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馬鈴薯晚疫病防治技術與應急預案

2023年10月17日

- txt下載


4、蟲害防治
蚜蟲
為害症狀和生活習性 蚜蟲屬於同翅目蚜科,是一類多食性害蟲,為害馬鈴薯的主要有桃蚜等。在馬鈴薯生長期,蚜蟲常群集在嫩葉的背面吸取液汁,造成葉片變形、皺縮,使頂部幼芽和分枝生長受到嚴重影響。蚜蟲可進行孤雌生殖,繁殖速度快,從轉移到第二寄主馬鈴薯等植株後,每年可發生10~20代。幼嫩的葉片和花蕾都是蚜蟲密集為害的部位。而且桃蚜還是傳播病毒的主要害蟲,對種薯生產常造成威脅。有翅蚜一般在4~5月份向馬鈴薯遷飛,溫度25℃左右時發育最快,溫度高於30℃或低於6℃時,蚜蟲數量都會減少。桃蚜一般在秋末時,有翅蚜又飛回第一寄主桃樹上產卵,並以卵越冬。春季孵化後再以有翅蚜飛遷至第二寄主為害。
防治方法 (1)藥劑防治。發現蚜蟲時防治,用25克~40克/畝的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00倍~2000倍液,或10克~20克/畝的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4000倍液,或用10%保豐乳油30~40毫升/畝等藥劑交替噴施。(2)藥劑拌種。據黑龍江試驗,用70%高巧可濕性拌種劑,按100千克種薯拌藥30~40克,防治蚜蟲80%~100%,殘效期長達42天,一次處理可代替3~5次噴藥。(3)避蚜種植。在高海拔冷涼地區,或風大蚜蟲不易降落的地點種植馬鈴薯,可防蚜蟲傳毒。或根據有翅蚜遷飛規律,採取種薯早收,躲過蚜蟲高峰期,以保證種薯質量。
二十八星瓢蟲
為害症狀及生活習性 為害馬鈴薯的有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和茄二十八星瓢蟲兩種,為鞘翅目瓢蟲科,成蟲兩翅紅褐色帶28個黑點的甲蟲。以成蟲、幼蟲取食葉肉、果實和嫩莖,被害葉片僅留網狀上表皮,後變褐枯黃,為害嚴重時致葉片枯萎或食盡全葉。幼蟲的為害大於成蟲。一般減產10%~20%,嚴重時可減產50%左右。
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成蟲兩翅合併處有一大的斑點,有假死性。該蟲廣泛分布於我國北方地區,食性較雜,寄主種類很多,主要為害馬鈴薯。在山西北部1年發生2代,以成蟲在背風向陽的土塊下、石縫中、樹洞內以及秸杆、雜草內群聚越冬。成蟲於翌年5月中旬開始活動,先在農田附近的草坡、田埂雜草中棲息,待馬鈴薯等茄科作物出苗後便陸續遷移到幼苗上為害,以散居為主,嚴重時每株有成蟲3頭,田間為害率達80%。6月下旬為產卵盛期,多產於葉背面,呈塊狀排列,產卵期可延續1~2個月。 7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蟲孵化後即開始為害,4齡幼蟲以後為害最嚴重,多時每株有30條幼蟲,被害率高達100%。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幼蟲在莖葉上化蛹,1周後羽化為成蟲。8月上旬產卵於馬鈴薯葉片上,第二代幼蟲於8月中旬以後為害,但為害不太嚴重,9月中旬第二代成蟲開始遷移越冬,10月上旬全部進入越冬期。19~23℃最適宜瓢蟲活動為害,高溫乾燥可抑製成蟲產卵和孵化。成蟲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最為活躍,午前多在葉背取食,下午4時後在葉面取食。
茄二十八星瓢蟲與馬鈴薯瓢蟲習性相似,喜歡較高溫度和濕度,最適條件為25~28℃,相對濕度80%~85%,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成蟲晝夜取食,一年可發生3~6代。
防治方法 (1)人工消滅越冬成蟲。收穫後集中清除田間枯枝、雜草等,不為成蟲創造越冬場所,並在冬季組織人力集中捕殺越冬成蟲,早春及時消除田邊雜草,從而降低蟲口密度,消滅蟲源。(2)人工捕捉成蟲和摘除蟲卵。生長期利用假死性進行人工捕捉成蟲,並摘除有蟲卵的葉片集中消毀,以此減輕成蟲為害及控制繁殖率。(3)藥劑防治。幼蟲分散前與為害期,用2.5%保得乳油30~40毫升/畝,或25%快殺靈乳油40~50毫升/畝,或用萬靈廣譜速效低殘留農藥20~30克/畝噴殺,每10天噴藥1次,在植株生長期連續噴藥3次,注意葉背面和葉面均勻噴藥,以便把孵化的幼蟲全部殺死。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