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王爾德美學思想的哲學探索

2023年09月25日

- txt下載

王爾德美學思想的哲學探索
 摘要:王爾德作為英國唯美主義運動的代表,其藝術思想由於其鮮明的反抗性以及維護藝術獨立性和純潔性一度為世矚目,而在這一獨特的美學思想背後,又有其深刻的文化、哲學背景。本文試圖通過哲學上的追源和探索,更好地理解其唯美思想的實質及它的影響。
  關鍵詞:唯美主義 王爾德 美學 哲學
  奧斯卡•王爾德(1856-1900),19世紀後期英國唯美主義代表作家,名噪歐美的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文藝批評家,英國唯美主義運動代表人物。誕生於愛爾蘭北部都柏林,王爾德從小好學深思,顯示出與眾不同的性格,青年時代就讀於都柏林三一學院,之後進入牛津大學,深受在此講學的著名批評家佩特和羅斯金的影響,開始文學活動,後來便於倫敦專業寫作學的。
  王爾德有一套唯心主義思想體系。他承認資本主義社會不合理,認為改造社會的唯一出路是加強人們的審美修養。這一觀點使他逐漸形成、提出並闡述了超越道德的所謂為藝術而藝術的唯美主義主張:真正的藝術和現存的社會制度根本牴觸;生活已失去希望,人類已毫無出路,唯有藝術最真實,唯有藝術最真實,唯有這道永恆的光才能給人希冀,且斷言藝術的發展一般不依賴生活,尤其不受道德約束,藝術不帶有任何功利主義目的。他說:書沒有道德不道德的,書卻有寫得好的和寫得糟的,僅此而已。他反對藝術中的現實主義,認為不是藝術反映生活,而是生活追隨藝術; 並強調創作要絕對自由,藝術家的個性不應受到任何壓抑。儘管王爾德的唯美主義主張是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在19世紀末維多利亞時代陳腐風尚及工業藝術虛偽道德對人們理想精神和創造才能造成壓抑而提出的思想,反抗譏諷上層社會的虛偽和陳腐。在這動盪和紛亂的時代,在這紛爭和絕望的可怕時刻,只有美的無憂的殿堂可以使人忘卻,使人歡樂。我們不去往美的殿堂還能去往何方呢?只能到一部古代義大利異教經典所說的Gitta divina(聖城)的地方去,在那裡一個人至少可以暫時擺脫塵世的紛擾和恐怖,逃避世俗的選擇。①他本人所接受的哲學思想影響也對他的創作帶來重大的影響。
  從作家本人的作品及研究者提供的資料來看,王爾德基本上秉承的是康德與叔本華及尼采的哲學思路。牛津時期的王爾德不僅熟諳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而且閱讀過康德、黑格爾、洛克、休謨、伯克萊、穆勒等人的著作。王爾德在自己的各類作品及書信中,也曾論及康德、黑格爾、叔本華等人的思想觀點。康德的批判精神源自啟蒙思想中的理性主義,但它又反過來對18世紀的理性主義展開了批判。理性主義認為,我們絕對能夠認識事物的本相,它表現為我們獲得的知識或定律,來自純粹理性這是永恆的真理的源泉。然而這種隱藏在邏輯本質中,作為現代文化之根基的樂觀主義,遭到康德哲學的質疑。康德把世界分為物自體和現象體。康德認為人對事物的的認識是對現象的綜合,認為物自體不可知,而叔本華認為理性固然不可知物自體,但人的純粹直觀都可以直觀到物自身。叔本華認為有兩種認識世界的方式,一種是傳統的理性推理的認知方式,另一種是純粹的直觀,它並不完全否認理性推理的認識有一定的價值,認為人類有好多地方只有借用理性和方法上的深思熟慮才能完成,但也有好些事情,不應用理性反而可以完成的更好些。對於世界的內在本質,自在之物就永不能以理性根據律為線索而得以發現,但直觀卻往往能更好的直達物自身。叔本華強調知覺而貶低理性,認為絕對的藝術把人的思想從可鄙的日常生活上轉移開去,並使它擺脫意志的束縛。對唯美主義理論家產生了極大影響,而他所謂的超然於對象,超然於意志的觀念可以說是對康德審美不涉及利害的命題的極端發展。王爾德唯美主義藝術思想中認為藝術高於生活,藝術的美與價值不存在生活與自然之中,藝術應超脫人生可以說與這一思想有相當的相似性。他說:一切壞的藝術都是返歸生活和自然造成的,並切實將生活與自然上升為理想的結果。又說:唯一美的事物,是與我們無關的事物。藝術越抽象,越理想化,就越向我們揭示出時代的特徵。