有很大的影响。——译者
因此这里你得到了一本载录那位伟大而光荣的人物之生平的书。除去他的事业以外,不会再有什么可以使你惊奇或景慕的了;诚然,倘或有之,那就是,我是一个异族人,并不怎么通晓罗马语言,②而竟然妄想可以通畅无疵地运用拉丁文字,甚且狂妄自大到连西塞罗的名言都敢于轻视。西塞罗在《图斯库兰论文集》③第一卷里,在谈到拉丁作家的时候说过:“如果一个人既不会很好地组织他的思想,也不会通顺地把思想写下来,又不能给读者提供任何乐趣,而竟把他的思想写在纸上,那么他就是在轻率地滥用他的闲暇和他的纸张。”假如我不是被一种想法所鼓励的话,这位大演说家的话也许会使我搁笔不写。可是我觉得我应该甘冒世人之指责,应该让我的拙劣的才能甘蹈写作之艰险,而不应该吝惜我的声名,使这位伟大人物的遗念被人忘掉。
②艾因哈德对于拉丁文极为精通,这里只是谦词。——英译者
③《图斯库兰论文集》是西塞罗的哲学著作,于公元前46年写于他的图斯库兰别墅。——译者
《查理大帝传》
艾因哈德著 A.J.格兰特英译 戚国淦译
传记的引言
一 据推算,法兰克人一向从中选举国王的墨洛温世系一直延续到希尔德里克①国王的时候。根据罗马教皇斯蒂芬②的命令,希尔德里克被废黜王位,举行了削发仪式,送到修道院里去。虽然可以认为这个王室是以他告终的,但是它久已失去了一切权力,除了国王的空洞称号以外,什么都没有了,因为国家的财富和权力都入于宫廷长官——宫相③——之手,由他们操纵全权。国王是满足于他的空洞称号的。他披着长发,垂着长须,惯于坐在宝座上面,扮演着统治者的角色,他倾听来自任何地方的使节的陈词,在他们离去的时候,向他们说一说别人教给他或者命令他回答的辞句,好象是出于自己的意旨似的。这就是他所执行的唯一职务,因为除了空洞的称号,除了宫相凭自己的高兴许给他的不可靠的生活费以外,他自己只有一处收入很微薄的庄园,此外一无所有。他在这块土地上拥有邸宅,从这块土地上征调为数寥寥无几的仆役做必要的事务,替他装点威仪。无论到什么地方去,他都乘坐一辆车子,车子由两只牛拉着,一个牧人赶着,颇具乡村风味。他通常就是这样到王宫或民众大会①去的,也是这样回家的。民众大会每年举行一次,讨论国家大事。但是宫相管理着国家的政事和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
①此处系指墨洛温王朝之希尔德里克三世。他在751年为矮子丕平所废,墨洛温王朝遂终。——英译者
②艾因哈德此处有误。当时任教皇的是扎卡里亚斯(741—752年在位),而非斯蒂芬二世(752—757年在位)。——英译者
③宫相起初是王宫的总管,管理宫廷庶务和服务人员。七世纪时,地位日高,军政大权均归其掌握。——译者
①民众大会是日耳曼人军事民主制度的机构。法兰克人的国家出现以后,民众大会的旧习仍然保存,每年举行一次,即所谓“三月校场”,但已失去原来的政治意义。——译者
二 希尔德里克被废黜的时候,查理国王的父亲丕平②正在担任宫相职务,这俨然是按世袭的权利,因为丕平的父亲查理③(他曾经打倒了全法兰克境内的争权夺利的僭主,曾经在两次战役中——一次在普瓦提埃城附近的阿奎丹;一次在比拉河上,纳尔榜城附近——大败企图征服高卢的萨拉森人,迫使他们退回西班牙)曾经显赫地执掌过同一职务,这是他从其父丕平④那里继承过来的。除了门第显赫、家资富有的人以外,人们是不轻易给予这种荣誉的。
②此处指矮子丕平,他于741—751年任宫相,751年废希尔德里克自立,是为加洛林王朝之始。——译者
③此处指查理·马特,他于715—741年任宫相。他以732年普瓦提埃之役战败阿拉伯人享名,从而获得“马特”(意为锤子)的称号。——译者
④此处指的是赫里斯塔尔的丕平,他于687年成为全法兰克的唯一的宫相(至714年)。——译者
这个职位由丕平的父亲和祖父传给丕平(查理国王的父亲)和他的兄弟卡洛曼。他和他的兄弟卡洛曼共同执掌了几年这个职务,非常和谐,名义上仍旧听命于上述的希尔德里克国王。可是后来他的兄弟卡洛曼不知为了什么缘故,也许是激于对忏悔祈祷生活的喜爱,放弃了辛劳的世俗的王国的掌管,退居罗马,以求宁谧。他在那里更易服装,进入索拉克特山上邻近圣西尔维斯特教堂的一座修道院当了僧侣,和一些与他抱有同样目的、前来和他一起生活的僧侣安享了几年他所期望的清静生活。但是由于许多法兰克贵族为了履行誓言而巡礼罗马,对这位过去的主人又不肯过门不入,因之经常的拜访扰乱了他殷切期望的宁静,于是他不得不更换寓所。他鉴于拜访者的众多与他的志愿相违背,因而离开索拉克特山,退居于萨姆尼乌姆省境内位于卡西诺山古堡遗址上的圣本笃修道院。在这里,他把尘世的余生献给了宗教修行。
三 但是丕平借助于罗马教皇的力量由宫相成为国王以后,就独自统治法兰克达十五年之久,甚至还要长些。①他曾经对阿奎丹的公爵魏法尔连续打过九年阿奎丹战役,战争结束以后因水肿病死在巴黎,留下查理和卡洛曼两个儿子。由于天意,他们承继了国家。法兰克人召开了一次庄严的民众大会,选举他们两人做国王,附带条件是:他们应该平分全部国土,而查理应该专门管理他的父亲丕平所掌握的地方;同时卡洛曼则得到他们的伯父卡洛曼所曾经统治过的地方。他们接受这些条件,分别得到分给自己的一份国土。②两兄弟之间保持了和谐,虽然不无困难,因为卡洛曼的许多党羽力图破坏他们的联盟,有的甚至希望他们进行战争。但是事实的进程证明,对于查理的危险只不过是一种虚幻,并未见诸事实。因为在卡洛曼死后,他的妻子偕同她的儿子们和一些贵族首脑逃往意大利,而且毫无明显的道理,竟越过了她的夫兄,而把她自己和她的儿子置于伦巴德人的国王德西德里乌斯的保护之下。卡洛曼在和查理共同治理国家两年①以后,因病身死。查理在卡洛曼死后,经全体法兰克人同意,被拥戴为唯一的国王。
①丕平在位时间实际为十七年,由751至768年。——英译者
②查理获得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的大部分,以及卢瓦尔和加龙两河之间的地方。卡洛曼获得勃艮第、普罗旺斯、阿尔萨斯、阿勒曼尼亚和阿奎丹的东南部分。——英译者
①卡洛曼死于771年,故两弟兄的共治应为二年。——英译者
