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清明引發的傳統文化思考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清明引發的傳統文化思考
  清明節,作為新中國首個國家法定假日,留給我們嶄新印象,自然也引發對於傳統文化的諸多思考。歷經千百年歲月滄桑的傳統節日, 是一個民族文明的縮影,既體現著人與自然的關係,又反映著現實的人與人的聯繫,可以說,它保存著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基因,也是民族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之一。正如對待傳統節日一樣,我以為,保持傳統文化基因必須與時俱進。
  文化的本質不是既成的事物而是流變的過程。《易經》上說:生生之謂易。大千世界,大到空間環境、世界格局,小到生命機體、細胞組織,每時每刻都在發展變化。生生不息的變化,綿延不絕的變動,就是易的最基本的含義。可惜,許多自稱具有革命精神和科學思想的人,總是無視發展與變化,他們詆毀《易經》的一個理由無非就是認為《易經》宣揚的是消極的宿命論。
  這個看法是不完整的,今天我們說與時俱進,某種程度上正是傳統文化中革故鼎新精神的現代闡釋,而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就充滿了這種生生不息、革故鼎新的創新活力和精神傳承,正是這種生命活力和創造衝動,才使五千年的古國文明,不斷衝破黑暗, 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傳統文化,猶如一條浩瀚的大河, 曲折蜿蜒地日夜流淌,時至今日,對我國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音樂、化學、醫藥、民俗等各個領域,還在發生著極為深刻的影響和作用。然而江河浩蕩奔流萬里,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難免良莠並存,精華與糟粕同在。這是不爭的事實,不能因為今天重視傳統文化,重視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就把傳統文化打扮成一個清麗無瑕的美人,完美無缺。傳統不是這樣的,它有鮮活的美麗,也有現實的醜陋,甚至醜陋之中還帶有猙獰。我們要保持和保護的,應該是有利於中華民族子孫進一步開拓未來、成就偉大的民族復興的美好基因,而對於其醜陋的一面,則要修復、改造乃至毫不留情地剪除。
  這樣看來,保持傳統文化的基因, 其實不是對於傳統的全盤繼承和照單全收,而是要對歷史上的傳統文化進行分析和甄別,就拿清明節舉例吧,其緣起與傳承,就一直處於繼承與變易的對立統一發展之中,其中掃墓祭祖,緬懷先人,是這個節俗文化中的基因,
  今天,我們傳承這個基因,而且還發揚光大,祭先烈、敬先賢、憶先人 就是追思先人、感恩思源基因的新的擴布和傳播。而清明節的前身,曾經有過寒食節,因其冷食,有損於人們的腸胃,三國時期的政治家曹操就曾多次下令,禁絕寒食斷炊的做法。不利於民生的習俗,為什麼要傳承呢? 所以,寒食節逐漸淡出歷史,並且逐漸地被清明節融合了。這就是歷史上的先人對於節日習俗所採取的與時俱進的態度。清明節對於逝者亡人的追思和懷念,歷史上也曾經上演過許多請神降仙、驅鬼治病、相面揣骨、測字算命之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