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農業物流農產業化發展分析

2023年10月17日

- txt下載

一、農業產業化與農業物流
(一)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這一概念,最早於1993年由山東省在總結農業和農村發展經驗時提出的。1995年,人民日報發表的《論農業產業化》一文,對「農業產業化」要解決的問題、內涵和關鍵進行了權威的解釋,即「農業產業化」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在包產到戶多年不變,市場經濟越來越發展的趨勢下,把千家萬戶分散的農民個體生產和越來越大的消費市場相銜接;其內涵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對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把產供銷、貿工農、經科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的生產、經營體制;關鍵是形成產業化生產經濟體。簡而言之,農業產業化就是要改造傳統的自給半自給的農業和農村經濟,使之和市場接軌,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近幾年來,儘管學術界對「農業產業化」還存在著諸多的爭議,但比較一致的觀點是:1.農業產業化要以市場導向為基礎,根據市場需要組織農業生產和輸送農產品。2.農業產業化要運用包括倉儲、運輸等在內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降低農業生產成本。3.農業產業化要按照產業分工要求,實現在生產過程中對生產和生產服務進行合理、科學的分工。由此可見,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產業化就是農業生產過程的一體化和系列化,涵蓋了從農產品生產、加工到儲運、銷售的一系列、一體化的運作過程,使農業生產成為包括種養、加工、儲運、流通在內完整的產業鏈。
(二)農業物流是農業產業化的本質要求
1.農業產業化應當包括農業物流
農業物流是指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目標,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運用現代的物流技術手段,對農業生產資料與農產品、相關服務和信息,從供應源到消費源所進行的組織、控制與管理等經濟活動,是全社會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農業生產資料採購和農產品的生產、收穫、儲存、運輸、包裝、流通加工、裝卸搬運、配送、分銷與信息處理等一系列運作環節組成,並在整個過程中實現了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保值、增值和組織目標。把上述農業物流和農業產業化兩個概念結合起來分析,可以看出,上述運作環節都是農業產業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一系列與農業生產和消費有關的活動均屬於農業物流的範疇,對於這些環節的管理也是農業物流管理的重要領域。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認為,作為以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產業化,應當而且必須涵蓋農業物流,只有包括農業物流在內的農業產業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產業化。
2.農業物流對農業產業化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1)有利於實現生產和消費的同步化。在農業產業化中引入農業物流管理,可以減少農產品從田間到市場、農業生產資料從工廠到地頭的中間環節,縮短流通時間,降低流通消耗。通過農業物流系統建立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直接對接,使農業生產和消費實現同步化。
(2)有利於實現農產品的空間價值。高度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物流的重要特徵,管理優良的農業物流企業具有充分的市場供求信息和廣泛的配送網絡,在農業產業化中實現現代物流管理,有助於統一市場的形成,使區域性的農業生產面對統一的大市場。不僅有利於擴大農業產業化的規模,也有利於農產品從低價值生產地流向高價值消費地,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空間價值。
(3)有利於實現企業和農民的共贏。與傳統鬆散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不同,在現代農業產業化活動中,可以通過引入第三方農業物流企業,在更廣泛的領域內將農戶聚集到農業產業化體系的鏈條中,憑藉專業化的物流管理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提高農產品效益,從而使更多的農戶和龍頭企業建立起共贏的利益聯盟。
(4)有利於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在農業產業化中實行現代農業物流管理,可拓寬農村就業領域,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提供新的途徑。物流是一個勞動力相對密集的產業,在農業產業化中發展農業物流,可以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富裕的特點,將一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吸收到農業物流行業中,既可以降低物流管理成本,又可以增加農民收入。
二、當前我國農業物流發展的現狀
(一)存在的挑戰
1.組織鬆散,產業化水平不高
我國農產品生產的總量雖然很大,但農戶生產規模普遍偏小,人均產量和銷量都不大。再加上農業產業化推進遲緩,農戶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低,農產品銷售的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城鄉集貿市場完成的,交易成本和市場風險較高。
2.產業鏈條短,農產品附加值低
目前,已開發國家農產品加工率一般都在90%以上,農產品加工值大多是農業產值的3倍以上,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費總量的比重是80%。我國農產品加工率只有20%-30%,加工值不到80%,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費總量的比重不到30%。
3.以自然物流為主,儲運損耗大
我國銷售的農產品中鮮銷產品占絕大部分,保鮮期短,極易腐爛變質,大大限制了運輸半徑和流通時間。有數據顯示,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採摘、運輸、倉儲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30%左右。而已開發國家這一數據在5%以下,美國則僅為1%-2%左右。
4.基礎設施落後,增加流通成本
我國農村交通基礎設施落後,增加了農產品物流的運輸成本。目前,我們大部分農村路網等級還比較低,路上運輸時間長。尤其是農產品集中上市時,流通更是不暢,加工能力不足,產銷脫節嚴重,損耗情況更為突出,造成生產者經濟利益受損較大。
5.市場信息匱乏,信息流網絡不健全
目前,在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中,不僅農民自身信息匱乏,即使是一些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也難以做到掌握充分的市場信息,造成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脫節,致使產品積壓、損耗嚴重。此外,由於信息不靈,產品銷售困難,農產品流通過程中,資金回籠緩慢。
(二)面臨的巨大機遇
1.中央對發展農業物流高度重視
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單列一章,明確提出「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和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完善農業信息收集和制度,發展農產品現代流通方式」。中央認為,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發達的物流產業和完善的市場體系,是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必須強化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構建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這為農業物流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意義十分重大。