四 任何有关他的出生、②幼年时代,甚至少年时代的事,由我来谈都会是可笑的,因为我找不到任何有关这方面的记载,而可以自称对这些事情有亲身了解的人,也没有一个仍然活着。因此我决定不在不知道的问题上费时间,而直接去描述他的行为、习惯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我将先写他在国内和国外的业绩,然后写他的习惯和兴趣,最后写国家的行政管理和他的统治的结束,凡是需要或值得记载的事情,一概不予省略。
②关于查理的生年,有742年,743年,744年,747年等几种说法。——英译者
《查理大帝传》
艾因哈德著 A.J.格兰特英译 戚国淦译
第一部分 他在国内外的事业
五 在查理所从事的历次战争中,由他父亲所发动,但是他父亲并未将之结束的阿奎丹战争是他进行的头一仗,因为这场战争看来是易于获胜的。那时候他的兄弟还活着,查理请他协助。虽然他的兄弟没有能够按照诺言提供援助,查理还是以最大的精力进行他所从事的事业,在他所努力争取的目的完全达到以前,他怀着不屈不挠的毅力,既不间断,也不松懈。魏法尔死后,胡诺尔德①想占领阿奎丹,重新挑起几乎已经结束了的战争。查理迫使胡诺尔德放弃阿奎丹,撤退到加斯康尼。他甚至连加斯康尼也不许他停留。他渡过加龙河,派使臣到加斯康尼人的公爵卢普斯那里去,命令他把逃亡者交出来,并且威胁他立刻照办,否则就要开战。卢普斯做得更明智,他不但交出了胡诺尔德,而且连他本人和他所管辖的省份也都归附于查理的统治之下。②
①胡诺尔德为魏法尔之父,曾长期出家为修道僧,其子死后还俗,企图重振其阿奎丹之家业,与查理作战。——英译者
②769年。——译者
六 当阿奎丹纠纷解决,战争结束以后,当他在国内的共治者也撒手人世以后,他被罗马城主教哈德良的恳请和祈求所感动,进攻伦巴德人去了。①他的父亲也曾应教皇斯蒂芬的请求,进行过这方面的战争。②那时条件十分困难,因为有一些他经常谘询的法兰克首脑人物极力反对他的意图,他们竟至公然宣称要撇下国王转回家去。但是这一次查理同海斯图尔夫国王③作战,很快地就使战争结束了。因为,虽然查理抱着和他的父亲类似的,甚至是相同的理由去作战,他却以大不相同的精力把战争进行到底,并获得完全不同的战果。当年,丕平在把帕维亚围困了几天之后,就迫使海斯图尔夫国王交纳人质,归还从罗马人手里抢去的城镇和堡垒,并且作出一项郑重的诺言:他不再企图取回他所交出来的一切东西。可是查理国王一旦开始作战,他就不曾罢手,直到经过长期围困,使得德西德里乌斯国王力量枯竭,向他投降;直到他那个众望所归的儿子阿达尔吉斯被迫不仅从本国,而且从意大利逃走;直到他使罗马人收回被劫夺的一切;直到他击溃了正图谋起事的弗里乌利公国长官赫鲁奥德高苏斯;最后,直到他把整个意大利置于自己的统治下,让他的儿子丕平④做了所征服领土的国王为止。如果不是因为我目前的写作乃是为了描写查理的生活情况,而不是编录他所进行的战争中的事件的话,那我一定会在这里描绘一下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困难,刻划一下法兰克人穿过那杳无人迹的山脊、高耸入云的岩石、峻嶒尖削的崖壁的巨大困境了。这场战争的总的结局是意大利的征服,德西德里乌斯国王的流放和终生放逐,他的儿子阿达尔吉斯的被逐出意大利,权力从伦巴德人国王的手里被夺回,并交还罗马教会的主宰哈德良。
①773—774年。——译者
②丕平进攻伦巴德人凡两次,时为754和756年。——译者
③海斯图尔夫已于756年死去,此时查理的对手是德西德里乌斯。——译者
④查理的次子,皇后希尔迪加尔德所生,于810年先查理而死。见本书第18、19节。——译者
七 这场战争结束以后,沉寂一时的萨克森战争①重新爆发了。没有一次战争比萨克森战争更持久、更残酷,没有一次战争需要法兰克人付出更大的力量。因为萨克森人同住在日耳曼地方的大多数种族一样,生性凶暴,崇信鬼神,敌视我们的宗教,他们并不认为破坏和违犯上帝的法和人的法律是一种耻辱。另外也有一些原因可以随时引起骚乱。因为除了在少数地方有茂密森林和绵亘山脉阻隔,明确地划分了疆界以外,双方的领土差不多处处都在空旷的平原上毗连;每一边都经常发生杀害、抢劫、放火的事件。法兰克人被这些事情激怒了,他们竟至认为不能再满足于报复,而应该向他们公开宣战。
①萨克森战争在查理所进行的全部战争中占首要地位。由于萨克森人坚决抵抗,使法兰克人耗费了极大的力量。战争旷日持久,延续三十余年(772至804年)。——译者
于是战争开始,一直延续了三十年,双方交战至为激烈,但是萨克森人的损失比法兰克人为重。假如不是萨克森人背信弃义,战争或许结束得早一些。不知道有多少次他们承认自己失败,向查理国王恳求归降,不知道有多少次他们答应遵从他的命令,马上交出了应交的人质,接纳了派去的使臣。有时候他们是这样地畏怯和慑服,乃至答应放弃崇拜魔鬼,愿意信奉基督教。但是他们虽然有时候打算听从他的命令,却总是急于破坏诺言。因此没有法子知道他们究竟会这样做,还是会那样做,因为战争开始以来,他们几乎没有一年不是又作许诺又背约食言的。
但是国王高度的勇敢和坚定的意志不会为顺境和逆境动摇,不会被他们的反复无常制服,不会使他迫于疲惫而中止他的事业。他从来不允许这类冒犯的人不受惩罚。他或者是亲自率领一支军队,或者是派遣伯爵率领,去惩戒他们的背信弃义,并加以适当的处罚。因此最后当所有曾经抵抗过的人都被打败,并且归他统治的时候,他把易北河两岸的一万居民,连同他们的妻子和儿女,分成多批,移殖到日耳曼和高卢各处。这场延续这么多年的战争最后以萨克森人接受国王提出的条件而结束:他们应该放弃崇奉魔鬼,抛弃本族的宗教仪式,接受基督教的圣礼,同法兰克人融合为一个民族。
八 虽然这场战争延续了这么多年,他亲自同敌人交战不过两次——一次是在德特莫尔德地方的奥斯宁山附近;另一次是在哈萨河畔,①——这两次战役发生在同一个月内,其间只隔数天。敌人在这两场战役里被打得大败慑服,以至他们后来再也不敢向国王挑战,而且除非在有利地形的掩护下,也不敢抵抗他的攻击了。
①在奥斯纳布吕克附近。——英译者