②他反對唯物論,也反對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他無不偏激地說:19世紀對現實主義的憎惡,猶如從鏡子裡照見自己的凱列班的狂怒。③在文學中,我們要求的是珍奇、魅力、美和想像力。……唯一真實的人,使那些從未存在過的人。④因而他提倡寫美而不真實的故事,即所謂的撒謊的作品。他的唯美主義作品中的主人公,無論是道連•格雷、莎樂美還是快樂王子,都是非現實的、虛構的、珍奇的;這些人物活動的背景也都是超現實的、人為想像的、遠離人生的。而非理性哲學思想在王爾德作品中的表現是他更加注重形式的運用,以及作品內容中滲透的對理性的懷疑和對感性的倚重。在王爾德作品中不Www.LWlm.com乏詼諧機智華麗的語言,情節人物的不真實性,遠離現實等都具有客觀地,感性地對待這個世界的態度,也體現了其非理性的哲學思想。另外小說《道連•格雷的畫像》中格雷•狄絲與亨利•沃登勳爵之間的如下對話:
  你是個懷疑論者。
  完全不是﹗懷疑是虔誠的開端。
  那你是什麼呢?
  下定義就是定框框。
  給我一點線索。
  線會斷的,你會在錯綜複雜的岔路中迷失方向的。⑤
  顯然亨利勳爵秉承了作家對理性的懷疑。由於對於下定義、判斷、分析、推理等理性認知形式的不信任,王爾德在對世界的把握上轉而倚重感性的,具體的事物的直觀經驗:像亞里士多德和研讀了康德哲學的歌德一樣,我們渴望具體,除了具體的東西之外,任何事物都不能滿足我們。⑥這種對理性的懷疑,對感性的倚重,也蘊涵在亨利勳爵的如下談話中:
  人們常說美是表面性的。也許如此,但它至少不像思想那樣表面,對我來說,美是奇蹟的奇蹟。只有淺薄之輩才不根據外表作判斷。⑦
  也就是說只有不了解人類理性認知的限度,不了解唯有表象本身才是認知可能抵達的對象的人,才會穿越表象,捨棄表象而企圖去洞察事物的本真性實在。而對於這種本真性實在,王爾德是持懷疑態度的。
  叔本華把否定生命意志之下的非理性的直接觀審作為美,而隨後的尼采卻更加強調了生命意志的強力。對尼采來說,他的整個思想被兩條道路所牽引,一個是對蘇格拉底以來的知識主義以及當今社會的科學技術絕對霸權地位表示不滿,另一個就是希望感官肉體的生命強力意志成為新的價值目標。科學對於生命的侵犯,科學造成的人性的萎縮貧弱荒蕪無生機的死氣沉沉成為尼採集中批駁的火力焦點,科學受它強烈妄想的鼓舞,毫無停留地奔赴它的界限,它的隱藏在邏輯本質中的樂觀主義在這界限上觸礁崩潰了。對於理性概念科學知識來說,他們把一切個別的活生生的感性的東西納入到一個普遍的規律之中,使之成為一個毫無生機的世界,認為感官的世界是假的世界,理智概念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從而拋棄感官生命世界。尼采卻恰好相反,認為那個所謂的假象的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真正的世界只是編造出來的。尼采要扭轉的正是這樣一個輕視感官生命價值體系的局面,宣稱過去人類鄭重稱道的東西都是不真實的、純粹的臆想,都是病態的、有害的,諸如上帝、靈魂、美德、彼岸、罪惡、真理、永恒生命等等。所有這些概念都是虛假的,那種認為世界解釋除了數字、計算、度量、觀察和掌握之外,其餘一概不容許的思想在尼采看來即使不是精神病和白痴,也是幼稚和愚蠢的。尼采要確立的世追求感性生命力強力意志的價值理想。肯定生命,甚至肯定生命的最陌生和最棘手的問題,這是尼采的宗旨。對於尼采來說,美就是那顯現感性生命的強力意志的人。美學的狀態就是生命力豐盈狀態的顯現。他說:獸性快感和渴求的細膩神韻相結合就是美學的狀態。後者指只出現在有能力使肉體的全部生命力具有的豐富出讓性和漫溢的那些天性身上。⑧他把人的純粹生理感官的快感作為美學價值的基礎,實際上是要從人的生理強力與否來判定美的價值,而完全改變了以前關於知識、道德和諧等判斷標準。美就是生命的權力意志。因此在尼采看來,藝術就不再是所謂真實模仿世界,不再是為人們提供客觀的知識,也不是什麼道德的榜樣。藝術乃是追求假象的意志。在尼采那裡,求假象的意志、求幻覺和錯覺的意志、求生成和變化的意志比起求真理的意志、求現實性的意志更深刻更形上學。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