2.農業物流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1978年的農、林、牧、漁業構成的第一產業總產值為1018.4億元,到2010年為40497億元,增長了39.7倍。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提供的數據,農產品物流總值1978年為527億元,到2010年為22355億元,增長了42.4倍。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1978年縣及縣以下為1053億元,2010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0875億元(不含縣本級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9.8倍。農業生產資料中,農用化肥1978年產量為869萬噸,到2010年為6740.6萬噸,增長7.75倍。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特別是新農村建設的快速推進,農業物流的潛在市場需求會越來越大。
3.農業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到2010年底,全國新改建公路里程34萬公里,其中農村公路26萬公里。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398.4萬公里,高速公路7.5萬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已達92.4%,客車通達率已達90.4%。據國家糧食管理局提供的數據,全國糧庫已建31275個,總倉容達29364萬噸,其中13%為具有「四散」作業能力的現代糧庫。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商流、物流一體化運作的全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年經營額超億元的有4100多個,建築面積2.28億平方米,全國已有冷藏庫1700多萬平方米。
4.現代信息網絡技術不斷應用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農業信息化進程的推動力度,「金農」工程深入實施,初步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農業信息網絡互聯中心。農業部、商務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也在大力推進「農村信息網」、「新農村商網」與「農資新網工程」。不斷運用的現代網絡技術和不斷完善的現代網絡系統,為農業物流信息的收集、、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和載體,加快了信息在企業與企業間、農民與企業間的流通,提高了農產品的配置效率和輸送效率。
三、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推動農業物流發展
(一)完善農業物流政策體系,為農業物流發展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
要充分利用各類渠道宣傳農業物流的重要性,使各級黨委政府、農業管理部門、涉農企業和廣大農民認識到農業物流對促進農民增收、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意義,調動社會各界和各級黨委政府的發展農業物流的積極性。要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從稅收、財政等不同角度扶持農業企業壯大,為農業物流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要加快改革現有農業物流管理體制,儘快解決「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等問題,統一指導和協調農業物流發展。
(二)加大農業物流基礎設施投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
加大對農業物流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村交通網絡,尤其是改善偏遠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交通網絡,確保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運輸道路暢通。加強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倉儲基施建設,加快改造現有倉儲設施,逐步實現倉儲的機械化、智能化和自動化。合理規劃和建設農業物流園區,積極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配送中心和連鎖超市,加快建設一批區域性物流中心。加強農產品儲運工具開發,改進各式農用運輸車輛,提高設施和裝備的利用率。
(三)加快農業物流信息化建設,完善信息網絡體系
在農業物流信息化建設中,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視硬體設施建設,要充分運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對物流各環節進行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實現生產者、消費者和第三方的互聯互通。二是重視現有涉農信息網絡整合,逐步建成連接各級農業管理部門、各類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大戶和龍頭企業的統一、全覆蓋的信息網絡系統。三是重視利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把「走出去」和「引進來」有效結合,實現農業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
(四)加強物流技術研究和應用,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把物流技術創新貫穿到農業物流的每個節點:一是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把標準化貫穿於農業生產產前、產中和產後每個階段。二是提高加工、包裝技術,積極利用新型保鮮、包裝技術,延長農產品儲藏時間,擴大農產品銷售半徑。三是積極運用現代營銷手段,大膽探索和運用現代營銷理念,鼓勵龍頭企業在區域商貿中心設立銷售網點,發展商,建立直銷市場,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和配送等形式。
(五)發展農業物流增值功能,提高農民收入
農民增收是「三農」問題的核心。通過大力發展農產品流通加工和配送等,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農產品增值,增加農民收入。這就要求發展農業物流時高度重視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研究和應用,延長農產品供應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同時,還要高度重視農業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以及配送服務水平的提高。
(六)發展第三方物流,創新農業物流模式
從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第三方物流仍是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是我國農業物流從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轉變的關鍵。要實現這一轉變,首先,要更新觀念,正確認識第三方物流。其次,要開發和拓展農業物流需求:一方面要加強引導,樹立物流服務商與生產者「共贏」理念;另一方面,物流企業必須儘快轉變觀念,從顧客去求出發,樹立用戶導向的營銷理念,切實降低用戶的物流成本,充分挖掘市場潛力。最後,農業管理部門或者行業協會在建立公共信息平台、規範物流設施設備標準、協調部門和地區關係等方面為農業第三方物流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