在这次战争里,法兰克人和萨克森人双方都有许多出身高贵和职位显要的人阵亡,但是战争终于在第三十三年停止了。当时在世界各地所爆发的反对法兰克人的战争是这样频繁,这样严重,而国王又以这样的技巧来指挥作战,以致观察家有理由怀疑究竟是他的不畏艰辛,还是他的鸿运更值得令人钦羡。意大利战争比萨克森战争早两年即行开始,虽然战事从未间断,但是他在世界任何地方的事业却没有因而中辍,而且无论在哪一次战争里,尽管条件艰苦,也从未订过停战协定。因为这位国王,这位在当时统治世界各国的诸王中最英明、最高尚的国王,从不因为所需要付出的辛劳而拒绝承担或从事任何事业,也从不因为害怕危险而退缩。他了解他所承担或完成的每一件工作的真实性质,因此,他从来不因为失利而受到挫折,也从来不因为侥幸走运而迷失方向。
九 在对萨克森人的战争经常地、几乎不间断地进行着的时候,他把卫戍部队布置在边境的适当地点,率领一支他所能召集的最庞大的远征军去进攻西班牙。这次袭击①他跨过比利牛斯山,接受了他所进攻的城镇和要塞的投降,领着军队平安无损地回来了。其间只有一次失利,这是在归途中,通过比利牛斯山隘口的时候,由于加斯康人的反叛行为造成的。当军队为了适应地形和山隘的特点,排成长列,正在行进的时候,加斯康人却在山顶上布置了伏兵,这里左近一带森林广阔而茂密,非常适于设伏,于是他们直冲而下,进入下面的山谷,冲乱了辎重部队的最后部分,也冲乱了保护前面部队的后卫部队。在接踵而来的战斗中,加斯康人把他们的对手杀到最后一人,然后夺取了辎重。当时夜幕已降,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向四面逃散了。在这次战斗里,加斯康人的轻便的武装和肇事地点的地势都有利于他们。在交战中,御膳官埃吉哈德、宫伯安塞尔姆、不列颠边防区①长官罗兰和其他许多人一起被杀死了。②未能立即受到惩罚,因为袭击结束以后,敌人整个地遁迹了,他们所留下的,只不过是关于他们究竟在哪里的流言而已。
①778年。——译者
①不列颠边防区位于卢瓦尔河河口以北,西与布列塔尼接壤,系为防御不列颠人而设。——译者
②这就是有名的朗塞瓦尔峡谷之役(778年)。在这次战役中战死的罗兰成为后来著名史诗《罗兰之歌》的主人公。——译者
十 他还征服了住在法兰克极西端、大西洋沿岸的不列颠人,不列颠人曾经表示不服,因此他派远征军去讨伐他们,迫使他们交纳人质,并且答应此后遵从他的命令。
后来,他亲自带兵进入意大利,③经过罗马,来到坎帕尼亚的城市卡普亚。他在卡普亚扎下营寨,并对本内文图姆④的居民进行威吓,如不投降,即诉诸战争。但是他们的公爵阿拉吉斯派他两个儿子鲁莫尔德和格里莫尔德携带巨款,去迎接国王,因而避免了战争。他请求国王把他的儿子当作人质收下,并且答应:除了他不能够亲自来到国王面前以外,他和他的人民将听从国王的一切命令。查理更多地为人民利益着想,而不大在意他们公爵的顽固不化,他接受了献给他的人质,并且格外施恩,同意免除个人朝见。他把小一点的孩子当作人质留下,把大一点的送还给他的父亲。然后他派遣使者去要求并且接受本内文图姆人和阿拉吉斯的效忠誓言,接着返回罗马。他在罗马用了几天工夫去参拜各处圣地,然后回到高卢。
③787年。——译者
④本内文图姆是意大利半岛南部一个领土较大的公国,以前在名义上隶属伦巴德王国,归附查理后,成为查理帝国的附属国。——英译者
十一 此后,巴伐利亚战争突然爆发,又很快地结束了。战争是由于巴伐利亚公爵塔西洛的骄横和愚蠢引起的。①他的妻子以为她可以借丈夫之手,为她的父亲伦巴德人的国王德西德里乌斯的放逐报仇。他在妻子的怂恿下,与巴伐利亚人的东邻匈奴人结成同盟,他不但拒绝服从查理国王,甚至还胆敢向他挑战。国王的神武不能容忍他这种狂傲无礼的态度,因此他立即广泛地召集军队,去讨伐巴伐利亚。他亲自带领一支大军,来到介乎巴伐利亚和日耳曼之间的莱希河边。他在岸上扎下营寨,并且决定在他进入巴伐利亚以前,先试探一下公爵的意向。但是塔西洛公爵看到倔强固执对于自己、对于人民都无好处,就把自己献给国王,听凭处置了。他交纳了国王所要求的人质,其中包括他的儿子提奥多,他还进一步宣誓保证:无论是谁再也不能说服他改变对国王的忠诚。一场看来可能发展成为大战的战争就这样最快地结束了。但是后来国王把塔西洛召到御前,不允许回去。他所管辖的那个省份后来没有交给公爵,而是交由伯爵治理。②
①塔西洛拒不服从查理,两国长期失和,至787年爆发战争。战争过程如原文所述,以塔西洛降服而迅速结束。查理对于塔西洛心存忌惮,于788年将他废黜,给他举行削发仪式,幽闭于修道院。——英译者
②查理国家的基本行政单位是伯爵辖区,其长官即是伯爵,代表国王管理本辖区的军事、行政、司法、税收等事宜。查理往往以之代替被征服的公爵,治理其领地。——译者
十二 这些骚乱平息以后,他去对斯拉夫人作战。①我们习惯上把斯拉夫人叫做维尔齐人,但是他们的适当的名称,即他们对自己的称呼,是维拉塔比人。这一次萨克森人和国王麾下的其他同盟部族共同作战,虽然他们的忠诚是装出来的,远非发自内心。战争的原因是维尔齐人经常侵略,进攻法兰克人从前的同盟者阿博德里提人,拒绝服从国王要他们停止侵略的命令。有一条海峡②从西方的海洋向东伸展,它的长度不得而知,但是它的宽度没有一处地方超过一百英里,并且往往要窄得多。许多部族居住在这片海洋的岸上。我们称之为北欧人的丹麦人和瑞典人占据北岸和海内诸岛。斯拉夫人、艾斯提人和其他各部族住在东岸,其中主要的是当时国王与之作战的维拉塔比人。只在一次他所亲自指挥的战役里,他就击溃并征服了他们,以致他们觉得如果再不听从他的命令,那就未免太不明智了。
①这里所指的是居住在易北河东岸的西斯拉夫人。维尔齐人亦名柳蒂奇人,是西斯拉夫人的一支,住在阿博德里提人之南。——译者
②指整个波罗的海。——译者
十三 除去萨克森战争以外,规模最大的要算他在紧接这次战争之后对匈奴人和阿瓦尔人所进行的战争了。③跟其他战争比起来,在进行这次战争时他费了更多的精力,做了多得多的军事准备。虽然如此,他却只亲自指挥了对潘诺尼亚的远征,那是当时阿瓦尔人盘据着的省份;其余的战事他都交由他的儿子丕平、各省长官,有时候是伯爵和副手去负责。他们以最大的力量作战,一直打了八年,才使战事结束。①交了几次锋,流了多少血,还可以从今天潘诺尼亚的一片荒凉和渺无人迹的情况看出来,而当日可汗宫殿所在之地,今日竟残破到连一丝居住的痕迹也没有了。所有的匈奴贵族都在战争里被杀了,他们的荣誉全部消逝了,他们长时期积累起来的金钱和财宝被掳掠了。人们想不起来法兰克人所卷入的战争中有哪一次使得他们发了这样一笔大财,增加了这么多的财富。截至当时为止,法兰克人一向被认为差不多是个穷的部族,但是现在,在王宫里可以看到这样多的金银,在战争里他们掳到这样珍贵的战利品,以致可以很公道地认为:法兰克人正义地夺来了匈奴人不义地从其他部族抢走的东西。在这次战争里,法兰克贵族只有两人阵亡。弗里乌利公爵埃里克中了塔尔萨提卡②(利布尔尼亚的沿海市镇)居民的埋伏。巴伐利亚的长官格罗尔德在指挥他的军队同潘诺尼亚的匈奴人作战的时候,乘马顺着队伍行列前进,喊着兵士们的名字来激励士气,这时他和两个侍从人员一起,不知被什么人给杀死了。除此而外,整个战争,就法兰克人方面而言,几乎不曾流血,尽管这样艰巨而持久,但结果却是最幸运的。
