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基於校企合作的商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23年10月29日 - txt下載
李夢溪 胡延華
摘要:文章敘述了「訂單培養」模式的現實背景,闡述了校企合作「訂單培養」模式在合作方式上的主要形式,並以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訂單培養」模式為例,從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發展現狀及問題、校企合作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從政府、企業、學校和學生四方面對「訂單培養」模式進行了對策研究。
關鍵詞:訂單班;高職教育;校企合作
隨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皆面臨著人才緊缺的困擾。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高校亟需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進而給社會與企業提供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便是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和企業需求而產生的,但目前高職院校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開展過程中仍亟需解決諸多問題。
一、訂單班育人模式介紹
很多國家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德國的雙元制模式、英國的三明治模式、瑞士的三元制模式以及美國的合作教育模式。我國在引進國外先進職業教育模式——合作教育模式過程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逐步形成了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雙方在師資、技術、設備等方面皆進行合作,學校主要負責理論授課,企業主要負責實踐鍛鍊。學生畢業後經考核合格直接進入用人單位工作的一種人才培養方式。
目前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可分為兩大類:實體「訂單班」及虛擬「訂單班」。實體「訂單班」包括了全程訂單班、半程訂單班及短期訂單班。全程「訂單班」是指企業根據自身需求與學校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從學生入校即進入「訂單班」進行學習,企業全程參與培養過程;半程「訂單班」,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1至2年後,企業到學校進行宣傳講座,與學生進行雙向選擇後組建「訂單班」;短期「訂單班」,在學生畢業前1年或者半年,企業先通過選拔篩選組建「訂單班」,再對學生進行職場培訓。 虛擬訂單班是指企業突破專業和年級的限制,在校內選拔優秀學生組建的「訂單班」,這種形式的訂單班並沒有實體班級,學生主要通過選修課或者利用其課餘時間,參與企業的學習和培訓。
本文結合我國訂單式人才培養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廣州聯通公司所採用的短期「訂單班」,對訂單式培養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找出訂單式培養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而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困境及原因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經濟開始迅猛發展,專業化分工越來越明確,對人才的素質以及專業技能要求也隨之提高,人才市場一度陷入兩難境地,「企業招工難,學生就業難」,一定程度上給高職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就之前提到的國外校企合作的經驗來看,無論是我國的學徒制,訂單班還是德國的雙元制模式,英國的三明治模式,瑞士的三元制模式,美國的合作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都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往往都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經過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層面
1. 企業缺乏強烈的合作意願
企業即使擁有雄厚的實力、豐富實踐資源和實習環境,也並不熱衷於與高職院校進行校企合作辦學,其原因是企業缺乏有效的利益驅動。企業吸納人才的主要方式是通過人才市場面向社會進行招聘,其中不乏具有工作經驗的員工以及本科院校應屆畢業生,這種低成本的人才招攬方式被大多數企業廣泛採用。所以,對於這些企業而言,無法產生內驅動力讓其在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上投入過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另一部分企業即使面臨著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依舊不願承擔風險進行校企合作,因為在企業付出了大量精力、財力及物力以後,可能依舊面臨著實習生的高流失率,導致了企業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從而使其喪失了與院校合作的積極性。
2. 企業經營過程存在變數
當前多變的市場環境也會給校企合作帶來阻礙。比如企業在大環境蕭條的情況下必定會減少實習生的需求量,導致終止校企合作的情況頻頻發生。其次,企業對某一方面的專業人才的需求總是有限的,企業為學生提供的實習崗位必然存在與學生專業對口程度不一的情況,這就導致學生認為無法在企業中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工作經驗,與學生的前期心理期望值形成較大落差。除此之外,許多學生在企業實習時沒有任何提成及額外補助,「訂單班」學生經過橫向對比後,認為其工資收入水平較低,這些因素皆對學生的工作積極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打擊,導致學生對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印象大打折扣。
3. 企業培訓課程不合理
在對訂單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及訪問時發現,超過五成的學生認為企業安排的授課內容比較單調及枯燥,這可能是由於企業聘請的授課人員多為企業各部門的管理人員,這些管理人員雖然擁有大量的實踐經驗,但缺少專業的教學經驗,導致對課程內容的規劃以及對學生心理的把握有所欠缺,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學生對職業生涯發展前景的迷惘,而學生表示這些培訓內容與其之後的實際工作崗位相關聯性較低,導致其喪失繼續學習以及實習的動力。
(二)學校層面
1. 校企合作的價值觀不同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雖然是通過工學結合的方式,但由於雙方的立場不同,利益需求必然存在差異。學校的出發點是通過校企合作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幫助促進學生就業率。而企業的根本目標是實現效益的最大化,企業要衡量所培養的人才是否能夠為其帶來效益,使投入與產出成正比。所以,校企合作訂單培養項目的合作內容基本都僅僅局限在簽訂協議、實訓基地掛牌、學生頂崗實習等初級階段,而很少將注意力集中在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校企課程和教材等方面。企業對與高職院校合作的目標也往往是短期的,缺乏長期規劃,而合作目標一般來說也僅僅集中在保障人力資源供給層面。
