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網PWA視頻評論

完善對患者知情權法律保護的幾點建議或改革的方向

2023年10月31日

- txt下載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患者進行診療活動時,患者是具有一定權利的,而知情權是其中一項權利,醫療機構在如實告知患者的病情,那麼完善對患者知情權法律保護的幾點建議或改革的方向?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小編整理了相關的內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完善對患者知情權法律保護的幾點建議或改革的方向


  (一)應進一步完善各種制度規範。
  如果知情權僅僅限於對憲法的解釋或者是一般性、原則性的規定,而沒有上升為具體化的制度,那麼它仍然是一種抽象性的權利,在了解權、選擇權、請求權等方面的作用亦無從實現。要真正使其得到保障就必須使其具體化,制定醫療公開的制度,確立公開化的原則,明確知情權的對象,公民行使知情權的程序以及對知情權的限制等。
  醫方制度不夠完善,管理不夠規範。醫療人員對患者的病案記錄是客觀反映整個診療過程的原始資料,其書寫應當慎重準確。而部分案件在質證中所反映出的病案書寫不規範以及塗改、補記、漏記等現象較多,這些病案資料在診療過程中又實行由醫院方單方保管,患者一旦發現塗改等現象,就會認為有暗箱操作和弄虛作假之嫌,就會對醫院辯稱的理由產生懷疑。在醫療器材方面,鋼釘斷裂等問題多年持續發生,是質量不好、安裝不當還是患者未按醫囑休息?這是爭論已久和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一些鋼釘斷在患者骨內,甚至是椎體內,確實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痛苦和擔憂,醫院應加強對鋼釘質量的把關和解決技術上一些問題。無論是患者知情權的落實還是同意權的履行,我國醫方都做得不夠,醫方沒有下功夫去琢磨。目前,「同意權的實施是患者的權利還是患者家屬的權利」。
  這樣基本的問題,有很多醫院管理者還搞不清楚,從而導致了五花八門的知情同意書籤訂方式的產生。這一點就足以說明,我國醫療機構面臨著如何進一步完善各種制度規範,保證醫療質量得到提高的問題。如何保護患者的權益,這需要整體在觀念上調整。醫患溝通的有效性不是單靠一個知情同意書來體現的,這是個過程。現在有的地方在搞醫患溝通制度,就是為了重建醫患雙方的信任。有了信任,所謂的知情同意才不是強方對弱方的強加!
  (二)應明確規定侵犯患者知情權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據有關資料顯示,約有75%以上的醫療傷害事故來自醫院運作系統錯誤或制度設計的缺失,而另25%則是來自醫療人員疏忽或訓練不足所致。因此,除從醫療系統和機構的運行機制缺陷中提高病人安全外,醫務人員還必須本著謹慎的態度,遵照醫療法律法規和各項診療常規開展醫療活動,才能創建出一個較低風險的醫療環境,從預防差錯、暴露差錯和減少差錯的後果等全方位地提高病人的安全。倘若醫務人員未能依照醫療法律法規以及各項診療常規而開展醫活動,則必須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醫方侵犯了患者知情權究竟應否承擔法律責任,承擔多大的賠償責任,在當前沒有法律明確規定的情形下,應根據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二、有病就醫,患者有哪些知情權


  真實病情知情權
  藥品價格知情權
  收費項目知情權
  用藥範圍知情權

  三、患者知情權法律規定


  關於患者的知情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有明確的規定。《執業醫師法》第22條明確規定,關心、愛護、尊重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是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應履行的義務。《執業醫師法》第26條明確規定,醫師應當如實向患者或者其實用性介紹病情,但應注意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
  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履行告知義務時,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要講究語言藝術和效果,注意說話方式和態度,對患者態度要親切和藹,語言要溫和,避免惡性刺激,不要對患者態度冰冷或不理睬。介紹病情時不能用「沒事」、「不可能」、「一定會」等不負責任的話或不確定的話。要協議做好病員思想工作,對個別病員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應耐心勸解,既要體貼關懷,又要掌握原則,有關病情惡化、預後不良等情況,不要直截了當地告訴病員,必要時由負責醫務人員或上級醫務人員進行解釋。在術前,要向患者交待手術方式以及術中、術後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及意外。

收藏

相關推薦

清純唯美圖片大全

字典網 - 試題庫 - 元問答 - 简体 - 頂部

Copyright © cnj8 All Rights Reserved.