③阿瓦尔人是柔然人迁往欧洲的一支,六世纪中叶在多瑙河中游建立汗国。阿瓦尔与巴伐利亚为盟国,查理既征服巴伐利亚,遂与阿瓦尔汗国发生战争。——译者
①788至796年。——译者
②即今阜姆。——译者
十四 在此以后,萨克森战争以和解告终。安定的局面维持很久,就象斗争一样持久。继之而来的对波希米亚和卢内堡的战争历时很短;在小查理①的指挥下,这两次战争迅速结束了。
①查理长子,皇后希尔迪加尔德所生,于811年先查理而死。见本书第18、19节。——译者
查理最后进行的战争是对北欧人的战争。他们被称作丹麦人,他们初来是海盗,后来他们以更大的海上力量骚扰高卢和日耳曼的海岸。他们的国王戈多夫里德狂妄自大地相信自己能成为全日耳曼的主人。他把弗里西亚和萨克森看成自己的省份。他已经使他的邻居阿博德里提人顺从了他,强迫他们向他交纳贡赋。现在他扬言说他不久就要带领一支强大的军队到国王宫廷的所在地阿亨③来了。他的吹嘘虽然毫无根据,却还有一些人相信,有人以为,如果不是他猝然死亡阻挠了他的话,他一定会这样地试一试的。他是被一个部下杀死的,这样,他的生命和他所发动的战争都结束了。
②北欧人,包括丹麦人、瑞典人和挪威人,九世纪时从事海盗式的侵袭,对西欧为害极烈。此处所记是九世纪初事,他们以侵袭活动刚在开始。——译者
③阿亨原书作Aix,即Aix-la-Chapelle,德语作Achen,现从习惯译作阿亨。——译者
十五 这些就是这位强有力的国王在他统治的四十七年间,④在世界的各个地方,以最高的技巧和最大的成效所进行的战争。他从他的父亲丕平手里继承法兰克王国的时候,这个国家已是十分强大。但是通过这些战争,他使得国家的版图几乎扩充了一倍。因为在他以前,法兰克王国的统治只限于高卢的一部分,即莱茵河、卢瓦尔河、巴利阿里克海①所环绕的地区;以及所谓东部法兰克人居住的那部分日耳曼,即为萨克森、多瑙河、莱茵河和流经图林根人与索拉布人之间的萨尔河所围绕的地方;另外还及于阿勒曼尼人和巴伐利亚人的住地。但是查理通过上述各次战争,征服并君临了下列各国:首先是阿奎丹和加斯康尼、整个比利牛斯山脉、直至埃布罗河为止的西班牙领土,埃布罗河发源于纳瓦尔,流经西班牙的最肥沃的地区,在托尔托萨的城墙脚下注入巴利阿里克海;其次是从奥古斯塔·普里托里亚直至下卡拉布里亚的整个意大利,这一带是希腊人和本内文图姆人所居地区的边界,长度达一千里以上;再其次是萨克森,这块地方占日耳曼相当大的一部分,据推算,它的宽度等于法兰克人所居住的日耳曼地区的一倍,长度大约与后者相等;再其次是在多瑙河一边的潘诺尼亚和达西亚二省,还有希斯特里亚、利布尔尼亚和达尔马提亚,只有沿海的城市除外,这是由于他同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友好,并且根据他们之间所订立的条约,而把这些城市留给后者的;最后是莱茵河、维斯杜拉河、大西洋、多瑙河之间的各野蛮部族,他们的语言大致相同,但是性格和服装各异;其中主要有维拉塔比人、索拉布人、阿博德里提人和波希米亚人,他曾经对这些人打过仗,但是数目比这多得多的其他部族却都不战而降。
④768于814年。——译者
①即西部地中海。——译者
十六 他同某些国王和部族建立的友谊也给他的统治增添了光彩。
加利西亚和阿斯图里卡①的国王阿尔德丰苏斯同查理的友好关系这样密切,以致每当他派人送信给查理,或者派遣使节到查理那里去的时候,他总指示他们要把他本人称作法兰克国王的“人臣”。
①是当时伊比利亚半岛西北部的小国。——译者
由于他馈赠珍贵礼品,使苏格兰人的国王们对他产生这样的好感,以致他们总把他叫作他们的君主,而自称是他的顺从的仆人。他们写给查理的信件现在还保存着,信里明显地流露了这种感情。
波斯人的国王诃论②当时统治着除印度以外的一切东方土地,查理同他建立了和谐的友好关系。这个波斯国王对他的友情比对世界上其他任何国王和王公的友谊都更加珍视,认为只有这份友谊才配得上用馈赠和尊号加以发展。因此,当查理派遣的带着祭献物品到救世主的圣墓和他的复活地点去的使臣来到波斯国王那里,并且表达他们国王的友好情意的时候,他不但对他们有求必应,还允许把这块圣地算作法兰克国王的领地的一部分。他还派自己的使臣跟查理的使臣一同回去,送给查理大量礼物——袍服、香料和其他贵重的东方物产。不多几年以前,他曾经根据查理的请求,把自己仅有的一只象送给了他。③
②诃论全名是哈伦-阿尔-拉施德,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著名的哈里发,786—809年在位,当时阿拉伯帝国极为强盛。诃论的名字也见于《旧唐书·西域传》。——译者
③此象之来,在欧洲轰动一时,许多编年史对之均有记载。——英译者
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尼基法拉斯、迈克尔和利奥①也提议要同他建立友好同盟关系,派去许多使臣。最初他们对查理颇为猜疑,因为他已经接受了皇帝的称号,似乎有意夺取他们的帝国;但是最后他们之间缔结了明确的条约,②因而避免了从任何一方面产生争端的原因。由于罗马人和希腊人对法兰克的强盛总是有所疑虑,因之就产生了一句著名的希腊谚语:“法兰克人是好朋友,但是是坏邻居。”
①尼基法拉斯一世在位时间为802—811年;迈克尔一世(兰加布)为811—813年;利奥五世为813—820年。——译者
②双方于810年开始谈判,至812年缔结条约。——译者