2. 院校內部資源局限
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包含了師資、場地建設、實訓室建設等各方面的投入,這些需要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撐,而校企合作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資金。即使國家現在非常重視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學校和企業也有合作的願意,但是若企業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的話,學校單憑一己之力無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功能完備的實訓場地,這就無法讓學生真正意義上進行實訓,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學生職業技能和工作能力的提升。
(三)學生層面學生流失率高
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出的學生的高流失率是高職院校普遍面臨的問題。訂單班學生在校期間因對企業設置的課程不滿意等原因,漸漸出現流失這一現象。進入實習階段和就業階段後,因選擇繼續升學,工作時間與合同不符合,專業與工作內容不對口,工資達不到預期等原因離職的情況較為普遍。其中,四成學生認為實習崗位的工作內容與其專業內容對口性不強,找不到未來發展的方向,所以他們感覺自己所學的知識不能學以致用,這引發了學生的不滿情緒。據不完全統計,部分學校訂單培養項目的流失率在70%以上。訂單班學生的高流失率降低了企業對校企合作項目的認可度和積極性,以至於校企合作訂單培養項目無法持續開展。
三、針對存在的問題採取的對策及建議
(一)政府發揮主導作用
首先,完善的法律體系是職業教育管理和運行的必需條件。「雙元制」教育方式之所以開展的如此順利,離不開德國完備的相關政策,如《職業教育法》、《學校法》等。所以政府亟需完善相關法律政策,從而保障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的權益,消除校企合作過程中三方的後顧之憂。
其次,政府需要加大職業教育資源投入。為了支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事業的長期穩定的發展,政府應在財政預算中安排部分專項資金,並且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逐年遞增。政府不僅要給予資金支持和政策上的傾斜,還可對參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企業進行稅收優惠、財政支持等政策支持,如對表現良好的優質企業減免部分稅收,根據人才收納數量抵扣稅收。
除此之外,還應對投資職業教育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精神獎勵,如適當地頒發榮譽等,這也是對高職院校和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的宣傳與肯定,有利於營造良好的高職教育發展環境。
(二)建立科學有效的制度
1. 進行課程框架體系的重構,為不同屬性、不同類型課程進行學分分配,課程框架可由必修課程、限選課程、任選課程三類課程屬性的課程構成。對於圓滿完成實習任務的學生實施任選課程免修等方式,如學生中途放棄實習,便需要重新進行相關課程的學習。
2. 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校與企業應該制定相關技術證書等級與職業技能證書互認的實施辦法,根據學生的實習情況發放相關的技能證書,幫助學生達到畢業資格審核的標準。
3. 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企業對於訂單班畢業生的滿意度較低,造成企業不滿意的原因包含了就業率、穩定性等方面。通過訪談了解到,造成企業滿意度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違約行為,針對此問題學校可以通過建立靈活科學的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為,因為無故請假、遲到、隨意辭職等問題都將給企業和學校之間合作帶來不良影響。
4. 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對於企業而言進行有效的激勵是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因此,要想降低學生的流失率,需要制定相關的激勵制度。企業可以通過跟蹤訂單班學生的成績、表現和工作表現,採取各種有效的激勵手段,如獎學金等,除此之外,薪資起始標準的設定可以將學生在學習期間的表現設為重要依據之一。
(三)學生需準確認識自己及社會
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外,還應培養學生長遠的職業規劃和誠信意識。學校需要引導學生全面精準的了解自己及社會發展現狀,通過教授學生學習相關知識,以及進行前期心理建設工作,正確引導其進行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從源頭杜絕好高騖遠及從眾心理的產生,防止學生在實習過程認為企業所提供的崗位及工作內容不符合其預期,導致申請退出訂單班及辭職的情況發生,提高學生在合作企業的就業率和就業後的穩定性。從而降低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的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損失,同時給學校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
四、結語
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涉及到幾個方面:政府、企業、院校和學生等,進一步來說的話,即政府的支持及健全的法律法規,企業的需求和支持,學院的專業特色和實力,學生的理解和積極參與。缺少任何一方都無法有效的解決校企合作的問題,所以營造良好的高職教育發展環境需要政府、企業、學校和學生各方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振亞.基於「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下實踐育人探索研究[J].中國市場,2019(13):108+110.
[2]代曉容.職教校企合作不對等交換問題實證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5):20-27.
[3]傅俊,劉繁榮.高職校企合作訂單培養項目向現代學徒制轉型的障礙與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1):81-85+96.
[4]張科海.高職院校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02):24-27.
[5]王永蓮.我國高職教育「訂單培養」模式的障礙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15):19-21.
[6]高原,王蓓.企業需求視角下的高職訂單式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皖西學院學報,2013,29(03):149-152.
[7]孔德蘭,蔣文超.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基於制度互補性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20(07):103-108.
(作者單位: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