十七 尽管他在扩充国家的疆域、征服其他部族方面取得这样的成就,他却还着手兴建了许多工程,用来装饰国家,便利公众,而且有几样已经完工了。在阿亨的奉献给上帝的圣母马利亚的大教堂、美因茨附近莱茵河上长度达五百尺的大桥,可以公正地被认为是他的主要的工程。但是在他死前一年,那座桥梁被烧毁了。虽然他已经决定用石头代替木头重修这座桥梁,但是桥梁并没有修复,因为接着不久他就去世了。他还开始建造华丽精致的宫殿。其中一座距美因茨不远,在英格尔海姆市镇附近;另一座在沿巴塔维亚岛南岸流过的瓦尔河上的尼梅根。他向管理神圣建筑物的主教和教士们发出特别命令,国内任何一所神圣建筑物如因年久而颓坏时,必须修复,他还命令他的官员视察他的命令是否付诸执行。
为了对北欧人作战,他还建立了一支舰队。为了这个目的,在从高卢和日耳曼流入北方大洋的诸河流附近建造船只。由于北欧人经常进行侵袭,破坏高卢和日耳曼沿海地带,他在一切港口、一切可以通航的河流的河口设置堡垒,驻扎卫戍部队,防止敌人的侵入。在南方,在纳尔榜海岸和塞普提曼尼亚海岸,以及直至罗马城为止的意大利海岸,他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来阻截不久以前开始从事海盗生涯的摩尔人①。由于这些预防措施,在查理在位期间,意大利一直没有从摩尔人那里受到严重的危害,高卢和日耳曼也没有从北欧人那里受到严重的危害;只有埃特鲁里亚的一个城市森图姆塞利遭到出卖,陷入摩尔人之手,受到抢劫;另外,在弗里西亚,一些邻近日耳曼的岛屿受到北欧人的侵掠。
①指阿拉伯人征服北非后与当地柏柏尔人混合的部族。——译者
《查理大帝传》
艾因哈德著 A.J.格兰特英译 戚国淦译
第二部分 私生活和性格
十八 我已经叙述了查理如何保卫并扩张他的王国,也叙述了他替国家增添了何等的光彩。现在将继续谈谈他的天赋智慧,他那种不论在顺境和逆境时的坚定意志,以及有关他的私人生活和家庭生活。
他的父亲死后,在他和他兄弟共理国事期间,他一直这样宽容地忍受着兄弟的寻衅和干扰,以致从来不曾被他激怒过。后来他奉母命同伦巴德人的国王德西德里乌斯的女儿结婚,过了一年,不知道为什么缘故,又离婚了。他同出身于士瓦本族的希尔迪加尔德结婚,她是一个最高贵的女子,为他生了三个儿子——查理、丕平和路易,还有三个女儿——赫罗特鲁德、伯莎、吉斯拉。①他另外还有三个女儿——提奥德拉达、希尔特鲁德和赫鲁奥德海德。其中两个为他的妻子法斯特拉达所生,法斯特拉达是东法兰克人,亦即日耳曼人;第三个是一个亲生的,这个妾的名字我已经忘记了。法斯特拉达死后,他又娶阿勒曼尼族的柳特加尔德为妻,她没有替他生下孩子。柳特加尔德死后,他有四个妾,名字是:马德尔加尔达,她生了一个女儿,名叫鲁奥提尔德;格尔苏因达,她出身于萨克森族,生了一个女儿,名叫阿多尔特鲁德;雷吉纳,她生了德罗戈和雨果;还有阿达林达,她是提奥德里克的母亲。
①除此以外,希尔迪加尔德还为查理生了三个子女,名字是:洛塔尔、阿德莱斯和希尔迪加尔德。——英译者
他的母亲贝尔特拉达一直与他同住到老年,非常荣耀,他对她尊敬备至,因而他们之间从未发生任何争执;只有一次例外,那是由于离弃德西德里乌斯国王的女儿所引起的,德西德里乌斯的女儿是他奉母命娶来的。贝尔特拉达死在希尔迪加尔德之后,她在儿子的家里见到了三个孙子和三个孙女。查理把母亲安葬在他父亲埋骨的圣德尼大教堂里,备极哀荣。
他只有一个姊妹,名字是吉斯拉,从孩童时代起,她就专心过着宗教生活。他对她也象对母亲一样地敬爱。查理死前几年,她死于她在其中度过一生的修道院里。
十九 在教育孩子方面,他决定让他的儿女们全都学习他本人非常重视的文艺诸科。此外,一到他那些儿子的年龄适合的时候,他就让他们学习象真正的法兰克人那样骑马,并且训练他们使用武器和打猎。他命女儿学习毛纺技术,用心操运梭子和线杆,以免闲散怠惰,使她们养成高贵的品质。
他在逝世以前,已经丧失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查理、曾被立为意大利国王的丕平和曾经同希腊人的皇帝君士坦丁订过婚的长女赫罗特鲁德。①丕平留下一个儿子,名字是伯纳德,还有五个女儿,名字是阿达尔海德、阿图拉、贡德拉达、贝尔泰德和提奥德拉达。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查理最有力地证明了他的家庭感情,因为他的儿子一死,他就指定孙子伯纳德继承其父,并把孙女收来同自己的女儿一起抚养。
①这项婚约订于781年,后以政治和宗教原因解除。——英译者
他对于两个儿子和女儿的死亡,感到不那么经受得住,这出乎了人们根据他平素的坚硬心肠而作出的意料,因为他的家庭感情与他的勇敢同样都是突出的特点,这种家庭感情迫使他流出眼泪。此外,当罗马教皇哈德良——他把他当作最知己的朋友——的噩耗传来的时候,他为他哭得就象是丧失了一个兄弟或是一个爱子似的。由于他在友情方面具有一种高尚的品格,他很容易接受友谊,并且忠实地保持它,他对一切列在朋友范围以内的人,都尊重到极点。
他对抚养子女这样在意,以致他在家的时候,从来不曾不同他们一起吃饭,他出游的时候,从来不曾不带他们同去。他的儿子同他一起骑马,女儿跟在后面。有些专门挑选出来的侍卫在他女儿所在的行列殿后从事防护。她们都很美丽、很受父亲钟爱,可是,他不肯把她们嫁出去,既不许配给本族人,也不许配给外国人,因之,人们不免感到诧异。但是直到他死,他一直把她们都留在家里,他说他不能够离开她们。因此,在其他一切方面伴随着他的鸿运,在这方面却被丑闻秽事和品德有亏的瑕疵给破坏了。然而,他对一切事情都视若无睹,自行其是,好象他不曾碰到过任何有关他的错事的猜疑一般,或者也象这种流言蜚语一向无人相信似的。
二十 他有一个庶子,名字叫丕平——我故意没有把他与其他儿子相提并论,——这人确实漂亮,但是残废了。对匈奴人的战争开始后,当查理正在巴伐利亚过冬的时候,这个丕平假装生病,他和一些法兰克人的首领策划了一个反对父亲的阴谋。①这些法兰克首领曾经对他加以利诱,空口把王国应许给他。当计划被查获,阴谋者被惩办以后,丕平被剪去了头发,送进普鲁米亚②的修道院,去过宗教生活。最后他也发自内心地甘于这种生活了。
①785至786年。——英译者
②在摩泽尔河流域。——译者
早些时候,在日耳曼另有一起反对他的危险的阴谋。有些阴谋者被刺瞎了眼睛,有些被砍断了肢体,最后,全部都被流放出去。只有三个阴谋者丧了命,他们拔剑拒捕,并且在自卫时杀死了几个对手。因此,既然没有任何其他办法可以使他们就缚,只好把他们杀死了。
人们相信,王后法斯特拉达的残暴是这些阴谋案件的原因和根源。据信,两次阴谋案件之所以发生,都是由于他在残暴的妻子的教唆下,已经与其天生的善良和一贯的仁慈背道而驰了。此外,终其一生,他获得了国内外一切人士这样多的敬爱和拥戴,因之从来不曾有人对他提出关于严刻不公的最轻微的责难。
二十一 他非常喜好外国的来客并且花费很大的力量招待他们,外宾数目之多,可以公正地看作不仅是宫廷的负担,而且成为整个国家的负担了。但是,出于一贯的高尚精神,他不大注意这种费用。因为在他看来,与上述行为俱来的慷慨的令名盛誉,对于哪怕是严重的不利都足以补偿。
二十二 他的躯体高大而强壮,身材颀长,但是并不粗笨,他的身长是脚长的七倍,头顶呈圆形,眼睛很大,目光敏锐。他的鼻子比一般的大些,头发美丽而呈白色,神态活泼愉快;因此无论或坐或立,面容总是庄严而感人。虽然他的颈部有些粗短,身材有些肥胖,但是由于身体的其余部分很匀称,这点并不显著。他的脚步稳重,全身的姿态很雄伟;他的声音清晰,但是简直并不象你所预料的那样洪大。他很健康,但是他在去世以前的四年间,经常发烧,最后一只脚也跛了。即使到了那个时候,他也往往自行其是而不肯听从医生的话,他几乎是憎恨医生,因为他们劝他放弃吃惯了的烤肉,而改吃煮肉。他经常操练骑术和打猎,这是一种民族习惯,因为在这点上,世界上简直没有任何种族可以同法兰克人相媲美。他很喜欢天然温泉的水汽,经常练习游泳,他游得很熟练,没有人可以很公平地被认为比他高明。一部分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把他的宫殿修在阿亨,最后几年一直住在那里,直到逝世。他不但常常邀请他的儿子去温泉沐浴,而且常常邀请他的贵族和朋友,有时候甚至还邀请许多侍从和护卫人员前去。
二十三 他穿着本族的,也就是法兰克人的服装。他的衬衣、衬裤是用麻布制的,外面罩着一件镶丝边的外套,脚穿长袜,腿上横缠着袜带,两只脚套在鞋子里。冬天,他用水獭皮和貂皮做的短上衣来保护臂膀和胸部。他穿着蓝色的外衣,经常佩带着一支剑,剑柄和剑带是金的或银的。偶尔也使用一把镶宝石的剑,但这只是在重大节庆或接见外国使臣的时候。外国服装虽然美观,但是他不喜欢,除了有一次在罗马由于哈德良教皇的请求,另一次由于哈德良的继任者利奥教皇①的请求,他穿上长外套、外衣、罗马式的鞋子以外,他从来不肯穿着它们。每逢节日,他穿起织金的袍服、缀有宝石的靴子,外衣系上金束带,还戴着分外耀目的黄金和宝石的王冕,在队伍里走着。但是在其他日子里,他的服装与普通人的没有什么区别。
①指利奥三世,在位于795—816年。——译者
二十四 他在饮食方面节制有度,对饮酒尤其如此,因为他对任何人的,特别是自己和朋友们的酩酊醉态抱有强烈的憎恶。他对禁食是不容易作到的,常常抱怨说斋戒有害于他的健康。除了在重要的节日以外,他难得举行盛大的宴会,但是每到那个时候他就邀请许多客人。他平日只吃四道菜,但是猎人们常常带来的放在烤叉上的烤肉则不包括在内,他吃起烤肉来比吃别的东西更为餍足。用餐之际,或有歌唱,或有朗读,供他听赏。朗诵者把历史和古代人物的伟大业绩读给他听。他对圣奥古斯丁①的著作深为喜爱,特别是对题名为《上帝之城》②的那部。他喝酒和任何饮料都这样有节制,以致在吃饭的时候,他难得喝到三次以上。
①圣奥古斯丁(354—430年)是非洲希波主教。他是著名的教会作家,在作品中极力宣扬基督教教义,号召镇压异教。——译者
②《上帝之城》是奥古斯丁的主要著作,用十三年时间写成(413—426年),共二十二卷。——译者
夏天午饭之后,他吃一些水果,喝一口饮料,然后,正象他晚上做惯的那样,脱下衣服、靴子,休息两三小时。晚间,他睡眠如此之不安稳,竟至一夜之间醒来或起床四、五次之多。
当他正在穿靴子和衣服的时候,他不仅会见朋友,而且,如果宫伯前来报告发生了什么非他作出决断就无法解决的争端时,他就会让人把当事人立刻带进来,对于案件进行审问和宣判,犹如他坐在法庭上一般。另外,与此同时,他往往也处理当日必办的任何事务,或者向臣仆们发布命令。
二十五 他说话流利而敏捷,能够最清晰地表达他的意旨。他并不仅仅满足于本族语言,而且还不辞辛苦地去学习外族语言。他的拉丁语学得这样好,说起来就象是说本族话一样;但是他对希腊文的口语表达却不如理解能力为高。他的谈吐这样流利,甚至有时候都显得有些饶舌。
他对于文艺诸科极其注重,对教授各科的人极为尊敬,给予他们很高的荣誉。他从比萨的副主祭彼得①(他是一位老人)那里学习文法科目;其余的科目则由阿尔比努斯,即阿尔昆②讲授,阿尔昆也是一位副主祭,他来自不列颠,属撒克逊族,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查理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阿尔昆那里学习修辞学、辩论术,特别是天文学。他也学习计算术,并且极其勤勉地细心观察星辰的运转。他还努力学习书写,为了这个目的,他常常把用来写字的薄板和纸张带在身边,放在卧榻的枕头下面,以便在空闲的时刻使自己习惯于写字。但是他对这项陌生的工作开始得太晚了,因之几乎没有什么进展。③
①彼得当时以学识驰名于意大利。774年,查理远征意大利,将彼得及其他有学识的意大利教士携回,替他管理教会学校。——译者
②阿尔昆(约732至804年)是不列颠的著名学者,于782年应聘来到查理宫廷,对于帝国的教育事业多所擘画。艾因哈德同他相友善。——译者
③原文意思含混,究竟查理能否书写,后来的注释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英译者
二十六 从幼小时候起,他就在宗教生活里长大,他对基督教极为热诚和虔信。因此他在阿亨兴建了雄伟的、最美丽的教堂,饰以金银,配以烛台,正门旁门都用坚固的黄铜制就。由于他不能从别的地方找到供修建教堂之用的大理石柱,他让人从罗马和拉文纳运来。只要他健康情况许可,在清晨、傍晚、夜间和献祭的时候,他到教堂去一直是很勤的。他怀着最大的关切使教会的一切仪式都以最庄严的方式来完成,他经常警告教堂的看守人,不得允许任何不适宜或不洁净的东西进入教堂或留在教堂之内。他准备了这样多的金银器皿和这样大量的教士法衣,以致在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就连属于教阶最低层的司阍也不用穿着他们平日的服装来执行职务了。他细心地改正朗读和歌唱的方式;因为他对二者都受过严格的指导,虽然他自己从来不公开朗诵,而且除了与其余的会众低声合唱之外,也从来不唱歌。
二十七 他极热心于救苦济贫,发放希腊人称之为布施的救济金或救济物。因为他不仅在本乡本土加以关注,而且常常越海向叙利亚、埃及、阿非利加——耶路撒冷、亚历山大和迦太基——运送财物,怜恤任何贫困的基督徒,只要他们在当地的悲惨状况传到他的耳边。主要是由于这个缘故,他才与海外的国王建立友谊,希望借此为生活在他们统治下的基督徒赢得一些帮助和救济。
他爱罗马的圣使徒彼得的教堂超过一切神圣和可敬的地方,他向这所教堂的库藏输送了大量的金银、宝石等财物。他送给教皇无数的礼物。他在整个统治期间,竭尽全力(的确再也没有一个目标比这件事使他更为在意)使罗马城恢复旧日的威信,他不仅保卫圣彼得教堂,而且还自己出资装饰它,使它比一切其他教堂更为堂皇富丽。虽然他这样重视罗马,但是在他统治的四十七年间,他只有四次到罗马去履行誓言和奉献祷词。
二十八 但是他最后一次到罗马去的目的却不仅限于此;因为罗马人残酷地迫害了利奥教皇,①把他的眼睛挖出,把他的舌头割掉,逼得他向国王寻求保护。因此国王去到罗马,以便使惨遭破坏的教会秩序得到恢复。他整个冬天都住在那里。就在那个时候,他接受了皇帝和奥古斯都的称号。②他最初非常不喜欢这种称号,他肯定地说,假如他当初能够预见到教皇的意图,他那天是不会进教堂的,尽管那天是教堂的重要节日。但是在他接受了尊号以后,却能平心静气地容忍着由此引起的敌视和罗马皇帝的愤怒。他以他的豁达大度克服了他们的敌意,③论起胸襟开廓来,他无疑地是远远超过他们的,他常常派使臣到他们那里去,称他们为他的弟兄。
①公元799年,罗马贵族起事,驱逐教皇利奥三世。——译者
②公元800年12月25日,利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教堂为查理加冕。——译者
③指东罗马皇帝。——译者
二十九 在接受皇帝称号以后,他注意到他的臣民的法律体系存在着很多缺点,因为法兰克人有两套法律体系,④在许多方面,二者差别甚多,因此他决定增补所缺少的部分,调和二者的岐异,并订正内容或文字方面的错误。他的全部计划远未完成,他只是增添了一些律令,并补足一些不完备之处。但是他发布命令:凡属他领域之内的一切部族的法律和规章之尚未成文者,应当收集起来,并且写成文字。
④萨利克法兰克人和里普阿尔法兰克人各有自己的习惯法,本文指此而言。——译者
他还写下了那些歌颂国王们的事迹和他们的征战的古代粗鄙的歌谣,并把它们铭记于心。①他还着手编写本族语言的文法。
①古日耳曼歌谣,当时已汇集成编,后因虔诚者路易摒弃,遂告散佚。——英译者
他用自己的语言为各个月份命名,因为在他以前,法兰克人部分地用拉丁名称,部分地用不规范的名称来称呼各个月份。他还给十二种风取了名字,而在此之前,已有名字的不过四种,也许还没有这样多。关于月份,他称1月为冬月,2月为泥月,3月为春月,4月为复活节月,5月为快乐月,6月为耕作月,7月为割草月,8月为收获月,9月为风月,10月为葡萄收获月,11月为秋月,12月为圣月。以下是他给风取的名字:——称苏布索拉努斯(东)为东风;②尤鲁斯(东偏南)为东南风;尤罗奥斯特尔(南偏东)为南东风;奥斯特尔(南)为南风;奥斯特罗-阿夫里克(南偏西)为南西风;阿夫里克(西偏南)为西南风;塞菲尔(西)为西风;科鲁斯(西偏北)为西北风;西尔西乌斯(北偏西)为北西风;塞普腾特里翁(北)为北风;阿基隆(北偏东)为北东风,伏尔图尔努斯(东偏北)为东北风。
②苏布索拉努斯是原拉丁名Subsolanus的音译,括弧内是拉丁文的本意,东风是查理所命之名Ostroniwint的意译,以下各种风名的处理均类此。——译者
三十 在他生命的末期,当他已经感到老病侵寻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当阿奎丹国王的儿子路易,即希尔迪加尔德所生而仅存的儿子召来,然后庄严地召集全国的法兰克贵族,取得大家同意,让路易与他共同治理国家,并且继承皇帝称号。然后他把皇冠加在他的头上,并让大家称他为皇帝和奥古斯都,向他朝贺。他的这个决定为所有在场的人极其兴高采烈地所拥护,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关乎国家昌盛的一种神意的感召。由于这项措施,他在国内的尊严更形提高了,在国外的声名更令人畏惧了。
以后他把儿子遣回阿奎丹。他自己虽然已经年迈体弱,由于积习,却仍到距阿亨宫殿不远的地方打猎。他打猎直到秋尽,大约在11月初才回到阿亨。在阿亨过冬的时候,他为严重的热病所侵袭,卧倒病榻。后来,按照他的习惯,他决定实行禁食,希冀通过这种自我锻练,或者可以痊愈,或者可以减轻病势。但是由于肋部发生了希腊人称之为肋膜炎的病症,使得病情复杂化了。由于他继续坚持禁食,只有很少几次喝点东西来维持他的体力,在卧病七天以后,他接受了圣餐,在2月朔日前五天天亮后的第三时死去。享年七十二岁,在位四十七年。
三十一 他的遗体被洗拭干净,并按照通常的礼节加以处理之后,在全体人民的万分悲恸之中,被送到教堂去安葬。起初大家有些犹豫,不知道他应当安葬在哪里,因为他在生前没有给予指示。但是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葬在什么地方也比不上把他葬在本城的大教堂里更为光荣了。这座教堂是他为了对我们的救世主耶稣基督表示敬爱,为了对主的圣洁的永世处女圣母表示尊崇,自己出资兴建起来的。就在去世的当天,他安葬在这里。坟上树立了一座镀金的拱门,上面有他的雕像和铭文。铭文如下:
“在这座坟墓之下,安息着伟大的信奉正统宗教的皇帝查理,他崇高地扩大了法兰克人的国家,隆盛地统治了四十七年。他逝世时年逾七十,时值我们主的第八百十四年,即小纪①之第七年,2月朔日的前五天。”
①小纪是中世纪常用的一种纪年单位(周期为十五年),更多地用于宗教事务方面。计算方法以公元312年9月为开始,每十五年作为一个小纪,除余之数即是现行小纪之某年。以故文中之814年即第三十四小纪之第七年。——译者
三十二 许多怪异的现象预示着他的末日临近,他和别人都了解这种警告的意义。他在世的最后三年经常发生月蚀和日蚀,连续七天之内,太阳上出现了黑斑。他在皇宫和教堂之间所修建的庞大而坚固的走廓在基督升天节那天突然倒塌,甚至一直塌到房基。另外在美因茨附近横跨莱茵河的那座木桥,是他化了十年力量,以奇巧的技术修建成的,看来好象它会永久存在下去,但是它出人意外地着起火来,三个小时之内,烧得除了泡在水里面的那部分以外,连一片木板也没有剩下。还有,当他最后一次在萨克森进行远征,迎击丹麦人的国王戈多夫里德的时候,他正从帐篷里走出来,要在日出以前开始进军,他忽然见到一颗流星掠空而过,从右向左横扫晴空,光亮异常。大家正在诧异这个朕兆作何解释,他所乘的那匹马突然头朝下跌倒了,猛然把他摔在地上,连他的斗篷的系带都扯断了,他的剑带也从上面滑了下来。当他的侍卫们跑上来帮助他的时候,他们发现他已是盔零甲落、衣散襟开了。他临摔下来的时候手里还拿着的那支投枪,被扔出距他二十余步之远。此外,阿亨的宫殿常常震动,他所住的那些房子的带条纹的天花板上经常格格作响。他后来在其中安葬的教堂为闪电击中,装饰在屋顶上端的金苹果中了霹雳,落在与教堂毗邻的主教的房子上。在这所教堂的内部,上下两层拱门之间,有一圈环形空壁,边缘镌有铭文,说明这座神圣的建筑物为谁所造,最后一行写着“查理君王”字样。在查理逝世那一年,死前的几个月,有些人看到“君王”这个字的字母已经被毁坏得十分模糊了。但是他对这些朕兆既不注意,又很轻视,好象它们跟与他有关的任何事情都毫无关系似的。
三十三 他曾经决定立下遗嘱,以便让诸妾所生的儿女继承他的某些财产,但是他的计划着手过晚,未能实现。不过在他死前三年左右,他当着朋友们和大臣们的面,把财富、金钱、袍服和全部其他动产加以分配,他请求这些人在他死后出面承认和维持这种分法。他还在一个文件里说明他希望如何处理他所分配的财产。文件的原文和要点如下:
最光荣、最虔诚的君王查理大帝在我们的救世主耶稣基督降世以后的第八百十一年、他统治法兰克的第四十三年、他统治意大利的第三十六年、帝国成立后的第十一年、即小纪之第四年,以全能的上帝、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义,订立分赠文书如次:为了明智的和宗教的理由,他把当日御库中所存贮的金银珠宝加以分配。他这样做的伟大目的是:首先,保证由他用自己的财富来恰当而适宜地散发那种基督徒们虔诚地用自己的财产所发放的布施。同时,他的继承人可以清楚地、无任何怀疑之可能地了解什么东西应当属于他们,因此他们可以毫无争执、毫无分歧地按照适当的比例剖分他的财产。因此,基于这种意图和目的,他首先把他的全部财产和动产分为三部分,其中无论是金银、珠宝或御用衣物,都可以在上文所指明的那天在他的御库里见到。然后,他又作了一次划分,把三份中的两份又分为二十一份,而保留第三份不动。
该两份将以下列的方式分为二十一份。如所周知,他的领域之内有二十一个由大主教管辖的城市。为了发放布施,他的继承人和朋友要把二十一份财产分别交给每个大主教的城市,由在他死时正管理各该教区的大主教代表他的教会接受应得部分,并在他的副主教中间进行分配,三分之一归本教堂,三分之二分给众副主教。
每份财产都是从三份中的前两份分出来的,根据大主教教区的数目,共有二十一份,已如前述。这些财产是彼此分开的,每份都各自存放在自己的储藏处,附有其所将归属的城市的名称。布施或赠礼所将归属的大主教教区的名字是:罗马、拉文纳、米兰、弗雷儒斯、格拉多、科隆、美因茨、于法富姆(又称萨尔斯堡)、特里夫斯、桑、贝桑松、里昂、鲁昂、兰斯、阿尔、维恩、达兰塔西亚、昂布伦、波尔多、都尔、布尔日。
尚未被分赠的那一部分将按下列办法处理。前两部分既已按照上述方式加以分赠,并已封好另置,此不曾为原主以任何契约或许诺方式转让出去的第三部分则将留供日常之需。只要原主在世并认为这种用法必要时,这份财产就如此使用。但在原主死后,或是他自愿地摒弃世俗事务以后,该部分将分为四小份。一小份将并入上述的二十一份之内;第二小份将由他的子女以及孙子孙女享有,并在他们之间加以公平合理的剖分;第三小份将专用于济贫事业,就象基督徒们惯常所做的那样;第四小份也将同样地作为布施散发,用来维持在宫廷中服役的男女仆役们的生活。
总财产的第三部分同其他部分一样,包括金子和银子。他还打算在这部分里再增加进去铜制、铁制或其他金属制成的各种器皿和用具,还有武器、衣服和所有供各种用途的、值钱的或不值钱的一切可搬动的器物,例如窗帘、床罩、挂毯、毛呢、皮革、马具和当日在他的储藏室里或贮衣室里所能找到的任何其他东西;这样,该部分的各小份就可以更加丰富,在发放布施的时候也可以周济更多的人。
他希望礼拜堂——即指做礼拜时所用的物品,包括他本人赐与的和收集的,以及从他父亲那里继承来的在内——保持完整,不遭受任何瓜分。但是如果从中发现任何确非他所捐赠给该礼拜堂的器物、书籍或其他饰物,则任何有所需要的人都可以用合理估计的价格购买并享有它们。他同样地决定:他大量收藏在他的图书馆里的那些书籍,应当以合理的价格卖给需要的人,得钱送给穷人。在他的财富中,有特别重大的银子三块、金子一块。关于这些金银,他作了下面的决定。其中的一块是正方形的,上面有君士坦丁堡城的地图,这块要与那些另放在一处的、准备送给圣彼得大教堂的其他礼物一同送到罗马去。第二块是圆形的,上面镌有罗马城的图画,这块要送给拉文纳主教管区。第三块无论在制作的精美上,或者是在重量上,都远远地超过其他几块,它由三个圆的形体组成,上有一幅画得精巧细致的世界地图,这块要增添到第三部分财产之内,用来分给他的继承者和发放布施。
这种处理和安排是他当着当时在场的主教、修道院院长和伯爵们之面作出并确定的,他们的名字如下:
主教
希尔迪巴尔德
约翰
里科尔夫
提奥多尔夫
阿尔诺
耶斯
沃尔法尔
海托
贝尔诺因
瓦尔特高德
莱德拉德
修道院院长
弗里杜吉西乌斯
恩吉尔贝尔特

  0/5  下一頁 txt下載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